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内容页

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10-01 18:39:01互联网工作计划手机版

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篇1

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将“线上”数据整合比对与“线下”走访排查有机结合,及时摸清摸准返贫风险。我局牵头整合涉及“三保障”方面的6家县直部门16类数据,形成月比对分析机制,累计发布监测信息数据3964条。将监测数据全部“点对点”反馈至乡镇进行核查,开展县级抽查300余条,对确需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的35户农户逐户逐人制定44项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此外,紧扣防止返贫核心内容,5月份已组织完成1轮“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覆盖大排查,未发现存在突出问题,但在排查中发现仍有水龙头损坏、房屋漏雨等方面问题78条,已完成整改。通过数据比对、“双线摸排”等方式对全县中高职在校生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重不漏,20xx年春季为872人落实“雨露计划”教育资助130。95万元。引入社会保险参与防止返贫机制,为全县34865名脱贫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69。73万元。

(二)衔接资金项目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到位资金12835。25万元(其中衔接资金10456。25万元、政府债券资金2379万元),已安排10422万元,实施项目47个,其中5634万元用于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占专项衔接资金的70。05%。5月28日下达我县2413。25万元省级资金,目前会同农业农村局,谋划用于集中连片到村产业项目。今年以来共安排2499。4万元用于建设联村厂房,资金投入占比51。7%。

(三)稳岗就业工作。利用大数据系统,将18至75周岁有劳动能力未务工的脱贫人口信息逐一核实更新,并建立了务工就业跟踪帮扶台账,确保我县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去年。截至目前,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4859人,为去年年底的100。53%。为及时掌握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持续采取“电话抽查+到村核查”方式,已完成482户脱贫户电话抽查、到村核查23次,对务工信息发生变化的121人全部完成信息维护,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已投入1608。66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在岗人数1808人,超出去年年底78人。光伏收益开发公益岗位358人。截至5月底,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568。41万元,支出进度为35。33%。

(四)档案归档工作。建立xx县脱贫攻坚档案联席会议制度,完成17家县直行业部门和14个乡镇培训,从14个乡镇选取14个重点村进行了现场督导,同时要求所在乡镇召集其他村扶贫专干到场观摩学习。并建立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微信群,14个乡镇和199个村专干随时可以在群内提问咨询,及时给予解答。截至目前,全县村级和镇级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总体完成进度分别为97。66%、94。12%。已转入数字化阶段,我局前期已同4家档案公司进行洽谈,建议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档案公司,xx月底签订合同,xx月底之前完成数字化并移交县档案馆。

(五)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为加强我县扶贫资产管理,xx月份完成全县50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确权到村,今年来累计收益121。85万元,收益用于公益岗位工资支出85。056万元、占比69。8%。xx月份我局积极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已登记的8096万元经营性扶贫资产开展抽查。镇村均建立了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全县经营性资产总体运营情况正常、收效稳定。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xx月xx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部署会后,我局立即组织对13家县直部门和乡镇进行了排查业务培训。同时,组织两个督查组对乡镇进行了12次督导。截至目前,全县入户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此次排查发现8个方面540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524个、正在整改16个,于7月底前完成整改。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抓好“十四五”衔接规划编制。聘请xx康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编制xx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结合我县相关部门专项规划,xx月份完成衔接规划编制调研工作,xx月份文本初稿已完成,待国家和省市规划出台后再进行进一步补充完善。

二是抓好防止返贫风险防控。通过“人防”+“技防”持续加大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常态化监测收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将教育和医疗自费支出超过10000元、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脱贫户及困难重度残疾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随访,落实相应帮扶措施。常态化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等监测方式,及时掌握信访、“12317”平台、舆情等信息,拓宽预警渠道,做到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做好20xx年第一批监测对象识别标注工作,落实帮扶联系人,并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开展针对性帮扶。落实“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同时会同县民政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组织人员不定期到镇村开展暗访督导,xx月底前对14个乡镇完成一轮督导,确保防返贫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三是抓好产业项目落地见效。省级衔接资金2413。25万元于xx月xx日下达我县,除59。25万元定向用于少数民族发展外,其余2354万元计划全部用于实施到村产业。同时对已批复的28个到村产业项目跟进督导,对进度较慢的进行“周分析周调度周通报”。

四是抓好务工就业。紧盯毕业季,联合县人社局对即将毕业的342名大学生,做好务工就业服务。紧盯赋闲劳动力及时更新务工就业信息,持续采取不定期电话回访方式,结合到村督查及时掌握务工人员就业相关情况,并通过系统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筛选出各年龄段有劳动力的人员是否务工就业。加强与人社部门数据对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结合“2+N”等各类招聘活动,宣传企业用工信息,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结合服务对象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等业务开展就业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宣传。

