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3-10-23 09:33:01互联网工作报告手机版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1

实践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实践地区:xxx市

实践人员:化学工程系职本1902班xxx

实践目的:助力脱贫攻坚,解读乡村振兴政策

考查形式:“云调研”与实地考察结合

实践主题:“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

实践组织者:化学工程系团总支

调查数据

(1)概况:

xxx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总面积7408。7平方公里,辖区内中蒙边境线长93。434公里。2023年末全市常居人口约为68000人,由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苗、壮、锡伯等13个民族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蒙古语“xxx”意为“圣水”。xxx温泉群以其类型之广、数量之多、涌水量之大、微量元素之大丰富而举世闻名。又被称为“中国生态氧吧”。

(2)自然资源:

①生物资源:

xxx市有哺乳类动物就有5目12科30余种,禽类有12目19科40余种,其中金雕、黑嘴松鸡、黑鹤、丹顶鹤等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共有57科190属269种,其中食用价值高的有蕨菜、广东菜、柳蒿芽、金针菜等,药用植物有黄芪、黄芩、掌参等104种,食用菌类有猴头、紫花脸蘑、白蘑、小黄蘑等。

②矿泉资源:

xxx矿泉是世界最大的功能型矿泉之一。经中科院、中国地质大学联合进行的火山科考认定,xxx周围就有冷泉、温泉、热泉、高热泉等温度不同、功能各异的饮用和洗浴矿泉逾百眼。其中国家AAAAA景区-xxx温泉疗养院内,在宽70米,长500米的芳草地上就出露有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关节炎等八大系统疾病的矿泉48眼,其它矿泉集中分布在金江沟、银江沟一带。

③冰雪资源: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xxx市每年10月初形成有效降雪直至次年的4月份。在长达7个月的冰雪期内,xxx冰清玉洁、银装素裹,而且这里雪期长、雪质好,积雪厚度平均超过350毫米,加上特殊的山形地貌,为开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提供了资源。

④森林草原

这里地处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是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森林覆盖率超过64%,绿色植被率达95%。这里地处寒温带,年均气温-3。2℃,年降雨量460毫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外国游客赞誉“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是非常理想的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地方。

xxx贮木场和xxx旅游景区

xxx在1996年以前,是资源丰富的百年老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当地逾80%的民众为林业工人及家属。一直以来,xxx的居民凭借大山森林的滋养繁衍生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曾是这儿的真实写照。一株株参天大树在林业工人的号子声中被伐倒,一列列满载木材的火车顺着森林铁路驶向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油锯、车辆、人声在山谷间回荡着,收入滚滚而来。然而,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采伐,xxx可采林木资源接近枯竭。1996年xxx被确立为县级市。1998年,xxx市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量逐年减少,直至全面停伐。在全面禁伐后,xxx市加快林业转产转型,发展旅游业与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建设卜留克、山野菜、冷水鱼、优质小麦等优势作物基地。树不砍了,林子开始恢复,林下资源越来越丰富,木耳、蘑菇、山野菜…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深受游客的喜爱。截至目前,xxx境内有6。8万人口,从事旅游业的逾5。4万人。2023年,xxx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59。65万人,同比增长19。8%;旅游收入45。43亿元,同比增长19。8%。

白狼林业局采伐和白狼林俗文化博物馆

1998年,xxx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白狼林业局每年3万多立方米采伐任务锐减到6000立方米,之后,采伐量逐年减少直至全面停伐。白狼镇因地制宜,依托xxx自然资源和林俗文化,开始旅游的探索与实践,将旅游与摄影、书画、餐饮、体育、商贸等多种形式相融合,着力打造以休闲、度假、养生和户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目前,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培育,白狼镇“林俗村”旅游品牌日渐成型,同时利用林木开拓旅游产品,制作桦树皮画、树根雕等夺人眼球。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2。1万元,比过去伐木时翻了五六番。

2023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xxx市慰问困难群众,要求尽快找出扶贫路子,改善林区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当地百姓生活水平。xxx市各级干部不忘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仅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全市近一万户的棚改任务,又一鼓作气派出300多名干部攻坚脱贫,走上了从“输血”到“造血”、从“体力型”到“技能型”的产业扶贫之路。

2023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获评气候生态类国家气候标志。

2023年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xxx市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2023年5月18日,xxx市入选“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3年7月,荣获2023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23年11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xx年1月5日,入选20xx年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县(区)。

三下乡总结体会

xxx作为我的家乡,几年来我见证了它从大面积贫困到大部分家庭走向小康生活。近几年,位于大兴安岭腹地的内蒙古xxx市发展生态旅游、拓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与林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有人离开xxx再回来,将桦树皮变废为宝,制作成好看的树皮画,行销国内外;有人在林间养育美丽的梅花鹿,促使林业工人放下斧头搞旅游,实现脱贫致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以下乡的方式更好的了解家乡,国家的脱贫工作发展,我深感荣幸。走进xxx景区的那一刻我尤为自豪,依山傍水从砍树到看树,xxx的发展在于对于生态的保护与尊重。

