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2023-11-02 17:17:49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1

2023年10月,XXX被派往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迅速转变身份,走村入户,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XXX结合村养殖户鸭子都是散养在农田里的,鸭蛋品质既好又稳定的特点,通过电商平台和微信宣传鸭蛋品质,一举解决了村里鸭蛋长期滞销的问题。同时他指导村里成立南新宏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与乡里的味蛋加工、大米加工、菜籽油压榨等作坊建立合作关系,收购加工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仅一年时间,XX村农产品销售额就达到56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2023年10月,一举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今天的XX村合作社辐射了附近几个行政村,已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火车头”。

为了让扶贫产业真正在XX村扎下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XXX积极奔走,在争取到县、乡两级的支持后,占地1600平方米,投资金额225万元的XX村扶贫车间项目已批准建设,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该项目将成为集农副产品生产、再加工、包装于一体的综合性车间,逐步形成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新格局。

“现在的直播平台流量真的是太大了,扶贫干部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积极将新技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随着扶贫车间项目的推进,XXX打算将直播技术引入车间,将XX村农副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以直播的形式推向全国。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2

扎根农村学校26个春秋,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在班主任工作当中,首创并推行“家校联合管理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辅导的学生在英语竞赛中,有十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个人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2003年,在张湾中学支教时,不仅业绩突出,而且爱心资助了3名贫困生,直至他们考上高中。

2023年,她被评为区“十佳班主任”;她所带班级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3

杨学再担任村支部书记六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村集体工作中,真干实干,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她号召和组织村民兴建大棚蔬菜种植,成立什渔湖村十字河瓜果专业合作社,到2023年,蔬菜基地总面积达到1050亩,每年每户能获得十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用爱心照顾村里每一位需要关怀的人,多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贫困户田家四弟兄因患淋巴癌相继去世,80多岁的母亲无人照料,她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为方便蔬菜运输,村里需扩宽村级公路,她将自己卖菜的5万元钱先垫付上,工程才得以开工和顺利完成。

积极防疫防汛,保卫生命财产。2023年,她第一时间对村道路封闭管理,并认真做好车辆和人员的出入管理,严格落实防疫规定。2023年7月,汛期,什渔湖村有三台排水泵,由于日夜排水,用电负荷太大,村200千伏专用变压器突然起火烧毁。为了不影响排内涝,她带领村两委连夜自筹资金9万元更换了变压器,确保了抗洪的胜利。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4

XXX,女,1960年9月生,XX街道XX村村民。

XXX是XX村一名普通的保洁员,每天按时到岗,尽职尽责,无论刮风下雨,都能看到她认真清扫路面的身影。生活中她为人厚道,贤惠能干,左邻右舍提到她都要竖起大拇指。

2023年12月10日上午,XXX像往常一样认真清扫完自己负责的路段,准备去买菜回家做饭。作为一名保洁员,她有着改不掉的“职业病”,在前往买菜的途中,还不时地看一看地上有没有垃圾,发现有就立即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哪怕这段路并不是她负责清扫的。然而,正是这改不掉的“职业病”,让她在路上捡到了白庙村某村民丢失的医保卡和2000元现金。

据XXX描述,那天,她远远看到路边有一个塑料袋,于是走过去准备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结果走近一看,袋子里居然是一个合疗本,打开一看,本子里还夹着一沓现金。她心想,失主现在肯定很着急,得赶紧想办法联系他。合疗本上有姓名,却没有详细的联系方式,XXX决定前往村委会找村干部,通过多方联系,终于联系上了失主。那一刻,心急如焚的XXX才放下心来,村干部笑她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自己的钱丢了呢!

失主是XX街道白庙村人,这钱是用来看病的“救命钱”,发现钱丢了后全家人懊恼不已,都觉得丢了肯定就找不回来了,谁料想竟然遇到了好心人。当XXX把钱和合疗本交到失主手上的时候,失主感激地说:“这世道还是好人多啊!太感谢了!”并表示,愿意拿出来一部分钱作为酬金感谢XXX。XXX当即就拒绝了,她摆摆手说:“这没有啥!都是应该做的。”

XXX拾金不昧的善举,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人身上的高尚品质,也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5

XXX,男,1950年4月生,XX街道XXX村村民。

XXX是XX街道XXX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儿子是聋哑残疾人,女儿是听障残疾人,老伴瘫痪在床。面对重重困难,种种压力,XXX不认输、不气馁、不懈怠,用自己的辛勤付出、顽强拼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中成长生活。

