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总结范文
翻转课堂教学总结范文 篇1
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翻转课堂不是“玩视频”,而是课前在任务单的引领和微视频的支持下,打好深度学习的基础;课堂在检测、进阶的基础上开展以“微项目学习”为代表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发展面向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
梳理马莉莉设计与施教中的关键点,大致有三:
其一,贯彻微课程教学法目标管理的实施导向。首先对学习材料作清晰的梳理,为提炼达成目标创造条件。然后,把课程标准转变为可量化的课前和课中各有侧重的达成目标,使目标管理从课前贯彻到课堂,保证微观课程实施纲举目张,保证视频不会纵马跑偏,用活了微课程教学法的系统设计观。
进而,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系列问题,形成学习任务,方便学生在教材和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发现式学习。这些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保证只要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成学习目标,为保证课堂检测这一课前学习评价的质量创造条件。
其二,贯彻微课程教学法需求导向的视频开发方法。马莉莉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确定视频开发的主题,力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视频始终与学习任务如影随形,技术硬生生介入教学的拼凑感已经荡然无存。这与把课程学习变成学习微课的糟糕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其三,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微课程教学法不提倡课堂上玩技术,认为只有在互动和质疑讨论中才能达到深度学习。马莉莉用活了微课程教学法创意的微项目学习,检测、进阶之后,开始“苏州城市化”主题探究:让学生动手绘制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以“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为题展开讨论;以“苏州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为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使课堂成为聚会智慧的场所。
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内化,而且,发展了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运用能力、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就这样,微课程教学法直指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翻转课堂探索出极具魅力的发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马莉莉涉足翻转课堂实验之后,很快发现“翻转课堂倒逼我再次成长”(马莉莉语),于是一头扎进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之中。20xx年,她的地理翻转课堂案例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部优;20xx年,她被评为苏州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
翻转课堂教学总结范文 篇2
“翻转课堂”这个词不知什么时候跳进我的视野,我开始通过大学慕课了解翻转课堂。
几周课下来我知道了什么是翻转课堂,也理解了应该如何上翻转课堂,即便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开展翻转课堂。
课上我试着将理论付诸实践。4月21日上午我在三年级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上了《可贵的沉默》。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我在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上曾给学生们做过预习课文的训练,他们懂得预习时画出哪些词语,如何预习生字、多音字等。
课前,给学生讲了预习目标,让学生课下预习。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小学生们在回答“你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时的兴奋、骄傲,以及当老师再次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时的内疚我将课本上的一幕演绎到课堂上,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入情入境,揭示课题。紧接着就是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卡片通过学生认读、开火车、抢答等方式检查并且强化巩固这些需要掌握的词语。
紧接着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了学生预习到的多音字并进行总结。针对文中的生字我要求学生们预习时独立思考如何记忆这些生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在大家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时我要求学生完成参考资料的前三道题,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可贵的沉默》这一课第一课时的目标是生字词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对词语的学习与检查用时20分钟,剩下的20分把握课文内容。我把学生每四个人分为一组,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下课后,学生们都围过来,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这节课掌握的很好,也很开心。
我相信通过努力课堂会越来越有趣,学生们掌握的也会更好。未来是美好的,只要我们肯努力!
翻转课堂教学总结范文 篇3
(一) 教学主体的多元、动态、协商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体单一的弊端,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样态。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有教师和学生,更有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参与,翻转课堂成为多极主体的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在随着教学时空场域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发展与适度调整。如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翻转课堂呈现出教学主体的协商性特征。所谓主体协商是行为主体在伙伴选择、信息共享、利益分配、承担任务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一种有效机制。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形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多主体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促进了教学主体权威性的消解,使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得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协商、知识的协商、教学方式的协商以及课堂上下的协商等都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表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更为人性化、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家长参与度更高等,这是翻转课堂呈现教学主体协商性的结果。
(二)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集成、全面、共享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包括文本资源、图形图像资源、动画资源、声音资源和视频资源等类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教学资源的单一性,通过教学视频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把分散的教学资源聚合在一起,共同为教学主体提供最优质服务。这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集成性的特征。翻转课堂直接或整合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如 MlT0Cw、World lecture Hall、BB scholar、中国精品课程等,并建构了由理论 知识资源实践经验资源和方式方法资源所构成的翻转课堂内容体系。
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如在电子书包和学科资源网站中,往往集成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图片、文献、案例 、习题和工具书等。
另一方面,在翻转课堂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精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的优质教学资源。此外,从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样态而言,教学资源不断得到更新、重组,体现了其动态可持续的发展。
(三)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效、立体
教学载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以语言与教材为主要载体的局限,通过信息技术以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具有教学载体的创新性的特征。微课以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首先,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载体高效性的特征。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教学效率。
其次,翻转课堂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具有立体性的特征。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传递知识、以互动探究深化理解,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和故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可视化。教学载体的立体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没有时空限制的翻转式学习。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
立体式的教学载体在促进学习的变革和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的自主、灵活、可控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教"与"学"的翻转过程中,翻转课堂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主、灵活、可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进度和教学视频特色等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监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
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表现为:翻转课堂在"教"与"学"的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在"教"上,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让"教"的时间更为灵活,在"学"上,学习时间的自由把控,体现了"学"的时间更为灵活;翻转课堂在"教"与"学 "场所上具有灵活性,"教"和"学"的场所都可以根据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如果有些学生通过阅读纸质材料就能掌握指定的学习内容,那就不必全程看完教学视频。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相应视频片段,如果还有疑问,就留在课上与教师探讨。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控性特征。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xx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既是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学习方式的突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