在此次下乡中我在下乡最后一天有幸与xxx鹿村党总支书记进行短暂的交谈,我了解到2023年,鹿村人均年收入3。5万元左右。2023年,贫困户分红1。6万元;2023年、2023年,每年分红4800元,分红少了,但让贫困户在鹿园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几年下来,当地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脱贫致富。听到这段话,从我切身实际的观察和从小在xxx生活的经历让我实实在在的理解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的意义,从禁止采伐到利用周身环境进行全市的发展改革,解决了全市大多数无业居民的就业问题,缓解了许许多多家庭的生活困境。经过此次下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看不见的贫困才是最大的贫困。尽管和前些年比,国家物质基础增强了,扶贫力度加大了,但必须在贫困地区、贫困户中间厚植艰苦奋斗精神,这事关脱贫,更事关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

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说到底是扶智扶志。在这一轮精准扶贫中,各地更加注重贫困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一方面着力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脱贫本领;另一方面,着力宣传教育,增强脱贫动力。作为新一代青年,我将更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投身祖国建设第一线。我想未来无论是走上基础还是专业学术的道路上都将时时刻刻记住我们是建设更好祖国的参与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了解国情,服务社会。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2

一、调研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院策划开展暑假三下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增长才干、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同时,三下乡活动要做出以下三点:一是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既要围绕“青春建功xxx·携手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又要结合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二是发挥所长,做出成效。同学们要向社会学习、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更要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来促进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三是加强宣传,全面总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媒介,宣传活动中出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事迹,感染、号召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打造响亮的公法院品牌

二、调研过程

1、“青春建功xxx·携手共筑中国梦”调研活动正式启动

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xxx”规划,将知识、技术和文化带到基层。xx月xx日上午9点,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青春建功xxx·携手共筑中国梦”暑假“三下乡”基层政府调研活动正式启动。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院长李xx、党委书记徐xx、副书记兼副院长刘xx、副院长汤xx、院长助理贺xx、调研辅导老师周xx、团委书记马xx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由6名公共管理与法院学院本科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最后,领导和志愿者们在十教北门合影留恋,随后出发前往湘阴县静河镇人民政府开展为期三天的基层政府调研活动。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幕,旨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深入实践,全面了解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建设与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进而为基层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预祝此次公共管理与法院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座谈论现状,养殖调研思发展

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国家的发展依靠的是每个农村的腾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精准扶贫”的农村服务宗旨,推动“xxx”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为基层政府谋求科学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xx月xx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任教老师兼静河镇挂职副镇长周xx携手该院“助梦”志愿服务队于岳阳市湘阴县静河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开展前期工作座谈会,以便更深入该镇养殖场开展调研工作。

静河镇党委书记王献平向大家介绍了该镇人口、土地、行政区划、机关设置、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据悉,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该镇实行工作人员晚上轮班制度,以便第一时间为百姓解决生活困难。紧接着,王书记向大家介绍到了该镇在引进农特产品,强化税收管理上的优势,同时也提出水利设施不全、自然灾害频发、居民消费意识不强等导致电商发展缓慢的问题。李xx院长结合专业知识,对基层政府组织法治化建设、集体土地确权问题、电商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至此,本次座谈会暂告结束。

了解到该镇养殖产业较为发达,团队自行随即前往当地养殖场开展实地调研,并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就管理方法、养殖技术、粪便处理途径等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大学生应当注重服务基层,传播专业知识与技术,此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会议座谈、实地调研等途径将政府与民众、当代青年大学生与农村养殖户相联系起来,是“精准扶贫”的又一实践形式。

3、实地调研谋发展,积极走访探根源

“何谓‘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怎样扶?”,这一直以来都是各基层政府面临的重要难题,为全力助力农村发展,帮助基层政府解决这一关键问题,8月场、旱涝站、度假村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志愿服务团队参观了湘阴县静河镇小湖坪牲猪养殖场。据了解,当地大多养殖场虽然规模较大,但受养殖技术不佳、管理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大为减缓。调研队成员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相关知识,结合时下电商发展之道,为养殖户提供了专业的管理指导,并就其污水粪便处理问题进行了规划建议。而后,团队一行前往静河镇旱涝站、在建度假村调研参观,并就该镇水灾防护工程及旅游产业发展仍待改善之处与政府领导共作探讨。

调研活动结束后,“助梦”服务队就当天的调研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养殖户实地调研,据悉,团队下一步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更进一步了解当地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4、实地调研出真知,服务基层展情怀,基层政府调研活动正式开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深刻掲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理念,将知识、技术和文化带到基层,助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xx月xx日上午9点,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助梦”志愿服务队“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仪式伊始,湘阴县静河镇镇长胡建龙对该镇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与安排。据了解,静河镇养殖产业较为发达,但受养殖技术及管理经验不足的影响,该地养殖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本次“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将携手当地政府,结合院系特色及青年先进思想,充分利用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重点助力养殖产业技术的发展成熟。据随行志愿者所述,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基层政府与青年团队将大力合作,将青年先进发展思想与基层政府管理经验相结合,携手共助农村发展。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引领大学生走进农村、深入实践,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产业发展。青年大学生全面了解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政府及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将革新农村发展之道,引领农村紧跟时代发展。

