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1
选择赛课篇目有学问
因为我不擅长美文教学,所以选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并没有任何策略,定好篇目才听说选课最好跟导师商议。我选择了学习策略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没有前置知识为基础,需要在这一课里讲完上一篇课文里的关键学法。定好篇目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比赛规则不明确。前年比赛不准带板贴,但能让学生预习。本次比赛要求不能见学生,不能预习,这与我的设想是不一样的。我备课的前提是学生学完第一课时,所以我直接备第二课时,设计的流程从导入环节就开始受阻。很多天后,我才想通公开课或赛课必须从导入到结课有一个完整的流程。跟其他参赛老师交流,她也说了同样的话:赛课不太区分第一、二课时。这个想法,是我教学设计一稿结束后才悟出来的,用时五天,即浪费了五天。
教学设计的目标确定是关键
解读教材是第一步,从教材解读到教学设计诞生,我先后三次请教邓玉琳老师。我在9月底自行定好比赛课文,10月8日,我参考论文和其他教案,差不多是拼凑了第一稿教学设计,除了常规的品析文本,我自知这份教案没有新意,家常课还行,参赛就缺少亮点。10月9日,我带着教学设计去请教邓玉琳老师,她不看我的设计,而是自己先读文本,看单元导语的目标,带领我解读教材。邓老师给我一份六个年级的阅读要素,要我找出所有关于“关键语句”的知识,我找到了所有关于关键语句的知识点,完全贯穿着小学阶段,包括二年级的“借助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理解课文内容”两个最相近的语文要素。邓老师问我这篇课文要教什么?我说教“关键语句”,她说不对,应该教“理解课文的方法”,即要让学生学会理解文段意思的方法。接着,她逐段给我讲了每段的关键语句,再找关键词来理解每段话,让我在学生边交流关键词时边在课件上圈画,理解了课文,讲完一个知识点,马上让学生拓展练习找关键句。根据这个思路,我的第一次磨课经历可谓惨痛,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观摩学习名师课例有名堂
观摩学习名师课例有名堂,要学习教学方法。邓老师的教材解读中竟然没有任何品析、美读等,我十分震惊,问道:“那语文味怎么体现?”邓老师反问:“什么是语文味?让学生拿腔作势地读就是语文味?七八岁的小孩子凭什么能读懂四五十岁的人写的文章?如果老师这样教下去,男生会很可怜,因为男生的思维方式跟女生不一样……”反观我自己八年多的教学,我一直都很欣赏能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美美地读的课,一直很欣赏其他班级的学生能抑扬顿挫地读书。邓老师指出语文课要教方法,她问我看名师课时看什么,我说看别人的设计,邓老师说要看教授方法。邓老师在腾讯网上输入关键词“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看名师如何讲解阅读方法。邓老师说她会让新老师看这样的名师课,记录课堂里的每句话,之后只保留教师的语言,学习教师的提问和评价语等,这样的一次记录大概要三小时。这八分钟的教学视频,我听了一个半小时,用笔抄写了很多语言,但是并不全。第三天,我再次听这个视频,听一句暂停一次,自己对着讯飞说一遍,转成文字版,之后认真读。终于发现视频中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先抛出问题,再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一段话为例,讲解什么是关键句,之后通过练习讲解关键句,这几句话被我用到教学设计当中。
赛课
教学设计要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始终指向教学目标,但我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即使目标确定,教学设计也不一定能体现出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往往流向句段品析,没有方法指导和方法小结。为了让我改变固有思维,邓老师让我先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备了两天,自觉无心恋战,又开始备《海滨小城》。10月13日,台风停课,孙卉帮我制作板贴,十来个词语板贴,花了她四个多小时,可见一节公开课的不易。我又约了邓老师,在咖啡厅,她逐句看我的教学设计,她画出每一张课件,亲自指导每一句话,特别强调评价语和指导语。邓老师说完之后,问我“明白了吗?”我说明白了,她让我自己说一遍,我自信满满,但我连“我们先来看看语文要素中的学习目标,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这一课的学习目标?”这句话都说不完整,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从“应该明白”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之间还有一道很深的鸿沟。之后的背诵练习花了我很多时间。