五是抓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控。截至目前,全县存量小额信贷3269笔15187。8万元,均为下半年到期(其中7月份418万元、8月份397万元、9月份1002万元、10月份2511万元、11月份2294万元、12月份8500万元)。我局将成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专班,联合县金融局、人行及三家主办银行强风险防范及管控,提前2个月开展监测分析,严防贷款逾期。与镇村一起全面排查136家“三合”模式新型经营主体、755户“户贷户用”贷款贷后使用情况,确保不发生逾期贷款。同时对符合放贷条件的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做到应贷尽贷。

六是抓好帮扶工作。继续保持衔接期间帮扶工作稳定,牵头组织好84家县直帮扶单位和4100余名帮扶责任人继续履行“双包”责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帮扶,对帮扶情况进行月统计月通报。对新派驻的20支驻村工作队加强管理,配合组织部开展一轮集中培训,帮助驻村干部尽快适应角色。

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篇2

20xx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区、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对标区、市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攻难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巩固衔接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20xx年主要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抓巩固衔接防返贫

坚持“四个不摘”总要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区、市有关巩固衔接会议、文件和讲话精神,特别是落实落细xxx书记、咸辉主席调研xx讲话精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有效衔接、有序推进。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实行市级主要领导包抓县(区)(联系乡镇指导村)、其他厅级领导包抓乡镇(指导村)、108名市直部门及中央、区属单位负责人和141名县级领导包抓415个重点村。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建立“1+5+38+278+X”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推进机制,制定1个总清单、5县(区)具体落实清单、38个千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实施规划、278个千人以下移民安置区(点)推进计划、X个精准到户帮扶措施。市委主要领导和37名市级领导、38个市直部门、38名县级领导以及各乡镇领导包抓38个千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包抓全覆盖。二是强化监测帮扶。健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互为补充、相互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对全市“三保障”与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及时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清零,坚持“四查四补”常态化,全市共查找并整改问题5330个。20xx年,新纳入监测对象641户2575人;20xx年至今累计纳入防返贫监测“三类人群”5208户21230人。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策、一户一档”精准帮扶工作台账,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已累计消除风险4507户18379人,剩余701户2851人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20xx年,共投入各类财政衔接补助资金24。89亿元(其中中央14。704亿元、自治区3。2353亿元、地方债4。1亿元、闽宁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加0。74亿元,支出进度99。8%;整合项目资金31。4142亿元。四是提升基础水平。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全市域推广“互联网+城乡供水”,改造提升城乡供水管网261。6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7条147公里,维修农村道路9条103公里。完成抗震宜居农房改造104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窑危房改造454户。改造电力线路369。2公里。新建4G基站63个、5G基站131个。五是加强金融扶持。20xx年,共发放涉农贷款204。89亿元,其中新增脱贫户小额信贷4。37万户23。2亿元,贷款余额33。97亿元,覆盖面71%。5亿元产业担保基金在保余额11。24亿元,累计担保贷款37。59亿元,带动脱贫户2。17万户。评级授信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六是深化社会帮扶。引进闽籍企业77家,投入16。35亿元;组织实施闽宁协作项目102个,投入2。85亿元。组织2万多人在区内外就业。福建省选派144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我市,xx市选派14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福建学习。结成帮扶对子218对。开展消费帮扶,销售xx特色农产品11。2亿元。国家5个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5905万元,组织实施帮扶项目52个。七是厘清扶贫资产。全市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项目实际投入229。84亿元,资产个数38639个,资产原值合计224。09亿元,形成资产占比97。26%。截至12月底,全市已确权资产原值合计224。05亿元,确权进度99。98%。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提升行动惠民生

围绕有效衔接、产业发展、农民收入、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短板落实落细“四大提升行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全力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发放小额信贷4。16亿元。打造移民示范村15个,推进“出户入园”,建成统一养殖园区2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88名指导生态移民安置区开展种养服务。成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167个,带动1。35万户5。57万移民参与合作社经营。开展移民培训1。15万人次。在800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创办就业服务站17个,培育劳务经纪人103人,劳务移民实现就业30172人。加大移民安置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围绕全市“5+4”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中达传纺纱、丰源纺织、中山华人礼服制衣等8家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吸纳就业6000多人。实施“消费回流”,发展地摊经济、家政服务等,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安置农村公益岗位1396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142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2亿元,兑现创业贷款贴息资金285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1566户,带动就业8614人。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3个,累计入驻创业实体700多家。预计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3万元和1。32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农村地区共享优质资源、脱贫地区控辍保学提质为重点,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70。2%和99。5%。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建成在线互动课堂330间、应用示范学校20个。四是全力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开展卫生健康“六进”活动260场次,受益群众20万人。居民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引进高层次专家28名,培养本土优秀医疗人才73名,选派233名专技人员,服务基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形成了“乡村检查,市县诊断”的新格局,与区内外33家三甲医院建立了互联网诊疗通道。目前,全市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救治率为99。67%,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57%。