5、大学生深入基层,乡镇脱贫新现青年力量

作为各级政府一直以来的工作难题,“精准扶贫”如何实践一直广受关注。为探寻这一难题解决方法,深入了解基层政府服务现状,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8月18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助梦”志愿服务队在该镇挂职副镇长兼学院任职教师周xx的指导下,开始了调研之路:我们将队伍分成三组:上午前往静河镇合兴村,下午前往静河镇麦子村,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为主,同时针对静河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与动物疫情下养殖户对政府防控行为采纳意愿分析两种问卷展开调查,主要涉及基层政府行政工作、党建工作群众满意度与政府对养殖困难户(规模养殖户与散户)关心力度等内容,紧密结合基层政府当前工作重点——公共服务与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共收到70余份问卷,深入了解基层状况,调研结束后将调查区行政工作、党建工作改进方向反馈予村委会、党支部,为其工作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报告正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面对当前频频发生的动物疫情,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及到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建立了突发性动物疫情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针对于农村的动物疫病防控仍不够完善,养殖户作为农村动物疫情防控的微观主体,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科学防控技术的采用不正确。另一方面,在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助推下,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增收持续增加,农村社会政治持续稳定。但是当前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农村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养殖户、新农村建设、问题、解决办法

对此,我们开展了针对性的调研,一方面,关于动物疫病下养殖户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调查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

1、要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宣传。要通过宣传强化其动物疫病防控意识,认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让养殖户明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国家对动物疫病防疫的优惠政策以及不按规章制度进行防疫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畜牧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执行着国家动物强制免疫等相关任务,其政治素养、系统的业务能力、操作的熟练程度及相关法律认知度等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效果。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三)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力度

强制免疫工作是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要始终坚持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双轨”责任制,严格实行目标考核,逐级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强制免疫责任。筑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四)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充分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疫情监测,提高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积极开展疫情预警预报,向社会公布疑似疫情举报电话,落实疫情举报核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五)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

1、足额解决每年春秋两防所需的疫苗费、防疫器械等费用;

2、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应激补偿。每年动物防疫实施中,都存在应激死亡事件,建议地方政府出台动物免疫应激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建立长效机制,消除不利因素,达到应免尽免,不留空白;

3、提高畜禽扑杀补助标准。近几年牛羊肉价格连续稳增,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提高牛、羊、猪等畜禽的扑杀补助标准,才能满足畜禽扑杀后恢复生产的最低成本,才能提高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防疫的积极性。

4、提高动物疫情监测补助经费。随着国内外人畜共患病和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不断增加,监测病种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大,而国家和省每年安排的监测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重大疫情监测之需要,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所建的实验室因无法解决运行经费而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5、提高基层防疫员补助标准。动物防疫实行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针,要求防疫员不能外出搞季节性的务工。其收入与目前的工作任务存在严重差异,根本无法满足常年的动物疫病预防和疫情观察工作之需要。建议将基层防疫员补贴标准提高,实行逐级按比例分担,同时把村级防疫员依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村级防疫队伍稳定。

(六)加快乡镇兽医站体制改革

乡镇畜牧兽医站处于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是发展畜牧业和推动农村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和基础。只有深化基层畜牧兽医站改革,才能保证各项兽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地要加快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队伍职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动物疾病防控能力,支撑畜牧业健康发展。

(七)加快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

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统一防疫、封闭管理、严格消毒、定期监测、严格检疫,增强抵御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提高防控水平。

八)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建设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健康养殖,提高畜牧兽医行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动物疫病追踪,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要求。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均明确提出加快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要求。但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对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平衡、力度不大等问题,影响了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对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我们做出了以下建议:

1、培育农村基层组织,实现农村政府主导和农村基层组织主体的良性互动。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实际,一方面继续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基层组织,尤其是群众性的农村基层组织。

2、变管理型一元供给为服务型多元供给体制,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建立政府与农村支教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切实了解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真正做到服务为本,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3、严格国家财政资金的监督、监管,通过制度创新与制度激励结合,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国家税费改革之后,国家随之也取消了伴随农业伴随农业税费缴纳的农村公共产品所需的农业共同生产费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农村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出现明显短缺。

4、以人为本,建立政府与农民之间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切实了解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真正做到服务为本,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5、开展组织协调转变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定位和角色定位。农民不再简单的服从农村基层组织从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而是希望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希望基层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

6、培育村集体经济。加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可以考虑统筹部分财政、扶贫等支农资金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资金。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3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通过职业农民培养实现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解决农业继承人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支持农业的重要途径。职业农民有助于区域农业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农业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代农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应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线代农业的客官要求、是发展线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效益和增加生产经营收入的客观要求。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基于地区和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研究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农民的基本情况

性别

教育程度

年龄

2、了解农民对收入的满意程度

主要收入来源

增加收入的途径

3、了解农民对培训的态度

参加过的培训

希望参加培训的内容

是否参加培训

决定培训的因素

培训的时间

4、了解农民对教育的态度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有效性

子女接受教育的认识

5、了解农民对文化的态度

希望举办的文化活动

希望拥有的文化设施

是否有文化站等设施

村民对文化建设的建议

对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四天(20xx/7/16-20xx/7/19)。此次调查的范围湖南省衡阳市贯塘乡东阳村,被访者定义为在农村长期生活工作的村民。

调查实施时间为7月16日至19日,调查方法为下到村民家中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照东阳村的人口分布以及地域分布,调研小组2人一队下到15个村小组进行调查。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80份,收回69份,有效问卷为69份,问卷有效率为86。3%。调查实施自始至终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调研小组成员对调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检查、督导,并对完成的问卷进行了100%的检查,项目负责人对验收后的问卷进行了30%的复核。

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制图、制表。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69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32个,女性为37个,男女比率约为1:1。

被访者受教育程度大多集中在初中,初中学历占47。5%,小学26。2%。年龄分布较广,其中36至65岁的被访者占60%以上。

被访者收入来源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种植业收入占41。6%,外地打工收入39。13%。