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始终处于焦虑状态,终于在截止期临近时向组内教师们求助。22号是比赛日,15号,我按照邓老师的思路在三6班试课,赵明明作为班主任,为我协调了课。我在屏幕上跟着学生的答案画圈,结果,只完成了教学设计的三分之二,我的焦虑更严重了,我必须在周末两天重新构思好,做好新的教学设计,在周一时第二次磨课,我预计时间会很充裕,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课后,欧阳晓珊发来蒋军晶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她们的一些参考课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16号,星期六,早上八点多,我到了办公室,花了整个上午,只是简单地完善了一下设计,没有什么实质变动。下午,我求助秦梦,她两点多来到办公室,首先问了我的课的问题所在,老实说,除了课太平淡,我自己不知道我自己的问题。秦梦说我的问题太碎,不知道要讲什么,现在想来,是说我的目标并不明确,或者是说我并没有清晰地表达我的问题。接着,我们从大问题开始反思,明确了步骤是先读通顺,再理解段落意思。陈景铭傍晚时也来到办公室参与商讨,我们一次次碰撞,互相找设计中的漏洞,对大问题的设置争论不已,这种状态持续到近九点。秦梦对如何读文段,如何小结一段话非常有经验,三段话用了不同的小结语,其中还带有方法指导,干净简洁有创意,让我很佩服。17日,我再次邀请秦梦指导我设计课,她没有推辞,景铭随后再次加入。我并没有设计好学生各种发言的评价语,没有预设好我的每一句话,时间又流逝到晚上8:30,我们必须去购买赛课时要穿的服装,大家一起陪我购衣服至9点半。
课件制作要追求精益求精
18日,周一,我依然没有完全设计好每句话,刚好原定的班级来不及预习,我取消了磨课。我认为教师没有设计好,学生也没有预习好,上出来也不会有效果。晚上,我去了南头小学,请周美英老师为我指导,她看出来整课设计像练习课,没有把该文的美感上出来。周老师也是先解读教材,指出了教材中的很多优美的句子没有赏析,实在可惜,邓玉琳老师也很欣赏周老师的建议。我当时更焦虑了,我不改设计的想法非常坚定,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我不能背下那么多语言,我几乎听不进周老师的建议。晚上回来,我还是根据周老师的建议稍微改动了课件,插入一些图片就用了一个多小时。19日下午,我第二次磨课,周美英老师来学校指导。上午,我抓紧时间调整课件,周老师发来了她的设计片段,加入了游戏环节,但是我没有认真看,我只顾我自己的思路,课件一直调整到上课前15分钟。幸好,第二次试课竟然上完了我的设计,我的语速特别慢。周老师评价我的课,给了正面鼓励。她强调赛课还是要有亮点的,加入游戏环节,上课前就把气氛拉动起来,我觉得建议很好,不想辜负周老师的好意,于是又向科组老师们发了具体求助信息,课件制作组、板贴制作组,希望大家帮我重新设计。秦梦、陈景铭、吴红梅、谢怡菲等都来了,秦梦、陈景铭、吴红梅还有孙卉一直陪我到10点。景铭、秦梦帮我调整课件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的边框和间距、每一条线、每一个点的位置,让我知道什么叫严谨,什么叫重视,让我自愧不如。
观看自己的录像课对改进自我状态大有好处
我的课磨了五次,每一次都请人帮我录像。我看了自己的第一次录课,感觉惨不忍睹,但一看自己的上课视频就能立马发现改进方向。比如,我上课时的教态太随意,声音尖细刺耳,对待学生的回答没有点评等等问题暴露无遗,跟我平时观看的公开课感觉相差十万八千里。反复听了自己的第二次录课,我发现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导致拖音,我又调整自己的音调、语速,第三次磨课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接下来的课,随着我对教学设计的熟悉程度,以及各班学生不同的生成,我练习着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每一次磨课都能发现惊喜,比如,后面的磨课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不熟,我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直接生成了这样的评价语:“同学们,课文不熟悉,影响大家理解吗?”这种课堂机智一直延续到赛课现场还在涌现。
