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鉴赏论文2000字
唐宫夜宴鉴赏论文 篇1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以传统文化为底,结合先进技术向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该节目火遍网络并引发了热议。
实际上,《唐宫夜宴》的大红只是表象,真正引发热议的,是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如今是一个注重开放的时代,但我们在享受开放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传统文化被人淡忘,这是其中之一。太多的人去追求西学,去崇尚日韩,或许直到端午节成为了别国传统那一刻,他们才悄悄有所醒悟。人们这才开始认识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从未断代的传统文化才是民族的根。
人们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却还对如何复兴他们一筹莫展。《唐宫夜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是信息的时代,发达的通讯技术、快捷的传播途径,让人们发现:运用网络、运用先进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无独有偶,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确是有效可行的,《唐宫夜宴》的成功不是个例。短视频作者李子柒也曾利用这种方式,让许多传统美食重回人们的视线;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已成功利用流量、利用媒体传达了古典诗词之美。让传统与潮流相结合,便能使前者重获生机。许多人在看过《唐宫夜宴》表演后,对国博物馆展品产生浓厚兴趣,便是最好证明。
当然,虽复兴文化已成为大势,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文化是厚重的,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它不是我们获得流量、获取暴利的工具,而是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的经典。我们莫要盲目追求大势,而是应对自己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加以严谨考究,这样才不会误导群众,对千年文化负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更是华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精神之核。今后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出处 WwW.WENAnDaqUAN.COm
唐宫夜宴鉴赏论文 篇2
《一曲歌舞,展文化风采》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震撼了许多观众,采用5J+AR技术,仿佛将唐代少女的风采带到了现在。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让其中的唐三彩等唐朝文化也获得了大量流量。我认为,这次演出成功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简单来说,就是对历史描述不随意改编,保留其原有的样子。《唐宫夜宴》》中,唐朝少女的圆润与《旧唐书》中所记载的唐人崇尚肥美相呼应,而妆容则完全按照唐代“斜红”的妆容进行绘画,远处一望,还以为是一群“小杨贵妃”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这样还原的人物让你瞬间跨越古今,沉醉在唐代的歌舞升平中无法自拔。与文献中记载一致的细节可以让你沉浸在作品中,而许多颠覆人物形象的改造则会让你瞬间出戏,这就是保持历史客观性的重要性。
其次是科技带来的震撼。5G+AR技术,让人物呈3D状清晰呈现在你眼前,舞女的每一个动作都活灵活现。那一节葱指、玉臂、朱唇、凤眼都栩栩如生,让你目不暇接。细致的刻画与虚拟背景的映衬,仿佛一场唐代的舞蹈表演,就在你面前展现。灵活婉转的舞步,没有丝毫的生涩感,那眼波流转仿佛有星光在那里闪烁。这是科技的力量,让我们穿越古今,得以见到唐代的舞蹈。
最后是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唐朝的瓷器“唐三彩儿”在瓷器史上也有着一席之地。唐三彩还曾远销欧洲,这样有特点的传统文化因其绚丽的色彩,正好与舞女的纱衣纹路相洽接,这样,唐三彩就融在纱衣里给大家欣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观众。许多感兴趣的观众,因此前去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有关唐三彩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一定要“润物细无声”,得此才能在不违和的同时,又将其美展现给大众。
此次表演大力宣扬唐朝文化和唐三彩,因一曲歌舞,便让这些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新奇的方式和古代的厚重感相结合,让人们印象深刻。如果我们按照以上方法,多举办几场表演,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会更为顺利。
唐宫夜宴鉴赏论文 篇3
除夕夜看着春晚节目等待零点钟声的到来一直是我们家每年辞旧迎新的惯例,但每年的节目也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无趣,电视中热闹喜庆的舞台也显得有些乏味了。我频繁地按动着遥控器跳转着电视频道都觉得是那么的千篇一律,但就在我随意切换到河南卫视的时候,耳边响起了一段有着古韵国风的前奏,我一下子清醒许多,马上精神了。
听,这是编钟的声音,高音清脆,低音浑厚,我睁开了有些倦怠的双眼,盯着屏幕中的舞台,十几名身着宽大唐装的女子在舞台中款款走来,她们圆圆的脸蛋,圆圆的衣着打扮,就连妆容都像极了唐朝的仕女。只见这十几名女子随着悠扬的乐曲开始慢慢地舞动,她们的动作虽然各不相同,但整体的方向统一,每个人物都是如此活灵活现,每个人的眼睛仿佛都会说话,而且又在述说着不同的故事。
忽然音乐从古朴悠扬的韵律转变成了欢快的节奏,我听到了铜锣的空灵,敲击鼓边的清脆,我还听出了杨琴、阮、琵琶的声音,正应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舞者们在民乐声中律动,画面中我看到了妇好鴞尊、莲鹤方壶等我能认知的道具,我兴奋起来,好热闹啊,这才是过年的样子!
