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密码》读后感
《论语密码》读后感 篇1
行心之可为,成时代之作为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几乎每个中国人从牙牙学语就会背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早已经成为刻入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密码。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现在流传的论语是否真的是孔子所写,论语又是如何传承下来?《论语密码》这部小说就是以这新奇的角度为切入点,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
故事始于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杀,随着主线人物登场,一个个巨大的谜团连环而来。游侠朱安世在逃亡途中为了挣钱接了一单看似简单却及其凶险的生意,护送一个七岁小童回长安。他护送的是稚子小童还是另有他物?史官司马迁发现秦本论语丢失了一卷,如此重要之事却被掩盖得悄无声息,到底是谁授意,掩盖的真相又是什么?刀光剑影的江湖和步步惊心的庙堂,仁义在心的游侠和坚持理想的史官,小说就在这两条线中铺陈开来。
书中的人物依着他们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个个看似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选择,苟且偷生还是慷慨赴死,保护、毁灭还是传承古法论语。随着他们的选择,谜团慢慢被解开,真相也呼之欲出。
侠心为信义赴汤蹈火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序》中写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游侠最看重的是“信”和“诺”,对于承诺过的事情,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诺言。
书中的游侠朱安世完美地展示了古代游侠重信重诺的精神。朱安世一开始只是个普通人,为了酬金丰厚接了救小童的生意,行事又莽撞激切,让小童遇到危险。在连环追杀中他的侠义精神渐渐显露,为守一个“信”字不放弃孩子,“救一个孩子,要什么理由?”。他为抢救古本《论语》,不惜净身毁容,也只出于朴素的父子感情,“若能救出孔壁《论语》,纵使不见,只要儿子能读到孔壁《论语》,明白道义,不受巫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我也算尽了一番心力,没有枉为人父”。作者借书中司马迁之口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侠义精神:“朱安世为孔子后裔和孔壁《论语》而献身,虽然最终人书俱灭,但我想一部《论语》不过‘仁义’二字,朱兄弟这番豪情义气,足以抵得上半部论语。”
古代的侠士们为了义气豪情万千,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为了不负所托之事赴汤蹈火,随时赴死也毫不吝惜。他们有自己的江湖规则,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那我们当代的法制社会还需要这样的侠士吗?歌曲《孤勇者》的流行侧面反映出人们会对侠义精神的召唤和需要,侠义精神在当代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召唤的是危难关头敢于站出来的勇敢者,需要的是为人民逆流而行的担当者。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看到了杭师大王勇老师毫不犹豫跳入冰冷刺骨的昆仑河去救人,生死之间见英雄本色,他是侠。“成都六勇士”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冲向持刀者,他们是正在执勤的辅警,下班回家的安装工,路过的生意人,送餐的外卖小哥,送菜的骑手和出差的外地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也是侠。
在我们身边,更有无数“大侠”隐于杭州亚运会的建设和保障中,建筑工人化身成“钢铁侠”、“蜘蛛侠”高空作业,冒严寒顶酷暑保障杭州亚运会场馆如期完成,全市两万多名志愿者“急救侠”拥有丰富的急救技能,可以为突发意外的市民提供“黄金四分钟”的救援。他们更是当之无愧的大侠!
心中有侠,才能不计成本的付出,才能为信义拼尽全力。我为古今的侠士们喝彩!
