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
成为“光”
初二2班石墨笛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大家肯定都听过这句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为号召青年担当责任与使命。所说的新时代的建设,依靠的是青少年的努力奋斗,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担当责任与使命,从而为国家做出贡献呢?乍一听这个宽阔、空大泛泛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没有什么头绪,那就来看看过去的人们吧,《长津湖》与《1950我们正年轻》讲述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在中国边境面临危险时,勇敢站出来保家卫国,与有着先进武器的美军斗争。战场上,生命只在转瞬间消逝,血雨漫天飞,但战士依然意志顽强、坚持斗争,有流血有牺牲,但终是赢了。战士也是平凡的人,但他们站了出来,用枪的用枪,能打炮的打炮,做着他们擅长的工作,闪烁着心的萤火。当萤火汇聚,便成了光的汪洋。这汪洋源源不断,照亮整个世界。
这些战士们,要想成大事,必定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不怕牺牲和付出的意志。现在是和平年代,青少年不需要打仗、不会面对那种残酷,但不论学习、办事、工作还是研究,都需要不懈的坚持奋斗与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别人享乐的时候努力,有失败后坚强的意志、打不垮的精神,那定会收获不同,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自古英雄出少年,历史上,无数先人,英雄豪杰,临危不惧、持续奋斗。南宋朝廷不敢与金人抗击,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孙中山带领推翻清政府,鼓舞全国人民,建立中华民国。鲁迅为救中国,弃医从文,即使身处险境,依然不愿放下手中的笔……还有很多人他们像“光”,在黑暗中熊熊燃烧,照亮了一片,燎原。
一代代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着,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甚至生命,为换得不就是家人后代的平安幸福,国家的富足安康吗?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新时代的青少年担当着时代重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的建设、发展与复兴就是我们的时代责任与担当。我们应该从小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敢于担当、持续奋斗。从小事做起,实际做出,做有美德的人,做新时代新思想的青少年。不忘历史,学习先贤品质,牢记责任与使命,让自身的志向同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相结合,才能实现理想,不负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也不负国家。责任、担当永远伴随成长,创造和贡献不停止,才能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才能成为“光”,炽热世人的心。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2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初二(3)班张嘉芮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前不久学校带领我们观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对此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这是《1950他们正年轻》电影的结束语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去到朝鲜,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受到美国的侵害。一滴滴血迹犹如刀割般刺在了我们的心房。
在电影前段,有个明教任红举的老兵向观众讲述着曾经抗美援朝的事迹。军中的“白毛女”,刘文等一些女兵也参加了此次战役,她们英勇无畏,面对牺牲毫无畏惧。面对敌人的子弹,大炮,面对不知从何时从天空中飞来的炸弹,战士们勇往直前。他们不敢去想未来,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是否存在。任爷爷说当时上战场的大多还是学生,在青春正洋溢的时候他们毫无畏惧地奔赴了战场,用无畏的胆量冲向敌人。我们要敬畏前人做出的努力,并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未来。
大炮子弹在空中穿梭,手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落地炸开,烟灰布满四空,负伤和已经死去的战士们躺在地上……没有经历过战争,我们并不知道战争有多么惨烈,这种惨烈或许使我们体会不来的。正如郭瑞铮奶奶的经历一样,在战场上,她最要好的朋友死在了她面前,这种悲痛不言而喻,是最难以忘却的情感上的悲痛。
2023年的我们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学习;1950年的他们在奋斗,夜晚七时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间,在朝鲜的上空进行无情的轰炸。那一天薛英杰和战友在火车上发生了口角,因为正是敌军轰炸机出动的时候,所以薛爷爷并不愿意出去,却被战友说怕死鬼。对于在战场上战斗的战士们来说,都希望自己胆子大,成为国家的脊梁,“怕死”二字如刀割一样令他心痛。他们一起出去,可那位战友却再也没回来……
不到20岁的年龄,不到100斤的身躯却肩负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战场上的生和死或许就在一瞬间,但战场上奋斗的结果也无疑是国家的希望。
烈士园中刻上了抗美援朝烈士们的名字,烈士的遗骸也在不断护送回国。五星红旗由鲜血染成,而烈士们的骨灰也会被五星红旗所包裹,这是人民和国家对烈士们致以的最高尚的敬意。
今日之幸福源于昨日所奋斗,有人为我们创建了当今幸福生活,我们也将用行动做以回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先辈之精神,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3
接过您的炬火
初二(1)班熊敏孜
庄子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接踵而至的是一百年沧桑。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先锋撑起飘扬的旗帜,引领着后人走向光明。
