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构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1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凡事斤斤计较、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反省自己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们在谈及自己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失败时,也往往会归结于双方的性格不合。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如何,不仅是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女生,她在小学、初中时都是成绩全校第一的优秀生,一直深得老师的宠爱与同学的崇拜,为此养成了高傲自负的性格。进入高中之后,因为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没有理会她的要求而对她特别照顾,引起她强烈不满,居然以上课睡觉、迟到早退等违纪行为来报复老师,而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而等她意识到问题严重,想要努力赶上去时,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了,脑子里总是充满着对老师的怨恨。成绩不突出,在班上相当于一个透明人,没人注意到她的存在。习惯了众星捧月的她,实在很难接受这种落差,面对成绩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她既嫉妒又不服气,而对比自己差的同学,她又瞧不起,弄得自己整天孤家寡人的,所有的苦闷都压抑在心,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最后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一到教室头就痛,对老师的提问十分恐惧,就算答案很清楚,却一句话都说不出。因为她的偏执个性,使她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她总是认为造成她今天这种局面,都是别人的错,因此心理治疗进展缓慢。这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通过《自画像》《找知音》《我所喜欢的人》《假如我是招聘主考官》《如果我是领导》《我希望我的朋友是这样的人》等心理活动课收集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讨论总结最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以及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品质的人才等,然后通过气质与性格的测量,让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个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
如何构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2
共情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一种人格特质。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从操作角度看,共情可以分解为: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意图,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具备共情特质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非常有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日常生活中,有共情习惯的人很少与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他总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
即使与他人产生矛盾,具备共情能力的人也能平和地以建设性的方式去处理。而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比如说,爱拿同学的缺陷来取笑,休息时间旁若无人地聊天说笑、煲电话粥,同学病了或是遇到突然变故情绪低落非但不会主动问候一声反而在一旁兴高采烈,这都是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常见原因。
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班上的男生都不喜欢他,活动分组时没有一个组愿意接纳他。这令他十分的郁闷,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后来班主任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才知道他的一些行为没有顾及到其他同学的感受,比如,他习惯在同学们睡觉的时候洗澡、洗衣服,哗哗的水声使得大家没法入睡;换下来的脏衣服经常搭在床头上好几天不洗,弄得整个寝室都是他的衣服发出的酸臭味与霉味;漱口的时候不用水杯,直接用嘴对着水笼头接水等。面对同学的抗议,他不以为然,仍旧我行我素。通过学校开设的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加以改进,融进了集体之中。
因此,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是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共情能力:
1.会关注周围的人。
2.培养对他人需要的敏感。
3.学习观察并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4.通过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了解。
5.增强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学会倾听与换位思考。
(四)行为训练
传统教育上的知行脱节,使得很多学生虽然也懂得不少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者也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弱点,但由于缺少行动,往往难以成为自己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部分。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就像身体素质的提高一样,光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行动是不行的。针对人际关系的直接性、实践性和一些性格内向害羞学生的退缩性,面对学生的共情缺失,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分析、心理游戏活动、专项培训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处理与建立人际关系的训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学生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
如何构建高中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3
对于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反应,这是因为,人的情绪不是取决于其所遇到的是什么,而是取决于怎么去理解所遇到的事。因此,有人说态度决定命运,这是很有道理的,要从根本上去改变一个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想观念。中学生很多人际关系问题,都是源自于认知上的偏差。比如,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比较追求完美,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有某些自己看不惯的行为细节而不再乐意交往下去,不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被动,总觉得老师偏心,对有的同学热情友好,有说有笑,而对自己则不闻不问,就像自己是透明的一样,由此产生反感,对该老师的课都不愿意听,成绩一落千丈,不明白人际交往是相互的、双向的,需要自己主动地投入、沟通与开放,而不是坐等天下掉下来个林妹妹;而有的学生,又往往把某个异性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或者是出于好心的帮助当成是对自己情有独钟而陷入单相思的漩涡,弄得饭茶不思,精力分散,误把青春期的正常萌动当成是爱情的来临。
所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的知识与技巧,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是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心理辅导课、专题讲座、编辑心理辅导报、开辟心理专栏与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样的人是受人欢迎的、为什么会受人欢迎,从而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实践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