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3年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2023-10-05 12:58:25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1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了《管子·牧民》中的名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代名相管仲,世人尊称管子,他的府坻“三归台”就坐落在西刘村。刘其武是土生土长的西刘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村书记,管子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早已不仅是名言,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标杆,他说“只有民心顺了,工作才能开展”,刘其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级的部署要求下,各镇办都在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具体贯彻落实到每个村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之路。如何充分尊重和顺应民心民意?在这一点上,刘其武总能想出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好点子”。

提到刘书记的“好点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倡导的“以孝治村”理念,这个工作方法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而这一理念的由来,却鲜有人知。这还要从2005年村里修路说起,当时村里号召村民自愿捐款,来了四五个70多岁的老大爷,每人拿着50元钱想要捐款,村里考虑到他们生活困难就没有收,可他们坚持必须要捐,刘其武被他们想为村里出力的这份心深深打动了,进而感觉到村里的年轻人在孝老爱老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他必须要带领村委为村里的老人们做些什么。

于是自2005年以来,西刘村开始实行“孝老零花钱”的“村规”,子女们每年把孝敬赡养老人的“零花钱”交给村里的老年协会,再由老年协会转发给老人,这个“村规”让老人们每年都能拿到子女给的养老钱,心里更踏实了。

刘书记说,在刚开始推行这一政策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质疑,有些村民认为这是家务事,村里不该管。2005年第一次收零花钱时,3天的时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子女没有上交。面对这种情况,刘其武另辟蹊径,带领村干部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又由村委出资购买了一批粮油,只要子女交了“孝老零花钱”,村里就再给老人发一份福利。这个办法一经施行,短短1天的时间钱就全部收齐了。现在每到农历6月底和腊月底,村里会集中收取半年的“孝老零花钱”,这些钱两三天内就会转交到老人手上。如今这个“村规”早已不是强制,而是变成了西刘村村民们的一种习惯。

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

村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踏实了,刘其武又开始想如何才能提高整个村子的生活质量,让村民们生活的更有幸福感。从2007年开始,刘其武带领西刘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制度,生活垃圾每天早上由村里安排垃圾清运车上门回收;建筑垃圾实行向村委会报告,统一清运制度。每天还有环卫车绕着全村进行机械化扫保,村内基本消灭“三堆”,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是全村污水处理工程。20XX年6月起,西刘村开始逐户新建污水处理管道,家庭内的洗衣房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分设二条管道汇入街道污水管网,经总管网输入到村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村北湿地中,对周边苗木、花卉进行浇灌,该工程可日处理污水60立方米,是临淄区第一家农村污水达标处理示范工程。

今年,西刘村又投资55万元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绿化道路5条;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停车位3处,为村民提供停车位达180个,解决了村内街道私家车乱停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也为村内道路机械扫保、校车通勤和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过程中,刘其武还非常善于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的工作思路,在多个攻坚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5年开展旱厕改造工程时,刘其武带领班子成员率先从党员家里开始改造,伏天开干,10天内全部完成。刘其武正是看到了党员分布在村里各个角落的优势,让村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改造后既卫生又方便的成果,于是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西刘村就完成了全村297户的旱厕改造任务。

在20XX年3月份开展的村内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和可耕地违建治理工作中,刘其武同样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拆除违章建筑32户、房屋150间,清理倒出土地21500平方米,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了土地保障。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西刘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75岁的村民张素花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出去住了十几年,现在村里变化很大,日子很幸福,你看我们村里有小公园,还有藕池,过去一看就是心里很开心、很舒服的感觉,这盖起房子来就不走了,在这里养老。”

张素花说的藕池,就是西刘村的莲藕养殖基地。20XX年,西刘村通过股改共清理收回荒地、湾塘400余亩,一部分高标准改造后用于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这18亩的莲藕养殖基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荒地回收改造综合利用,既壮大了西刘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处环境清新的休闲胜地。