文心为信仰舍弃小我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借《报任安书》向世人的宣言,也是他一生的志向。
古本论语莫名丢失,玄机重重,杀气森森,有人助纣为虐,残害忠良;有人怕祸延子孙,不闻不问;可是司马迁却选择挺身而出,暗查到底。“史之为史,不但要记住以往之事,更要通古今之变,善者继之,恶者戒之。以古为鉴,方能免于重蹈覆辙。”
当学问之争成了权势之争,司马迁目睹到求荣谋利之徒,借孔子之言,自树正统,排除异己,他那“实录史事是我平生仅有之志”升华为人生信仰。当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身陷囹圄,遭受凌辱,他想过无数次死,“轻如鸿毛”的死也许是最容易的选择,但坚忍的完成仅有之志才是唯一的选择。他选择了最屈辱的活,屈身受刑,完成古今第一史篇。
在那个时代,司马迁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耻辱完成了《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些先贤们为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司马迁完成《史记》,同时被司马迁记录下来,和《史记》一起历经千年的王朝兴替,沉淀为我们国家、民族的共同记忆。司马迁秉持着“成一家之言”的文心,超越时代的逆境,成为历代中国文人的精神力量。
文是载体,心是信仰。文天祥为了民族大义,英勇赴死,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鲁迅先生为了唤醒国人,弃医从文,发出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战斗檄文;樊锦诗为了保护敦煌,坚守大漠,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鲜活起来;董石麟院士为了一“莲”绽放,攻克难关,以耄耋之龄保障杭州亚运主场馆的建设。这些都是一个个伟大的人阐述给我们的文心,他们的信仰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超越人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民心为历史照亮前路
小说中,司马迁根据一根竹简残骸,推断出上面书写的内容为“子曰:天下者,非君之天下,乃民之天下。民无君,尚可耕且食,君无民,何以存”。就是这样的语句让古代统治者无比恐慌,要烧得一干二净。因为他们希望江山永远是一家姓,世代传下去。
竹简可以烧,古本论语可以毁,历史可以被扭曲,但民心不可违也。公道人心是历史唯一的选择,这是作者在书中贯穿表达的观点。小说中的汉武帝刘彻钳制人心,独尊儒术,试图用《罪己诏》平民怨,收民心,也阻止不了历史滚滚向前。
自古成败,皆在民心。一百多年前,一群青年乘着红船,怀揣着忠诚为民的信念,踏浪而行,掀开历史新的一页。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不畏艰辛,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这个夏天台海局势一度紧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涓涓《乡愁》,终将汇聚成海,河海深处是两岸人民渴望团聚的浓情,是赤子之心的共鸣。我的好朋友在台湾,我曾去台湾看望他,我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我们读着同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年杭州亚运会我还要邀请他一起在家门口观看比赛。
安心为时代行心可为
小说结尾一个个谜团被解开,真相让人悲愤,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小说最后赫然是论语中的一段对话。“于汝安乎?”“安。”“汝安,则为之。”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我想重要的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真意。汝安乎?汝心安乎?我们审视内心能认同自我的选择吗?安定汝心,认同自我选择,在于你心中有谁,你心里相信什么,进而明确人生的目标,努力的方向;行心可为,才能守住心路,用内心的丰盈坚定对抗世间纷扰和不确定性。
这个夏天我和古时的英雄们在《论语密码》中相遇,向今时甘于奉献的英雄们致敬,更与无数为杭州亚运会坚守付出的无名英雄们同行。
时代在变化,新时代召唤担大任的真英雄。杭州亚运会自筹办日起,从昼夜赶工的建设者到全情投入的志愿者,各行各行涌现出无数默默无闻的亚运人。他们的热爱和付出感染着我,感染着大家,从一群人到一城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亚运会的护航者,美丽杭州的代言人。
英雄们的侠心引领着我们,文心滋养着我们,愿行民心之可为,成就时代之作为!
《论语密码》读后感 篇2
如果说起国内古代悬疑小说的代表作,那一定是冶文彪先生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这部鸿篇巨著的内容真的可以说是荡气回肠。家国天下,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市井之下,全都布在局中,没有人可以逃脱之外,彷如一座天地共筑的迷宫,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困在其中。想要破局,必先解谜。冶文彪擅长创作古代悬疑作品,他痴迷历史,酷爱真相。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多少惊天秘闻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近现代的文史学家们穷其一生方能解答一二,更不用说古代帝王、文化、谋略等真情实景。
基于作者对如今《论语》版本的考证研究,结合真实的历史史料,他创作出了古代悬疑小说《论语密码》,全书围绕着《孔壁论语》的存世安危展开了一场生死惨烈的较量。
汉景帝末年,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一批古简,其中便有《论语》,其字为古文,故谓之《古论语》或《孔壁论语》。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维护封建统治,命人暗中将藏于宫中的《孔壁论语》偷梁换柱,并且还将孔氏家族掌握《孔壁论语》的后人赶尽杀绝,故事由此而起。
一路是朱安世护送孔氏后人小童歡儿到长安,一条是司马迁追查宫中《孔壁论语》丢失悬案,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案子背后,却隐藏着当世至高权威的浓浓恶意。神秘冷血的追杀者,一着不慎就人头落地的朝堂,还有生活在世间烟火下随时都能出卖别人的凡夫俗子,在如此艰苦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如何能够圆满的破局呢?