再看舞台上的舞者,她们已不仅是演员了,她们就是十四名从仕女图中穿越而来的唐宫女乐官,一路伴随着音乐,嘻嘻哈哈地来到皇宫大殿上给唐皇歌舞伴宴。节奏明快、动作诙谐夸张,她们是在用舞蹈的肢体语言讲述着一个故事,看到逗人之处,全家人都笑了起来,我哈哈大笑,笑声中自带了一份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表演结束后我意犹未尽,专门上网搜索了相关的访谈,我得知舞台上的这十四位舞者当她们卸下装扮后都是身材苗条、气质出众的时尚潮流,为了还原唐代的社会景象,体现唐代追求丰腴的审美观,她们在衣服里包裹了一层厚厚的海绵,嘴里也要含着海绵,还要带上八个头饰以及固定头饰所需的重达两斤的发卡。平时排练她们将每个细节和动作练上百遍、千遍,她们付出如此的努力准备了这个舞台内,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此精致的中国文化。这个舞台从头到尾只有十四个人,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却带给我满满的文化自信!
唐宫夜宴鉴赏论文 篇4
春节期间,河南春晚的一个节目《唐宫夜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颇为好奇,也去观看了这一节目,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把我震撼住了。
《唐宫夜宴》讲述了唐朝晚宴中表演的乐师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演员们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风光完美的还原在舞台上。
节目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乐师们在排练时的情景。因为是排练,各个都是妙龄少女的乐师并没有拘束,而是和同伴们嬉笑打闹,好不热闹。其中一个女孩因为太糊涂掉了队,别的乐女娇气的指着她,这是队长来了,令我想不到的是,队长竟然一屁股把这个小糊涂撞飞了。这时的配乐也无比欢乐,古筝的清亮配着欢快的鼓点,让我脑中不自主地浮现出少女忙里偷闲与伙伴开玩笑的画面。更令我惊艳的是,舞台的背景,是千里江山图,是簪花仕女图,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身着襦裙的少女们行走在一幅幅古画中,怎配不上一个妙字?
音乐逐渐变得舒缓,月亮与星星慢慢的爬上来了。女孩们走到河边,对着河水梳妆,她们抚摸着自己的发髻,整理自己的着装,心中想着自己的锦绣前程。这时,有个调皮的,玩水弄湿了大家的衣服,她们也不生气,互相打趣着整理衣服。还有一个小女孩睡着了,乐女们纷纷用乐器上的穗子捉弄她,女孩打了个喷嚏,醒了。明月高升,那是独属于少女的情思。
鼓声与号角声响起,背景也变成了宫墙。女孩们匆匆忙忙的排成两列纵队,踏着小碎步向宫殿走去。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女孩们褪去刚才的稚气,熟练地跳起排练多次的舞蹈,音乐庄重大气,那是盛唐风光。
这样美丽的舞蹈,演员也是要付出不少汗水,为了突出唐乐师的憨态可爱,演员们在嘴里含了棉花,在裙子里塞了泡沫。
现在人们的生活总是繁忙的,或许早已将时光长河中的宝藏遗忘,人们更加钟爱大牌明星,而不在乎传统文化,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撇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我希望,这样的节目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