接下来,刘其武还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同时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合作联营,以标准化助力高效农业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刘其武始终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放在心上。他计划把村里所有的生产路进行逐步改造,整治绿化村东边的人造河,在完善村内绿化的基础上,完成村域范围内更全面的整治和提升,让西刘村的村民们拥有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正值盛夏的西刘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村民们溢满幸福的笑脸已胜过千言万语,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美丽乡村吗?面对此情此景,村书记的心里应该是充满成就感的吧?可刘其武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为自己的村子做任何事都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反而很感激村民们能对他这么的支持和信任,他将一如既往的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西刘村的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2

盛夏时节,走进胥各庄镇岭子上村,放眼望去,村里的屋舍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处处绿植鲜花点缀,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来。这一切改变的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张久增的全心付出。

张久增深知,要当好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光凭个人理想、热情和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面对繁杂的农村基层工作,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琢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协调解决。首先从为民排忧解难入手,将群众最关心、诉求最多的问题拿到村党支部会议中开展讨论,并最终拿出解决方案,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张久增带领支部成员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效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大力开展“五星助振兴”行动,创建党建领航星、发展进位星、扶贫济困星、生态环境星、文明和谐星,党员包街联户。高质量打造了占地4000平方米有浓厚红色氛围的党建主题公园。公园设置了“红色记忆”“红色精神”“红色榜样”三大板块,村民可沿着休闲步道,一步一景,感受一路的“红色文化”。公园内设清风亭和同心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昔日的荒地变成了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游玩、学习于一体的红色阵地,老牌党建示范点焕发了新活力。为大幅提升村容环境和为民服务职能,他联合村“两委”成员大力实施增绿计划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经多方筹资打造了占地17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和11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讲、评、帮、乐、建”五种路径,构建新型乡风文明体系,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岭子上村有许多住房年久失修,了解情况后,张久增联合驻村工作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抗震房屋需加固住户,并且每天坚守在第一线,顶着炎炎烈日巡查房屋加固情况,让岭子上村72户老房、危房“重塑筋骨”。入村的主路坑洼不平,雨天路面泥泞,给村民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张久增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早出晚归监督修路工程,历时两个月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岭子上村的乡村环境和村民的幸福感。

疫情防控期间,张久增明确提出,在做好常态化防疫工作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好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老党员董长友因为自家种的蔬菜没有了销路非常着急,张久增得知消息后,自己出资买下了全部近五千斤蔬菜,并无偿分发给了全体村民,既解决了菜农卖菜的问题又方便了村民。

张久增的真心实意换来了村民的一致点赞,他的先进事迹也被国家和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3

张岩峰,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XX年换届后担任前大章乡投头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张岩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农村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

注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投资10万余元改造扩建党员活动室,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制度,结合党员自评、互评,找差距补短板,用党纪党规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党员干部。村内优秀青年纷纷申请入党,20XX年新接收预备党员2名,2名同志按期转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七一前夕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重温党在西柏坡时期的艰辛历程,党员们从中汲取了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谋划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想方设法拓宽集体增收路径,20XX年新增两项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分别投资50万元入股石家庄佳益针织,月收入3000元;窑坑承包地65亩,全年收入2。75万元;通过经营性收入及土地发包等方式,全年共计收入11。6万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农户创建个体经济,村域内现有小米加工厂6家、服装加工企业2家,灯笼加工企业6家,大型运输配货车35辆,不仅解决了部分劳动力,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带领“两委”班子大干特干,主要街道实现全部硬化并对部分小巷进行了浇筑,拆除私搭乱建8处1000余平方,清除村内墙体小广告,对村内街道的垃圾杂物日扫日清,在村内街道墙面设置文化墙。新种植金叶榆310棵。动用大型机械对村内大坑及护村路上的垃圾杂物进行清除,对围挡坑塘的铁丝网进行重新维修,做到了环境整治不留死角。新增改厕35户,全村卫生厕所率达到了83%。

