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妈妈神神秘秘的拿出来一杯茶:“好喝吧?”“嗯,挺好喝,什么茶啊?”“不知道,你爸带回来的”我一看茶包标签,这不茶颜悦色吗!我跟我妈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结果我妈撇撇嘴:“除了茶好喝,粽子就4个还可小可小的…”人家这粽子是甜品啊!根本不是当饭吃的粽子…唉可怜了小粽子本来就是个甜品还被硬拉出来当饭吃…
吴潇林
对于现在的端午节,好像除了粽子也无其他特色的了,即便是有,也在随着新时代的潮流慢慢淡化,大多的习俗都是从老一辈人口中听来的,少了许多亲身体验的经历。
不过庆幸的是,家里老一辈包粽子的手艺还没有失传。小时候就喜欢端把板凳坐在灶台边看奶奶包粽子。每年端午都会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刚出电梯,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粽香。奶奶包的是贵州特有的灰粽,咸口的肉粽,有时还会在里面放上几颗板栗,口感相比于北方的甜粽要硬上好多,好像用更有嚼劲来形容更合适些,颜色呈灰色,因为是奶奶手工做的灰糯米,所以色泽不像买的那么均匀,不过别有一番风味。
灰粽的做法繁琐,从爷爷奶奶那听了点来头,简记。灰色燃料来自于糯米草,先用炭火将其烧成灰,再用箩筛成粉尘似的灰,和糯米拌匀净即可。还要把新鲜的花椒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水,大蒜打成泥,同花椒一样保留其汁水,都拌入糯米中,起到提鲜的作用。喜欢荤口的可以在里面加片五花肉,喜欢素口的则可以加些绿豆或者花生米之类的豆类食品。
包粽子也是个极费时间的功夫,家里人不多,奶奶做一批就要熬一个晚上,一盏台灯,一盆材料,奶奶可以做一天。奶奶热情好客,好像老一辈人都有这个特点,粽子做多的,就会分给邻里乡亲的,和邻居一起,在大北京城里,尝尝贵州的端午味。
今年爷爷的身体不太好,奶奶为了照顾爷爷,今年端午也就断了包灰粽这一活动。不过毕竟人还是念旧的,喜欢贵州味,依恋故乡的味道,就像爷爷一天不吃辣就会浑身难受,端午节当然不能没有贵州的粽子味。好在当今物流发达,贵州的灰粽爸爸在某宝上轻松就搞回了家,也获得一家人的一致肯定。
人总是念旧的,那些小时候的伙伴,生活的环境,故乡的味道一直铭记于心中。即便身在他乡,也能让故乡的味道留存在舌尖之上,真好。
付静怡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是传说中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早在屈原投江自尽之前,便有了端午节这个节日。“端午”是仲夏的开端,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不吉之日,天气燥热,虫蛇繁殖。于是人们插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今日我们不再相信有龙,也知道如何科学地消虫,但我们依然选择真挚地迎接这个节日的到来。
与去年一样,亲手包个粽子,去迎接端午。卷起一片粽叶,做成漏斗的形状,舀一勺糯米倒进去,却听下面有哗啦哗啦的声音,糯米漏了。身旁的家长叫我把糯米倒出来,在最低下放一颗红枣,填补那个窟窿,果真就不往下漏了(莫名其妙感觉有一种堵枪口的感觉)。而这颗红枣,也被我看做是好运的开始。接着再舀几勺糯米进去,稳稳地筑在红枣的上方,这颗红枣便像地基一样,支撑着它们,保证它们的牢固。最后,在众多的糯米中再点缀一两颗红枣,便才有了粽子的模样。(语无伦次)
另起一段发表(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声明:虽然我包的是红枣的粽子(即甜粽),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吃咸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咸粽有一种不同于甜粽的感觉。可能一直在北方待着吧,家里人都吃甜粽,吃咸粽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这个吃甜粽还是咸粽都能掀起一番针锋相对的讨论的时代,表明观点还是很重要的)
好了,也该结尾了。端午之际,包了人生中第二个粽子(去年一个今年一个,我真棒),希望我和身边的朋友、家人能像粽子中的红枣一样一往无前,也能像糯米一样幸福安康,珍惜自己,热爱生活。“人生在世,好好爱惜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安康。”
丁祺森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还有的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节日。总之,端午节是少有的纪念某个人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重要的习俗当属吃粽子了。上周在食堂吃掉了七八个小粽子后,我回家就跟妈妈说:“我要吃粽子!”妈妈也很爽快的答应了。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她决定尝试自己包粽子。“你会不会包呀?”当我这样问她时,她信心满满的说:“我小时候也是看过家里人包粽子的。再说了,不会了可以上网搜嘛。”就这样,妈妈买了粽叶、糯米和红豆,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包粽子(据我所知的首次)。
星期日晚上,也就是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在我上课时开始包粽子。她拿来泡过的糯米、煮熟的红豆、粽叶还有一根很长的细绳子,然后按照网上的视频开始一点一点的包。首先,拿三片粽叶折成漏斗状,先往里面放一些糯米,然后再放一点红豆。之后把糯米和红豆压平,用粽叶把里面的粽子包起来。最后,用绳子捆上,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虽然听着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我在一旁上课,时不时的就听到旁边的妈妈突然发出一声尖叫,转头一看,要么是粽叶搞破了,要么是糯米又不小心洒地上了。总之,妈妈的包粽子之路是十分坎坷的。
终于,粽子包好了,爸爸将它们放进锅里煮。因为已经很晚了,我就先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来到餐桌旁,看到一盘子诱人的粽子,旁边还放着一小盘白糖。我赶紧拿起其中一个剥掉粽叶,把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白粽子取出,沾一点白糖放入嘴中。简直美味极了!