1902年,那个决心以先进的医学救治国人之躯体的鲁迅先生,东渡抵达日本。追寻“医术救国”的志向时,清朝留学生的贪图享乐、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他国人民对中国人的鄙夷不屑……由此,即便有生命至上、大爱无边的藤野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无法动摇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毅然决然。归国后,他在那“万难破毁”的“铁屋”中呐喊,以坚定的希望,唤醒着一个个昏睡近死的国人。他让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等候炬火”。而他就是炬火,首先醒过来、首先站出来,一生案牍劳形。他以笔为刀,用心血写文章,用生命救中国。他说:“待我程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并带领着人们冲锋,冲破黑暗的枷锁,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直至燃烧尽他战斗的一生。
如今,我们在国旗飘扬下,依然记得李大钊先生那满怀信心和希望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守常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19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黑暗,传播一种信仰,发起一场革命,是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比大钊先生没有畏惧,他引领革命志士为救国图存积极奔走。奋起反抗,在这个混乱而腐朽的中国,他是第一丝光明是第一团炬火,共产主义扩散至燎原之势。他说:“如果我死后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活着的同志们更加奋勇的前进。我可以***。无数与守常先生一样的烈士,站在黑暗与光明的节点上,无法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但他们留下的薪火,永久灼烧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解放仅一年的艰难条件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看似手到擒来,实际却惊人得壮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仅10岁。一声令下,千万家百姓的儿女、千万个孩子的父母,披挂上阵,奔赴朝鲜。《1950,他们正年轻》中,几位老战士的诉说,仿佛重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伤疤、皱纹、泪花,他们那时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勋章、军装、目光,如今的荣耀抵不过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那是“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在不在了”的硝烟弥漫。没有棉衣棉被,没有鱼肉蔬菜,没有武器飞机,只有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一个倒下去,万个紧跟上”。他们也曾是肩带星光灿烂的少年,不过是,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记住英烈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接过他们的炬火,传承先辈的精神。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任人宰割,而是有着坚定底气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千千万万先烈的后人。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决心和意志的炬火,由我们承接。
接过先辈的炬火,扛起光荣的责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4
陈思敏
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现在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国家强起来了,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好。他们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下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我们现在一点苦都不能吃,谈什么以后呢?为了祖国的以后,为何不留下一些足迹?或许没有人能记住你们的名字,但你们做的事情,已经让中国的人民刻在心里。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5
汪垠良
‘不赶上映时间,赶老人的时间’,导演这么说。四年来,他走遍全中国,采访到当年抗美援朝的几十位老兵。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老兵用手去拉人,结果那人已经被炸弹炸成了血水。当年,他们也才一、二十岁呀!他们为我们而死,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6
胡睿
《1950他们正年轻》是一部纪录片,讲诉的都是一件件真人真事。看完之后,我才更理解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这个时代并不是这么安宁,而是我的国家为我们大家行成了一把保护伞。有一些老兵在讲诉完故事,拍完了纪录片后就去世了。其实,每一位士兵都不愿意回忆打仗的时候,那一段回忆就是他们的噩梦。他们还是讲了出来,想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会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会活在他们的事业中。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二(1)班杨艺鑫
上个世纪的中国,一派风雨飘摇,动荡不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有西方列强侵略,有抗日战争,还有国共两党间的争权夺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也依旧没有彻底过上安稳的生活,不仅有抗美援朝战争,还有文化大革命,连年的自然灾害……