2023年“开门一件事”计划实现村内小巷全部硬化,实施道路亮化提升。

打造和谐善治美丽乡村。推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发放明白卡、制作宣传手册、悬挂宣传展板,对村级重大事项、日常事务、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上墙公示,广泛公开,让群众对村务事项有章可循,让村干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积极推进“三治融合”治理实践。在村内大街墙面上设置了文化墙,以此弘扬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组织舞蹈队经常性开展文艺汇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两委”干部通过广播或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强调村民要遵纪守法,提高自身素质,提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维持了和谐村风,使全体村民能够安居乐业。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4

李清,男,现年55岁,2003年至20XX年任原碾盘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至今任柏安村党支部书记,并于20XX年当选为石泉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主动担当作为,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高山产业发展和村域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柏安村于20XX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稳定在6。2%以上。

办实事获民心。改善柏安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是实现柏安村换新颜的重要举措,也是柏安村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这一点,李清心里很明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上下奔走,实事求是的向上级政府和包联单位介绍村情、村貌,积极的向池河镇政府和石泉法院的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柏安村共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共硬化产业路18。4公里,通组路全部修通,实施饮水工程7处、解决了64户农户饮水问题,实施了1处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生活用电入户率达到100%。特别是针对柏安村地形复杂,道路建设成本较大,上级资金紧张的情况,他积极动员受益群众筹工筹劳开挖路基,在他的动员下和支部党员身体力行带动下,整个柏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来,他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整个柏安村建设工作纠纷少、效率高、质量佳,得到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广泛赞誉。

兴产业促发展。长效发展必须由“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他根据柏安村的实际情况,带头修建圈舍养牛,在其带动下与返乡能人签订公司加农户订单模式,建成宝誉生态养殖公司,打造高山绿色生态花椒和无公害特色黑猪品牌,带动全村121户贫困户发展订单黑猪养殖;争取转达集体经济资金348万元,建成鑫柏安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种植花椒500亩,目前已种植170亩,建立标准化桑园示范点50亩、魔芋示范点320亩。在他的带动与努力下,柏安村由产业发展薄弱村转变为示范村,实现了群众收入的大幅增长。

抓稳定促和谐。作为一名支部书记,他时刻把柏安村的平安和谐放在重中之重,在田间地头上化解各类矛盾,在炎炎烈日下走村入户,深入推进“三共六制”社会治理模式,坚持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创新治理新路径,扎实开展道德评议会,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20XX年累计处理矛盾纠纷12起,先后评出正反面典型20余人,实现了村内的和谐稳定,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文明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春去秋来,李清时刻牢记当选诺言,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时时刻刻地为着集体想、为着群众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支部书记、一名人大代表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5

日前,吴桥县桑园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红旗,获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

“我们要从服务大局出发,立足村子的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推进西街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当前,全市正在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孙红旗也没有闲着,他组织村“两委”成员,找差距、寻思路、谋发展。

出生于1958年的孙红旗,是一名退役军人,连任村党支部书记6届。他情牵乡亲、心系发展,把“村官”这个小岗位看作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的大舞台。在孙红旗的带领下,西街村立足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成立企业办公室,孙红旗亲自为来村办企业的汽修厂等企业跑办注册手续、跑销路,扶持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发展。目前,全村有副食批发、服装加工等商户28家,集体经济收入在吴桥县名列前茅。20XX年,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利用土地租赁,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孙红旗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2006年,孙红旗积极筹集资金230万元,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120多万元,促成了吴桥县运河小学的建成使用,解决了大第九村、小第九村等周边10个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XX年,吴桥县政府大力实施“杂技兴县”战略,为配合打通衡山道,西街村需要迁坟300多座。在孙红旗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教育工作,2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了392座坟的迁建任务,为吴桥县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十几年来,孙红旗累计筹措资金620多万元,安装路灯120余盏、硬化道路6800多米、铺设排水管道7200多米,改善了群众的出行和排水条件,街容街貌焕然一新。同时,每年“七一”等重要节日,孙红旗都要为困难党员、军烈属等发放大米、油、面等物资,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每年老人节,村里都为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6

