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解释: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解释: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4、解释: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解释: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7、解释: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8、解释: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9、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0、解释: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1、解释: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2、解释: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4、解释: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6、解释: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7、解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18、解释: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9、解释: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3、解释: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7、解释: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8、解释: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9、解释: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2、解释: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33、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5、解释: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8、解释: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3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0、解释: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2、解释: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5、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解释: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7、解释: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4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4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0、解释: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解释: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55、解释: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6、解释: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7、解释: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8、解释: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61、解释: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62、解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63、解释: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6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66、解释: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67、解释: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6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9、解释: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7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2、解释: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73、解释: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74、解释: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7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6、解释: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77、解释: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78、解释: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7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0、解释: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3、解释: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84、解释: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85、解释: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86、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90、解释: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91、解释: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9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3、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94、解释: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95、解释: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96、解释: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97、解释: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98、解释: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99、解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0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1、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0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3、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04、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5、解释: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06、解释: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0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0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09、解释: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10、解释: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2、解释: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5、解释: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7、解释: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18、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1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20、解释: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21、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22、解释: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23、解释: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4、解释: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2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6、解释: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27、解释: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28、解释: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29、解释: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30、解释: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31、解释: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1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3、解释: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3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3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3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137、解释: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3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2、解释: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4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4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4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4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8、解释: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4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5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