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2023-12-14 22:56:01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1

“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开展,这些字眼渐渐的跃入群众的视野,甚至进入了小学课堂。垃圾分类提上日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好奇、观望、赞成、反对者皆有之,垃圾虽小,却是关乎社会民生的大事,关乎文明的大事。

早在2004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我们每天随手将垃圾置于垃圾桶,但这些日常垃圾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别的形式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垃圾土地上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垃圾分类,是希望将垃圾处理导致的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降到最低!

相信我们身边很多人都点过外卖,它不仅便捷又省时省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点外卖已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便捷的背后,你可曾想过它所造成的浪费。

据统计,中国每天2000万单外卖、每单用一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所用的塑料袋能铺满168个足球场。这些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制成,很难生物降解,如果不进行回收处理,势必会污染土壤和水。众所周知,塑料难降解,掩埋处理会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发展,焚烧处理则可能产生致癌物二噁英,污染大气,危及物种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办公中也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纸张。有些人使用时大手大脚,一些人为了省事从不用双面打印。由于缺乏针对性、没有计划,很多资料不限量地复印,常常造成大量的用纸浪费。据统计,在我国的办公废弃物中,办公用纸至少占40%,一吨废纸可以产生0。8吨新纸,等于树龄30年的大树20颗,节省木材300公斤,减少环境污染74%。

我们生活中浪费无处不在,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地球上本无垃圾,垃圾是人类没有正确处理的资源。这种被永久消灭的资源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算的,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人们完全可以把它们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让人们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如果人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他们就会更多的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才能真正知道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适应的阵痛期。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垃圾分类只是一小步,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步。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2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绿色发展,节能先行”。节能宣传周旨在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和节能能力,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说起环境保护,通常情况下我们想到的大多是污染治理,有害废弃物处理,污水废水的回收利用等等,这些大都属于从后端解决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治理、保护的重要一部分,但节约能源,是从资源利用一开始就着手的工作,在环境保护中也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能,从能源消耗的最开始做环保,既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又减少了后期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负担,一举两得。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按照来源分类,能源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太阳光热辐射能等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二是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三是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来源 WENANdAqUAn.com

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生活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资源在生产生活中使用范围广,短时间内不可再生,基本属于“一次性”的能源。据有关统计资料,截至2023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5。33亿吨。按照2023年的开采速度,35。42亿吨还能开采18年左右。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4。22万亿立方米(约合113亿吨原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2万亿立方米(约合43亿吨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3。91万亿立方米(31亿吨原油)。按照2023年的开采速度,5。52万亿立方米可以开采约41年。

虽然化石能源的开采技术、设备已经趋于成熟,炼化深加工技术不断进步,而且我国一直在不断勘探新的油田、气田,但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是不会改变的,国内以及整个地球上的存量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节能的首要内容,就应该是节油、节气,使用电能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油等燃料汽车,研发更高性能汽油、柴油发动机以提高燃料利用率,都是节约能源的方式方法。作为普通公民,响应政府号召,搭乘公共交通出行,购买和使用小排量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都是我们可以做到也应该从自身行动中采取的能源节约行动。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属于新能源开发的主要能源,目前主要是将其转变为电能加以利用。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全年辐射量在6700~8370MJ/m2,相当于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的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可以看出,我国地域广阔,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总量足以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等需求,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在可预见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技术和经济性都将达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水平,推动能源变革与转型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领域,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统一调度技术的研发,解决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不稳定性,有利于上述清洁能源更好地服务社会。

2023年7月1日起,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一时间“垃圾分类”热潮席卷全国,各种垃圾分类的趣事、尴尬事也在网络上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据报道,截至8月底,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4500吨/日,较2023年底增长了5倍;湿垃圾分出量已达9200吨/日,较2023年底增长了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500吨/日,比2023年底减少了26%。