(三)坚持统筹推进,抓乡村振兴促共富

以推进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坚持龙头引领,振兴产业“富民”。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福建融侨、xx雪川、xx水发、xx凤集、xx医药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水发15万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建成融侨10万头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雪川20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开发一期项目,培育打造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0个,创建自治区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33个、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清凉蔬菜示范(直供)基地40个、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全市肉牛饲养量预计达到116万头,马铃薯、清凉蔬菜、小杂粮(油料)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50。24万亩和75。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9。29万亩。二是坚持外引内育,振兴人才“强农”。建立健全xx“人才智库”,柔性引进950余名决策咨询类专家入库。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4名,培养认定市级骨干教师1244名,推荐自治区认定区级骨干教师785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建设“名师工作室”62个。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等10万余人次。建成泌尿外科等15个重点特色科室。筛选认定挂牌“xx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93个,建设农民“田间学校”70个。先后吸引220名在外人才创办企业公司。培养后备干部2412名。三是坚持凝心固本,振兴文化“铸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宣讲4500余场次,受益群众29。2万人,开展“感恩、认同、法制”教育,宣讲政策1500余场次。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7个、区级文明村镇15个。建成乡镇文明实践所58个,村级文明实践站705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970余支,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14个。构建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改造提升文化大院9家。开展“全民阅读·书香xx”等各类大型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184场次。成功举办第十七届xx六盘山山花节暨龙王坝山桃花节等节会活动。西吉龙王坝旅游特色村入选100家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四是坚持山绿民富,振兴生态“塑形”。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9。48万亩。完成示范推广任务257。79万亩。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完成村庄造林绿化148。65万株、建设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818个、污水处理设施488座、改造农村厕所19533座。推进“四权改革”,xx区签订全区跨市水权交易“第一单”、泾源县发放用水权质押贷款“第一笔”,xx县敲响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彭阳县颁发全区林权不动产“第一证”和林权抵押贷款“第一笔”。今年,xx市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泾源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xx县登上“20xx年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振兴组织“壮骨”。制定全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十项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扎实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全市71。4%的村创建为党建工作示范村,“一村一册”整顿后进村党组织37个。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大专以上学历提高8。2个百分点,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140人。新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320名,累计达到7471名,“二合一”带头人占75。1%,党员致富带头人占38。3%,带动23。5万群众致富奔小康。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2亿元,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38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今年是由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在推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方面。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宣传不深入、排查工作不细致,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不及时;还存在“体外循环”“应纳未纳”等问题。移民收入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为主,产业发展单一,增收渠道不宽。二是有效衔接方面。政策衔接还不够到位,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已经制定出台的衔接政策,县(区)和行业部门在有些政策衔接落实上还没有制定配套的具体落实措施。工作衔接还不够紧密,一方面受机构改革影响,有些工作沟通协调不够及时;另一方面,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各级行业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推动工作的合力。三是乡村振兴方面。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更大的效益还没有效发挥;乡村人才中生产型的占比高,技能性、经营性、服务型的占比低;文化旅游基础还比较薄弱、设施还不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还不够紧密,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经济占比低,优质生态经济产品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后续产业培育上后劲不足;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乡村建设和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治理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改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合理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较突出,留守在农村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压力。

三、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按照xx市委第五次党代会和全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突出“四个重点”、抓实“五项行动”、紧盯“四项任务”、统筹“四项工作”、聚焦“五大振兴”、完善“五项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0个,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四个重点”巩固脱贫成果。突出抓好监测和帮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闽宁协作和定点帮扶、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四个重点”。落实好“三类人群”的监测帮扶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有序退出。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持续推进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乡村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能源网、物流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科技服务等建设水平。持续深化闽宁协作,推动结对帮扶、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层次进一步提高,建设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提升闽宁产业园区6个;持续加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多渠道争取重大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好定点帮扶项目。继续规划使用好衔接资金,完善项目库、提前谋划项目、制定项目规划,确保衔接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进一步厘清项目资产,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二)抓实“五项行动”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抓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服务提升“五项行动”,持续用力推进,久久为功落实。聚焦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融入,探索全要素参与增收模式,打造移民示范村(社区)20个。围绕“两个高于”目标任务,不断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水平,挖掘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潜力。紧紧围绕学校、教师、校长三个关键,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新建各类学校12所,培育1个自治区级特色高中示范校。突出疫病预防、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夯实基层基础3个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兜牢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

