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1
家书,是亲人之间互相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担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对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乱想的心。
至少,我在《傅雷家书》中读到这一点。
身为父亲的训诫
“人生的苦难,hm但是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aou而已……”人生,一个抽象的名词,从之前“高兴,你又过一关”明显看出,这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戏中人影散乱。这个父亲的心便随着儿子的成功起伏不定。但同时他又给我了下文。
“感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便可冷静。”
看似是父亲的开导,但其中还隐隐含着什么。让我们还原场景,略显疲倦的父亲对孩子语重心长:孩子,你尽早了解爱中心酸,便会学着理解一些。流过的泪虽苦涩,却能够在泪中微笑着向她说,愿今生今世两不相见!
不知那个父亲是否身为过来人,可话中安慰的感觉却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亲,而是身边挚友,向初尝禁果的少年劝诫。这是身为父亲的严厉,冷硬却夹杂着担心与思念。
身后父亲的心愿
“总之,你无论再定演出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动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写这封信的情绪尤其感触万端,非笔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万珍重,千万自爱。”
多次强调,望君自重自爱。为父已无太多话对你说,滔滔江河提笔之时便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动。我写这封信的情绪非笔墨能形容,除此之外,还有吗?跳过人物带入,我们看到了不再年轻的父亲提起笔为远在他国的儿子写信,只留。珍重!
儿子阿,你可知这一字一画都刻在了你体衰的父亲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吗?我想父亲必须会说:期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强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这是身为父亲的软言细语,真挚还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见到书的特点
若是整张家书,全都是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严谨;不气馁,不骄傲;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的话未免有些冷淡。这是家书,应对学有所成的儿子,除了感到自豪,不就应还有一点寂寞吗?毕竟……那是从小养大的儿子阿!《傅雷家书》还成功在那一丝人情味儿。不说全部,大致上寄给傅聪信的日期后,都会有一两句描述家人近况的话。我还记得那一句。
“前几日我连续着发烧,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转。”“你娘很想念你,何时你能寄一封信过来呢?”
后记:看到书的前言,方知傅聪是在葬礼上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以前地容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移到黄昏迟暮。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遍遍温习泛黄的纸信,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看到昔日人。
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有时几个月也不会一封,可我却不曾在意。
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
愿天空上的亲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2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wENanDAqUaN.COM )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
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3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是普通话书里《落花生》中最令人耳熟的一句话,傅家父子对这句话是最为受之无愧的。傅雷,除去自己的文章和著作,有著名经典翻译作品三十四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有许多都是世界名著经典库里的鸿篇巨作,对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几本书的意义,是一种中外文化的交流,是难以出国的中国人的一次“外国之旅”,他的贡献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是中国永远的光。
而傅雷之子傅聪,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钢琴家、音乐家、艺术家,除去他手下演奏之曲给人的种种享受,他的成就更是祖国的骄傲,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是他们告诉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或许很多人成功的定义是名利,而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我会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做个于社会有用的人,这将是我的终生宗旨。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4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翻完了手上这本《傅雷家书》,这是20xx年译林出版社的版本。
傅雷的小儿子傅敏在20xx年的编后又记中写到“自从二〇〇四年中学语文课本收入‘傅雷家书两则’后,各种侵权版本的所谓‘中学生新课标’傅雷家书层出不穷,我对那些寻章摘句的拼凑以及五花八门的解读很不以为然,认为是‘见树不见林’。其实,父母的家信不是为发表而创作,只是普通的家信,写在纸上的家常话……”
教材一贯断章取义惯了,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往往连原作者都觉惊诧。所以特意提醒,如果想买《傅雷家书》,译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是不错的。
就像傅敏所言,这书确是普通的家信辑录,所以尽是絮絮叨叨的底色,无论是傅雷的手笔还是其夫人朱梅馥的手笔。这样的家书是做不到一口气读完的,只能逐日消化一些。我甚至怀疑,我都不能一口气写完我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因为实在琐碎得紧。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大家和文艺评论家。
作为翻译家,主要以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以及伏尔泰等人的著作闻名。说来也巧,前几日还在推一套《傅雷经典译文全集》(共45册),可说是著作颇丰了。
而作为文艺评论家,傅雷的认真严肃是声名在外的。杨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傅雷的逸事,说曾经翻译了一篇散文,自觉译得不太好,结果被傅雷称赞。因为傅雷一向严肃得紧,所以杨绛就当他是照例敷衍,于是便照例谦逊。结果傅雷忍不住了,当场发作:“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这实在是有趣的一幕。傅雷家,与钱钟书、杨绛夫妇是至交,于家书中亦多有提及,至交尚且随时翻脸,可见傅雷为人之严肃。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对两个儿子,并没有一碗水端平。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有“钢琴诗人”的美誉,傅雷夫妇对于傅聪的欣赏和喜爱远甚于傅敏,在家书中流露地淋漓尽致。