垃圾分类工作,便是节能、绿色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未采取分类措施的垃圾,一般进行填埋、焚烧处理,除了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污染,还使大量可以被重复利用的资源埋入地下,或者付之一炬。推行垃圾分类,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的工作,我国起步较晚,实施还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大到垃圾分类后回收处理加工厂的规划建设,小到垃圾分类回收车、分类垃圾筒的更新,都需要时间去实施。而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变,让居民开始垃圾分类,最终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也是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兰州市也是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兰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作为普通市民的一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垃圾分类技巧,为即将到来的全面的垃圾分类做好准备,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做好“节能先行”的重要一步。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从传统燃料的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到新能源的不断开发,科学转化;从垃圾分类相关法规的推出,到试点城市已经开始的具体分类工作。节能的道理看似简单,好处也十分明朗,但做好节能工作,需要整个社会的一致行动,需要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需要教育宣传的不断巩固加强,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需要社会的每一份子的每一点付出和努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色健康、低碳节能的生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趋势,希望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在生活里,都能节约点滴,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3

一、地球家园原本美如画卷

假若给我一双翅膀,我一定会翱翔蓝天。从什么角度欣赏地球最美,当然是从太空中俯瞰这家园的蔚蓝。

那跌宕起伏的山峦,顶着云朵若隐若现,晨雾轻缭,仿佛神仙家里飘出的炊烟。直插云霄的珠峰,戴着圣洁的白帽,在晚霞映照下金光闪闪。一望无垠的沙漠,上帝之手用圣水在那儿画了个月牙儿,于是,金色沙丘里硬是镶嵌进了一颗养眼无比的翡翠绿。肥沃广袤的草原,像一张硕大无比的绿毯,一群群肥硕的牛羊和野马在草原上自由奔放。气势磅礴的冰川,遮天蔽日的林海,波光粼粼的湖泊,奔流不息的江河,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地球母亲的博大无边;绿的叶、彩的花、黄的果,飞的禽、走的兽、游的鱼,所有的生命运动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生动的画卷。

微风吹过,枝条交错舞动,伴着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溪水哗哗地流淌,随躁动的蝉鸣传向远方。清晨,缕缕阳光透过树梢洒向花丛,花瓣、草尖上的露珠在光照下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晨的清新与花的芳香沁入心房,陶醉得如在梦乡。起早的蜜蜂和蝴蝶开始了温馨的对话,蝶说:“瞧,我绣着花的翅膀多么漂亮”。蜂说:“我虽没有你那漂亮的翅膀,但我能将花蕊酿成人类最爱的蜜糖”。小鱼儿摆动着优美的身姿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自在游荡。校园里书声朗朗,军营里军歌、军号嘹亮,广场、公园、街头巷尾,人们欢歌笑语,畅话衷肠。

再高的山也有水在流淌,再深的海也有生物在徜徉。大自然就这么神奇,神奇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地球之美是无限的,有限的是我们描绘其美的语言,以及发掘其奥秘的智商。

地球家园,因春而绚丽,因夏而繁茂,因秋而丰硕,因冬而恬静,每一季都不可或缺,四季更替焕发出地球母亲的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阳光、雨露、食物和资源,各种应有尽有的酸甜苦辣咸,人们在满足味蕾之余尽情分享着幸福感言。

习近平主席说“山水林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山脉是她的骨格,土壤是她的肌肤,江河湖海是她的血脉,草木是她的毛发,地球母亲的每一寸肌肤都容不得受伤。

二、我们的地球家园曾经如此沧桑

远古传说,天有十个太阳,轮流将地球炙烤。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射出斗转星移和夜凉昼暖,地球生物自此得以生息繁衍。

随着人类足迹的无限扩展,极大地挤压着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予取予求地毁林占田只为兴建厂房和宅院,林地面积正一天天缩减。无休止的猎杀,一些珍稀动物被逼向濒临灭绝的边缘。矿渣、废物随处倾倒,污染着我们地球家园。从喧嚣的都市到寂静的山村,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已成为一种死不悔改的习惯。堆积如山的垃圾蚊蝇爬满、臭气熏天,雾霾随风飘散、弥漫。从金色海滩到圣洁雪山,无一幸免的白色污染。从公园绿地到森林草原,践踏草木,攀枝折花,“到此一游”,到处贴满不文明旅游的标签。

