21、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2、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23、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24、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
25、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26、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27、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
28、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29、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30、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31、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32、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33、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34、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35、个人如果学习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36、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37、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
38、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39、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40、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
41、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42、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43、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44、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45、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46、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
47、学习本来是修习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48、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49、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50、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51、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52、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53、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54、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55、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56、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57、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58、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59、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
60、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61、来书所谓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62、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63、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64、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
65、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66、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67、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68、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6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0、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端。
71、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72、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73、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
7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75、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76、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77、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78、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79、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8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81、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8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83、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84、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85、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86、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
87、明善为本,固执之乃立,扩充之则大,易视之则小,在人能弘之而已。
88、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89、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90、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91、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
92、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
93、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94、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95、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正,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96、凡是人刚学习的时候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已经学习很久了要知道从哪里收获。
97、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98、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99、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
100、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101、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102、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103、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着意,才着意,便是有个私心。
104、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105、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