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2023-12-07 20:19:05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1

17岁那年,他正风华正茂,心里却装着广阔的世界,从南京繁华都市,跋山涉水来到偏远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韩旺小学,开启了自己的教育之路。当初他选择这儿的原因很简单,希望农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教育。面对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困难,他也曾动摇过。但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乡亲父老们的爱感化了他,使他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65年,扎根革命老区,播撒爱与希望,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为山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直到今天,他仍是教师的楷模,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他就是山东省模范教师——李振华。

献了青春献终身,赤子之心永不灭

“献了青春献终身”,这是李振华老师的真实写照。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李振华把一颗热爱教育的心融进沂蒙山区,融入了学生们的心中。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热心,铭记着自己的赤子之心。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学习他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学习他对教育事业不悔的态度,更应该学习他对教育事业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漫漫教育之路上,更是如此,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育人,就要不顾途中的艰辛与磨难,风雨兼程,只为到达更好地未来与远方……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学生的成长,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为了让学生有所成,再大的困难,我也想办法克服,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李振华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李振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他日日夜夜与学生们同吃同住;为了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他把自己平时攒下的工资、奖金拿出来,帮助了千名学生完成学业;为了安抚快要高考的学生们,他甚至连自己快要病逝的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他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对待学生慈父般的恒心与耐心。在工作中,我们要真诚、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在我的教学中,面对的主要是盲生,盲生大多性格内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胆小,在学习不愿意开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俯首甘为孺子牛辛勤钻研破难题

面对素质差、爱惹是生非的学生,李振华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担任其班主任。他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感化它们。同时,他努力钻研,制定目标,激励学生。最后,这个曾被许多老师嫌弃的班级在毕业的时候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学习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坚持平等对待学生的敬业精神,更应该学习他辛勤钻研的刻苦精神。面对这样的老师,哪一位学生会不喜欢,哪一位学生会不感动,哪一位学生会不为之改变。我们要做这样的老师,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李振华老师是我们身边优秀教师的典范,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做好每一件服务学生的事,以实际行动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幸福的引路人……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2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叶”的事业跟教师工作何其相似啊!教育是阳光下最光辉、灿烂的事业,教师是阳光下辛勤工作的园丁,呵护着每朵鲜花,期待着他们盛放、结果的未来!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影响着、启迪着、示范着学生们的行为,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有着重要意义。当下,我国教育事业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教育事业飞跃发展的基础上,学生家长们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师德。衡量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曾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由此可见,师德仁爱之心对于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身为人民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干好、干实。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淄博,就有这么一位师德高尚、为学生倾尽一生的教师楷模——李振华。

李振华,这位老中共党员,曾经担任沂源县实验中学校长。从教一生,先后荣获山东省模范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78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连续4届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先后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扎根沂蒙山区支教58年,先后资助学生2000多名,被评为“感天动地天下父母情全国十佳人物”、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山东十大好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入围奖”、“山东省优秀人大代表”。常言道“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这位风雨老人将半个世纪的沧桑和一颗永恒的心融进学生的一生。正像新闻中描述的那样“李振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他把全部的爱和财富献给了老区人民,用最宝贵的青春谱写了老区教育的壮美诗篇,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永远燃烧在沂蒙老区人民的心中!”出处 WwW.WENAnDaqUAN.COm

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要多花时间和工夫在学生身上,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李振华同志正是全市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他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务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爱,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他用53年的实践和心血铸就了“许身孺子甘为牛,赤心奉教终不悔”的“振华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优良政治品格;学习他脚踏实地、一心向教、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他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学习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不懈进取精神;我们要以李振华同志为榜样,为办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3

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这样,教育学生也是这样。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初为人师,“做好学生引路人”这七个字,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做好引路人,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身为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

今年上半年,我幸运地成为李振华事迹展厅的一名兼职讲解员。一身纯棉中山装被洗没了颜色,领口都已磨烂,一双粗布鞋,背稍驼,80多岁却精神矍铄,这就是我对李振华老师的最初印象。为了更加了解他,我与其朝夕相处,仔细聆听他的心声,听他讲述与学生的故事、与亲人的故事。两个星期里,我无数次被李老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

坚定理想脚踏实地

65年前,年仅17岁的李振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告别家乡和父母,只身来到沂蒙革命老区支教。几十年来,他坚定理想信念,始终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一名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要映红一片蓝天。”他坚定理想,更脚踏实地,扎根山区支教60多年,他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和惊叹。1955年,全县小升初升学率为10:1,而李振华所教的12名学生全部升入初中,升学率达到100%。1982年,李振华担任城关二中校长。他带领全体师生,艰难建校,勤勉治学,仅三年时间,就将一个生源差、条件差的“后进学校”,变成了全县第一个省级文明单位,在淄博市初中学校中树起了一面旗帜。