水是生命之源,但污水、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各种痛心的水污染事件接二连三。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和美国的五分之一,全国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更加突显。如果我们不珍惜水,恐怕我们看到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树是氧之源,真正的树,在山上,在河边,在田野,在路旁。挺立的松,朴实的槐,潇洒的柳,孤傲的梅,挺拔的杨,高贵的楠,不同材质的树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龙舟下扬州,成千上万棵树倒下了!现代化的伐木手段,让树倒下的速度比古代何止快上百倍千倍!或自然或人为的火灾瞬间就会将偌大的森林烧为灰烬!从生根发芽到长大成材再到参天大树,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但砍伐和烧毁只是瞬间的事情。砍伐、火灾,无一不是树之劫难?

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朋友,人类却对这些朋友并不友善。猎象取牙、杀貂取皮、捉熊取胆,动物们的劫难源于人们杀鸡取卵般的贪婪。动物间靠的是天敌制衡,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生态失衡。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它没有天敌,最终,恐龙灭绝了。如今,人类主宰了地球,同样没有天敌,但是,当其他动物和生物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类的末日恐怕也就不远了!

树之将枯,水之将竭,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水灾、火灾、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非典”、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类的病毒不时爆发,都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未来战争特别是核战对人类和生态的威胁将是最致命的劫难。

三、恢复生态,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既然我们的地球家园已如此不堪,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

20世纪七十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

我们党高瞻远瞩,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十七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程进行了有益尝试。党的十九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很高的国家战略高度,作出重大战备布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地予以关注,中央、国家和地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联动机制,采取了最严厉的管控、治理政策措施,中央成立了覆盖全国的专项巡视机构,严格问责机制,关停并转了一大批环保不达标企业。对事关国计民生的众多企业,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大力推行煤改气、油改气,在节能减排上做足了文章。

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乱砍滥伐、随地乱扔垃圾、随意排放污水污物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扼制,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文明出行正在成为百姓大众的自觉行动,曾经出现的诸如祁连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事件得到了有效治理。如今的大江南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显的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这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觉醒的中华民族在保护地球生态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面,作出了表率。

地球总体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很严峻,修复受伤的地球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颗螺丝钉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习惯,多植树、少伐木,珍惜和爱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杜绝白色污染,减少污水排放,总有一天,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绿水青山就一定会变成金山银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4

当前,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全社会倡导以绿色、生态、低碳为主的环保理念,改变现有的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尤其是在兰州,这个降雨稀少、生态脆弱的省会城市,不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固化的思想认识,更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各个会议、不同场合中屡次阐述绿色发展的要以和精髓,诚然,生态环境就像我们的眼睛,需要精细呵护,它也像我们的生命,需要认真对待,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诚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天空、我们的河水都会变得蔚蓝、变得清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矢志不渝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也是我们每一名公职人员所肩负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可以把目标向本世纪初回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黄土高原,借着政策的东风,兰州亦在时代的大潮中傲然挺立浪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GDP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磅礴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岁月静好的生活,让刚刚走进新时代的人们切身体会到政策红利与国家繁荣富强所带来的辉煌和荣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工厂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善的同时,亦伴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和生活环境的逐步恶化,在那个经济并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我们深知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我们也不想或是不能回避粗放式经济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变化,我们沉迷其中,享受生活,忘记了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忽视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保护与守卫。

当然,我们也很快觉醒,开始认真反思走过的路,才发现粗放发展带给我们的红利远远不及它所带来的危害,我们毁坏十平米的草地一分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但若是恢复哪怕一平米的草地,我们可能得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前一段时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38年薪火相传、久久为功,“誓把荒漠变绿洲”的先进事迹感动亿万观众,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他们的事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我重新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认真领悟了其中蕴含的伟大思想和精神要义,尤其是提出的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五个追求,直抵人心,彰显了中国继续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决心,更让我明了建设美丽中国已然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