(三)紧盯“四项任务”推进乡村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居环境、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四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探索建立“投建管服”一体化运行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推动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1万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5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和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开展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75%和36%,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0个。

(四)统筹“四项工作”强化乡村治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组织引领、精神文明、三项教育(感恩、认同、法治)、三个治理(法治、德治、自治)“四项工作”。深入开展“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深化拓展农村党建“三大三强”行动,开展村“两委”负责人学历提升行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感恩、认同、法治”教育,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市域推广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落细村民代表会议“55124”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奖惩机制,强化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30个。

(五)聚焦“五大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统筹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抓好节水灌溉和“出户入园”2项重点工作,抓实种养殖发展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落实农业综合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出户入园+光伏”园区50个、养殖示范村10个,群众产业收入占比达到50%,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振兴工作机制,创新乡村人才激励表彰机制,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认定“六盘名师”100名,培育“六盘名医”50名,新兴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指数。继续做好“生态+”“绿色+”文章,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态产业结构,探索生态富民融合产业,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继续落实组织振兴10条措施,持续推动乡村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

(六)完善“五项机制”保障工作质效。不断健全完善“四查四补”“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清单管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五项机制”。坚持边查边补、边查边改,统筹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包抓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落实清单管理,树立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工作责任落实。继续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资金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持续实施贷款贴息,保障资金投入。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导,创新完善督查方式,聚焦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严谨考核,确保工作成效。

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篇3

20xx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始之年,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我区切实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健全工作机制、补齐短板弱项、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对脱贫攻坚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好的方面优化提升,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从而促进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再落实、再提升和再完善,加快推进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现就我区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有效衔接

(一)建立健全过渡期工作机制,持续夯实工作责任

20xx年xx月,区脱贫办印发了《**区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脱贫办发〔20xx〕6号),明确了过渡期内有序推进政策体系稳定衔接、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强化项目资产管理等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教育服务改善、基本医疗优化、重点帮扶和示范引领等六大行动,对推进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做了具体安排。20xx年xx月,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当前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持续做好对退出村(xx村、xx村、xx村)、脱贫人口(截至目前1764户5353人)、“三类人员”监测对象(9户22人)动态监测与后续帮扶,同时组织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风险排查。xx月份以来,我区完成了三个退出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与原扶贫驻村工作队人员选派轮换,新轮换的工作队将在帮助村两委在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前提下,重点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现状,指导帮扶村进一步找准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为筑起民生第一道防线,各涉贫街道按照省市xxx的配比要求,组建了2040余人的村级防返贫监测网格员队伍,区级各行业部门成立了防返贫监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防返贫日常监测排查、风险预警信息筛查、专项督导检查等工作,区、街、村三级联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

(二)常态化排查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守住民生底线

对于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的日常排查,我们主要采取四种方式进行:一是由村级网格员按照一月一轮次的要求,对所有农户进行日常走访排查,一旦发现疑似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报告村两委启动核查研判;二是按照省乡村振兴局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随机抽取的行政村名单,组织开展“点对点”周调度集中排查,由街道组织力量对抽中村所有农户进行逐户摸排;三是由区乡村振兴局专职队伍进行重点抽查,对抽查村的脱贫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人户、老人户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走访,排查风险隐患;四是区乡村振兴局协调区民政、医保、残联等行业部门,对部门数据进行定期筛查,将预警信息反馈相关街道、村组进行核查研判。截至10月底,我区已开展8轮次“点对点”周调度集中排查和11个村的重点抽查,累计走访排查农户5800余户2。1万余人,筛查疑似风险信息400余条,反馈疑似风险48户、173人,经村组、街道研判,拟新增3户13人纳入“三类人群”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均为因病突发困难家庭。目前,已由民政部门落实低保帮扶措施。

(三)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区组织开展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走访大排查”“回头看回头帮回头补”、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农村安全饮水大排查”“我为群众办实事”到村“六查”入户“六问”等专项行动,走访排查范围覆盖了6个涉农街道的所有行政村常住人口,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走访比例达到100%,回复解答群众政策疑问820余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1个。从排查情况看,我区脱贫攻坚期各项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街道、村组对个别群众突发生活困难基本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达标,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较小,区域脱贫攻坚成果得以有效巩固。