亮点
如果一定要给课堂找亮点,第一点要说我的板书,连续两个暑假报班学习硬笔书法,让我知道了如何观察字体结构,经过反复观察对照练习,我写的课题已经有楷书的味道了,加入了指导书写事项,如,“滨”要注意撇是平撇,主笔横写长,托住上面,下面两脚分开立稳。第二点是直面问题,没有逃避比赛。作为一个从教八年的教师,我从来没参加过比赛,第一次比赛竟然是这么大型的比赛,从上学期期末知道我可能要参赛,我都抱着侥幸心理:这么多年轻教师,一定有人愿意主动报名。结果,经过校内赛课,大家口径一致地鼓励我上百花课,作为科组长,我认为自己应该带头,于是,在无数次否定自我和逃避的念头中,我坚持到了比赛结束。比赛临近,很多老师说:“比完了就结束了!”但我知道:比赛结束才是开始。
感谢
此次百花赛课,我有很多人要感谢。杨校本人的带头、动员让我战胜恐惧,带着极度的不自信答应下来,不给自己留后路。邓玉琳老师的指导让我明确目标,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教学设计的思路非常清晰。周美英老师的指导让设计更丰富,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兴趣。秦梦周末两天和周一晚上的陪伴到底和精准的言语设计让整节课思路更清晰。陈景铭凡事都有责任感,无论是我设计课、磨课,她都全程调课参与,甚至在她自己在身兼班主任、级长和备战劳实赛课事宜时,对科组事务责无旁贷,中途出现了两次教师招聘,她每次都能克服困难支援……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有责任感,在陈景铭面前,我只能望其项背。吴红梅、谢怡菲加入备课组,一起为我设计每一句话。赵明明、袁于婷本着上进心,下班后跟我一起去南头小学聆听导师的指教;孙卉、徐旖旎、郭静芸耗时四五个小时,以及刘韵诗的加入,帮我制作精美的板贴;赵明明、李玉薇、冯玉蓉、詹朝富、班冰洋等三年级所有语文老师为我磨课大开绿灯,我看到三年级各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欣赏到三年级学生的专注、好学;景铭、淡洵、李聪聪陪我到比赛场地踩点,沉稳地为我解决课件问题;霍文雅、秦梦、景铭在我的赛课现场给学生传递话筒,科组其他老师的帮助,在此不能一一道谢……感谢跟我搭班的刘鑫杰老师承担了比赛当周的所有早读,石彩霞、林晓婷协助我调课,余奕奕老师百忙中不忘主动提出协助我;甚至数学组的任耕耘、王蒙都不假思索地允诺为我看班……每个人都在最忙碌的比赛周做到自己能做的。正是集体的力量让焦虑的参赛选手站到比赛现场。
对我来说,“百花奖”课堂教学大赛的备赛过程是个不断否定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我的心理经历了重大而反复的起伏,当我没有思路,同时又要兼顾教学,忙于科组其他事务时,我随时处于崩溃边缘。赛期越近,我每晚都会在背诵教学设计中醒来,有时,一个晚上能三次从背诵各个环节中惊醒……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赛课,众多不足暴露无遗,个中感受非但经历则不可名状。比赛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批非常有能力、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同事、朋友。比赛特别成长人,我不想虚伪地说自己还想再经历一次,但又希望每个老师都有机会在年轻时历练一次,而且越早越好,恐惧和丢脸等想法并不会因为教龄渐长而解除,因为我们曾经期待的未来正在飞速地消逝着。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2
人生不易,要放所有事情过去。人生有两种事情,一种是过去就过去了,一种是过去但值得回味与反思的。
一周前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作为代表黑龙江的参赛选手,我心有忐忑。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谢省教研员李树泽老师和师父董一菲老师的提携和厚爱,感谢市教育学院李院长和何珊老师的指导关怀,感谢徐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同办公室老师的帮助指导。这些老师在我的教学和发展道路上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尽管我依然不够优秀。
记省教研员李树泽老师
我与树泽老师虽有一面之缘,却从未晤言一室。但他对我的提携鼓励却足让我铭记一生。人如其名,树德泽人,大哉师者!