冶文彪的古文语法堪称绝伦,再加上他擅长设计悬疑谜题,过程中令读者看的云里雾里,但到结局看到解谜环节的时候,方才大悟起来。推理讲究逻辑,驾驭前后剧情,如何将一个个的悬疑锚点设置在小说当中,点到即可的程度,要做到其实非常难。然后在解谜阶段,串联起之前所有的悬疑锚点,达到一气呵成的地步,这是冶文彪的强项。
作者显然善于将真实的史实和虚构的剧情相互融合,重新加工再创作,以国内人人都知道的《论语》为引子,创作出的这部悬疑大戏真的非常精彩。那么,《孔壁论语》究竟是如何丢失的?现存的《论语》究竟是从何版本演变而来?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哪些隐藏于时代的阴影之下呢?一切就在这部《论语密码》之中。
《论语密码》读后感 篇3
暑假期间,我偶然拜读了冶文彪先生所著的《论语密码》,打开书页,我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久久不可自拔。
小说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侠盗朱安世受人所托,护送孔子传人驩儿前往京城寻御史大夫延广,传诵孔壁《论语》的故事。《论语密码》以《论语》为题,文中人物及情节无不体现了儒家文化推崇的高尚品质。其中,朱安世在扶风城中于自己在被通缉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决定护送驩儿前往京城的事迹中体现出了他的”仁”;朱安世朋友们于最危险的时刻仍然不离不弃,以及最后为了守住秘密全部自杀中体现出他们的”义”;驩儿每日吃饭前都会默默念诵孔壁《论语》,这些繁文缛节,无不体现出他的”礼”;朱安世的朋友韩嬉在驩儿于扶风被捕时利用各种手段恐吓扶风县令,最终救下驩儿中体现出她的”智”;在朱安世极度憎恶儒生时发现驩儿是孔子后裔,不但没有半路抛弃,反而在驩儿被捕时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坚守独闯皇宫,体现出他的”信”。
看完书籍,我心潮澎湃,在嗟叹书中人物命运的同时,也思考着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例如我们要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善待世间万物,体现出儒家的”仁”;在朋友危难时不离不弃,与其同甘苦,共患难,体现出儒家的”义”;见到长辈要有礼貌,体现出儒家的”礼”;凡事都要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用智慧去解决,体现出儒家的”智”;我们与别人约定了一件事,就要全心全意的去做,这体现了儒家的”信”。我作为新时代的”森森学子”,更要以这些高贵的品质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并推广它们,诸如关爱宠物善待生命,与朋友患难与共,见到老师勤问好,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法,举一反三,非特殊情况不爽约等等。让我们一起遵循这些品质,追寻圣贤的思想,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吧!
《论语密码》读后感 篇4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东周时期,诸子论道,百家争鸣,其中儒家最为兴盛。自秦朝焚书坑儒之后,大批儒家经典失传,儒生基本泯灭。而《论语》这部著作是否也被暗中毁掉呢?我们至今所耳熟能祥的孔子的名言,是真实的吗?西汉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究竟是为了培养知书达理的儒生,还是训练一群对天子言听计从的傀儡?治文彪的著作《论语密码》就围绕着《孔壁论语》的存世安危展开了一场生死惨烈的较量。
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将之献入宫中。汉武帝为维护封建统治,命人暗中将藏于宫中的《孔壁论语》偷梁换柱,将古论语销毁,还对孔氏家族的后人赶尽杀绝,故事由此而起。
江湖大盗朱安世盗走血汗宝马后在逃亡路中受人委托,护送一小孩到长安交给御士大夫兒宽。而与此同时,司马迁也收到了延广临死前给他的一封写着密语的帛书。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相互对应。当琐碎的线索拼凑起来后,两条主线重合。所有人都发现它指向了一个点——《孔壁论语》
朱安世为了让真正的《孔壁论语》流传于世,忍辱负重,毁面净身,历经三年,终于让论语流传于世。但是在最后,一切都是天子和手下吕步舒设计的圈套,假的论语也因此借朱安世之手传播天下……
整个故事主线流畅,人物刻画饱满,作者擅长设计谜题,将一个个悬疑点设置在情节中,逻辑清晰分明,驾驭前后剧情,在解密时串联一起,一气呵成。让人目不暇接,容不得片刻歇缓,一口气读完才能大呼过瘾。其中贩夫走卒,达官显宦,英雄豪杰,黄门酷史,乃至前世圣贤,当朝天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展开一幅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画卷。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朱安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满是坚定。他轻财任侠,一诺千金,凭借一个“信”字咬牙拼杀到最后一刻。原本护送小孩是出于个人道义江湖侠义,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可后来了解小孩身上背负的使命之后,保护小孩和《孔壁论语》变成了他的信念。原本恨极儒家的朱安世,最后为了守护真正的论语,使其不再面临失传的风险,让后人及世人能够明白真正的“仁心道义”,所作出的牺牲令人惊叹,他用生命遵守了他的诺言,贯彻了道义。