他悉心照顾儿女,在孩子们年幼时到处寻医问药,为孩子们积极治疗。面对孩子们的苦恼他耐心开导,用爱心培育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两个孩子都顺利从聋哑学校毕业。为了培养儿子的一技之长,他陪儿子一起在工地干活,充当翻译,鼓励儿子主动和工友交流,尽快适应环境。在他的培养下,儿子成为了一位技术精湛的瓦工,常年在西安装修行业工作,并受到业主的好评和欢迎,也因为自己的阳光乐观收获了幸福的家庭。

女儿在他的教育培养下,取得了手语、茶艺、救护等文凭,自信乐观,工作出色,担任了西安市残疾联合会聋人协会副主席、莲湖区春晓康复中心副主任和未央区启点之星成人康复中心主任等职。经常参加省、市重大残联工作的研讨,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老伴偏瘫七年来,XXX天天为老伴穿衣做饭、端屎倒尿。春天用轮椅推她散心赏花,夏天为她扇凉驱蚊,常年围着她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面对家庭的困窘,旁人总会用同情的眼光来看他们,但看到现如今XXX一家人满溢自信乐观笑容的“全家福”,都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眼光。这个不幸的家庭,没有笼罩不幸的阴霾,相反却充满幸福的爱的力量,这份“爱”有XXX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更是他对家人不离不弃的爱和责任。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6

赵四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2岁时,她经历了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母亲因病突然离世。从此,她不仅要上学,还要料理家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痛失母亲的赵四妮还未从痛苦中缓过神来,新的灾难又降临了。哥哥患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嫂子扔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父亲因累病倒……在最艰难的时候,赵四妮迫不得已辍学,开始照顾家里的病人和两个年幼的侄子。尽管如此,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哥哥、父亲相继离世。

然而,接二连三的不幸并没有击倒赵四妮,她在磨难中学会了坚强面对。她无数次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都要抚养两个年幼的侄子成人。侄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吃饭都困难的赵四妮咬紧牙关把他们送到了学校。“再苦也不能耽搁孩子,只有上学他们才有希望。”她心中始终坚守着这个信念。

转眼间,赵四妮已经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两个侄子成了一大难题。后经本村热心人介绍,赵四妮结识了好心人杨自立,他能接受两个孩子,一年后两人登记结婚。杨自立自愿入赘,帮赵四妮一同挑起生活重担,不久二人也生育了一儿一女。

由于家中人口增加,四个孩子的日常开销及学费等问题让夫妻俩的担子更重了,他们四处求亲靠友给孩子筹借生活费、学费。2007年,杨自立突发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家庭顶梁柱的忽然倒塌,对赵四妮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是,赵四妮没有放弃,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丈夫能勉强下床行走了,虽一时丧失劳动能力,但也让赵四妮深感欣慰。

如今,赵四妮50多岁,却已背微驼、鬓如霜,满脸的皱纹铭刻着多年的艰难坎坷。终日闲不住的她病倒了,小女儿正在病床前悉心照顾着她。“小时候,生活虽苦,但爸爸妈妈给了我和三个哥哥满满的爱。如今他们老了,我们几个争着照顾他们。妈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她的坚强和爱心一定会传递下去!”赵四妮的小女儿说。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7

XXX,女,1979年9月生,XX街道XX新村村民。

XXX自结婚后和公公婆婆同住,生活上对两位老人悉心照顾。2008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外面下着大雪,全家人正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地吃着晚饭,突然婆婆摔倒在地,说不出话,待大家反应过来,婆婆右边身子已经失去了知觉。即将临盆的XXX笨拙地跑下楼,找了辆出租车把婆婆送进医院,又挺着大肚子帮助丈夫跑上跑下拿药、办手续。婆婆被确诊为脑血栓,在医院的抢救下,保住了性命,却瘫痪在床,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给婆婆看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百善孝为先”是XXX一直铭记于心的道理。孩子刚满月,XXX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卧病在床的婆婆,还要照顾外出干活挣钱养家的丈夫,她就像个陀螺一样,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刻。她常对婆婆说“你一定要战胜病魔,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照顾你、陪伴你”。XX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时,和丈夫四处投医问药给老人治病,精心照顾老人饮食起居,洗衣做饭洗头剪指甲。即使如此忙累,坚强乐观的她永远面带笑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她这个家的所有人。