虽然,我仅仅是万千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轰轰烈烈的贡献固然重要,但汇聚江海的小流亦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始终坚持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并积极宣传,试图带动更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以微小行动,用点滴时间,将一件件小事重复坚持做下去,不动摇不放弃。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热潮期,我更应以此为契机,用更积极的行动,更饱满的热情,以身作则,带动他人,齐心协力将垃圾分类持之以恒做下去,努力让自己让周围的人成为江海中最磅礴的小流。

风物长宜放眼量。绿色发展不能立竿见影,但它作为人、自然、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又对良好生态的涵养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具备发展的眼光,用长远的思维去考虑去谋划,我们才能在建设美国中国的征途中行稳致远,也必将在不远的未来看到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画卷。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5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要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节约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长,粗放用能现场还比较普遍。如果不厉行节能,能源安全的风险将不断加大,同时会对环境产生更大的、不可承受的压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马克思曾说:“人是土地的利用者与占有者,他们会如同家长一样将改良过的土地传给后代”所以尊重并保护自然还包含顺应自然发展。此处的顺应不是被动、消极的敬畏自然,而是结合自然规律,掌握发展命脉,以达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懂得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地球,使人类更长久地在地球上生活下去。随着一代代高科技产品的问世,人类越来越追求豪华、舒适的生活。看谁住的房子大;看谁开的汽车贵;看谁用的电器多……二氧化碳及各种有害气体大量排放,致使地球遭到威胁,严重污染大气层,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断恶化。结果就是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现象,因为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人们过度使用空调、冰箱等,产生的多种温室气体,迅速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异常。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水、节气,从点滴做起。平时勤动手动脑,让旧物换新颜,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做节约用水的先行者。水,市生命之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事物之一。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节约水资源已经是破不容缓的事,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其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前有相当数量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益严重。在我国有些地区,找到一些水都是十分困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用水,例如:淘了米的水能够用来浇花;洗了脸的水能够用了冲厕所。我们每一天没关紧水龙头所流出的水足够我们每个人洗一件衣服;洗车能够用水桶盛水去洗,用水管冲洗会消耗超多的水;我们刷了牙的所留下的水能够留下洗衣物等;洗澡尽量不要淋浴……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做,那么每一天节约的水足够那些缺水地区人民一天所需的水量,可能大部分的人觉得那一滴水不重要,但是每个人每节约一滴水,合起来就是一个人一天所需的水量,所以我们要共同节约,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垃圾是非常有害的,它会引起全球变暖,它会融化地球两极的冰雪,温度上升,它会淹没和消失具有群岛结构的国家;垃圾堆积也会产生大量的病毒,这将使人有病,有些病是不治之症…垃圾问题随之而来。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把一些垃圾变成宝藏,把它变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比如我们购物的时候,一定要准备环保袋,因为白色垃圾最可怕,它会覆盖整个地球,窒息整个地球致死。我们可以把用过的竹筷粘在笔筒里,或者把开着的罐子剪成各种小饰物等,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没用的东西清理干净,捐给孤儿院等地,不仅是为了奉献爱心,更是为了让东西变得值钱。

绿色发展和建设是我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劳永逸。美丽的兰州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节约先行是美丽兰州的强大臂膀。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建设一个碧水蓝天的美好兰州。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6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单位举办的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节约适度为原则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有效的营造出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应该珍惜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每件办公用品,争做行为节约绿色办公的先行者。从生活小事入手,控制每个能源资源使用行为,不因贪图个人一时方便而浪费能源资源,最终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每天都会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这些垃圾先运到垃圾堆放场,才送去别处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填埋,另种是焚烧。填埋的费用很昂贵,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处理一吨垃圾要用人民币200元至300元。用得最多的是焚烧,焚烧虽然不占据土地,但焚化后的垃圾会排出大量的剧毒致癌物质,能让人导致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为了减少垃圾处理里带给人类的伤害,所以我们提倡垃圾分类,少制造生活垃圾。现在,焚烧、填埋的垃圾中还有很多都可以回收的。做好垃圾分类,既减少了焚烧的污染,又省下了土地,还能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的好处真是说也说不完啊。