高永飞,男,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王西章镇东湘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XX年“两委”换届时当选,上任后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稳步推进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务,把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一、党建工作

自20XX年上任以来,他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使命,秉承新人新气象的思想,以乡村振兴为落脚点,严肃“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突出“三个结合”,将主题教育与完善制度相结合、与党员活动相结合、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强化党员阵地意识,经多方筹措资金,投建120平米标准化党员活动中心,打造“红色地表建筑”,在宽敞明亮的党员活动中心,他先后组织开展了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肃党费收缴管理、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并进行公示和上墙。通过“学”“做”“交”相结合,加强党员自身党性修养,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二、环境整治工作

他上任以来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不断宣传学习乡村振兴政策,积极引导乡贤及有成企业家为家乡出谋划策。20XX年,在上级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便道砖铺设2600余平,多次组织村民展开卫生大清扫活动;评选“美丽庭院”家庭,稳步提升村容村貌,同年获得县政府授予的“美丽乡村”称号。20XX年,争取上级资金,为村北铺设田间水泥路10500平米,维修通乡公路4500平米,修建竹篱笆560米,种植观赏花卉2000余株,修建村西小花园一座,架设高标准坑塘围挡两处,再次全面提升村内环境面貌,全村煤改气完成率达100%。20XX年,对村内街道私搭乱建现象进行取缔和拆除,拆除残垣断壁及旧房屋宅基地5处,增设健身广场1处,建设小游园2处,街道统一喷涂处理3000余平。2023年,进一步增加街道绿化景观,建设围栏350米,同时村民饮用水提升工程“江水置换”任务圆满完成。

三、村务工作开展方面

围绕党支部+合作社模式,落实支村“两委”坐班制,搭建村民议事厅,收集村情民意,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积极推进“两会一团”制度,完善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建立《村规民约》以及开展定期日常小微权力培训会,让两委干部和村民清楚并熟识各项权力内容,普及“三治”融合,全面贯彻新时代农村发展方向。

四、壮大集体经济方面

20XX年在他多方奔走积极筹备下,东湘洋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开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并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引导村民及社会贤能,充分利用多方资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孵化一条龙运营,多措并举,稳步壮大集体经济,坚决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各项三农政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不断探索发展,到2023年村里特色种植已形成规模,年种植西瓜达100余亩,土豆80余亩,白菜300余亩。20XX年又引进“浅埋滴灌”种植技术,目前土地流转已达到464亩,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7

朱乃成:敢于“吃螃蟹”叩开致富门

在高铁北站东临,坐落着一处现代化新农村,这里新村建设宽阔洁净,村民生活惬意舒心;这里建有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孩童享受着最优质的的学前教育;这里拥有国际标准化的轮胎检测线,令同行业叹服;这里有完善的社区配套,全方位优质商业、文化、娱乐服务环境……这里就是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朱庄村。

朱庄村缘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一切都归功于村居发展的“领头羊”——村党总支书记朱乃成。

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一个村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受不受群众支持,可能有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看有没有带领村庄发展的能力,能不能让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一个村庄建设和发展的水平,是对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的真实考验”。朱乃成告诉记者。

曾经,朱庄村与其他村庄一样,村内大小街道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群众出行叫苦不迭。2004年,就任村书记的朱乃成从修路开始,踏出了振兴朱家庄的第一步。路通人和百业兴,人心聚拢好干事。“作为村书记要敢于吃‘螃蟹’、勤于想办法,站高一线,真抓实干是底气,作风过硬是旗帜,狠抓落实是动力。”朱乃成说,唯有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朱庄村的生态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朱庄村才有出路。