赛前选课其实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对于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全国性比赛,我心里没有任何准备。树泽老师帮我翻阅苏教版课文目录查找课文,在选择课文方面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指导。当我选定《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时候,他给予了肯定和指导,在教案形成的过程中也提出很多宝贵建议和殷切的鼓励。最让我感动的是树泽老师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给我指导答复,而且每次都是长长几百字。记得有一次他在南京开会,我把教案发给他请他指导,他回复的时候,时间已经将近午夜12点。第二天看到这条微信,心里充满感激。树泽老师就是这样儒雅敦厚、对后辈充满了提携和关爱的长者。立己树人是他的信条,他的言行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铭记一生。
记师父董一菲老师
从哈尔滨到牡丹江,清明细雨中的交谈,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蜕变。从南京到南通,炽热骄阳中的鼓励,实现了我从山里的三尺讲台到走上全国大赛舞台的转换。人生职场最初的五年,能够认识师父,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缘分。在上次南京之行短短的几天中,师父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语文教学道路,也对自己的前路充满了信心。
得知我参赛,师父对我满是鼓励,我能清楚的感受到她对我的期许。印象最深刻的是赛前师父对我的嘱咐。记得她讲她当年参加赛课的经历来鼓励我,记得她和我就教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商讨,记得她的精益求精,对我导语一次次的否定和指导,对我鼓励和严厉并存,期望和担忧同在。此时回想起这种情形,我想也只有我父母对我高考时的眼神了吧。
赛前准备
赛前的备课,可以说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明白了每堂课都是有遗憾的课。因为在备课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为此我自己细读文本,查阅各种论文资料,和刘婧不停的探讨。非常感谢我的妻子刘婧,记得有一天我们商量课到了半夜一点多。在不断地备课中不断地前进,其实我明白,永远也找不到彼岸,我们只能不断地向前游。在这个过程中去尽可能的深刻挖掘体会主旨。可以说从10月24号开始,我的脑海里就一直萦绕着李白,真可谓是昼思夜想,我人几乎都魔怔了,哈哈哈。
赛前一周,我去其他班级磨课,我上了大约五六节课,办公室的老师主动借给我班级上课,他们不辞辛苦的去班级听课,帮我指正。他们的帮助让我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我的课堂每次都存在缺陷。课堂真是一个无法穷尽完美的地方,这也许正是课堂的魅力所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冰山一角,每个人的教学智慧都值得去学习。
南通,难通
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南下的火车,在火车上心绪不宁,一遍遍的看自己写的教案,不断的在寻找突破。在一路的颠簸中来到了南通。南通,据说是有福之地,却成了我心痛的地方。现在写来多了很多哈哈哈。
记得我拿着教案跟师父去请教文本。师父给我认真的讲解文本,我知道当时她刚开完论坛会回来,记得当时已经十点多了,师父还在不辞劳苦的为我讲解文本。师父内蕴深厚,文采惊艳,她对文本的精妙深刻解读,让我望洋兴叹。短短119字,师父讲解了近40分钟时间。她的无悔付出让我感动。我知道她对我的期许,我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成绩。当晚我是和衣而眠,至少我在努力上和心理上没有辜负这次比赛。
可是赛场上我懵了。上课和课前的预想是有很大差距的。课前我满怀信心,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当发现学生紧张和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没答上的时候,我心里慌了。这是课堂极不成熟的地方。学生紧张是正常的,老师还紧张呢,何况学生!而老师此时应该是带着学生消除紧张,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这其实是老师的课堂经验和对学生心理观察掌控能力高低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太低能了。课堂的氛围应该是轻松的,甚至一堂好课,学生在课堂上也应该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知识学习的。高度紧张必然会阻碍学生思维散发。
牧童与牛的关系可以比较好的阐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想喂饱牛有两种方法,一是把牛放在圈里,抱一摞干草给牛吃,这样极其省事,可控性也很强,牧童可以既轻松又能保证质量。课堂上老师应该是什么?老师应该是引导者和帮扶者,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束缚者和牵引者。牧童喂牛的方式还可以是到草原放牛。牛儿要自由的吃草,但是有一些草是不能吃或必须吃的,这时候就需要牧童在旁边加以引导。也就是说课堂前老师要有一个整体目标,不管学生选择哪条路线,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回到本节课的目标上来。当然,牛有时候也会发脾气,牧童有可能控制不住牛,这就需要功夫了。什么功夫?懂得牛的心理,也就是教育心理学。