一般将垃圾分类为以下四种,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它类垃圾。可回收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如废塑料,废纸类,废金属,废玻璃。厨余垃圾是米饭、面食、过期食品、瓜果、骨头等。有害垃圾是油漆、电池、杀虫剂等。其它垃圾是棉被、书包、衣服等。垃圾分类要记住,蓝色是可回收垃圾箱,绿色是厨余垃圾箱,红色是有害垃圾箱、灰色是其他垃圾箱。做好垃圾分类,减少了资源的消耗,避免了填埋和焚烧带来的污染,把垃圾变废为宝。把可回收垃圾做成别的东西,就是很好的再生资源。

目前,我们垃圾管理的方法还是混合收集,集中运输和填埋,这种方法不仅大量的浪费財力、物力、人力,还会大量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资源环境。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幅画:我们的地球上到处堆满了垃圾,地球伤心地哭了,画的下面有一行用绿色色水彩笔写成的字:不要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哭泣。很多人说:垃圾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毒品”是破坏地球的“不良少年”,其实垃圾只是放错地方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有不少环卫工人,但是只靠环卫工人是不够的,要靠我们的自觉,只要我们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把垃圾分类好,这些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经过回收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就会美十分。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除了生活办公区域的垃圾,最多的就是道路上产生的建筑垃圾。道路工程具有工程数量大、耗用建材多的特点,道路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在我们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走回收循环再利用之路,可有效的减少建筑垃圾量,建筑垃圾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数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比如,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替砂混凝土垫层;建筑废渣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道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加上其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含薄膜水少,不具备塑性。在潮湿环境下,建筑废渣作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路材料。另外,建筑废渣可用于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的稳定土基础、粒料改善土基础、回填土基础、地基换填处理和楼地面垫层等。为了更好的达到建筑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我们应当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检查制度。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由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问题处理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处理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执行情况。除此之外,施工现场应部署预防大气污染措施,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杜绝二次扬尘。

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需上下而求索。垃圾分类与每个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当中,让每个人都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这个伟大工程中,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新风尚,促进绿色发展,美丽兰州的碧水蓝天才能得到巩固和永续发展。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一路蜿蜒曲折穿峡越谷奔涌而来,进入兰州盆地后,忽然变得平缓温柔起来,河水发出低微的喘息声轻轻绕城而过。它用丰沛的水源滋润着金城大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方百姓。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黄河赋予了兰州山水城市的地位。晨钟暮鼓,塔影河声,伴随着兰州人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黄河风情线,绿树成荫,游人如织,风光无限,宛如金城的清明上河图,彰显出盛世兰州的繁华与祥和。金城关古建一条街非物质文化展览馆,折射出兰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金城兰州,山水形胜,黄河赋予兰州顽强进取的精神。近年来兰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全民参与,众志成城,一举打赢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重新回到城市上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保护环境,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行公共自行车,或者步行上下班,环保又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共享的队伍中来,每天清晨兰州街头你可以看见步行上班的人群,也可以看到许多人骑公共自行车穿梭往来。崇尚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正在黄河之都悄悄蔓延扩展。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外滩,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沿黄河边修建的人行步道,为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它东起雁滩黄河大桥下的湿地公园,向西穿过水车博览园,经过城关黄河大桥、元通大桥、中山铁桥,走过近水平台亲水广场,可抵达黄河母亲雕塑。人行步道避开了车辆和交通红绿灯,远离了汽车尾气污染,一路上亲水亲绿,畅通无阻。沿途绿树夹道,鲜花簇拥,鸟语花香,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另外沿风情线铺设的健身步道,也成为人们行走健身的好地方。生命在于运动,加强锻炼,远离疾病,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生正确的选择。自从人行步道和健身步道建成以来,可以看到步行游玩的人很多,有时候自己上下班安步当车,沿河行走,景随步移,赏心悦目,行走是对待生命的一种态度。绿色出行,时尚环保,既锻炼了身体,又为环保作了贡献,何乐而不为!每天大量参与行走的人群,已经成为黄河岸边的另一道风景。