三、调查结果

(一)农民的基本状况

1、性别:女多男少,劳动力缺乏。

在对性别比例进行调查中,留守在农村的女性略高于男性。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精壮男性多外出务工,留村劳动力较为缺乏。

2、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居多。

据调查显示,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原因可能在于受访者年龄普遍偏高,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进展。

3、受访者的年龄:中老年人较多。

留守农村劳动力大体分在36到65岁之间,侧面反映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青壮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农村地理因素限制较多,导致农村收入形式单一。

(二)农民对收入的满意程度

1、收入来源:种植业为主,其次外出打工。

从调查结果可知,农民更趋向于收入稳定的工作,侧面也反映出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较大。

2、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径:较为单一。

农民对于增加收入的方式认识单一,对就业途径了解不够。

(三)农民对培训的态度

1、村民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的形式:未参加培训的占多数

2、村民愿意参加的培训内容:更愿意参加熟悉的培训。

农民自身有意愿提高种植水平,不想放弃传统职业。对培训有一定的选择性及针对性。

3、是否愿意参加培训:意愿强烈。

4、村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重视技能培养。

农民重视自身的技能培养,愿意支付符合心理额度的金额和时间。

5、合适村民的培训时长:15-30天。

村民由于忙于农事,农民更愿意接受进行短而有效的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地势、气候、土质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事时间冲突,培训时间减少。

(四)农民对教育的态度

1、教育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农民心中。

2、教育的有效性:绝大多数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3、子女接受教育的认识:希望子女有更好的发展。

农民还是坚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

(五)了解农民对文化的态度

1、希望举办的文化活动:较为强烈。

农民希望联络感情,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开阔视野。

2、希望拥有的文化设施:注重身体健康。

农民更注重身体健康,向往更好品质的生活。

3、是否有文化站等设施:设施配套较为完备。

政府较为重视农民文化生活,丰富精神生活。

4、村民对文化建设的建议:希望有更多的交流。

由于地形限制人口分散,农民更希望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农民更向往舒心,闲适的生活。

5、对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希望有更好的建设。

现如今,农民的思想境界提升,更加意识到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建议

据相关资料统计,到2023年,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25。27%。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都降到了50%以下。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急剧减少,明天“谁来种地”、“谁来养猪”的隐忧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由此催生了对培养职业农民这一问题的热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造就农村人才队伍,着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指明了方向,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而且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解决职业农民的问题。《关于做好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科(教育)函〔20xx〕第68号》文件中指出“明确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转方式、提质增效调结构的总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质量,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切实解决农业继承人的问题,提高农民的技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向农民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教会新方法、培训新工具。

解决农业继承人问题、通过职业农民培养实现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也是国家支持农业的重要途径,职业农民有助于区域农业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农业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代农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适应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线代农业的客官要求、是发展线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效益和增加生产经营收入的客观要求。

近10年来,国内的新型农民成为了热点,罗骏从经济的制度、组织与所有制、实现过程、分配等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合作经济思想进行了探究。黄祖辉等指出新型农民有别于其他农民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不必强制性干预这种漂移的发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经济的调配,合理引导本质规定性的漂移。黄胜忠在对新型农民培养研究述评中,揭示了许多新型农民的好处,比如新型农民的专业的技术。邓聿文研究了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的差异性,认为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则具有自助选择性,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自我选择的结果;传统农民封闭在农村地区,很难流动,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土里刨食。而职业农民具有开放性,可以自由流动。从人员构成来看,职业农民既可以是本地农民,也可以是外地农民,还可以是市民;传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完全靠经验进行。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制约性。付远景认为,职业农民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经纪人,是农业市场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职业农民与传统身份农民在选举权、流动程度、经营方式、规模化经营程度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曲建勋给出了职业农民具有代表性的界定: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郭智奇认为,职业农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作为自身职业的人员,并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具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周稽裘认为,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他还认为职业农民的内涵具有全职务农、高素质、高收入和能够获得社会尊重四大特质。

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沃尔夫1996年在他的著作《农民》中就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的差别做过分析,他认为“传统农民”是和“市民”相对应的一个群体,是身份意义上的农民,其主要追求是维持自身的生计。而“职业农民”则是将农业作为产业,充分自由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使经济报酬最大化。美国政府于1862年制定并通过《莫雷尔法案》,规定成立56个州立农学院。以1914年的《史密斯—利费农业推广法》、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案》、1962年的《人力开发和培训》和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为依据,美国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善而庞大的农民教育体系。通过实行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培养职业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只有取得教育合格证书后,才能具有经营农业的资格并能享受国家的优惠贷款及补贴。农业部直接管理全国的农业职业学校、公私合办、办学机制较为灵活是法国农民教育的特点。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法国农民教育的培训体系。每个培训机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不仅如此,法国还创造了一种具有广泛世界影响以及时间应用价值的培训方法,即交替培训教学法。日本和韩国的农民教育与培训是由国家统筹规划,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知道和写作完成。目前,日本全国有52所农业者大学,其中国立1所,县立48所,私立3所。韩国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规定对农渔民后继者提供援助资金,提供精神教育和技术教育,该法案为培养农业后继者和专业农户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而荷兰则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实行“双轨制”教育,将农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开展预备农业职业教育。在德国,所有的农民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也必须经过不少于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加拿大推行“绿色证书”制度,农民不获得绿色证书是不能继承或购买农场的。

此次调查采用实地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居民和部分镇村干部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调查。