江宇轩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不过最被认可也是流传最广的便是“人物纪念说”了。
相传,屈原对治理楚国的建议不被楚王采纳,又遭贵族反对与排挤,他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侵略,屈原心如刀割,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周边百姓听说屈原投江,纷纷划船寻找屈原遗体,但迟迟无法找到。百姓们怕鱼吃掉屈原遗体,便向水中投入米团喂鱼以保护屈原的遗体。于是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对于我来说,端午节还有更多的意义——我的农历生日。在端午节过生日非常快乐倒是有不少原因,其中一个便是端午节有放假,这一天大多可以庆祝一下,休息一下。再有便是有谁不喜欢普“天”同庆呢?
端午节,肯定得吃粽子。不过对于我这种记性不太好的人来说,只知道快到哪个哪个节了,但具体那天?不知道。甚至周四某方同学在食堂门口吃粽子,我还挺奇怪,以为是他自己带的呢。
拿到粽子,一个用粽叶包裹着的黏黏的糯米,大多是金字塔型的,要是包的好,放在桌上感觉还是个不错的装饰。在金字塔型的粽子上缠着一圈细线,这细线便是用来固定粽叶,防止粽叶散开的。我以前还将这细线解下来后,用水洗干净,挂着晾凉还能挂点东西,还是很方便的。不过今年吃粽子时,倒是发现现在某些厂家为了邦的紧,根本是取不下来这线,只能慢慢把整个线从上面拿出来了。摘下细线,轻轻剥开粽叶,一个小塔似的糯米粽子便亮了出来。刚蒸出来的粽子冒着白乎乎的蒸汽,散发着糯米与红枣混合的又香又甜的气味,让人不免想咬上一口。找一个小碟子,然后在里面放上一点白沙糖。把粽子在里面沾一下,轻轻推入嘴中,咬一口,香味、甜味,软软的、糯糯的、还有一点白砂糖的颗粒感散入嘴中,更有一股粽叶的清香。沁人心脾、口有余香……
龙舟、沐兰、香囊、艾草、雄黄,安康!
肖钰涵
端午安康!
与你们道一声午安,因为是在中午写下了这篇日记。我今天吃掉了两个粽子,我当然比较喜欢吃咸粽子……类似于肉粽子或者是蛋黄粽子?与我肤色相合,也算是有缘。甜粽子我早些年还不能接受,吃上一口都嫌腻,但是现在倒是对豆沙粽子还算包容,可蜜枣我真是一口都吃不下去。不知道再过几年我是不是将会在日记里写下:“我觉得蜜枣粽子也合我心意。”这样的话,倒是很让人期待。
不是有五彩绳吗?有人推荐我试着编一条戴在身上,辟邪什么的,也不是使得很信服。只不过看步骤繁琐,不如买一条。但是我觉得自己编一下反而有了寓意,我会试试。
端午,怕是少不了屈原的出现。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古人想过节了,就会从历史上某一事件找一个让人信服了的理由来过,古人生活多苦,总该有点习俗节日不能让人忘却。就比如我现在想个节日,如果让它广为流传,是不是几百年后,又是个新的合法节日呢?毕竟端午传说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蛟龙,也比如为什么不能把米饭揉成团扔河里。现在吃粽子,古人也吃。但是传说明明是给蛟龙吃的,差不多像祭祀,难不成真的有人把自己比做于蛟龙,这样也太狂放了。也许古人不信神,那为何还要给蛟龙吃,无神论嘛,自然也不会有蛟龙这种神乎其神的事物还存在于世上了。
过了几几年,我该是古人了——称不上古人,也算老人了。我品行要德,膝下若是儿孙满堂,算他们孝顺也该听听我的话。我拿这个我少年时写的东西说上一通,发表出来。平辈都没了,自然不会有人辩驳我;若是考古学家说我这不合理,那也不会辱了我的面子,我既不是招摇撞骗也不是童叟无欺,只不过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也许有人帮我实现,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