然而傅雷洋溢着的父爱,却并不是温柔宽厚的那类,而是严厉甚至是苛刻的。傅雷的好友楼适夷在代序中委婉地写到“对于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到是傅雷自己,真性情流露,在与傅聪的心中坦诚“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赎补不了这种罪过!……良心永久不得安宁。”“……就是在家里,对你和***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
傅雷教子极严,又是几乎不近人情,夫人朱梅馥也常常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傅雷在家书中,虽然一面对儿子忏悔,一面又往往不断地提着各种要求,这实在是个矛盾的很的人。我甚至于会想,《傅雷家书》之所以会被选入教材及教纲推荐阅读书目,是否有一些人认为这种严厉的狼爸教育方式是成才之道。
傅雷作为文艺评论家,学贯中西,英法文俱佳,学养功底非同一般。傅聪是学钢琴的,傅雷虽然没有古典音乐的实践,但是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评价,却十分深刻有见地。除了音乐,傅雷在家书中对于文学、诗歌、绘画艺术的探讨亦是足见功力,可以说《傅雷家书》简直是一本相当好的艺术修养读物。然而也正是如此,客观地讲,如果对艺术没有热爱或没有一定的了解,读来会觉得索然无味的。
讨论音乐与艺术,只是家书的一部分内容,很多时候,傅雷是在与傅聪探讨人生的得失。傅雷常常说,傅聪的性格与他极为相像,敏感而多情。有利于艺术,却不利于生活。
傅聪一生结婚三次,婚姻不算坎坷,但也是有一番折腾的,这其实像极了傅雷。朱梅馥曾经在家书中告诫傅聪“我觉得你的爱情不专,一个接着一个,在你现在的年龄,不算少了。”
傅雷与朱梅馥订婚时20岁,朱梅馥当时15岁,是其表妹。订婚后,傅雷随即赴法国留学。傅雷到法国,随即爱上了法国女子玛德琳,并写信给母亲要求退婚。但是结果不久,傅雷发现玛德琳与多人有恋爱关系,愤而分手,甚至差点自杀。所以傅雷在家书中写到“我二十岁出国,出国前后和***妈已经订婚,但在出国的四年中间,对她的看法三番四次的改变,动摇得很厉害。这个实在的例子很可以作为你的参考……”这还只是一出。
更为著名的一段公案——傅雷与成家榴的婚外恋——还被张爱玲原封不动写成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傅雷与刘海粟是旧交,而成家和是刘海粟的第三任妻子。同时成家和、成家榴与傅雷一家又是邻居。而张爱玲与成家榴是闺蜜。人物关系大抵如此。傅雷是因为批评张爱玲的小说,与张爱玲结下了梁子,于是被张爱玲写进了小说里。
我看了书上刊载的照片,朱梅馥其实长得相当好看。据说,当年在教会学校读书时弹得一手好钢琴,是傅雷一见钟情的。而成家榴,网上能找到成家兄妹与傅雷夫妇的合影,长得也非常好看。香港影后萧芳芳便是成家和的女儿,据她说她阿姨那真是美女,也难怪傅雷要魂牵梦萦了。
朱梅馥在后来给傅聪的信中写到“回想到二十年前,我跟你爸爸的情形,那时你五岁,弟弟二岁,我内心的斗争是剧烈的,为了怨恨,不能忍受,我可以一走了之;可是我再三考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我走了,孩子要吃苦,我不应该那么任性、自私,为了一个‘我’而牺牲了你们的幸福。我终于委曲求全地忍受了下来……”
朱梅馥是一个宽厚仁慈的妻子与母亲,虽然没有留过洋,但是文化水平亦极高。除了要照顾一家老少的生活,更是傅雷工作上的助手。傅雷的家书和译稿都是由朱梅馥誊抄,字写得极为漂亮。在傅雷的几次情感出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隐忍和克制。据傅敏回忆,当时只要成家榴不在傅雷身边,傅雷就几乎无法工作,每次都是朱梅馥给成家榴打电话,让她快到家里来。
讲这些八卦往事,到不是要黑傅雷。虽然有着种种不堪,傅雷夫妇在家书中却并没有回避。傅雷常常在家书中检讨自己的缺点,并同时教导傅聪不要重蹈他的覆辙。怎么看,这位老先生都是一位磊落的人。某种程度上,读《傅雷家书》有一种读卢梭的《忏悔录》的感觉。
傅雷在五七年反右运动中受到冲击,右派的帽子带到六一年。在三年困难时期中,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摧残。当六六年十年浩劫开始的时候,傅雷夫妇不堪受辱,愤然弃世,双双自缢于家中。自尽时,他们在地上铺了棉被,防止凳子踢倒时的声音惊动邻居,这个细节很能反应他们的风骨。
《傅雷家书》如果只是当作展示了傅氏的家风家教,并以为有可以借鉴之处,就未免流于功利了。
我倒是破爱楼适夷在代序中说的一段话,“人生的正道,是在于不断地前进,而现实的一切,也确实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我们回想过去,也正是要为今天和未来的前进,增添一分力量。”
这是一本适合常常翻起的书信集。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理解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个性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阿,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就应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作为初中必读篇目,《傅雷家书》中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和傅敏家信中的谆谆教诲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个人在一些事情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傅雷先生的家信读起来就像应对面同他对话一般,亲切又温和,似乎就如同读者的父亲,正在用语言对我进行谆谆教诲,字里行间都能够看出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
这些家书中饱含了傅雷先生对于儿子的爱和期盼,主要表此刻五个方面。有对儿子的爱子情深,有对儿子的鼓励,有嘱咐,有母亲的关心,更有浓浓的爱子心切。“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但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仿佛克里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段话看完就让人潸然泪下,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和期盼,离开的不舍和想念都浓缩在这段温柔又坦白的话里面。亲切的言语让人读后感受颇深,受到父母深切的爱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既为他们高兴,又为此悲哀难过。骨肉之情难以割舍,读完这温暖的语言和家长的心声,我想作为孩子的我们都就应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认真快乐地成长,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在母亲心思细腻的言语中,我们不仅仅感受到深深的母爱和引导,更明白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重点是哪里,我们就应明白自己就应做的事情的重点,走好我们要走的道路,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不辜负自己的人。在后面的章节傅雷也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从中我个人受到了很多启发,人生就是浮浮沉沉不断向前的过程,我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艰难和平顺,这需要我们拥有很高的修养,我们透过读书写字,培养兴趣,努力实践获得修养,努力向想要的生活迈进,成为更好的人。
“这天会下雨,上学别忘记带伞。”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纸条,却是妈妈给予的爱,感觉到父母的爱将自己包围,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与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这些小纸条有的语句不通,但作为子女都能会心看懂。“不要气馁,爸爸相信你。”贴在卧室门外的字条看着随意,却也能让我在每次还会去想起都被感动。必须要成为更好的人阿!这些个性的“家书”也正激励着我成为这样的人,不负他人,不负自己。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6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理解儿子的知心好友。
此书同样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从文学到音乐,作者的思想无不独立而又深刻。