甚至都不需要什么影片的展现,只需寥寥几句话语的勾勒,几组数据的描绘,就已完全可以想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血腥。那是自然而然浮现在脑海中的,哪怕语言简单,数据冰冷。
我觉得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它说,乱世造英雄。是的,就是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不见光日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年轻人。鲁迅、周恩来、朱德……更有许多我们不知姓名的学生、战士。他们身上燃发着青春与热血的气息和光亮,用自己的学识乃至生命,探寻着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守护着这个国家。
鲁迅曾在新青年中发表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可以想想看,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合适呢?我想应是揣着坚定,怀着决心而铿锵有力的吧。所以啊,我们也就不难看出鲁迅当时愿拯救黑暗之中国,腐朽之国人思想的坚定信念了。他选择了弃医从文,从此拿起纸笔,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支笔杆,一张白纸……墨落纸上,留下的非简单的汉字,而乃鲁迅的满腔激情,因“吃人”之社会而愤怒,因想医治国人思想而急切……
这是鲁迅,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很多知识分子的追求、心愿。他们用自己的一份信念点亮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那么说完鲁迅,再聊一聊新中国成立后一场人尽皆知的战争——抗美援朝吧。
既为战争,哪有不流血牺牲的道理。抗美援朝也是这样。无数年轻的战士为保家卫国,奔赴朝鲜战场。他们或身负重伤,或失了健全之身,或壮烈牺牲……在看《1950他们正年轻》时,有一幕令我鼻尖发酸。是密密麻麻的牺牲的战士的名单。金色的名字落在黑墙上,分外醒目。我就那样直愣愣的看着大屏幕,心中满怀敬畏。先烈们,谢谢你们!是你们用自己身上所发出的那点点星光,照亮了如今人民之幸福,腾飞之中国。
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百年大潮中,先辈们用他们的坚持、拼搏,换得我们如今之幸福。在往后漫漫岁月中,就交由我们来吧,我们会用明亮星光守护、照亮、点燃这个国家。定不负您之坚持与拼搏!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8
李佳悦
《1950他们正年轻》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在开头,一个老兵说的女孩子被炸得粉身碎骨。他捞起了女兵的辫子,辫子上面还有血,还有肉渣,战争真残忍。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9
带着光的人
初二(2)班王行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带着光的人。
说起光,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明亮、温暖、它在黑暗中闪耀,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它在寒冷中燃烧,使人们感到温暖。而我们如何成为这样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呢?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首先应心中有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带着光的人。那是怎样的社会啊!国家的希望留学生们只贪只顾贪图享乐,而人民更是麻木不仁,一群为自己同胞被屠杀而叫好的看客!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用呐喊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他说:“以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他永远活着,永远为来者指引着方向。
而翻开史书,这样的人还少吗?一生想收复中原的陆游,在典籍中寻救国之路的闻一多,为了世界人民能吃上饱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一颗颗星星,给迷茫的人们方向。
要成为带着光的人,也应心中有勇气。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交战,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战士们也付出了惨痛牺牲,积雪覆盖的战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尸体,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卧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同胞甚至子孙后人,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而着眼当下,新冠疫情忽然爆发,无数“白衣战士”拥上了战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他们都是炬火,烧融了冰雪,烧灭了病毒,燃烧在一起,成为了太阳,永远温暖着我们,也烧进了我们的心底。
成为带着光的人,我们也要心中有善,也许是陌生人的出手相助,也许是同学,老师的鼓励,都能使我们温暖,而我们也应成为光,传递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举动。我们都是萤火虫,相互吸引,彼此照亮,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光明美好。最后,我想用艾青的一首诗《光的赞歌》中的几句来结尾:“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力量,无数的微尘汇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又相互照耀。”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光继续出发。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0
刘永康