牧童需要对牛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动,既让牛很轻松又让牛吃饱,这不容易。更不要忘了,你放的是一群牛。这里有一个难点也有一个简单突破点。难点就在于你驾驭的数量很多,简单处就在于你可以以一制百,你与牛的沟通可能很难,尤其是与很多牛的沟通。但是牛与牛之间的沟通会很简单,你可以与一牛沟通而让此牛去带动启发其他牛,不亦易乎?还要切忌牛不喝水强按头,否则适得其反。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不要用一连串的追问来让他窘迫难堪。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台阶,用来启发其他学生。这里还有一个小诀窍,不一定非得让这个学生一下答上,有时候答不上来会起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这有如打乒乓球,双方的回合越多,观众看得越高兴,从中学习打球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启发思考。如果双方一板打死对方,观众除了惊叹而无其他,学球之人更无从学起,对于此两类人来说岂不大煞风景?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发的球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发的球太高,很容易就让对方一板打死,那就没有了教学价值。如果发的球太低,对方想接又接不起来,那就也去了教学价值。如何发一个既能接住又有难度的球,这是教练的智慧,更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上要进行思考的。固然,一个不会打球的教练,没有得过世界冠军的教练教不好运动员。反过来,得过世界冠军的教练就一定能教好运动员吗?不一定。在教育中,专业知识不可缺少,但是如何把知识有效地传授出去,当是对教育者的更高一层要求。
我这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很不好。我的问题很多时候是让学生填空,而不是简答。这里有一个区别,填空对出题人来说较简单,但对回答者来说却很难。因为这个空意味着答案的唯一。唯一的答案,学生回答起来自然就有了心理压力,所以学生往往会缄口不言。而充满弹性的问答题,对学生来说可能会轻松些,因为无定解,所以说有挑战的勇气。这个时候也恰恰是收到教学成果的时候,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最终会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渐渐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才是教学中最珍贵的生成。
教学,也许反过来说会更合理——学教。因为教师教的未必是学生要学的,但是反过来,学生想学的一定是教师应该教的。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自己先发现问题,以提供给教者作为教学目标参考。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有效教学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没问题,教师何必教?如果有问题,教师为什么不教?我们先抛开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不说,单就教师对这堂课的宏观掌控来说,是有了一定胜算的。为什么?因为教师这堂课不至于和学生擦不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毕竟是学生已经开始主动伸出橄榄枝的表现,两方面的主动一定比一方的主动会更利于展开此次教学活动。或者说的专业一些,这是基于学情的教学,更符合学生需要。个人认为,对于赛课来讲,这一招是十分奏效的。
临阵换将容易军心不定,其实临阵换枪容易将心不定。世上枪有很多种,但哪一杆枪是最好的?毫无疑问,最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不适合你的,枪本身再好,你发挥不出力量也是徒劳。学生有学情,教师又何尝没有教情呢?这是我们教师在上课时比忽略学情还容易忽略的。不可勉强,教师的学识和经验有高低之分,所以每个人能驾驭的文本厚度和上课方式也就有了差异。教师不仅只按学情因生制宜,也要按照自身的能力因己授课。
赛课结束了,但是教学生涯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不要管前路漫漫,也不要想错过时机。人生走过的道路有千百条,能给自己以教训和启迪就没有辜负来路。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哈哈哈。如能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也是一种襟怀吗?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3
人生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那悄然而逝的时间,那参与过的活动,收藏了记忆沉淀的芳香,任寒风吹过依然向阳,落红散尽依旧温润。幸运地,能够参加这次桐乡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回顾整个赛课过程,从接到教学内容到着手准备再到磨课,最后能够完整地呈现这堂课。在这不到一个星期时间里,我真正体验到磨课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学校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遇见,研读定方向