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要怀抱梦想,更要脚踏实地。梦想,是我们90后最喜欢的词汇之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梦想;“扎根三尺讲台,育桃李满天下”也是梦想。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有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梦想,也有一个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梦想。我是一名国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我通过培训学习取得了国学教师资格证书,并将国学带到了我的课堂上。学国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更可以打下牢固的语文学习基础。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差距,在初中课堂上,国学内容考的少、提分慢,推行阻力大。面对如此处境,我必须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挤出时间来与学生学国学。于是,我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仅保证了学生的成绩,还让他们深深爱上了国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生张口能诵,学文言文不愁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他们还用文言文写起了作文。

德育为本仁爱护航

李振华把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做到立德树人。在韩旺小学任教时,李振华就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在班内成立了以劳动模范命名的“向秀丽”、“刘文学”小组;成立了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少年小银行”。担任实验中学校长期间,李振华聘请抗美援朝英雄朱彦夫,老英雄左太传给学生做爱国教育报告。李振华“洒向学生全是爱”,半个多世纪的悠悠岁月,李振华把爱心融进了蒙山沂水,他时刻践行“让每个贫困孩子都能上学”的诺言,从他第一次领到21元钱工资开始,就拿出其中1/4资助贫困生。一辆自行车骑了46年,一块中华手表带了47年,从没穿过皮鞋,一身中山装、一双粗布鞋一穿就是几十年,就是这么一个生活极其简朴的人,却个人捐款累计108万余元,捐助了2100多名学生。

既有道德情操,又有仁爱之心,李老师的德是大德,李老师的爱是大爱。“用爱和责任书写教育”是我的入职誓言。青春期的学生,总会出现心理问题,每当这时,家长总是第一时间找我,怎么办?隔着屏幕、隔着电话,我也能感受到家长的着急。我安抚家长,与学生谈心,在我的疏导下,很多学生逐渐走出叛逆,也缓和了与家长的紧张关系。看到学生脸上绽放笑容、专心学习,看到家长们少了烦心事,我成就感满满。班里有很多后进生,晚上回家家长辅导不了,怎么办?我利用微信群和QQ群与家长沟通交流,亲自将每天布置的作业写好范本,发到群里。有时上课讲的内容很难,个别学生理解不了,我就用语音在家长群里再讲一遍,家长开玩笑说:“我们也能听听李老师的课,和孩子一起学习了!”有时候,学得快的学生还会在家长群里替我讲课,不仅自己复习一遍,还做起了小老师。就这样,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后进生进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家长也放心了。虽然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但看到学生进步,不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吗?

我是幸运的,初入教坛就与李振华这样的教师楷模结下缘分,作为师者和长者,他的事迹和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我又是惭愧的,因为与李振华老师相比,我身上欠缺的东西太多太多,我的从教为人之路还很长很长。我想,我会以学习讲解李振华老师的感人事迹为契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创新争优,学习李振华老师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和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热爱和忠诚,用实际行动争做“四有教师”!“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我深知,我们任重道远;我深知,我们的前途需要更多年轻人去担当和历险。但我更加坚信,我们光荣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4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师德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所以说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李振华老先生,用自己的仁爱之心、一身正气为我们树立了师德的楷模、为师的典范。

一、热爱教育事业,以教师职业为荣

9月16日,学校组织我们青年教师赴沂源参观了李振华事迹展厅,更是非常有幸聆听了李振华老先生亲自为我们讲解了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故事,我被李振华老先生扎根偏远山区、一心扑在教育上的事迹感动着。从一个17岁的江南小生,到81岁的白发老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示范了一名好老师的典范。人一旦选择了教育事业,便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干一行,爱一行,专心工作,问心无愧,不辱“教师”这一称号。

2023年9月,我参加工作,投入到教师这个大家庭中。到今年已经整整三个年头。还记得刚参加工作、刚接触特教、接触特殊孩子时的情景。我被家长那满脸的泪水和愁容所刺痛,感觉当时他们整个人是那么的无助。我当时就想,为了孩子、为了一个个不堪重负的家庭一定要当好老师。2023年9月,当我看到班里的孩子在三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的进步、看到家长不再是满脸愁容取而代之的是满意的微笑,脸上每天都挂着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从小我就有一个老师梦,因为我从上学以来,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人生的引路人。这些老师,有的是小学的班主任、有的是中学的音乐老师、有的是高中的化学老师、英语老师,虽然所教的学科不一、教学内容不一,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老师,一名好老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可以说,现在我做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我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我常常因为自己是一名老师而感到骄傲。