从书里抬起头来,朱安世的精神在现实中尤为难得。而苗族教师刘秀祥就是这样一位最美教师。从2023年教学至今,他将自己所有的资产无私奉献给学生,为了教好他们,使他们走出大山,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到上百万人。受他帮助过的学生无一不深深感谢着他。他就像光,温暖着苗族每一个被资助的学生,把“仁”的品质发挥到淋漓尽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在光怪陆离的人世喧嚣中,唯有一颗仁心,一份信任是最难得的。这个世上每一天,每一分一秒都有人在官场中沉浮,在名利中挣扎,在争吵中崩溃,在勾心斗角中堕落。“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绚烂的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便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信守诺言,宽容对待他人。在生活实际中,答应别人的事情不拖沓,不搪塞,乐于助人。且不仅仅是我,更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口好茶,悠远绵长,回味甘甜。在这本书中,我领略了汉武帝时期的种种风云和烟火,见证了朱安世与他妻子至死不渝的爱情,赞叹过小孩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更是因为朱安世一诺千金,大仁大义让我知晓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希望我们新一辈青年能拾起老祖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时代变得更好。
《论语密码》读后感 篇5
古见浙风,古见杭韵
朱世安和司马迁一个是豪侠义士,一个是秉直史官,两人虽未有瓜葛,却在冥冥之中用生命诠释心中的道义。正所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题记
古见浙人之风采
有的人为了蝇营狗苟而死,有的人为了追名逐利而死,但是也有人士为知己者死,也有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死,为了一诺千金心中大义而死,更有人为了追求真实还原真相不畏强权而死……真可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论语密码》中,司马迁在找寻《论语》真迹的过程中。哪怕身陷囹圄,被胁迫,被侮辱,被戕害。都不曾阻挡其前进的步伐。看到司马迁宁可遭受腐刑也要将此生志向延续下去,我不禁泪目——司马迁,实乃大英雄也!而看到朱世安在完成心愿后,甘愿赴死的情怀中,秉直大儒与仗义游侠殊途同归的选择将《论语》中“舍生取义”的仁义核心升华到了高点,也将人物的心志抬到了高高在上的晴空。
惟愿后辈们能解前人未尽事宜,不让经典蒙尘。
而今,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零起步”;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进浙江,苍南金乡镇闻风而动开出了三千多个家庭小作坊;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永嘉桥头中国第一个批发市场成立;2003年,“八八战略”引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浙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出了漂亮的转型升级组合拳;这两年,以“最多跑一次”撬动全领域改革,策动浙江营商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在筚路蓝缕的奋进征程上,浙江人民能够始终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不久之前,在遥距万里的中亚古城土库曼斯坦,“杭州”两个字响彻东方的
晴空——那背后是一个个人名,一个个前仆后继的故事。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一直是杭州孜孜以求的梦想,杭州申办之路是曲折的,但这挡不住浙江人民的希望之路。“能为杭州申办亚运会尽一点力,我何其荣幸!”,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一整天只睡了5个小时,完美完成了申办陈述后的心语。“为了展示杭州,我们在当地买了台大彩电”这是一位细致入微的杭州男儿,在土库曼斯坦参与申办工作的点点滴滴。他们巨细无遗、精益求精的布展呈现,展现了古典雅致、意趣盎然的浙江风采,在大会那天让杭州名扬中外。申办的故事辛酸中饱含这温热的泪水,浙江人的风采也不坠英雄气魄:愿当今展风采,不留遗憾在此间——这正诠释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力量!