对于孩子的教育XXX也从不马虎,乘承“以实际行动感染孩子”的教育理念,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爱护家人。不仅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更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导孩子学会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用结友爱、礼貌待人等优秀品质。

这就是XXX,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十几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尽心经营原本贫寒的家庭,用爱温暖每一位家人,以情感动每一位邻里。2023年先后被授予XX街道“好媳妇”、孝老爱亲“长安好人”荣誉称号。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8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湾里管理局太平镇南溪村村民XXX,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近邻胜似亲人这句话。20多年来,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照顾着一名残疾邻里老人,无怨无悔。

在太平镇南溪村一户普通农户家里,70多岁的聋哑老人李克训刚吃完午饭,放下碗筷正准备外出散步,可还没等走出大门,便被一脸“怒色”的XXX拦了下来。“不要跑,该吃药啦!”XXX看到老人服完药后,这才“放”老人出门。“前两天老人感冒了,有点咳嗽,因为年纪大了,总是忘记吃药,所以我得按时叮嘱老人吃药。”XXX笑着说道。李克训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早逝、天生聋哑的他一人孤身在南溪村生活。尽管享受着低保和村干部们的关照,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没有劳动能力的他,日常生活的衣食起居都成了难题。同村的XXX与李克训只是邻居,但是她却怀着一颗热心和爱心,经常上门帮助李克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起他的衣食起居。后来,为了方便照顾李克训,XXX干脆把李克训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让这位无依无靠的聋哑老人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关爱。在XXX大儿子刚盖好的两层新房里,我们看到了李克训老人居住的房间,家具虽然简单,但房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被褥、鞋子等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房间朝南,光线好,老人住起来也舒服,”XXX说道,“和老人相处这么多年,早已把老人当成了家人。”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9

农村的卫生健康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欲兴其势,必先固其本。中医药事业的服务重心和基础应该在基层。”在陕西省宜君县尧生镇卫生院院长孙建平看来,中医药要扎根乡村,立足乡村,服务好乡村,才能真正助力乡村“医疗振兴”。

据了解,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附近乡镇的村民,趁着农闲期间前来问诊,调理身体素质,都是孙建平的“老顾客”。

孙建平是院长,也是医术一流的中医,大凡是宜君人都知道。他不忘初心传承岐黄之术,大医精诚救死扶伤,40载坚守一线,以自身所学为20多万人次诊疗,被患者称作尧生卫生院的“八级技工”。

据患者们说,孙大夫不仅坐堂问诊,对老龄、行动不便等困难群众也会上门义诊,送医送药,让群众获得满满的关怀。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不抛弃,不放弃是我学医的初衷,也是我行医的信念。”这是孙建平对记者说的话。

硬件提升、师徒传承,全方位增强服务满意度

“我当时来的时候的条件真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医疗设施简陋,人才匮乏,院门打开蒿草有半人高。”孙建平回忆。

从医院的硬件设施改善到中医药文化等的植入,从制度建设到人才培养,从坐堂问诊到下基层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等,孙建平带领全体医务人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建设,让一个基层卫生院院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医疗业务量明显增长。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几年来,孙建平以师带徒的形式先后培养中医药人员5名,定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他常常教导跟随他学习的医护要学精本领,用真情对待每一个患者。在药房抓药的医生胡艳玲是徒弟之一。对于她来说,师父的一言一行都是她学习的榜样。

2023年12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民网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最美中医”评选活动入选名单揭晓,经过一年多的审查、评选,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中医药工作者被确定为“最美中医”宣传活动的宣传对象,陕西省一共有3人入选,其中孙建平是铜川市唯一入选全国“最美中医”的医生。

乡村振兴蓝图正在徐徐展开,这就离不开医疗事业的振兴。也需要更多像孙建平这样的基层医生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孙建平看来,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医生,他能做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花最少的钱,受最轻的痛,治最大的病,让健康扶贫惠泽到千家万户。

农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10

从事“三农”工作7年来,她带领团队打造十里莲花养心谷项目,将荒地变成了良田、危房变成了民宿、农民变成了管家,贫困村变成了网红村。该项目成了武汉市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和湖北省休闲农业的样板。

因为对土地的热爱,她选择农业题材,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当地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同时,让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实现了脱贫。

不忘初心,回馈众邻。2023年武汉发生疫情后,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为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送去食材和防疫物质,为武汉市220个社区、蔡甸区13个福利院配送食材6500吨,给蔡甸区红十字会捐赠物资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