二、坚定理想信念,俯首甘为孺子牛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厚重的教案,是教师显著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她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决心。我想李振华老先生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爱心融进了蒙山沂水,他善待每一个学生,生活上关心,物质上资助,学习上指导,做人上引导,精神上鼓励,让一批一批的贫困生在他的帮助和资助下顺利的考入大学,65年来他累计捐款115万,资助了2100多名贫困生,让他们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培智教育,我觉得对于培智教育而言,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对他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的、诚挚的关爱,他则会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无拘无束地成长,他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作为老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俯下身去认真的聆听和观察孩子,帮助他们进步和成长,只有你充分的信任他、肯定他、帮助他,他才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注重言传身教,传播正气正能量

都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你的学生就会变成和你一样的人。你是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你的学生也会变的活泼开朗活力满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师者,表率也。教师的优秀品格如阳光般能沐浴着学生终生。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淡泊世俗名利,潜心修业育学生

李振华老先生一生安于清贫、乐于奉献,洒向学生都是爱。一腔热血、心系老区、默默为老区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无怨无悔的牺牲与奉献。作为特教老师,我们更要有李老先生的奉献精神,淡泊世俗名利、潜心钻研、认真备课、上课,用自己学到的专业康复知识帮助学生更快的康复、更快的进步、更早的学会生活、融入社会,帮助更多的家庭减轻负担,走出阴霾。

让我们坚守平凡,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完成每件平凡的事;让我们以爱育人,用热心、耐心、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我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让我们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奋斗终生!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5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文明古国闻名于世界。长江黄河,祖国的母亲河,不仅养育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历程,也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我们的文明不仅体现于热爱和平,安居乐业,还体现于传承千年的文明教育。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中国人一直是尊师重教的典范,反之,老师也以优良的德才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前辈,他以炽热的情怀、博大的胸怀,用心血和汗水,续写着令人仰视的两个大字:奉献!1953年,风华正茂的李振华老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南京城来到沂蒙山区,成为偏僻山沟的一名小学教师,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里。李振华老师说:“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他说的,他努力地,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他慷慨解囊,将自己微薄的工资的四分之一捐给贫困学生,倾其所有,资助数千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他教书育人,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学生们的命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半个多世纪的悠悠岁月,李振华老师把一颗永恒的爱心融进蒙山沂水。这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书写着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者之歌,谱写着大写的“师德”二字。

20年前,稚嫩的我们背着书包走进了校园,那里的一切是那么新奇,那里的一切是那么充实,在那里,我们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一直以来,母校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因为那里有我们青葱的岁月,因为那里有我们最敬爱的老师。20年后,长大的我们走进了教室,站上了讲台,望着学生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期盼着自己也能变成孩子们人生路上的导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期望着孩子们能长成最美的模样,变成最好的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便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找好自己的立足点,明确自己该做的,能做的,要做的,把事情真正地做好,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铭记“师德”二字,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喜欢一首老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喜欢一篇文章叫做《我的老师》,喜欢一种神圣的职业叫做人民教师。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教育发展、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6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观看李振华事迹宣传片、参观李振华事迹展厅,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风范。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所以说,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我个人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爱岗敬业。

面对已有的选择我们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真心诚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是仁师。李振华老师一辈子做好了一件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送学生一生的前程,为了使更多的孩子有条件读书李振华老师每月只给自己留五百元钱补贴家用,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留给自己的却是朴朴素素的一生,通过参观事迹展厅就会看到一件蓝布衫陪伴着李老师走过了无数的岁月,这件蓝布衫体现出的不仅是朴素,更多的是李老师为教育事业献身无怨无悔的写照。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不求每个人都做到如此,但求教师人人怀有爱岗之情。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尊重是双向的,不仅要“尊师”还要“尊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学习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所以说,教学的是先有“尊”而后有“学”,学习并不是只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做学问、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是一对互相学习的共同体。因此,互相的尊重是铸就崇高师魂的先决条件。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认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多关注优秀教师的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机智等。其次,要向书本学习,“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应多读经典,因为真正的经典是永恒而平易的。多读专业著作,把握教育教学新潮流,最后还要多读学生写的文章,以便走进学生心灵。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效”,效果、效率、效能,只有有效地备课,学生才能有效率的学习,进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使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四、以身作则。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所以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的成功或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要端正自己的为人,待人以敬、为人以诚、做事以勤,从教以畏,并用爱教育孩子,这种爱小到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鼓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的过程。在爱的基础上言传身教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五、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道德”二字中蕴含的不止是遵从良心,还饱含着人的奉献精神,李振华老师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敬仰,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品质。由此看来,工作过程就是一种态度体现的过程,工作的态度也就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唯有把工作当做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细细的去品,慢慢的琢磨并不断追求完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生活别有一番自己的味道、自己的风格,是别人学不来也做不来的教学特色。特色行之有效,久而久之你就是值得别人学习的楷模。欣赏你的不仅是身边的同事,还有更多赞美、仰慕你的学生。自己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来感召和吸引学生,哪还怕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为仁师而道远。作为一名青年老师我会扛起身上的担子,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教师。等到年迈之时能对自己说一句:“作为一名教师,我无愧于心”!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7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国家的兴衰,还是教育的兴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我努力加强自己的修养,坚持每月阅读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和研究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为自己以后的教师之路打好基础。