195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祖国刚刚建设才一年,正是恢复的时候。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化为人民志愿军去抗美援朝。1950年,他们还是十几二十岁,就去打仗,真的不怕一去无回吗?说实话,一开始看着挺无聊的。但当我听完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故事后,还是很感动。他们已经很年老了,有的身体状况不佳,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给我们讲着他们的光辉岁月。他们那时意气风发,却要保护我们当时的国家,我真的觉得他们了不起!如果当时没有像他们那样的人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就没有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向他们致敬!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1
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地,把威胁挡在国门外,他们有的回来了,有的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抗美援朝,几百万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异国他乡,回来的战士,如今怎么样了?当年的战争究竟有多惨烈?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电影厅。
这篇记录片,一共采访了26名高龄战士,他们都讲述了自己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经历。他们有的身负重伤,有的因战争少了手,少了腿。他们在回忆抗美援朝的过程中,泪水都在眼眶打转,捂着脸,默不作声。可想而知,当年的战争是有多么可怕,多么残酷。
在26个不同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梦想当一名小提琴手的老爷爷。在一个大雪天,军队像往常一样赶路,突然美军的战斗机呼啸而来。队长下令:“原地隐蔽!”大家将新发的大衣翻过来,白色朝天,爬在地上隐蔽。一排炸弹从天上掉落下来,四周乌烟瘴气。那位爷爷心想:“我以后可是要当一名小提琴家,哪怕少一根手指头也洗!”说完,便把双手往胸口挪去,可子弹好像故意破坏他的梦想一般,偏偏打中了他的右手。这一弹,不仅仅夺去了他的右手,还夺去了他的梦想。让他再也不能拉小提琴了。
看了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的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可怕。体会到了人民志愿军的辛苦,坚持到底不管怎么样,绝不投降的奋战精神。在我们快乐学习的年纪,他们却已经拿着枪为保家卫国走上了残酷战场,他们小小年纪就好随时牺牲在战场上的心理准备。如今的国泰民安少不了这些战士的日夜付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这样别的国家就不敢随意欺负我们了!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2
杨易泓
我感觉这个纪录片很真实,都是记者去采访那些活下来的老兵。听到老兵说的话,我头脑里就会有画面,太有画面感了。老爷爷老奶奶在他们年轻的时代去打仗,换来我们现在的和平。听见有个老爷爷说他晚上看见一个人肚子破了,肠子都掉出来了,他想救,但没有这个能力,他最后跑上山,追上了医疗队,让医疗队去救那个人。我感觉那时候的人必须要勇敢,不勇敢根本活不下去。我觉得这种纪录片比那种演的电影要好看得多。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3
我在国庆期间看的励志影片是《1950他们正年轻》,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奉献给异国的战乱?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情怀,到底从何而来?
正如周继成老爷爷讲述抗美援朝的由来: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
影片中周继成爷爷那时仅仅只有17岁哦,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要为祖国而战斗、争光。眼睁睁的看着战友被炸弹炸飞,断壁残躯横飞的残酷场景下,支撑着十七岁的周爷爷和同样年纪大小的战友们奋勇杀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呢?——是爱国。
这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扎了根,发了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保护了广大人民。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个影片,我了解到了祖国的那段峥嵘岁月,看见了党的艰难发展历程,见识到了无数先辈在那段岁月里英勇无畏、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的种种壮举,让我热血沸腾,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为国的精神,努力学习,积极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祖国添麻烦,争取早日为国做贡献。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4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
初二3班苗怡佳
1950年,美国公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此,中国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艰苦的抗美援朝战役。
纪录片中,一位位上了年纪的老战士们坐在那里,揭开内心最深处的疤,为我们讲述1950年的故事,而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年,一批志愿军战士们秘密坐上了铁皮车,来到了危机四伏的朝鲜战场,在黑暗封闭的车厢中,他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在长达多年的战役中,有苦也有甜。那时,年轻的任红举英勇与敌人奋战,一个人守住了一个山头,缴获了四架重机枪,几十把步枪,几百个手榴弹和一千八百发子弹,在部队被敌军包围的时候,他不顾危险,绕过熟睡的敌人,硬是从敌人的厨房里带回了一大堆年糕,解决了战士们的粮食问题,立了大功。那时,薛英杰战士与战友被敌人发现,上车之前,战友把他挤到了里面,于是,一梭子子弹打穿了车,战友在他面前牺牲了。这些事情发生在每一个抗美援朝的战士身旁,让人心酸不已。
抗美援朝纪念碑巍然挺立,它记录的是千千万万志愿军英雄们的名字,是无数战士们为国捐躯的伟大事迹,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些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当我看见一个又一个战士们牺牲在了战场上,我不禁发出感叹,这样做值得吗?在看完电影后,我有了答案。孙德山战士在巷子中开设了一家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张张照片映射的,是一位位鲜活的英雄,每一位战士心中,都挂念着他们的战友,是啊,我想,这就是答案!时间无情人有情,只要有一个人记得他们,只要有一个人在心中敬仰着他们,只要有一个人可以记住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这一切就都是有意义的。