制作符合我们此次调查要求的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此调查问卷是在参阅了大量关于农村职业农民的培养文献和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对收入的满意程度;

第三部分为被调查者对于培训的态度;

第四部分为被调查者对于教育的态度;

第五部分为被调查者对于文化的态度。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4

一、调查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而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和行政执法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速度、对外开放的广度。没有良好的环境,跨越式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都开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潜力,发展生态经济,做好生态文章,走出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二、调查方法:走访调查

对当地有关于生态经济发展想关联的企业与工厂就行实地考察和询问,再者就是对生活在这些企业与工厂身边的百姓进行询问。

三、调查结果

我们走访调查竹泉山村。该村属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存有3600多年前的农耕渔猎遗址。竹泉山村共有村民1976人,全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有耕地1973亩、水面2000亩、山林404亩。

依托人多、地多、水面多的资源优势,再加上生态优势,该村培育发展起了竹泉农牧有限公司、楚鱼渔业有限公司、龙源纺织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由于村级上规模、产业有基础,区里决定将全区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率先在这里迈开步子。2023年,赫山区在泉交河镇竹泉山村开始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试验与探路。

而要建设美丽乡村,首要的是规划。

该村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顺、势、实、惠”的实施纲领和行动指南。顺,就是顺应和理顺,即顺应自然规律、顺应民意和理顺体制机制;势,就是找准自身优势,放大发展优势;实,就是不搞外表好看的花架子,不做劳民伤财的虚面子,而做好持续发展的实里子;惠就是惠及当地群众,惠及子孙后代。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竹泉山村确定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城乡统筹、突出特色,产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原则。

很快,竹泉山有了建村以来的第一张规划图,并成为谋划未来的发展路线图,形成了“两线四点”的概念。“两线”是指村辖区内新河沿线、村内一条主干线;“四点”是竹泉农牧农业产业基地、楚鱼渔业产业基地、村部、重点农户等四个着力点。

第一点、基础建设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村民们房前屋后的栽培和绿化、房屋的新建与改造等不再随意和杂乱,污水垃圾及时处理,村民心里有了文明,思考有了大局,行动有了自觉,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

现在,全村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占村农户总数的90%以上。清垃圾、清路碍、清淤泥到组率达100%,改水、改厕、改厨、改浴和改栏到户率达100%。同时,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推行人畜分离、禽畜圈养。

村主干道全部硬化,干渠山塘整修一新,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推进,安全饮水户户通。村办公楼改造集办公室、图书室、现代远程教育室、体育活动场所等为一体,成了群众文体活动中心,还建成了40米的文化墙,成立了竹泉山村广场舞表演队,修缮了“五保之家”。

第二点、民主管理

为取得村民的信任,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由原有村两委的基础上,村新组建成立了议事会、监事会,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治理新格局。

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实行村民民主议事决策,这是竹泉山村人议事的一条“铁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例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定期进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及时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村里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了宣传栏,附设意见箱,事事处处听取群众意见,接受村民监督。每年对村两委、议监两会工作的测评,群众满意率均在95%以上。

民主管理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让“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

一年多来,计划投资863万元完成村部改造、风貌改造、污水处理、美化、绿化、亮化、山塘整修、国土整理、公路硬化等16个建设项目,实际投入资金1290。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49。6%。

第三点、产业布局

早在规划伊始,该村就将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事实上,这亦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同时,竹泉山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竹泉农牧有限公司、楚鱼渔业发展有限公司、龙源纺织有限公司三家村属企业。

2023年,这三家企业年产值5。176亿元,占全村总产值的90%,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50%以上,非农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70%以上。

2023年,竹泉山村居民现金可支配纯收入约20080元,超出全区水平的30%。农民富了,村集体强了,建设美丽家园的实力和劲头就更足了。

而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而这种地貌符合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近年来,所以该村支部、村委带领全村群众,走符合本村实际的路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猪专业村。

养猪规模化:70%的农户成为“专业户”。

与益阳阳市大多数传统农家一样,从一开始,勤劳质朴的竹泉山人同样也是伺弄耕地,然后用剩余的饭菜喂养生猪,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90年代初,养殖户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了全村的生猪业发展,成为当时的省外贸公司的生猪定点收购点。目前,全村生猪养殖户达180户,占农户总数的70%;年出栏生猪过50头的有30多户,出栏200头以上的也有近10户;全村现有存栏生猪7000多头,能繁母猪700多头,年出栏生猪1。4万头。仅生猪一项,预计全村今年可纯赚840万元,人平达6460元。

养猪组织化:将养殖户联合起来

“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生猪销售”的协会发展模式,是竹泉山村在经历了去年生猪发展低谷后却迅速恢复元气、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协会领头人联合全村生猪养殖户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通过赊销仔猪、赊销饲料、提供疫苗等方式,直接帮助了4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下一步,他还打算将生猪养殖协会发展成为联系更加紧密的生产合作社,更好地带领协会成员致富。

标准化:争取每一栏都是“精养栏”