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十九大即将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决心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努力进取。我将坚持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不断地成长,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8

“发现是眼睛,从发现开始能找到你需要的广阔世界。”我们每个教师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孩子世界。如果我们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将会收获着一天天的遗憾,如果我们用发现的目光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小草破土萌发:叛逆是必走的路

回想我们每个人走过的人生路,特别是青涩的青春期,哪一个人没有出现过问题,哪一个人不是从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走成故事,哪一个人不是从迷茫迈向阳光。“学生”,字面义就是“晚辈”通过学习生疏的东西而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当教育者发现学生身上发生问题的时候,正是他们成长必经的瓶颈,问题是显性的好说一点;如果问题还是隐性的,就更需要教育者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发现学生从小学毕业后,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世界。他们好像和老师、家长之间有了距离感,他们再也不会是“小羔羊”“乖乖女”状态了,他们再也不会那么“懂事听话”。他们抬起了“不屈”的头颅,他们发出了怀疑的目光,他们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他们开始逆反,他们开始倔强,他们像是春天里的小草,旺盛而蓬勃,眨眼间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大人”。

老师们从小学的“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到中学的“真拿他们没办法!”孩子们的头上被扣上了“顶撞”或“叛逆”的大帽子。

二、小草倔强成长,教育修剪产生距离

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孩子说话的水分太多,不可信。于是,教育他们的责任感使教师滔滔不绝地面向孩子。我们当老师的好话说尽,好事做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老师说的多,孩子说得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少,孩子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一厢情愿的表达多,孩子能自如表达内心感受与想法的少。时间一长,学生就变得习惯性的压抑,他们不肯向老师和家长表达真实情感,讲真话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有的学生甚至感到老师不可理喻,想应付几句尽快离开老师。

一问一答的“交易式沟通”方式交谈,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了。学生心中与老师的篱笆慢慢长出来。篱笆若是竖立起来,往往只会带给学生寂寞。如果与学生之间只是事情的询问,学习的引导,彼此不去分享感受、交换意见,就不可能发展出互尊、互重、互谅的师生关系。隔阂渐生,沟通自然有隔阂。

三、小草渴望大地承认他确实存在的呼吸

“社会给我们衣服、食品、学习用品的捐助,其实我们并不感兴趣,如果老师和社会上的明眼人跟我们聊聊天,说说外面的世界,我们才感兴趣!”一个盲童如是说。

2023年1月2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父母为什么被孩子关在心门之外》中有一句话:“倾诉是人的本能,倾听则需准备好理解和接纳的心态。”倾诉和沟通、倾听和交流才是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通道。提到沟通,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简单的,就是谈、说、讲,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来吧,让我们来沟通沟通。”之后,就是一番教导和陈述,通常情况下,是老师说学生听。其实,真正的沟通就是“倾听”,在沟通的过程中,有时候你不需要说什么,只要积极地倾听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假如有人对你说,你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对象,也许并不是因为你善于表达或健谈,而是你能很有耐心和技巧地倾听对方的言语。”倾听学生的话是表示尊重他,相信他所说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注意的。能够让对方觉得有价值、受尊敬,自然,彼此的关系就在无形中建立并加深了。

四、倾听小草破土萌发的声音,让他们去亲吻世界的风雨

“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所以,教育必须从家入手。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教育家的话。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引导学生的基础。“爱其师信其道。”若没有这个基础,一切的管教策略和方法都是空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能够真诚的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必担心被拒绝,不会担心被瞧不起。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的作用,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心中复杂而奔涌的情绪。

作为老师,应该有勇气有智慧地打破自己的束缚,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主动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试着换位思考揣摩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要孩子永远听话,等待孩子亦步亦趋。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能“陪”学生走过苦涩,却决不能替他解决问题。教师的信赖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

人的情绪就像天上的云彩,是飘忽不定的,人的感觉也会改变,失望也可以被希望所取代。我们无需害怕学生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厌烦考试,我恨父母等等。当学生说出这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庆幸,他们倒出了堆积在内心的负面情绪之后,他的心灵便能获得安宁和祥和。只有真诚接纳孩子和你不同的想法,才能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

“没有相信的心,就不会有明白的脑,更不可能有单纯的倾听和有效的反馈。”所以,我们发现隔阂的时候也是我们提高的时候,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的时候,让我们聆听学生成长的声音吧。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9

非常欣赏这样几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老师,李某又没有完成作业。”

“星期天他又不知道去哪里了,生活老师找不到他,发动很多同学找他了!”