本次赛课的上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为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师需要设计好阶梯式的教学,从纵向的深度进行点滴渗透。
基于此,我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认识“嚼、咽”等8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1个字。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路线图。3。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并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求索,梳理明思路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我开始着手准备教案设计。基于前两课《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学生对童话题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感知童话的基本特点,以及童话中丰富的想象。本节课我以“朋友就是能在生活中互帮互助”这个话题引出“青头和红头这对童话界的好朋友”,并设计了“学习生字,梳理课文脉络”“绘制图形,讲清旅行路线”“品读对话,体验惊险场面”三个学习活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再现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不惧,打磨巧引导
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后,我开始着手备课和磨课。第一次设计时,我以分享旅行经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接着,采用“自学”、“互学”“展学”的方式展开教学。试教下来,虽然本课紧扣“旅行”这条主线,串联起“旅行”质疑,“画旅行路线图”“品读旅行中对话”“感悟旅行惊险场面”三个学习活动,点面结合,梯度进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习活动提示语太长,存着指向不明确的问题。二是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容易赶场,难以突出重点。
于是,在教务处朱老师、三年级教研组长黄老师,以及各听课教师的帮助下,我重构教学框架。我们决定以“朋友”这个话题引出“青头和红头这对好朋友”,并以“寻找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语句”“分角色有感情品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感受青头和红头深厚的友谊”,这样的活动化设计推进课堂教学,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孩子进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前后经历了五次改稿,三次试教,最终定稿。
磨课的过程是繁琐细碎的,不断地修改教学设计,不断地打磨课堂用语,力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复推敲,终于在大家的帮助和点拨下,我感觉自己胸有成竹了。
坚守,实战迎蜕变
磨课的过程,让我经历从“手中有案”到“心中有案”的蜕变,从力求把教案设计得滴水不漏,详细地记下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到教案装在心中,始终关注学生,依学而教,顺学而导。在正式的赛课过程中,我一直牢牢地把握教学目标,眼中有孩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讲授内容的多寡、难易、深浅,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魅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期许,感恩待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种不同的境界:“万籁此都寂,只余钟磬石”,此第一境界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第二境界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第三境界也。
回望这些心路历程,我的教学也经历着:第一境界,老师讲,学生听;第二境界,老师启发诱导,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第三境界,师生在活动化教学中合作探究,共同探求、创造的过程。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回顾这堂课,总会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教师如何依文而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生成中,教师的评价语如何才能凝练高效地指向孩子言语的生发?