古见杭州之韵味
星辰下,书卷空;高陵上,文学燔;九河枯,日华熄;九江涌,天地黯;鼎淮间,师道亡;啼婴处,文脉悬。伟大的作品蕴含着荡气回肠、气势恢弘之意。先秦的浪漫,人民的侠义,从长安到扶风两百里的江山如画,无不诠释着历史之美。从书中所透出的一缕自上古绵延而来的正义之声,穿越数千年而不坠,因发出它的不仅是司马迁和朱安世,更有大禹、越王勾践、范蠡、王阳明、黄宗羲、胡雪岩等众多华夏先贤、浙江历史文化名人,让人闻之掩卷追思:透过由朱安世和司马迁的血色身影,仿佛能依稀看到在黄河流域某个简陋的十字路口,伫立着华表的前身谤木。
杭州古韵,只见吞天沃日钱塘江与西子西湖的湖光胜景,又见五千年的历史遗宝良诸,一千年的南宋国都临安杭州。闻到的那是西湖龙井御茶园发出来的淡淡茶香,听到的那是千年流传的白蛇与梁祝的美丽爱情。千年古韵,一九亚运,彰显了庄重大气,意蕴深远的杭州,彰显了江南雅致,山水宜居的杭州。杭州亚运会有着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有着敢为人先的体育竞技精神,有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相信这将是一个个演绎华夏传统、仁义礼仪的当代“朱安世”、“司马迁”。
《论语密码》读后感 篇6
一气呵成,看完《论语密码》已是深夜了,桌上的钟表滴滴嗒嗒的走着无休止的轮回,我的思绪更是飘到了无休止的历史长河之中。
《论语密码》虽然只是一本历史悬疑小说,但是他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但论语却深藏不见,其保管者,可是接连丧命……追求正义的江湖侠盗朱安世;潜心求真的太史令司马迁;不以人命为物的天子刘彘;欺压百姓的执金吾杜周。随着一个个人物的出现,我的心似乎像是被一只利爪牢牢的揪住一般久久也无法落地。在这一明一暗的两股势力中,联性的光芒熠熠生辉,人心的丑恶一览无遗,我屏住了呼吸,猜测着情节中隐隐透露的《论语》竹简经历的乱局与玄机……
愣愣的望着一片漆黑的天空,那里不见群星,亦没有明月,而此刻我的心也正如这浑浊的夜一样,被木棒搅起阵阵淤泥。这本书的结局让我的心像是感受不到周围的浮力一般,被引力拽着猛的坠落下去。原以为有志者事竟成,那些付出过精力,付出过心血,倾尽一生所保护过的人,总会有圆满的结局,如今却当头一棒。回想着朱安世生前的所作所为,我努力的想从中找出点什么,作为他被作者判入死亡名单的证据。他为了发泄愤怒,一气之下偷走一匹汗血马。为了遵守与别人的信用信用,朱安世拼死保护交易护送对象驩儿,得罪了一个又一个官僚。当得之驩儿会背诵世间已经绝迹的孔壁《论语》时,他为了救出身陷危机的驩儿,净身,烙脸,不顾生命危险,试图将孔壁《论语》,广泛传播于世间。可不幸的是,当他心已决,搭上自己的性命去换取驩儿的自由时,却不但得知驩儿早已被杀的消息,而自己却也被利用了。为了守护孔壁《论语》、刺杀残暴的刘彘,樊仲子、郭公仲、韩嬉等成千上万的人也接连丧命。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可在深入思考,我知道了,原来这就是天理。“……为夺西域良马,六万大军征代大宛……上万性命最后换来十匹汉血,马一匹马值一千人性命,大军回来,那刘老彘不但不罚,反倒将他的小舅子李广分为海西侯,将史封上千人,那些事士卒却只捡了条残命回乡。……”这是朱安世在气急败坏中说的一段话。君主应该以民为主。这是朱安世在这段乱世中认可的天理,更是那时千千万万个百姓认可的天理。因此朱安世实际上只是社会上千千万万个人的缩影罢了。正如司马迁所言的天理那样“人皆愿被爱、被敬。”在这样黑暗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这么多唯唯是诺的眼神之中,他朱安世却依然能够公然造反,打击官僚,并久而久之的将“信”这个字坚守到底,对于他想要保护的人,他可以以死换之,这就是我崇敬他的理由。
天理就是人们心中单纯美好的愿望,天理从来没有消失过,就算在如今的社会中,他也时时浮现出自己的影子。在最近的国际性事件中,佩洛西窜访台湾的消息无疑是最火爆的。在这当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民众心中的天理。我看到了当中国一级警戒拉响时那些立马回归战场的身影,听到了中国乃至全球人民对和平向往的呐喊声。那些欣然踏上征途的战士,那些毅然回归部队的退伍军人,那些斗志昂扬的新兵。他们的天理无非仅仅是想为世界某个太平。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民,那些决然回国的华侨那些彻夜无眠的游子,他们的天理无非就是和平的生活。天理总是美好的,他无非就是仁义的化身。得到深刻感悟的我回到这本书中,惊觉朱安世为《论语》所做,不过仁义二字,而他之举足以抵得上半部论语。
美好是这个世界上最耀眼的光芒,仁义永远无法被乌云遮盖,天理不会被高楼遮挡,我深深的感谢这本书教会了我对这个世界美好最单纯的理解,我轻轻的熄灭了桌子上的台灯,忍不住在心里默念:
“于汝安乎?”
“安。”
“汝安,则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