朱乃成上任之前,朱庄村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村民有期待,发展却没思路、致富没抓手。“靠村民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单干是没有出路的,改革思路就是整合土地,盘活资源,进行综合治理。”朱乃成告诉记者,起初村民们都有顾虑,几辈子靠耕种养活全家,这突然把地交出去,以后可怎么活?为此,朱乃成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的做工作,首次流转土地400亩地,由村两委成员分三个小组带人耕种,一年下来,被征地村民不仅一分钱没出,收益不减反增。村民的顾虑打消了,工作推进也顺畅了。2007年,村集体与村民签订协议,历时4年时间到20XX年实现全村23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由村里支付村民每年每亩700元的口粮款,国家的粮食直补、农资补贴也归村民个人。为有效增加土地附加值,朱乃成先后联系日本研修生天草农场、山东粒粒丰种业公司、山东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到村里租赁、承包土地,投资农业开发项目。

“面对村民的所需所盼,我们选择改革再出发。”朱乃成带领村两委在搞好现代农业的同时,紧紧抓住机遇搞工业。他顺应地区经济发展大趋势,紧扣“建设、商业、服务、文化”四大平台建设的主题,推动村庄传统经济向现代乡村经济转型。20XX年带头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淄博高新区朱家庄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建设朱庄村工业园并转型为鲁中国际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该项目以产业集聚、技术研发、孵化成长为发展路径,立足淄博辐射山东,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并成立山东亦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产业园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已经完成一期30000余平方米的建设,吸引了6家企业入驻。同时,先后建设了混凝土搅拌站项目、中认必维汽车轮胎检测线基础设施等项目。“中认必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入驻,不仅为朱庄村带来了工业上的发展与进步,更标志着中国轮胎产业拥有了对接全球标准的国际级试验检测基地。项目由村民集资入股建设,建成后租赁给法国必维集团经营,让村民成为村集体的‘股东’和村集体资产的拥有者、经营收益的分享者,此种模式在高新区还属首例。”朱乃成感慨地说。

在朱乃成的带领下,村集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经济收入从2007年的几十万元到20XX年增加至8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000元增加到20000余元,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持续提升。

美丽乡村的“策划人”

村集体收入增多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就成为朱乃成头等大事。2009年,在他的提议下,旧村改造开始纳入村发展的议事日程。从2010年到20XX年不到5年的时间,他动员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多层建筑150000多m2,率先实现了户均两套楼房的目标,创造了朱庄村发展史上里程牌式的奇迹。

迁入新居后,为彻底改变村民生活的“陋习”,20XX年至20XX年,每天早上的6点50分,朱庄村的村两委成员和工作人员一起准时聚集在文化广场,召开简短的碰头会,通报一下当天村里的工作事项。与其他的村委会议不同的是,参会人员每人手里都会拿着捡拾垃圾的工具和塑料袋,会后,根据各自的负责区域,捡拾垃圾,保持环境的干净卫生。五年时间里风雨无阻,除了星期天休息一天,周一到周六早上全部召开碰头会,同时,村两委带领工作人员首先行动起来,集中清理了消防通道杂物、地下室杂物、自行车棚杂物,并对小区及旧村裸露土地进行绿化、硬化,对小区楼房立体墙面以及自行车棚进行清洗……在村两委成员的带动下,村民的自觉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

自此,朱庄村开始实行每周五下午固定大扫除日,每周六下午由村两委带队检查居民家庭公共卫生,每月对检查卫生情况进行公示,从未间断,整治环境卫生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小区绿树红墙,水清鱼游,花草成景,步道蜿蜒,假山别致,处处皆美景……这是我们以前都无法想象的事情。过去条件不好,大家都想往外跑,现在好了,村里的年轻人又聚回来了。”村民朱乃农的话中带着幸福与骄傲。

幸福生活的“传承人”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让朱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展示文化、留住历史,朱庄村建立了村史文化长廊,编辑出版了《朱家庄志》,绘制了《朱家庄历史壁画》,设置了乡村记忆馆,建设了朱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包括党建展览室、村史廊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拍摄了村庄文化记录片,制作了朱家庄旧村沙盘……漫步其中,小到家风家训,大到村庄发展节点,朱庄村的变迁图文并茂,历历在目。