“晚自习的时候,我在写作业,他在我耳边猛地一吼,吓了我一大跳!”

“他又找我要东西吃了,我不给他,他就发脾气!”

……

晨读课上,永远都是同学们对李某的告状声。

面对屡教屡犯的李某,我教导过、鼓励过、批评过,有时真想放弃他。这个瘦弱的孩子,总是麻烦不断,有时为了安慰同学,课堂总是上成班会课,甚至是批斗会。可每次当我看到他那双与他的脸蛋不太成比例的大眼睛,以及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忧郁目光时,我的心底深处还是被一股母性的柔软所打动,它告诉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

布莱希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道理,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人的差别也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是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之多的问题呢?我常常把他的问题一遍遍仔细琢磨:他先天白化病,在黄皮肤的人群中是那样的显眼,是不是有些自卑?他远离父母亲人,很少回家,也极少有家人来看望他,当同学们都回家的时候,或是家长带着好吃的来看望孩子的时候,他有没有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缺少安全感?周末同学不在,他无伙伴、无事可做,是不是会找些事情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是有思想的,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需要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别人的关心、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呵护。我决定先从温暖他的内心开始做起:我跟他约定,每当看到别的家长给同学带来好吃的、自己嘴馋了想吃的时候,就来找老师,我一定会满足他的心愿,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再向同学吃要的。他很痛快的答应了。于是,到周五的时候,我会带他去超市买些吃的,告诉他不要一次都吃完,可以分成小包,每天吃一点儿,或是同学吃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吃些,就不会对同学的食物垂涎欲滴、控制不住自己了。一段时间以来,他没有再找同学要吃的。

过了几个星期,同学们又开始告状了,说他有开始乱发脾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里,想问清缘由,可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偶尔抬起头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圈红红的,眼里噙满泪水。我问他是不是被欺负了还是怎么了,他摇摇头,没有说什么。良久的沉默,我在心里想着一个又一个可能的原因,突然我心里哽了一下:是不是想家了?细细想来,他的家长已经两个多月没来了,也没有打电话过来。我柔声说道:“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我看到他的头更低了下去,眼泪吧嗒吧嗒滴到了腿上,肩膀页跟着颤动起来,随后抑制不住的抽泣起来。

一个10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上学、生活、玩耍,也正是在父母膝头承欢的年龄,而他却远离家人,尤其在看到别的同学家长来的时候都会勾起他的思念之情,也许还会有丝丝被抛弃的念头。他可能想通过一些动作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只是他说不出来而已。

想到这里,我给他的家长打了电话,建议他的家长能来看看他,抚慰一下孩子的思亲之情,并让他的家长每周给他打一次电话,跟孩子说说话,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关心他,没有忘记他,他更不是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

他的父母接受我的建议,经常给他打电话,我也时常给他买些小零食,孩子虽然仍有小问题不断出现,但他的脸上常常露出微笑,显出自信的光芒,有时还蹦蹦跳跳,一副调皮可爱的模样。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学校、班级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这样,孩子的问题就会逐渐改善,最终脱掉“问题”的帽子,用浓浓的师爱开启尘封的心灵,用清洁之水涤荡心灵的尘埃。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10

党的十九大的春风已经徐徐吹来,全国上下无不为之振奋,为之雀跃。沂源的教师队伍也积极行动起来,强师德,树师风,为十九大再立新功。近日,在沂源县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县900余名教干教师齐聚沂源一中,共同聆听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老师的事迹报告。李老师的感人事迹、高尚品德和人格风范,又一次让我的灵魂受到震撼,内心也再次受到洗涤。

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蓝色上衣,一双鞋底已经打磨严重的布鞋,一头稀疏见白的短发……这是十几年前李振华老师给我的最初印象。时光流转,后来虽有几次面缘,但更多的还是从报章或是荧屏上见到李老师的影像,早已是名声在外、一身荣耀,但李老师的形象几乎没怎么变过。那天,主席台上已是谆谆长者的李老师,依旧是原来的装扮,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无华。

我由衷地敬佩李老师,可这份敬佩并不仅是因他8次进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殊荣,早已超越他身高的百余项熠熠生辉的荣誉证书。我心底的这份敬佩,是来自于他对教育矢志不渝的朴素追求,为教育奉献终生的纯真情怀。

当前喧嚣的社会让校园不再宁静,教育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功利思想,利益诱惑和职业倦怠,部分教干教师也现出了浮躁之气。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学习李老师,最重要的就是以其朴素精神为感召,立足本职,不忘初心,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用自己高尚的品格、丰富的学识和勤勉的行动,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用真心与真情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

