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新课标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目标与建议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标好似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生涯的指南针,是我们教师教学的立足点,也让我更加明确坚定了以后教学中前行方向。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吴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的转变让我明白了,在今后的课程中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要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加者,与学生共同学习沟通。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3
听完吴教授的对新课标的解读,使我受益良多。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4
十年课改,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历史的巨变。传承与创新,认同与质疑,反思与觉醒,探索与挑战,都在这十年聚焦、跌宕……202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2023(修订版)的基础上再次新鲜出炉,扑面而来的课改春风的确焕发了我们释放教育的生命活力,也唤醒了内心强烈的教育探索意识。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宏观角度了解时代变化的趋势,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新的课程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旨在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认同并热爱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梳理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各数量的分布状况,发现教材中经典文化典籍内容丰富,既有诗、词、歌、赋,又有四书五经等,整体上体现了“经史子集”四部要素体系,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在选文、插图、字词教学中都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它们正在引领、传承和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风”,这一风向标也使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增强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建构小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国内小学正式全面启用后,其中的诸多传统文化内容也备受重视。那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到底有哪些传统文化内容,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又该秉持怎样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学策略,这些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也令我们工作室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选定一个研究专题: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选编及教学策略研究。我们的研究旨在为所有语文教师开辟一个以“传统文化”为轴心的部编教材研讨氛围。我们的目标和大体思路: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创新传统文化教学策略。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形成文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充满文化氛围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被传统文化内容的魅力所吸引,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实现传统文化活动和社会实现的转变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塑教师教学理念,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教育,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利用学校语文教育这一载体,不断开展语文课程的教育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结当前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背后的原因,以现有教育理论为基础,为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教学实现的有效性。
为今后的教科书传统文化作品选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梳理研究,引发教师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视,帮助教师整体掌握其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以期为今后的教科书传统文化作品选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最大程度上优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传承效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语文教科书只是为学生叩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此次课标研修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索: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确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意识,正确把握教育规律,准确判断教育前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学生,让学生人人有颗中国心,且能够持续保持这份爱国情怀。
教育是艺术,更是科学,教育不是急功好利的,不能浮躁,要慢慢引导,静待花开。
“行动才有收获,坚持会有奇迹”,好的理论、思想,好的经验、体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一点一点、一项一项地去逐步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适时的培训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学习理论比经验实践更重要;行进在教育的路上比成为教育家更重要。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5
学习了新课标,我知道了依循文选型教材的特质,语文教学要以阅读为核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线,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地位。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6
学习了新课标,我对国家培养人才的新方向、新要求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对我肩负的重任更加清晰。我将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新天地。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7
听完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明确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新课标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8
听了新课标解读,发现里面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并且在这样的根本任务指导下,突出并强调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在每个时代我们都要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给予教育根本任务不同的定义和内涵。在新的评价机制下,作为一名语文人,我们必须更好地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9
有幸学习了吴教授的2023新课标的解读,让我明白了课改实践,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我通过这次学习深知: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标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老师的教学就是将知识、能力、体验、思维、情感、思想方法等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厚重且有力量。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1
听了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知道了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这是核心素养的其中一个方面。如今,祖国日益强大,国力逐渐增强,但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却不大了解,又怎能建立起“文化自信”?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去热爱它,传承它,发扬它。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3
听完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明白了现在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且思且行!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4
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5
新课标更加突出育人性与实用性。一、语文书是一个目标导向,需要课外阅读的积累与整合,更需要多种类型的文学做载体,需要课程资源开发与凝练。二、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更加突出语言的使用,有生活和学习探究方面的使用,有提升品质、成长指引的使用,有贡献当代文化的使用。三、对教师的要求既包括终身学习又包括解决问题和终身探究。总之,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新的目标与指引。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6
心里有课标,才能知变化有方向。“业精于勤”,每一次学习都是积累,也是成长。今后,我更要认真研读课标,牢牢把握课标方向,把课标牢记于心,扎实上好每一堂课。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7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2023年语文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需要我们在深入学习、反复揣摩中去领会,才能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从而达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语文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 篇18
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也要关注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