(四)优化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结构,持续推进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期,扶贫项目多为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项目,对贫困户精准脱贫提供了有效保障。进入过渡期,为加快推进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区参考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过渡期财政资金保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要求。同时,组织开展了20xx年度市级、区级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和20xx年度储备项目征集工作,建立了20xx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库,争取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80万元(是攻坚期市级专项资金的4。97倍)用于支持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安排区级衔接资金265。73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用于持续支持脱贫劳动力公益专岗、教育帮扶“雨露计划”技校生补助、脱贫户助农保、脱贫户产业提质增效等到户到人帮扶项目。从资金投入力度看,我们统筹兼顾了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稳定保持了对原有到户到人帮扶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等目前推进全面振兴中的短板弱项,我们明显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更突出了资金投放和项目建设的普惠性,体现了过渡期从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转向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性任务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工作还需强化

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是陕西省今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督导检查各街道看,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到位、排查不扎实、纳入监测不及时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村组干部认为扶贫工作已经结束,对扩大范围开展防返贫监测存在懈怠情绪,村级未建立定期风险研判制度,对网格员的排查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新组建的网格员对防返贫监测相关政策掌握不到位,在排查中对群众关于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报销、残疾人补贴等方面的政策疑问不能做到准确答复,对疑似风险向村两委报告不及时;村级防返贫监测排查台账、研判记录等工作资料还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

(二)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准备工作还需更扎实

临近年底,省市脱贫成效后评估工作已启动,我区也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街道、部门对照评估内容全面做好迎接评估的准备工作。目前,我区在衔接资金项目进度、小额信贷新增贷款额等量化指标上与市上的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前期反馈问题整改、档案资料的规范、集中走访排查、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等方面,也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持续推进。

(三)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力度还需加大

推进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是先补齐发展短板。目前,我们农村地区发展的短板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依然突出,虽然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日常的管理维护长效机制还不完善;二是产业发展的瓶颈还需有效破解,我们现有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够,产业收益预期不佳造成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我们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处于典型的生产缺技术、决策缺能人、产业缺项目的局面,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集体经济组织既不能解决村集体的发展出路,也不能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这些短板造成群众留在乡村难以实现其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在过渡期内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常抓不懈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虽然我区已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但我们的脱贫成效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全区已脱贫人口中患病、残疾人口占比达1/3,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7%,5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44。5%,脱贫人口自我发展整体能力较弱,发展产业、稳定就业难度很大,依靠兜底保障政策进行托底人群占比大。因此,在过渡期内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仍然是紧迫且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强化网格化管理机制的长效运行,建立网格员轮训制度,不断提升网格员的工作能力,让网格员充分发挥一线工作优势,对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筑牢我区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成果得以有效巩固的首道防线。

二是平稳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也是我们过渡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衔接资金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在保持区级财政投入稳定的同时,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衔接补助资金,计划2023年至少支持5个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保持项目数量逐年增长,衔接资金逐年更多地向普惠性项目倾斜,以农村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拓展脱贫成果为目的,平稳有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是探索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机制。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20xx年4月份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xx年)》相关要求,我们要探索创新机制,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规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支持社会资本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引导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合作共赢,多办链条长、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多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农带农的产业,带动农村同步发展、农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篇4

20xx年,xx县乡村振兴局在省乡村振兴局正确指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考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聚焦“三落实一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全力推进“五大衔接”,年度衔接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按照《xx省乡村振兴局关于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的函》要求,现将xx县乡村振兴局20xx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全县总面积1428。6平方公里,人口70万,其中农村人口50。1万,辖14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17个村(居),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常推进区。20xx年、20xx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2年被评为“好”等次和优秀单位。目前,系统内脱贫人口13601户38439人,已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人口219户786人,已消除风险脱贫不稳定人口8户33人,新识别监测对象8户31人,脱贫村19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1个。

二、今年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两类群体”,确保致贫风险“防得准”。深化“五防”工作机制,分类做好存量和增量风险点化解。一是持续加强脱贫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后续帮扶。继续把脱贫人口,特别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作为衔接期间重点工作对象,脱贫户户均帮扶措施9。3条。对符合条件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人员,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落实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20xx年脱贫人口收入比20xx年增长11。3%。二是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和帮扶工作。牵头构建县级平台数据共享机制,已形成10家部门20项数据月交换制度,截至11月底,累计发布监测信息10312条。建立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监测体系,4395名网格员对全县138037户农户进行全覆盖监测。对确需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的223户农户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截至11月底,共新识别监测对象8户31人,已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52条,其中已实施49条、正在实施3条。