村民的事再小,对朱乃成来说也是大事。面对村民反映的孩子上学难问题,20XX年,由村委投资创办了朱家庄幼儿园,并于20XX年通过省级示范园验收,成为高新区的一流学前教育基地,为周边的孩子们创建了一个快乐、温馨的乐园,实现了家门口“入好园”的目标。20XX年6月,幼儿园特邀中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馆长薛文彪教授设计建设了米罗可儿美术馆。扎染室、线描室、木工坊、水墨室、陶艺吧、彩画室、版画室、剪纸室、编织室等不同的场馆,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环境改善,村民对精神生活充满渴望。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朱庄村除了每年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元宵节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还聘请专业团队每周一、周五定期来指导村里舞蹈队、合唱队等社团开展文化活动,从而提升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素养,丰富了村民的精神追求。

现如今,走进朱庄村,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村里为我们集中安装了太阳能和中央空调,24小时随时打开水龙头都是热水,此外,还安装了地源热泵,供暖、制冷既环保又节能,每年每平方米只收15元钱,冬暖夏凉,实施智慧社区建设,刷脸进门,方便又安全,现在咱村里人是好日子享不尽呀!”在小区2号楼下乘凉的老人们谈起村里的生活变化都笑的合不拢嘴。

现在,闲暇无事,朱乃成总喜欢去河边、公园走一走,到老人们中间坐一坐、聊一聊。“现在村里不光整体的环境好了,能休闲的地方也多了,四处走一走,感觉很舒服,随着后续更多项目的完成,村里的生活环境会更好,未来在村里生活肯定更幸福。”朱乃成对朱庄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农村先进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篇8

唐霜作为一名“90后”共产党员,她毅然放弃在县城创办经营多年的培训机构,回到家乡洞溪乡乐庄村,成为一名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20XX年,在村民的一致好评声中,唐霜当选为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成为一名“永不走的工作队员”。

沿着一条20多公里的狭窄山路盘旋而上,来到洞溪乡乐庄村,在乐庄村村部,一位扎着马尾正在忙碌着的姑娘映入眼帘,她就是唐霜,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洞溪乡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唐霜:

当做决定回村的时候,我心里也很忐忑,也很担忧,作为一名零经验的年轻女干部,自己到底能不能干下来?能不能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疑问。最后让我选择留在村里的主要原因是,在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90后”党员的一封回信,这个让我特别震撼,作为乐庄村本地的人,我应该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回到家乡后,唐霜主动向村上的退休干部、老党员“取经”,走家串户与村民们谈心、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尽己所能为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帮助。上任不久,唐霜便迎来一件棘手的事情,20XX年,乐庄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留下的烤烟种植基地未给农户清理干净。唐霜了解情况后,挽起裤脚,撸起袖子带领村“两委”下田为农户清理烤烟地。

洞溪乡乐庄村党支部委员叶波:“作为一名“90后”的女书记为民办实事,我非常敬佩,真切感受到这位女书记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能吃得起苦,霸得起蛮。”

怎样才能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这是唐霜最关心的事情,她积极谋划,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乐庄村的“线下+线上”发展模式。“线下”积极拓展村级集体项目,与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一道想办法、谋出路,通过寻求专业技术支持,采取“村集体八统一,培管农户七承包”的经营管理办法,让几乎已经荒废待毁的50亩凤凰李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线上”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依托党支部这一载体,谋划成立“乐在乐庄”品牌,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出一条“党建+电商”的富民路子,20XX年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获取信息,帮助村民销售大米一万斤、米酒五千斤、辣椒一千斤,大大提高村民家庭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凤凰李种植农户唐兴钢:“唐书记确确实实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凤凰李要不是唐书记这样做的话,哪有现在这样的成绩。”

在乐庄村,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村民家中,处处都有唐霜奔波的身影,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村党支部书记,唐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不断地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奋力谱写属于她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