磨课的过程是煎熬的,却也是一份记录着蜕变的快乐,是一份同甘共苦的幸福。经过这次上课,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努力改进。感恩三年级教研组的老师和师父们为我成长的付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4
结合本次赛课,谈谈如何做好劳技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劳技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土。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位成功的劳技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劳技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技能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组织合理、有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劳技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滴水,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熟练地驾驭它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重组。同时,更要善于把劳技课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其他各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多学科视野教学思维,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5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整个参赛过程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通过这次比赛,我对英语这门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备课也更加深入细致。为了讲课内容的选取,我认真通览了整套英语课本,重新梳理了整门课程的内容,对每一部分的重难点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在备课过程中,也进一步清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理顺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方式。
其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得到了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的热情指导与帮助,从整个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是否合理、清晰,到每个知识点的阐述是否准确、易懂;从讲课时的仪表仪态、手势语言,到习惯性的口头禅和小动作,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第三,这次比赛对我个人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次比赛没有提前熟悉学生,怎么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配合自己,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把知识点讲明白,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随时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较好的授课效果,确实是较大的考验。通过这次锻炼,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力争做到“让学生好学、想学、会学”,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愿意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在这门艺术里获得快乐,获得成长,实现价值。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6
20XX年6月8——6月9日,在我校领导的组织下,所有语文教师进行了第十届“课改之星”大赛(教学能手赛)暨第四届备课组赛课活动。在这期间,我有幸听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和特色深深的吸引了我,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每堂课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赛课后我们进行评课和说课,这使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谈谈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贺老师和闫老师,她们在备课时,对课文内容熟读成诵,能记住课文里的每一句话,因此,她们在教室中不看教材,而是更好的能全面关注学生,还把教学目标层层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对课堂的把控很重要。贾老师和刘老师的课严谨,环环相扣,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速读速记的词语导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和蔼可亲的语言,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口语表达训练扎实有效。
三、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我听着杜桠楠老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每个学生积极举手,主动发言,气氛特别热烈。
四、教师要好好抓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张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句段,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感悟。祁老师通过小组合作,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魏老师通过板块式教学,“看变化——品奇妙——悟形象”,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从文本中悟法,得法。
五、教师不仅要备好课,更要备好学生。本次参赛让我体会到备好学生的重要性,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眼里却很难,或是可以理解的东西但在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生成性东西,教师要有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严格把控好时间,不断地磨课,在磨课中会成长的更快。
六、“精评细说”的说课和评课令人震撼。说课的老师都能够依据我们的说课要求,分层去说,教材吃的透,教学目标清楚,重难点抓得都很准确,说教学流程时都能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挖掘出讲课老师的亮点,有不足的地方就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使我们在场的老师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评课的老师更是神采飞扬,他们站在讲台上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地为一个个教学亮点点赞,他们或手无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在场的老师陶醉痴迷,更有的老师才华横溢,妙趣横生,每一处都点评的头头是道。一年级老师更是厉害,一首小诗道出了语文老师的辛苦,为了一节公开课不知熬了多少日日夜夜。让我们听课的老师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在语文的课改路上,我们虽然很累,很艰辛,但是为了孩子们,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这群小语人乐此不疲。