(二)突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保持“三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继续落实好“四项机制”。一是落实教育保障。完成脱贫家庭(含边缘易致贫户)学生教育资助7332人1550。5万元;开展送教上门2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问题。二是落实健康保障。脱贫人口基本居民医保“应保尽保”,脱贫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86。16%,慢性病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93。54%。累计签约脱贫人口23288人,累计完成履约服务项目17。23万项。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及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回头看”行动,将48户困难群体纳入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四是落实农村供水保障。总投资8875。04万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淮河南岸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帮助29个行政村、8。44万居民饮用城区自来水。

(三)突出“四个不摘”,确保衔接基础“筑得牢”。保持5年过渡期政策总体稳定。一是脱贫不摘责任。落实xx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乡村振兴工作,县乡村振兴局牵头抓衔接工作落实。今年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县级目标考核中保持较高权重。二是脱贫不摘政策。保持衔接期间主要政策总体稳定,研究出台涉及饮水安全、监测帮扶、产业发展等相关文件近20个。今年以来,全县投入乡村振兴各类资金12。74亿元,其中衔接资金11559。25万元(含县级衔接资金3250万元)。截至目前,60个衔接资金项目,已完工57个、完工率95%;资金支出11012。05万元、支出进度为95。3%。坚持“应贷尽贷”,今年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821户8774。7万元,存量贷款1886户9078。7万元,总量处于全省前列。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为15552人,占20xx年底的105。22%,超全省平均水平。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托底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人口就业2724人,占比101。26%。三是脱贫不摘帮扶。继续对20个行政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2名省直选派干部、20名市直选派干部、38名县直选派干部已全部派驻至20个行政村开展工作。全县4300余名帮扶责任人坚持开展常态化走访帮扶。四是脱贫不摘监管。针对中央巡视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照认领的9个具体问题制定29条整改措施,全部整改到位。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对照查摆9个问题制定12条整改措施,全部整改到位。6月份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及“回头看”行动,发现的8个方面540个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到位。7至10月份省督查暗访共反馈12个问题,制定了33条整改措施,均已整改到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和纪检监察重要事项,确保工作落实。

(四)紧扣“五大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接得好”。一是紧扣产业衔接。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农业产业化“12345”工程,全县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总数达59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17家。实施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小麦种植基地81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1个品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拥有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创成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秸秆仓储中心10个,面积约2。9万平方米。创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二是紧扣生态衔接。全面完成20xx年度27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沱湖乡创成xx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880万户。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8%。全面实施“五清一改”,累计评选产生“美丽庭院”县级示范户2794户,镇级示范户37600户。三是紧扣文化衔接。全县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5个,完成8个乡镇文明实践所和29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标准,推动美丽乡村中心村同步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四是紧扣治理衔接。6个村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围绕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选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落实村“两委”干部四项机制、加强选派工作管理。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换届业务培训90余场次,培训工作骨干6100余人次。五是紧扣增收衔接。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立足增强农村居民增收成效,保持“政策、机制、服务”要素匹配连贯性,通过衔接资金项目带动、稳岗就业推动、保障政策促动,助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前三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6元、增长11。2%。

三、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

(一)引进龙头企业巩固脱贫成果,着力解决当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难题。xx县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先后引进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一是引进国家级奶牛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中国农企500强企业——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3500亩,存栏奶牛规模4万头,年产优质鲜奶21万吨。通过带动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原本土地种植一麦一豆,亩均净收益550元,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了牧场的饲草需求,土地收益也随之提高。同时,引导周边镇村种植优质小麦、玉米青贮,面积达10万余亩,每亩收益达1000元左右。农户土地全部流转后,不再受土地束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可以放心在本地就业,安心外出务工,实现土地分红与务工收入“双丰收”。带动农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企业在用工上优先录用脱贫户,帮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0余人,其中脱贫户245人,月均收入2000余元。二是引进全球单体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项目——天水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500余亩。每年可生产4万吨食用菌(双孢菇)、0。5万吨菌类深加工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此外,该项目年利用小麦秸秆12万吨、鸡粪6万吨、年产菌渣15万吨(生物肥的优质原料),实现了秸秆综合高效利用。企业现已带动就业800余人,其中吸纳脱贫户36人,有效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收入。