为了推动生猪养殖业发展,村委、村支部和协会齐心合力,在全村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村里为此专门召开了党员、组长、养殖大户会议。协会负责人主动带头改造猪舍,改造后的栏圈单间猪舍实行大间设计,装备有电风扇等调温设施,有条件的还可设置地下火道、自动饮水器等。按标准设计的栏舍,冬暖夏凉,卫生清洁,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肉猪长得快,肉质好,价格高。同时,按照标准化要求注射疫苗、喂食保健药物,增强生猪抗病能力。去年,该村喂养的生猪在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冲击下,死亡率仅1。5%,远低于其他地方。村委、村支部还积极争取到了沼气国债项目,今年全村沼气池已发展了80个,用沼气可作燃料,沼渣可作优质肥料,不仅更好地保持了环境整洁,还能减轻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赫山区东湖菱角岔水域中正有楚鱼渔业的养殖基地。上接资水,下通湘江,均为天然湖泊,通过资水,湘江与洞庭湖相连,并远离城镇、工矿企业与居民,湖水没有任何污染。而其的水产品经国家农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有害物质含量均低于国家无公害水产品质量的控制标准,而且菱角岔2200亩渔业养殖水面2023年,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渔产品标准认证证书。

竹泉农牧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可持续农业”为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立体生态种、养殖企业。其目标是建成千亩级的农业庄园,利用庄园所属资源,发展能源生产、肥料生产、饲料加工、农产品加工产业,并将生产与旅游相结合,将自身的生产、加工基地变成可以观光,旅游的景区,不仅使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接触健康食品;也可以通过农业休闲项目服务消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帮人们实现真正的“绿色生活”。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身心健康的生活是竹泉山村的目标,也是竹泉山村的发展宗旨。

四、提出建议

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打造“环境佳地,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又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它各类政务文秘杂烩网事项都必须公开。各单位职能、人员分工、科室布局、办事流程及有关规定,必须公开在最醒目处。汇编成册的资料,要摆在办事群众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单位工作人员要实行挂牌上岗。

二是规范办事程序。政府各部门尤其是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办事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要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承诺制、首办负责制、部门内部会审制、项目备案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联审和“一事一议”,统一办理有关证照,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效率为先,服务至上。正如竹泉山村那样,所有的流程都是村民按照村中所立下的规律来办事,这样能又快又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生态破坏得到控制,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

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5

摘要:湖南省四大茶树种质资源包括安化云台山种、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茶以及城步峒茶,所以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xx年7月21-27日湖南农业大学赴城步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技术服务人员交谈,走访基地,对城步县的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步县;茶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极边”之苗疆;东界新宁县,南邻广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西接绥宁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毗武冈市,总面积2646。07平方公里,现辖10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5万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汉、侗、瑶等10个民族于这片盈满灵性的沃土上和睦相处,共同发展。20xx年7月21-27日湖南农业大学赴城步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韭菜坪青钱柳茶叶种植合作社、芭蕉油茶林、仔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木山高山峒茶园、汀坪乡大坪水村峒茶资源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城步县政府、儒林镇政府的配合和帮助下,我们通过与当地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技术服务人员交谈,走访基地,对城步县的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现撰写出调查报告,以便于将调研结果反馈给当地政府,以期为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城步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山地逆温效应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本地实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到目前,全县以奶业、延季蔬菜业、竹木加工业、小水电业和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作为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之一的城步峒茶的产区,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注意。目前,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现状有三大特点。

(一)城步县青钱柳茶发展现状

城步青钱柳公司采取自己建设培育树苗的苗圃基地,农民用荒山和土地流转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成立茶叶公司负责统一回收,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和种植户签订合同,让村民无后顾之忧。从2023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为汀坪乡东河村、白毛坪乡兰子坪村免费提供树苗12000株。形成了一个5000亩的绿色植物产业带,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500余人,预计2年后的茶叶产值将增收500余万元。为了配合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城步青钱柳茶业公司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免费为村民提供价值60多万的青钱柳树苗,打造5000亩绿色产业基地。另外,韭菜坪村从2023年开始种植青钱柳茶,现青钱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余亩,预计20xx年将有200亩实现投产,为村民带来每亩一千元的收益。但是由于公司与当地政府的联系较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公司的基地管理较为欠缺;相关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及生产标准等原因,导致城步青钱柳茶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城步峒茶发展现状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树种质资源之一,其芽叶持嫩性强,春茶萌发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开采。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70kg。春茶一芽二叶鲜叶含氨基酸2。5%,茶多酚36。4%,儿茶素总量23。9%。适制红茶、绿茶,尤以红茶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尤其适宜在湖南红茶区种植。

但是在上世纪末,国内红碎茶市场不景气,导致当地茶农普遍用其制作“油茶”;农民为了增收经济效益,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政府也未采取保护措施,导致峒茶茶园基本被毁,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园。在儒林镇大木山村成立了峒茶专业合作社,拥有茶园约200亩,其峒茶茶园采用间作杨梅树模式,这样间作的目的不仅能提升茶园的利用率,还能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汀坪乡大坪水村峒茶资源圃依然保留了树龄超过70年以上的茶树,多年来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经济效益偏低。

(三)仔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芭蕉油茶林发展现状

城步仔圆茶油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茶油种植、生产、销售茶油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以加盟的方式进行商品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茶油的压榨以传统的热工艺处理,能有效的减少茶油的营养成分流失,有效的保留到野生茶籽出油后油品的口感,能促进茶油功效的发挥。芭蕉油茶林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规模较大,基地建设规范、合理。部分油茶林的主干分枝较高,导致分枝较少,产量较低。油茶林中一共有六个品种,差异较大。通过与负责人沟通、交流,初步决定在油茶林中套种牡丹,提高茶农近期经济效益。