李老师初到沂源,之所以能克服恶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坚守讲台,既是因为他与老区人民缱绻情深,也是因为他对教育怀有一片赤诚。“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我要用知识去改变这群山里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份爱与责任,让李老师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一心为教育,奉献大半生。

细细回顾李老师80多年教书育人的风雨历程,没有一件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无论备课、上课、听课,还是家访、做教具、批改作业,哪件不是一个老师普普通通的日常事务?李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捧着一颗心,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在这些平凡小事中,扑下身子,挑起担子,把每件事情都用最饱满的热情做精、做细、做实。正因如此,他才“仅做了应该做的,却收获了本没有奢望收获的”。

我们也应像李老师一样,把自己的爱全部奉献给孩子们,真诚地引领他们向着成人成材的目标踏实前进,让自己的真情与孩子们一路同行!

用专业和敬业做学生的合格引路人

有人把教育比喻成“农业”,那么李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专业化“农民”。“庄稼”要想长得好,靠的是阳光雨露、顺其自然,靠的是精耕细作、慢工细活。这些,李老师都做到了。春日里,他顺应农时(因材施教),弯下腰弓起背,认真播种、精心施肥(备课、上课、辅导);三伏天,他头顶烈日(攻坚克难),撸起袖子蹲下身子,奋力抗旱、细心除草(与学生谈心、转化后进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一门心思地做着这些看似不起眼实则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的繁杂事务,以自己的爱心、专业和汗水,善待每一株秧苗(孩子),耕好每一块田地(班级)。

这就是李老师教育的全部,没有什么华丽的篇章,也没有什么夸张的行动,有的只是勤勤恳恳的耕作、精心专业的培育以及那些因敬业奉献而对亲人永不可挽回的遗憾。

教育是一片心田,我们也应像李老师这样既勤劳又淳朴,既专业又敬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能引路、会引路,我们种植的“庄稼”才能长势最好、收成最好!

以本分和本色踏踏实实成为学生领路人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一个孩童,也曾经、正在或即将是一位家长,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我们一定都有相同的一个人生愿望——那就是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李老师教过的学生们是幸运的,李老师的学生的家长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一个真正一切为孩子们着想的好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也应该像李老师那样,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坚守自己的良知,心怀一颗朴素的教育之心,自己是孩子时想要什么样的老师,就做什么样的老师;自己当家长时盼望什么样的老师,就做什么样的老师。这是将心比心,恪守本分,感染学生。

真正热爱土地、本分做活的农民并不会觉得种田重复枯燥,因为他们能时刻感受到苗木破土而出、枝叶舒展时的灵动,听到秧苗拔节长高、籽粒灌浆饱满时的声音,闻到庄稼成熟时节弥漫田野的馥郁芬芳。同样,真正的教育也并不单调寂寞,因为这里最是纯真,最富灵性,最具生机,也最有希望。这些,也只有像李老师这样真正热爱讲台、本分教书的人才会懂得。

面对教育,心不在焉只会有敷衍,缺乏思考只会有盲从,仰面向上只会有迎合。而沉下心来、坚守良知、远离势利,眼里才会有可爱纯真的孩子,身边才会有纯粹本真的课堂,头顶才会有素净湛蓝的天空——这才是教育应该葆有的本色!也只有本色教育,才会拒绝浮躁与浮华,真正让学生锤炼品格、获得知识、学会创新、懂得奉献。做学生合格的领路人,李老师已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吹响了号角,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对我的关怀和培养。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11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泰戈尔

百度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而老师就是学生最大的知识网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师者必须学高:你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十万个为什么;你要知道为什么杨绛是女的还要称呼为“先生”;你更得解释清楚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教师就是要把学生从无知的这岸送到知识的那岸。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对教学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种威信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老师您知识渊博”、“您普通话好”、“您讲得引人入胜”、“老师,您面带笑容”、“您很温柔”、“您很幽默”、“您和蔼可亲”、“您真漂亮”、“我喜欢您”……

众里寻他千百度,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了对知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温度

爱也是有温度的,如果我们老师用暖心去触碰学生,它就是暖的;如果我们老师用冷心去触碰学生,它就是冷的。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十几年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切地明白,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在学校,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事迹都可以编撰成一部感人至深的巨著,他们的模范行为都能谱写成一首首动人心魄的爱心史诗!多少个晨曦,是班主任踏着第一缕朝阳走进教室;多少个中午,是班主任伴着学生的鼾声巡视教室;多少个静谧的夜晚,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熬红双眼直到东方已晓。所有这些,因为我们坚信:用一个爱的微笑,会有浅尝甘霖的欢欣;传一个爱的眼神,会有峰回路转的惊喜,说一句爱的鼓励,会拥有万千学生对你一生一世的信任和爱戴。

依稀记得,我所带的初四毕业的学生在高中开学之前,来到母校,为了能看一眼教过自己的老师,在校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见到老师走来,远远地学生们站成一排,深深地鞠躬,围着老师说你说我“想你了,晒黑了,长高了,好好学习……”引无数老师路人驻足艳羡。那氛围,那场景,那画面,就是老师们矢志不移追求的幸福呀!收获着学生的收获,幸福着学生的幸福!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幸福的呢?