(二)突出敢闯敢试敢干,着力破解乡村振兴先行示范难题。xx县成功申报全省唯一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坚持划定片区、整体推进,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选取环沱湖周边集中连片的4个乡镇、共13个行政村作为试点试验区域,重点打造沱湖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5亿元,县级配套和筹集社会资本3。5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在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4个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快乡村振兴产业聚集区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项目173个,总投资448。2亿元。

(三)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解决特困人员养护照护难题。一是探索“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解决失能人员集中养护难题。在集中供养方面,政府建机构,财政兜牢底,搭建养护平台,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医养结合”模式,有效解决养老院不能治病、医院不能养老问题。根据失能人员自理能力和护理级别进行分类养护。通过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人文和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提高养护人幸福指数的同时,切实减轻困难家庭开支、释放家庭劳动力;此外,在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基础上,将头铺镇八岔村、沱湖乡2家敬老院升级改造为乡镇区域性失能半失能养护中心。目前,全县特困人员养护机构共养护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420人,定点医治特困人员4000余人次,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入选xx省第四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二是探索购买住院护理保险,破解特困人员住院照护难题。在分散供养方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增强社会救助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住院护理保险,与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蚌埠中心支公司,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护理补贴+等值服务+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方式,为全县3700多名特困人员住院提供照护服务,有效地破解了特困人员住院无人照护的难题。为确保照护服务质量,在照护服务过程中,保险公司通过“定期随访+不定期巡查”方式,进行照护服务质量巡检。县财政安排93万元用于购买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保险,截至目前,保险理赔57万余元。

四、面临形势和困难问题

随着皖北整体融入长三角,缩小与长三角核心区差距迫在眉睫,加快促进乡村振兴使命重大。同时,我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乡村振兴工作拥有重大叠加机遇。今年来衔接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同样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大量人口外流,导致农村乡村振兴缺乏足够人才支撑;二是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不健全,数字化治理水平不够。

五、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是高标准谋划好衔接规划编制。完善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对照国家和省衔接期间33项政策,迅速启动推进,做好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双基建设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提前高质量推进好20xx年衔接资金项目工作。

二是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省“五个一批”建设,做强粮食、牛奶、生猪、蔬菜和水产等优势农产品,推进磊源、润博农业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加工示范基地,争创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和20强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做好“xx螃蟹”“xx鳙鱼”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申报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乡道路提档、危桥改造、农村电网升级和城镇燃气管道项目建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标准。持续开展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实施水系连通、沟塘清淤和堤坝升级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完成20xx年1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农厕管护长效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和生活污水设施运维水平。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总之,我们将按照省乡村振兴局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奋力开创xx县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新局面。

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篇5

20xx年是建党xxx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们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良好精神状态,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工作进展和成效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在巩固拓展上下功夫、在有效衔接上抓推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各项工作进展有力有序。xx月份代表xx省接受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实地核查,得到充分肯定。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集中观看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现场直播。今年以来,召开13次县委常委会会议、31次县政府常务会和党组会及工作例会,2次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5次县委农村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做好县乡村三级责任捆绑,继续将县领导和包保镇村、县直单位和帮扶村、帮扶责任人和脱贫户捆绑一起、权责一致、同奖同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脱贫对象、推进巩固拓展有效衔接工作。

二是强化动态监测。针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出台工作实施方案,分类界定,明确监测范围、对象、人均收入等内容,及时开展业务培训,确保监测对象准确无误。对新纳入的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安排帮扶联系人,建立台账,开展针对性帮扶,并实行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县25个乡镇280个村(居)设立网格9926个,网格员9926人,每个网格20—40户群众,确保监测“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今年全县新纳入的410户1327名监测对象,全部实施分类帮扶,在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精准施策,及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

三是强化集中排查。从xx月xx日起,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行动,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就业、小额信贷等重点指标,对所有农户开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安排10993名调查人员,对全县33。9万户农户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问题1760条。针对基层基础信息不一致问题,及时开展信息核查工作,确保“三线合一”;针对农户危房改造和自来水管安装等施工缓慢问题,及时交办行业部门,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针对脱贫户家庭环境卫生较差问题,及时开展“大走访、大清洁”活动,帮助清洁家庭卫生;所有排查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从xx月xx日至xx月底,对25个乡镇所有农户,开展一次以“三落实一巩固”及9项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大排查活动。

四是强化问题整改。坚持把抓好各类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针对省扶贫办反馈的20xx年第三方监测评估、市际交叉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反馈问题,分别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任务和整改措施,实行“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督办”,要求乡镇和县直单位同步整改、同步推进、同步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我县认领了1个具体问题,制定5条整改措施;省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认领了5大类12个具体问题,制定15条整改措施;省7-8月暗访调研反馈的4个问题,制定15条整改措施,截至目前,以上所有问题均已全部按期整改完成。