我觉得,不管是父母,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应该去看看这本《傅雷家书》,因为这本书真的能教给我们许多的东西。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7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久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留意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必须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盼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适宜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期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但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但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转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够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应对此刻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阿。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应对感情的选取,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忙:“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思考,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之后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久对不起你,我永久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久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
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明白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代替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8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好处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推荐,便是期望透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9
翻开泛黄的纸页,浓浓墨香中,是家里流露出的真挚父爱。读罢全书,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他真诚直率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钦佩和感动。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严肃、一丝不苟的对待一切,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教子极严,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动的真诚和朴实。在送走将去波兰的傅聪后,离别之悲不由的唤起傅雷对往事的回忆。在家书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后悔自己当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父亲能够对儿子真诚的道歉,一切的爱,都在父亲的忏悔中彰显出来
傅雷教子,始终保持着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艺术。”很少有人教育艺术学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谓呕心沥血。他告诉傅聪,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只有心灵无比纯洁才会将艺术表现的动人,这与傅雷的直率和坦诚是分不开的。父亲从小給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白费,即使远在波兰,傅聪仍然热爱着祖国,坚持父亲給预的信条,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
当然,对于傅聪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傅雷也是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在高兴之余也为傅聪的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安慰。“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傅雷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赞美,衷心赞美不忘谆谆告诫,深沉无言的父爱,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一边是孩子勤奋的练习,另一边的父亲却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做出预案,为他寄去各种书籍作为养料,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艺术造诣,也看到了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傅聪也从书信中吸收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家书给予傅聪成长的力量,让他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魔障,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
傅雷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诉诸笔端,寄给远在异乡的儿子,从不间断。在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的真意:“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们感到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肺腑之言,舐犊之情,不经意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掀开扉页那张照片,傅雷专注的给孩子写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动,那份执着真挚的爱在心中挥之不去。
《傅雷家书》读完了,而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钟,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吧,这也是做为子女的最好报答。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篇10
现今社会,网络时代,比起以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一个屋檐的家人见面也不交谈,人们之间多了许多的冷漠与陌生,而家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在这个暑假里,漫漫时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当初选这本书是因为偶尔看到它的内容简介,书信来往间的问与答,父亲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充满在这一封封家书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需要的。
孩子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那么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对抗者。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急切深刻,爱之极深,却又能放之飞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