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

2023-12-08 21:25:26互联网心得体会手机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本着“学”经验,“看”差别,“听”分享的学习态度,按照区委组织部和浙江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的安排,参观了蔡马社区、王马社区延安新村社区、上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尚善之家公益服务中心等优秀的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聆听了郑仓元和葛洪义两位教授的真知灼见,对我个人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通过这一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结合自己社区发展的实际,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社区发展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服务意识。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紧、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以读书交流会、经验分享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将单一的传达文件精神,改为讨论,从个人和生活、工作的不同角度谈自己的认识,再加强意识的同时,调动工作人员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我们社区流动人口多,党员数量少没有办法将党支部建在楼道里,但我们辖区热心居民多,我们可以把志愿服务送到院落里。将我们的居民志愿者组织起来,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入户服务,走访居民,了解居民所需所想,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提高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同时继续坚持开展我们社区的每月居民议事会,将原来居民提需求、提问题,社区单独解决的模式改成居民提需求、提问题,社区和居民共同想办法、找资源进行问题解决;三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提高社区办事效率。通过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再教育,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形式,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来源 WENANdAqUAn.com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XXX市城市基层党建的第二期专题培训于10月20日至30日在上海举办,很幸运、也很感激市委组织部和市“访惠聚”办公室领导能够给我一个赴上海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够走出去开阔视野,提升眼界。在十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堂讲解、现场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系统地对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前卫的工作理念、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学习,下面结合个人感悟和体会,简要交流如下:

在李国弟老师的“城市社区党建若干问题的思考”一课中,他强调基层党建实在化问题,就是要具体化,项目化推进服务项目。这和当前我市做好项目化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完全契合,只有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才能做实我们的工作,在不断地攻坚过程中才能生成务实管用的好办法、好经验。同时李国弟老师明确了城市基层党建三服务的要义,这个点让我想起了当时学习秘书工作的“三服务”的理念,秘书工作中“三服务”的内涵是:“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而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三服务”则更注重的是:“上级党组织要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服务,党员要为群众服务。”明确了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服务关系。

学习中老师还通过大量的课题成果给我们展示了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干部的素质和办事效率成正比。也就是说干部的能力素质越高,办事效率也就越快,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不断提升干部的能力水平,就能更好更快的去做好服务工作,这就和组织部把我们100多号人从XXX送到上海来学习,来提升我们的能力,目的就是我们在开展城市基层党建一段时间后大家一定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就是要学习上海先行先试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结合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实际,来指导和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少走弯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好的服务我们当前的工作。

在谈到一个单位,要增强凝聚力,营造文化力,提升创新力,推动执行力,优化生产力的问题时,老师强调要清醒地认识到班子成员合力就是能力,合力是战争里的堡垒,内斗则是堡垒里的战争,班子成员之间几个人碰头是可以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决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战斗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在授课过程中我比较关注老师的一个调研课题,分析一个单位两个一把手和党政一肩挑干部问题,这对认识单位管理问题和当前科学认识“队社融合”问题,给了我一点启发。单位中两个一把手,无非是“22321”,就是20%配合得很好,天衣无缝,20%比较好,30%配合的一般般,20%表面工作,各有己见,10%公开斗,我想这种规律在社区、工作队也是成立的。也有的单位党政一肩挑,这种模式有何利弊呢?好的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干部,二是解决领导决策体制问题,决策效率高,三是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四是有利于减少行政成本,开会少,五是有利于全盘考虑。当然也有弊端:一是家长制,办事一挥手,用钱一支笔,二是权力缺乏制约,三是造成干部亚健康,压力大。当然这两种模式在现实组织工作中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优势和弊端也同样存在,是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并适时加以控制,更好的抓好单位管理工作的。

同时在两个具体问题上,我也同意老师的观点。一个是关于党员红细胞双报到的问题。我们现在追求双报到,他有四个评价要素,要实现报到率和参与率100%,这两个好实现。但是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认同率和满意率有多少,党员的认识到不到位,还是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这项工作内心认同不认同,满意不满意也应当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是两新组织全覆盖的问题,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社区成立两新组织党支部,制定“一企一策”等组建措施。而上海采取建立楼宇党组织、商圈市场党组织、园区党组织、行业或行业协会党组织,不断扩大“两个覆盖”,尤其是做好行业和行业协会党组织这个抓手,解决党组织频繁的开关问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在王丽平教授的“以人民为中心——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课程中讲到,我们要明白回顾历史我们党之前是革命党,是枪杆子夺取政权;如今是执政党,是用公共政策来维护政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让我们的公共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而社区面临的现状,我们有些基层工作人员确实能力水平跟不上,“讲政策不如上访户,讲法律不如拆迁户,讲技术不如专业户,讲发展不如个体户,谈感情不如贫困户。”谈到基层治理中的“五不如”时揭示出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层治理对基层干部提出的能力要求。基层干部要明白社会工作是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要熟悉群众的语言,食人间烟火,不断学习和掌握好政策,去解决老百姓关心和发愁的问题。