本次课改之星大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却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做得更好。感谢李校的指导和姐妹们的一路陪伴,有你们在身边相随真好。让我在课改的路上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在教学相长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7
在这让人回味无穷,春意浓浓的时节,我有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赛课体会,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和老师们的承让,让我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英语学科组给予我的帮助和力量,感谢在座各位不辞辛苦,悉心的指导和帮助。现将此次赛课的体会与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是课前的准备。初定unit1readingwhydowecelebratefestivals这一堂课的时候我还深感忧虑,生怕自己做不好。同组老师一次次指导我,帮助我,给我提出最宝贵建议,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我在一次次磨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在磨课中,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为了能展示较完美的一节课,我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到深夜。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
上公开课过程中,一开始我真的非常紧张,紧张到脑子一片空白,但是当慢慢的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学生中以及看到同组老师对我露出自豪的眼神的时候,我就一切释然了,顺利地进行完了这堂课。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意犹未尽,感觉上课也是很满足很快乐的。
赛课后,各位老师的评课更让我记忆犹新,我在心底深深反思,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在辩论环节中,学生表达完并且总结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应该展示出老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向更加积极正能量的方向发展;辩论时的正反方问题。应提前规定好几组为正方,几组为反方,以免出现人数过于不均衡的问题;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如最后的小段落展示环节,可以多展示一些同学的作品。
听力音频有些短,可以适当多几秒;评价方式需要更加灵活一点,不要只拘泥于小组评价中;在阅读课上也要加一些适当的长难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语速可以再慢一些,照顾到差生的状态,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英英释义环节,不要仅仅只局限于单词方面,可以适当扩充一些句子;详读环节可以让学生出声来读,缓解尴尬氛围;上课时应该多走下台鼓励学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考虑到有些小组没有加分,最后的环节可以多鼓励这些小组回答问题。
这次的赛课,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课堂的准备工作和教学的丰富多彩,是我今后工作当需要不断进取和钻研的,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同时,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带来新的收获,开始新的工作。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收获 篇8
语文优质课大赛落下帷幕,作为参赛者,回顾从抽到题目到准备试课再到参与比赛的整个过程,经历过茫然无措时的焦灼,难以取舍时的纠结,也感受过灵感闪现时小小的激动,尘埃落定后心灵的放松,可谓百味杂陈。回想起来更多的是历练后的成长!
胸中有丘壑
我抽到的是第一单元的写作练习《写出人物的精神》,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序列,要有长远意识。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后我首先找来七上、七下两本语文书,逐篇阅读,特别是将这12次作文练习放在一起,分析每次作文练习的侧重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力争使每一次的作文练习既有各自明确的重点,连在一起又能让学生的作文有一个连贯有序的提升。于是我确定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第一个目标:了解并感知写出人物精神的常用方法。并具体设定了五种方法:典型事例见精神;人物描写展精神;写作手法显精神;议论抒情明精神;环境描写衬精神。这些方法中既有对之前学习的回顾,又为之后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上期作文训练中《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是写人的记叙文的第一次具体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是上一次练习的延续。所以在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过后,确定了第二个训练目标:学习并运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刻画是一篇精彩的写人记叙文的灵魂,如何教给学生细腻描写的方法应该就是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了。
确定了正确的目标,做到了胸中有丘壑,作文训练就一定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使学生有所提高。
下笔如有神
说到如何描写人物,每一个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回答出: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那怎样才能在这些描写中准确的展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呢?我寻找了大量精彩描写的语段,进行分析归纳,在这些各具风格的语段中找到彰显人物精神的共通之处。训练重点的设计中我出示了一些经典的描写语段,让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引导他们发现总结,从而找到细腻描写的金钥匙:运用修辞,使描写生动;描绘细节,使描写细腻;展开联想,使描写精彩。
然后设置情境进行片段练习,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写作难点,设计好引导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学生多关注人物的细节,展开恰当的联想,对人物做慢镜头的处理;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练习的过程能够有新的生成。力争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称得上一节成功的作文课。
突出了训练的重难点,做到下笔如有神,孩子们笔下也会描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明星”。
赛后小遗憾
赛后再次审视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设计课堂小结时,我自己编写了一首小诗:塑造人物并不难,敏锐观察倾真情。事例典型方向明,描写细腻形象清。写作方法巧掌控,抒情议论最点睛。环境烘托适时用,伟人凡人皆明星。当时自我感觉也很良好,但整节课的设计却被这首小诗限制了,导致主体部分环节的设计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探究的教学理念,成了本节课的一个败笔。
正如许多老师所说:“参与一次赛课,就是一次煎熬。但正是这种煎熬才让我们成长。”是的,迷茫中寻找方向,纠结中明辨思路,痛苦中体验快乐,紧张中感悟愉悦。这就是赛课带给我的历练后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