70年风雨,因为有了他们撑起伞,我们才能自在的奔跑,请铭记这段历史,请铭记他们。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怕是从地上拾起一个垃圾,不要辜负他们所做的一切。
献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5
江文泰
这周末,我们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抗美援朝记录片,讲的都是一些老兵在自己不到20岁时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一开始我以为纪录片很无聊,就开了倍数在看,看到后面,我就逐渐还原了倍数。后来,我又非常感动。这些老兵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什么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更应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观影过程中,我还一直盯着这些老兵身上的勋章,我觉得这每一个勋章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的牺牲。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6
观1950他们正年轻有感——动人的旋律
初二(3)班张熙瑶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抗美援朝,这也是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故事,开场,旋转的时钟带我们进入抗美援朝的年代,天空中的飘雪似乎要飞出屏幕,闯入我们的眼眶,林间的日光引人入胜,这将会是一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光辉历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对这部影片感触最大的地方,雄壮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们无一不热血沸腾,而这首歌曲也贯穿着每一个抗美援朝战士的历险。
任红举,以为87岁的老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他与战友们都还只是一名学生,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光荣的,但是又有谁会理解这艰苦抗战中的离别呢?
文工队里,有一名小战士,名叫刘文,一位小提琴手,这些文艺工作者们也参加了这次出征,正当我激动的准备继续猜测他的经历时,就听闻这位与我相隔着一个年代的演奏家死在了无情的炮弹之下。
“我愿用你一根白发,安在小提琴上,陪你一起演奏。”
紧接着,是任红举的另一位战友,汤重稀,通过视频,相隔千里的任老先生再次见到了“小汤”,记忆中那个孩子也变得满脸皱纹,汤重稀战士年轻时,曾经也想成为一名手风琴演奏家,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当这位老战士把手举到胸前时,我愣住了,原来,汤重稀战士心中也在想,我不能让手受伤,一点也不行,说着,他想把双手环抱在胸前,但是突如其来的炸弹,决定了他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梦想了。
薛英杰,一位卫生部的战士,他在战壕中东奔西跑,解救一个有一个伤员,曾经,他遇到一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战士,被炮弹夺去了下巴,喉咙的部位清晰可见,我不敢去想那样残酷的场面,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伤口,没有一个护士喂饭坚持到了最后,薛英杰老战士为的次数最多,而这位小战士,对他十分亲切。
“他,也有爹和妈啊……”
不能再拿起琴弓,不能在弹奏旋律,不能再念出一句动人的诗歌,这些战士,用血肉保护了朝鲜,用生命,守住了列强侵略的最后一道防线,战士们都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最危险的,我去,生命有关的,也由我顶上”,有的用眼泪掩盖所有情感,有的用微笑掩盖伤痛……
电影的最后,战士们的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围绕着红色的中国梦,烈士的陵园里撒满了阳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回校的路上,我看到满天的云霞,我看到天空被染上了炽热的红色,这一切祥和安宁的场面就是抗美援朝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回报!穿过高楼大厦,那里似乎有一道道身影从雪地间归来,迎着初春的光芒,美妙的琴声,动人的颂歌,传递着胜利的消息,这是一个年代的感慨,更是红色精神所传递的情怀!
忽然间,我似乎听到了志愿军斗志昂扬的,胜利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7
江文峰
《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影片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是采访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敌机来袭,那位老兵将大衣的有白色的那面拉过来的一刹那间,手就被炸没了,这足以证明战争的残酷。影片结尾,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是啊,这是生不逢时的他们给予生逢其时的我们最大的一个礼物,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的礼物。所以,我们怎能不好好学习,以便让他们所憧憬的未来,让我们所说的现在更美好呢?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8
胡奥芯
片中,每个老兵讲诉自己经历的抗美援朝故事。在那个时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不像我们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前人铺的路后人来走,一定不要忘记前人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打的仗和做出的巨大牺牲。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