每个班里,都有几个特殊的座位,它们座落于讲桌的两侧,与上课的老师近在咫尺。不管你叫它“反思桌”,还是“关注椅”,它都在班级里存在着。然而他们坐在我的左边右边,我称呼他们是我的“左膀右臂”。因此,在我们班里,不存在因座位引发的纠结,尤其是靠近讲桌的这两个座位,大家都争着抢着坐,因为那是老师的左膀右臂,那里有一份特殊的爱。

这就是爱的温度,愿意与你同路,如果我的付出让你感到幸福,我又何必在意那一点苦楚。这是爱的温度,能冲破一切迷雾,如果我的付出让你得到了领悟,我愿意将爱心洒在你的旅途。

高度

所有的老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可是该如何爱?怎样才是真爱、大爱?“爱自己的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孩子教育成人而不是哺育成人。这一点,就是好老师与普通老师的区别。而能把爱做到不留痕迹,乃是爱的最高境界。天空一望无垠,“无痕”正是鸟儿飞过天空的最高明的手段,这样鸟儿的飞翔才没有包袱和压力,会飞的更高、更远,飞向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的引领更要有教育的高度。

哈佛家训里有一则故事:

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忧,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起劲。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来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踢。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劲了。又有过了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去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

这个故事乍一看起来觉得老头儿有些愚蠢,殊不知这正是他教育的高明之处。当乐趣变成一种责任时,刺激对乐趣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乐趣大打折扣,就变成了自己的对立面,感到厌恶至极,当然就不愿意去做了。老人的做法就是在无批评无惩罚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正是润物细无声。

作为育人者,“好老师”就应该润物细无声,自然无痕。严建莉书中一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强调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圆圆忘了写作业了,此时家长装作和她一样着急的神情,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这是润色;孩子哭闹,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加班加点地补作业,而家长该休息就休息,更绝的是假装关灯睡觉了——这是润形;家长不忘给圆圆端杯水,送去温暖,鼓励他早写完作业早休息——这是润神。虽然,这中间也有许多着急与气愤,但这三润凝聚了家长教育中智慧的灵光。没打没骂,甚至连责怪都没有,而教育的结果却是惊人的!圆圆再也不会忘记写作业了,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就在润物细无声中养成了。这一过程家长是有心的,而教育的过程却是不留痕迹的,这是一种有高度的教育。

师者,以知识的百度,师爱的温度和教育的高度,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做好引路人征文 篇12

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学毕业后的我竟然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那时候的我仅仅只有22岁,也许我可以称得上教师队伍里最年轻的生命力了。第一年就要带领跟自己相差只有八九岁的孩子一块学习,我变得有些兴奋更有些忐忑。我甚至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我毫无预警下开始了我教书的生涯。就这样一晃五年过去了。

不得不承认,这份职业的艰辛,它适合勤奋的人,适合有耐心而又执着的人。职业给了我向上学习的状态,要求我们不停息的学习,他们像是一个个在水中生长的谷子,需要我们不停地注入新的液体。

时至今日,仍记得那节让我换发我动力的语文课。

那时候刚教学的生活异样的顺利,我曾经听到过的所有传言并没有在我的教书过程中应验,七班那几个“盖世魔头”异常的安静,他们的课堂纪律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一发不可收拾。我对这段瓶颈的时光喜忧参半,在庆幸之余更是不时的担忧,莫非他们并不喜欢他们的语文老师?!波浪不惊的现状终于还是被那天的语文课所打破了。

今天我要讲丰子恺的《竹影》,一篇关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和一位睿智的父亲的文章。昨晚的我还在兴致勃勃的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对今天的课堂也是格外期待,殊不知明天的我可能要面临我教书过程中第一次考验。

早读过后,我就早早的赶到七班教室,让管理教室投影仪的同学提前开启了大屏幕,等待上课铃声的响起。课程如时展开,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中的”四君子“是什么吗?”正如我所料,孩子们大声的说道“梅、兰、竹、菊”,听到答案的我,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这个,但是有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给予他们这样一个称呼呢?”这时候,我看到孩子们一副不解的样子,我便告诉了他们这个称号的原因,随之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围绕“画竹”而展开的,就这样,我们顺利的走进了这堂课程,开始了我们的学习之旅。