五是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推进“四带一自”模式,投入资金2。92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到村项目117个,带动受益脱贫户9881户。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全县建有3千瓦户用光伏电站3157个、村级光伏电站387座,今年利用光伏资金开发公益岗位5953个,发放公益岗位工资1038。62万元,惠及脱贫户和边缘户6465人。同时,加强对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电站运行良好。大力发展消费产业,207个本地特色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扶贫产品,今年已完成销售额2。84亿元,累计完成销售额4。71亿元。建设消费扶贫专区30个、消费扶贫专馆26个,布放专柜72台。“消费扶贫专列”销售金额达36万元。

六是强化政策落地。深入推进健康帮扶,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制定边缘农户重病救助实施细则,防范因病致贫,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持续巩固。全县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66806人,全县享受综合医保住院补偿18188人次、1。68亿元;享受慢性病补偿13。02万人次1236。62万元,脱贫人口慢性病补偿比达95。46%。深入推进就业帮扶,脱贫稳就业培训438人,发放参训学员伙食及交通补助资金29。7万元;发放就业帮扶车间补贴资金34。27万元,12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710人,其中脱贫人口204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572人,拨付岗位补贴资金165。48万元;抓好“三业一岗”就业帮扶,脱贫劳动力已返岗复工4。248万人,完成目标进度104。47%。深入推进金融帮扶,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余额3656。16万元,发放贷款1752户、3130。44万元,做到应贷尽贷。深入推进教育帮扶,持续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继续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20077人次、747。855万元;发放雨露计划6678人次、1001。7万元。深入推进社保兜底帮扶,发放农村低保金2。17亿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8796。886万元、临时救助金29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203。586万元。深入推进蜀山结对帮扶,召开蜀山结对寿县联席会议,双方主要领导开展互访。结对帮扶资金1800万元,用于实施堰口镇多村联建小微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后年收益可达到90万元。

七是强化“双基”建设。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突出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总投资68。99亿元,实施居民迁建项目,共设置33个安置点,现已主体封顶32个。突出交通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计划里程164。27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计划里程196。18公里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里程168公里,目前均已完工。突出水利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覆盖工程,对23个乡镇151个行政村安装自来水;投资936万元,对全县20个乡镇水厂全部进行设备升级改造,确保水质安全。突出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1户,已全部竣工,发放危改资金529万元。突出供电设施改造,投资1。6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增变电容量21万千伏安、新建各种电压等级输电线路230公里,有效保障农村供电安全。突出农村信息化建设,建成164座5G基站,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面覆盖,力争年底前累计开通300座5G基站。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年度改厕任务3197户,并建立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实施农村污水处理治理工程,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日常运维管理。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已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2。53万吨,全部予以无害化处理。

八是强化有效衔接。制定出台全县有效衔接实施意见,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县直行业部门积极与省、市对接联系,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期政策举措,相继出台25个有效衔接文件,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成立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各工作站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270个村全部聘任村级乡村振兴专干,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捆绑机制,9个省直单位、82个市直单位、110个县直单位及干部职工和乡镇、村干部,对脱贫户、监测户实行帮扶全覆盖,确保帮扶到位,切实解决难题。大力推进项目实施,争取各级衔接资金36549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资金9800万元,投入产业项目2。27亿元,安排项目359个。以“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对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暗访,以暗访促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增收稳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以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政府大力扶持,在短期内发挥出产业带动作用。但现在,原扶贫产业深加工等产业链后端打造有待加强,亟待解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附加值不高、抵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前期公共服务主要是聚焦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双基”短板。但后期,存在重修建、轻管护现象,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在“管好”“用好”上还有差距。

三是政策衔接要注重特殊群体,防止返贫致贫。从目前脱贫户反映的热点来看,防返贫的重点在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方面,主要表现为20xx和20xx年度脱贫户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开支较大,但随着针对脱贫户等出台的“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将有力防止返贫致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在全县所有农户中,以家庭人均纯收入不高于6000元为监测范围,综合考虑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状况和大病、兜底、残疾以及分户子女经济条件等,加强信息比对,准确摸清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户底数,严格按照监测程序录入系统。对新识别的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明确联系人,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持续做好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继续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模式,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融入市场,激动力、获收益。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消费帮扶等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高质量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切实保障农户经营性收入。加强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等载体作用,进一步拓展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和资产管理。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分类逐项制定推进举措,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面完成资金支付。健全完善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分类建立管理台账,确保项目建好、管好、用足。同时,有序加强推进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