在“杨浦区‘一线工作法’实践与启示”一课中,上海的这一做法和我们当前运行的干部下基层、党政正职领导联点社区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一线工作法”是杨浦区城市转型中探索出来的新办法。在思想层面,全区干部动员统一思想,一是干部思想解放打破束缚,二是塑造了干部队伍“四敢精神”,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在理念方面,提出群众的呼声是工作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是工作第一选择,群众的满意是工作第一标准,群众的困难是工作第一责任。在工作内容方面,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核;暖民心,感情在一线融洽。采取的形式,干部定点下基层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局级领导包片,处级领导定点,机关党支部结对基层党支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定人:工作主体是党政机关的县处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定点:对应联系街道社区,定时:每月第二周周四下午作为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日。四级平台条块协调解决基层急难愁的工作制度,第一平台:社区干部,第二平台:一线法干部,第三平台:厅局级干部,第四平台,一线工作法办公室,一线工作法办公室为解决居民困难的最高平台。)

通过学习杨浦“一线工作法”,我们应该有所启发,一是贯彻群众路线要有活动平台,抓好载体搭建。让干部联系群众有载体、深入群众有平台、服务群众有渠道。二是贯彻群众路线不能阶段性,更不能一阵子。凡是受群众欢迎阶段性活动只有常态化坚持下去,才能出实效。三是贯彻群众路线领导干部需带头。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就会产生强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党风政风民风向好的方面转变。四是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制定考核办法。群众工作只有考核跟上去,才能避免短期行为和“作秀”行为,使群众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五是贯彻群众路线既要聚焦解决民生问题,更要着眼于历练干部。解决干部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六是贯彻群众路线就要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用权的最高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比较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从基层视野这次城市基层党建培训,我真的要思考我们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做实,无数次谈在嘴上,多少次写在材料里的凝心聚力,自己仔细想想到底凝什么心,聚谁的力。凝心要凝党心、民心、善心(良心),聚力要聚组织力、创新力、战斗力。要思考基层党建如何才能根基稳固。既然去学习了,就是要充分理解和学习上海的经验做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好的服务我们当前的工作。要思考社会是什么,社区在哪里。说社区是基层,因为有千家万户的对象和范围;说社区繁忙,因为有千头万绪的工作和服务;说社区辛苦,因为政策落实需要走进千家万户;说社区复杂,是因为千变万化的工作内容和各种群体对象纷繁多样;说社区无奈,因为要做千言万语的反复和劝说;说社区重要,是千真万确的重要,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希望培训班能够长此以往,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能够掌握更多管用务实的工作方法,与大家一道努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几天的学习收获满满,通过实地参观、直观感受,觉得很震撼、很熟悉、很鼓舞,震撼的是党建工作还可以这样做,熟悉的是我们有着共同为党员群众服务的目标,鼓舞的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信心。结合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实际的情况主要做以下几方面:一是打造特色阵地。一方面在现在标准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提升要求,创建特色阵地,以创建社区明星阵地带动辖区整体提升;另一方认真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落到实处、做到深处、亮到高出。二是创新党建理念。学习中每到一个社区,都能体会到贯穿整个社区工作始终的党建理念,如延安新村社区共建共享的大党建平台开展活动、王马社区把支部建在楼道的精细化管理,都在每个社区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果完美的展现了出来。下一步将结合自身工作,深入提炼,结合推进居民小区党建和老旧小区治理,将党建工作和社区各项工作认真整合,创新黄家庄社区党建理念。三是搭建多元组织服务格局。努力扩“大党委”覆盖面,进一步将资源整合在网格,提升服务。将生活、工作、居住在网格内的党员全部纳入到网格支部,打造以党员为主导力量的多元化网格管理服务队伍。不断提升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共创共建共享党建中来,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让我收获颇多。《运用法治方式突破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讲座,让我更系统深入的学习了基层社会治理理论;拱墅区上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王马社区等现场教学,能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与先进社区抓党建工作的差距,为今后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通过学习,我对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有几点新的思考。一要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化水平。增强基层治理的组织和政治引领能力,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抓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两张皮的传统思维,注意将党建工作与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综治维稳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党支部等服务水平提升和作用发挥,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二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依法履职水平和居民群众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化解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三要突出多元共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充分发挥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辖区社会组织等平台作用,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一核多维”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基调奠定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为民服务理念,在提高“深度”“广度”的同时,增加社会治理的“温度”。

区域统筹,让社会治理保持“高温”。围绕城市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轴心”作用发挥,进一步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层层压紧压实政治责任,督促城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扛起主责、担起主业、当好主角”。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力,着力解决城市党建在引领社会治理当中“有的埋头干、有的站着看”的突出问题,形成城市党建推进城市社会治理区域统筹发展的新局面,让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保持“高温”态势,为解决新时期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保障。

条块协同,让社会治理实现“恒温”。围绕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推、街道主抓、社区负责的“四级”党组织协调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领域党建相互融合,将党的声音传递到“神经末梢”,着力破解城市社会治理中“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问题。探索以块为主、条块融合、双向用力的具体抓手,逐步健全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沟通、常抓常管、上下协同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城市社会治理保持“恒温”。

上下联动,让社会治理告别“低温”。围绕提升党组织加强城市社会治理的水平,完善协同联动的社会治理架构,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起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合力,发挥好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能量,促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机制,培育

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不断完善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让社会治理告别“低温”。

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准则,科学制定治理手段,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推动人性化执法监督,大部分群众不认可的坚决不做,大部分群众呼吁的加快落实,提高城市的包容度和管理精细化水平,让生活区更有“生活气”。也要加大社会治理宣传,凝聚全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有效讲解,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让社会治理真正为了群众,依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