从开学第一堂课,我自认为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算可以,或许是因为我年龄的优势,我很清楚的了解到现在的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向,于是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把所有能想到的,牵引孩子学习的情况都做了设想,这样的我在课堂上便多了一份自信。课程进行的很顺利,就要走到我这堂课的高潮点了。我走到孩子们中间“同学们,就在小伙伴们玩的正起劲的时候,谁出现了,谁打破了这份安静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是爸爸”,我索性顺势问了下去“那如果你是小伙伴中的一员,你面对当时爸爸的突然出现,你内心会怎么想呢?”这时候的同学们立刻跟炸开了锅一样,有些孩子慌张的感慨“呀,老师,我经历过,吓了我一大跳呢,我当时可担心爸爸会骂我了……”有些同学连连点头“是啊,多吓人…”这时候,我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满含得意,我知道孩子们走进了我开启的那扇门,我心甜如蜜。

我走上讲台,示意让孩子们举起自己的手臂,大方的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学生们,纷纷发言。回答完毕后,我做了一个简短的点评和引导“是啊,如果是我,我也会跟大家一样担心,怕爸爸会生气,怕爸爸会责备。可是,文中的“爸爸”真的像大家设想的那样做了吗?”“没有”学生们声音洪亮。“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纷纷读起了原文,以此来展示“爸爸”的做法,此刻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这位父亲的心肝宝贝一样。我知道,这时候的我,是时候开启学生心底那扇情感之窗,去唤醒他们对如山的父爱最真实的感触了。“想想自己的生活,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能跟大家一块分享吗?”我的话一出,课堂上立刻安静了下来,他们好像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在一点一滴中流逝,我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举起手来,我心中升起了一丝惆怅“再没有人回答,课堂进程就走不动了”我担忧不已。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老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从惆怅中回过神来,原来是傲,这个嗓门大的孩子,是我到了七班第一个认识的人,这个臭小子竟然连着3天拿去年的日记给我顶替,我为此也跟他来一个“铭心刻骨”的谈话,那时候他用眼泪换了我的原谅,但是后来并没有彻底改过自新!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刻他竟然给我解了围,刚巧我确实有个这样的故事,我想会有很多同学和我共鸣吧,这样我跟同学的关系也会更加亲近起来,我在心里暗暗庆幸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我轻轻的笑了笑“大家想听我的吗?”我的学生这次的齐答的声音更大了“想,很想”。于是,我很认真的讲起了我的爸爸是怎样在我乱画墙壁之际给予我绘画天赋的认可的。孩子们,扑闪扑闪的大眼睛会神的盯着我。我讲完了的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心与孩子们靠的如此之近,这节课让我深切感到了“师生的课堂”的魅力,在这里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

就在这巨大的幸福感笼罩我,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时候,突然有一处声音,划破融洽的课堂氛围,冒了出来,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这样的字眼是扎耳的“这点小事儿,也没啥啊”。是甫,对,就是他。这个就是所有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吧。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然后,我看向他,他也看向我,足足就这样对视了三秒钟,那三秒钟是漫长的,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叛逆一丝不服气,这三秒似乎是场内心的较量,最先慌乱的便是输家。后来我才了解到,他是一个喜欢被人关注极具煽动力的孩子,或许那一节课我完全盖住了他的光芒,他才警觉起来。面对这样的突然起来的尴尬,不得不承认他影响到了我,那时的我也慌了手脚,我内心有处声音,清晰明了“该怎么办?”我故作镇定,慌忙移开眼神,笑了笑,并没有理会他的话语,选择了“顾左右言其他”,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英明之举。我笑着对大家说“老师的爸爸讲完了,老师真的好想,好想听听你们和爸爸的故事,你们有没有这么一位跟文中一样睿智的爸爸呢?”孩子们被我的风趣逗笑了,在一片笑声中,有个声音在角落里响起,“我也有”。瞧,那不是家豪嘛?这个每天转着眼珠朝你微笑却又沉默不语的孩子,没有想到也有这么率性的一面。他站了起来,告诉了我们,有一次,也是因为自己调皮但是爸爸却很大度的引导他让他学习写书法的事情。学生们被他的幽默的语言给吸引了,完全忘记了刚刚那一幕的尴尬,我如释重负。就这样我的这节语文课在家豪的故事中结束了……

我的自信,我的得意,我的惆怅,我的尴尬,这节课百般滋味,错综复杂。也恰恰通过这次的课程我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也明白了一个最简单有质朴的哲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折射出万千形状的万花筒,值得细细品读,值得慢慢开发,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仍在继续,我的课堂还在变幻出万千模样!

走在校园的我,时不时会记忆起我中学时快乐的时光,那段很乖很乖,青葱欢快的中学时代。我想我的记忆还在苏醒,但是我的身份已变,除了想念,我更期待我的这第二个中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