二、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湖南省的茶产业整体发展非常迅速,但我们在实地考察调研过程中发现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规范有规模的基地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城步县在油茶及青钱柳茶方面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但是基地建设不规范、科学,在自然灾害前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峒茶方面完全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基地,以前的峒茶茶园基本被毁,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园。

(二)茶园的管理不到位

只有茶园的水肥充足,茶树根系发育良好、生长势旺盛,才能生长出量多质优的正常新梢,提高产量。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在青钱柳基地的苗圃地里,挖沟做畦时,沟挖的太浅,在暴雨天气,不能及时排水,导致基地里面的湿气太重,出现根腐烂的现象。近期正是大暑天气,气温非常高,然而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做好做好通风措施,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幼苗无法生长甚至死亡。

(三)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问题

目前,城步县的茶产业链是一条比较单一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当市场价格上升时,整个产业链效益就好;当市场价格下降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就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比较单一的产业链中,即使农民种植茶树单产提高了,总产量提高了,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原理,市场上的茶叶多了,价格就下降了,这样直接的结果就是农民种出了更多的茶树,茶厂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农民的收益没有增加,茶厂的效益没有提高。因此产业链的延伸是城步县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政府引导不够

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帮助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目前,城步县的茶产业出现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整体。部分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项目无法启动的局面。同时,因为缺乏政府的介入,公司与农民之间缺少交流,而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整个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三、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强基地建设

(1)园地选址

基地一般选择在地形较平、坡度100以内的缓坡地,对坡度大的坡地整成梯地。离市区较远,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

(2)基地的公路等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偏远的山地、坡地离公路都较远,给化肥等农资运输,特别是对茶叶、茶籽的运输造成很大不便。基地离公路远,采摘后还需要大量的劳力将茶叶、茶籽搬运到公路上,使得劳动力强度加大,还可能延长所需的时间,进而影响产品产量。

(3)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宜选用良种,性状一致,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产品的质量可大大提高。也可以选择当地的峒茶资源,把抗性好,表现优良的单株选育出来,通过扦插来繁育大批量的种苗。

(二)加强肥培管理

(1)注重茶园的pH值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的土壤坏境中生存。一般情况下,微酸性的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使有机态养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机态养分供植物吸收,而且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际生长,使茶树更好的生长。种植茶树的土壤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大致为4。0-5。0之间。

(2)茶园施肥

茶园需要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由于茶园采摘强度大,芽叶带走养分较多,需要及时施入充足的肥料来补充茶树的营养。按照茶园施肥的原则应多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为主,氮肥与钾肥和其他元素相结合;重视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掌握肥料性质,做到合理施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科学的施肥原则,因时、因地、因茶树的不同品种和生育期,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适时、适量地施用,才能使茶园施肥发挥最大的效应。

(3)茶园水分管理

保持茶园土壤的肥力,可以持久、稳定地供应茶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每次鲜叶采摘都会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必须进行水分、养分的补充,才能保证土壤养分。茶树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茶树才能正常的生长,所以茶园的基本设施灌溉系统要做好,能应对不良的生态环境。在干旱条件下要及时的做好浇灌保证茶树的正常活动,对于茶园的管理来说,水分管理非常重要。

(4)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以及天敌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但是病虫对于茶树来说却是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需要对茶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根据茶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适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措施。在茶树生产上主要应用的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通过不同的防治方法,最终达到减少病虫害的效果。

(三)加强合作,提高产品质量

针对城步县目前对茶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着测报条件较差,防治比较困难,及抗药性等问题,我们建议城步县政府和分管农业的相关部门加强病虫害防治投入,加强与湖南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沟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条件,以达到提早预测预报,有效防治的目的。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对城步峒茶资源生物学性状及遗传分析、化学物质组学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对城步峒茶在红茶、黑茶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茶叶加工设备选型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

(四)多方筹资改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将国家政府出资扶持和蔗农自筹资金结合起来,修建公路,便于茶园的机械深耕和茶叶采摘后的运输。改善水利设施,修建蓄水池。在茶园中修建蓄水池,这样在雨季的时候蓄水池蓄养水源,在出现干旱的时候利用蓄水池里的水浇灌蔗地,以抗旱保收。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部分村镇示范推广,应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广普及。

(五)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茶树种植与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做到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粮则粮。既要保持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又兼顾到林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土壤的利用率,我们可以在茶园中间作或者套种一些经济作物,如杨梅、红豆杉、银杏、玉兰等等,这样的目的不仅能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还能适当的为茶树遮阴,增加含氮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六)增强文化宣传,提升知名度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之一。湖南省四大茶树资源包括安化云台山种、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茶以及城步峒茶,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当地的苗乡风情来进行文化宣传。另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推广茶文化来提升城步县茶产业的知名度,促进城步县茶产业的发展。

(七)城步县有机茶的开发

一种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生产过程中则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并采用生物措施和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的意见》指出,“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机农产品”。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外,还配套一定的扶持方案发展有机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针对这一形式,城步县可以大力发展有机茶来立足于县情。

(八)发展茶旅一体化

近年来,城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旅游景区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旅游宣传促销,致力打造“生态城步、魅力苗乡”旅游品牌,现在已初步形成南山与两江峡谷、白云湖与白云洞、县城沿河风光带、十万古田、沙角洞银杉自然保护区、桃林千年苗寨与大寨侗族民俗文化村等六大主体功能区,全县旅游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是《湖南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培育的旅游县之一,2010年,该县被评定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和“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通过把城步的茶产业与当地的苗乡、苗俗及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来发展茶园观光、生态茶园、制茶体验、茶文化休闲等等,城步的茶产业一定会有惊人的发展。

(九)政府积极引导及支持茶产业的发展

政府加强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作为茶产业发展坚强的后备力量,提高对茶产业的关注度。同时把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密切的结合起来,县政府加强对外联系,为乡镇、村争取到省内职权部门或者农业院校的精准扶贫项目,推进茶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力度与深度,提高茶叶种植、产品研发、后期销售的科技含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四、对城步县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城步县茶产业通过政府对茶产业的大力扶持政策,协调好农民和产业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茶产业的发展;通过与高等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合作,推进茶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力度与深度,提高茶叶种植、产品研发、后期销售的科技含量;通过规范、标准的加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另外,城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发展茶产业的光温热等气候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充分发挥我们的这些优势,城步县的茶产业一定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城步县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6

摘要

xx市xx县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一是地势处于丘陵地带,农田成片连绵不绝,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近年来,由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且xxxx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基于此,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博士团赴xx市xx县展开关于新型经营主体方面的调研,主要是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发展水平、规模、问题等展开深入了解,走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场主,了解其在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就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有关供参考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xx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规模;建议

01

xx县,隶属xx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地处东经113度20分-113度65分,北纬26度30分-27度7分之间,北抵长沙,南通韶关,西接衡阳、东邻江西吉安。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xx县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其中山地面积186。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73%;丘陵面积80。54万亩,占21。48%;岗地面积48。58万亩,占12。95%;平原面积49。75万亩,占13。27%,水面9。64万亩,占2。57%。全县山地主要为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为红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西北有武功山阻挡,减弱了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势力。xx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

02

2023年以来,新型经营主体开始出现在地方和中央的官方文件中,如浙江正式出台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2023年底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浙江省在《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中提出,“新型农业(含林业、渔业,下同)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可以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义为: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

xx县具有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客观条件,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先天基础,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和物力,大力发展农业,并推进第一产业快速发展,总体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经济竞争优势。2023年7月6日-8日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暑期博士团赴xxxx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具体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走访考察学习,如龙华龙牧、万樟园林现撰写成调查报告,反馈于当地政府部门,以期为当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03

xx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最近几年,x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数量不断增加。目前x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2023年底,全市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5万户左右,其中,种粮大户6793户(50亩以上),新型经营主体749个,其中已登记注册的新型经营主体5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3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6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45家,市级208家。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100亿元,新型经营主体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0387万元。

(二)经营组织方式灵活

获取土地经营权的方式灵活。xx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土地的方式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资本组织形式多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独资、合伙、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聚集了社会闲散资金,成为当前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三是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多种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从而实现了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互利双赢。

04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xx市正处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初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要提高“四化”水平,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受到资金、土地和人力三大要素的制约

资金的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由于自身积累少,只能通过贷款融资才能解决资金问题。普遍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物难以获得贷款,即使获得贷款,也存在信贷规模小、期限短等问题,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土地的制约。虽然xx市土地流转面积超过了三分之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偏小。认识的不到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以及农民利益目标的不一致,使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尤其是大规模成片流转比较困难,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土地的约束,成为影响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力的制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受到人力资源的制约。一是缺乏生产经营人才。目前农业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不到2%,受过中等及以上农村职业教育的比例不足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技术人才,虽然各地及相关部门每年为农民开展了多方面的技术培训,但还远远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

(二)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机构供给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尚不能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依托力量。专业服务公司实力较弱,农村经纪人队伍规模小、组织松散、管理不规范,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现有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产后环节的服务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职能分工不明晰。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和营利性服务组织之间的角色经常串位。原本应由农业技术部门承担的职责却往往推给乡村集体,政府农业技术部门时常插手营利性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承担的职能。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部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运作管理随意性大,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经营收益往往被少数负责人占有,面临能人治社与民主决策困境,难以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缺乏长期稳定的利益链接,不能有效发挥骨干作用。在一些“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中,农民处于绝对劣势,话语权不高,议价能力不强,只能获取小一部分增值收益。

05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方式,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

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要按照“稳定国家所有权、维护家庭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总体思路,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一要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步伐,稳定农民土地预期,规避土地权属纠纷,让农民可以放心流转土地。二要赋予村级集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探索由农户将承包地统一向村委集中再统一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

创新方式提高融资能力。一要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各类银行要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配套政策和具体举措,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发展资金互助社、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二要创新保险支持方式。保险机构应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积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优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其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加快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一大批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等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要积极支持农村内部的能人、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等群体热心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工商投资者等返乡创业,引导和鼓励他们成为新型农业经营者,切实推动农民的职业化。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要大力发展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要引导公益性服务机构转变职能,逐步从经营性领域退出,主要在具有较强公益性、基础性的领域,以及那些经营性服务机构不愿干、干不来的领域开展服务,土壤环境监测、农作物统防统治、区域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监管等。在服务领域上,要拉长产后服务这一短板,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创立和宣传、农业综合信息提供、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在服务模式上,要挖掘实践中农民最喜欢、生命力最强、成本最低的服务模式,重点发展“公共服务机构+农资农技服务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资经营公司+农户+基地”等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化服务。同时,还要注重引导经营性农业社会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创新内部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注重发展数量,更要注重规范化建设,着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市场主体。要制定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的意见,指导并督促其规范运行。一要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法人地位,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统一的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农产品和基地认证,统一农资采购供应、施肥配药和病虫防治,统一信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确保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