行走是世上最好的运动。行走的健康效果绝对不是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所能代替的。据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但行走最好在空气清新的路段,沿黄河风情线行走,就是最佳的场所。在行走中追求健康和快乐,是自己今后应该坚持的态度和信念。有时间尽量坚持行走,对于促进健康、调整情绪、锻炼意志,是局外人所难以体会的。行走给予我力量,行走让我学会思考,行走使我洞悉人生。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季交替,变化复返。无论遭遇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应都行走在路上,行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行走也是一样,如果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有时候身体困倦不想走,我就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结果一路走下来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就是行走带来的好处。在行走中,我都会碰到许多同样参与绿色出行的人,一个个精神饱满,

风雨无阻,昂首阔步,奋力向前,他们的行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鼓励着我坚持走下去。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人参与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才使得兰州蓝成为我们骄傲的颜色。

沿河行走,看柳、赏花、观鸟、戏水,四时景色入眼入画,舒心惬意,健身养眼,不失为人生之雅趣。春天的黄河风情线最为迷人,经历了寒冬的桎梏,人们脱下厚重的冬装,出门看柳,成为一大乐事。兰州遍地皆柳,尤其黄河边多植柳。那一排排的垂柳,枝条柔软,鹅黄嫩绿,丝丝下垂,随风舞动,婀娜多姿,像美人的秀发,柔媚动人,让风情线充满了无限风情。行走在黄河岸边,沐浴着春光,望着河堤上的烟柳,心中不免发出“一城山水半城柳”的感慨,这些年兰州大力植树造林,才有了今天绿染金城的气象。

达尔文说过,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产物。诗人但丁的《神曲》中写到:我向前走去,但当我一见到花,脚步就会慢下来。可见人类对花的喜爱是相通的。兰州地处西北,干旱少雨,但花神似乎对兰州的黄土地格外眷顾,安宁的桃花,什川的梨花,苦水的玫瑰,和平的牡丹,兰州赏花的地方可真不少。兰州人爱花赏花,已成习俗,假日里举家出门,游园赏花必不可少。行走在黄河风情线上,大部分时间你会与鲜花不期而遇。春天里风情线上的樱花、碧桃、榆叶梅、连翘、海棠、白玉兰、丁香、梨花、刺玫、紫叶李等次第开放,争相吐艳,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体育公园的榆叶梅含苞绽放,市民广场连翘一片金黄,南湖的玉兰花开的矜持,水车园的丁香悄悄地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海棠花像一位大家闺秀,姗姗来迟,在河边一隅静静地开着,红的醉人,红的热烈;梨花一枝春带雨,绿色公园高大的老梨树上梨花如玉堆雪,晶莹繁盛,与金黄的连翘、大红的碧桃和丝丝垂柳相映生辉,人们走过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赏,感受美好春光。进入夏季,牡丹、月季、蜀葵接着登场,花圃里成片的月季绽放吐艳,持续数月不衰;秋季里菊花、美人蕉等花卉又火红出场,搅醉一池秋水。一年大部分时间,在黄河岸边都能看到鲜花盛开。花儿美化了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黄河风情线是一条绿色长廊,绿荫绵延伸展,构筑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树多了,鸟雀也多起来,喜鹊、麻雀、鸽子、啄木鸟、银鸥等,在黄河边筑巢、觅食、嬉戏。在黄河边行走经常听见喜鹊叫喳喳,喜鹊把巢筑在大槐树上,长期在此安家。冬季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候鸟,成为冬日黄河岸边的一大景观。清新的空气,优良的水质,使飞经兰州到南方越冬的候鸟,转而把兰州作为越冬栖息地。据鸟类专家观察,来兰州越冬的鸟类很多,有银鸥、赤麻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鸿雁、大白鹭等,数量约有一万多只,分布在兰州黄河河段。冬日清晨从黄河边经过,只见鸟儿在河面上展翅飞翔,一会盘旋,一会滑翔,一会俯冲,划出优美的弧线,河面成了鸟儿尽情表演的舞台。鸟儿在这里嬉戏、觅食、产卵、孵化,黄河兰州段成了鸟儿的天堂。候鸟的到来,主要缘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冬日艳阳高照,河水清澈,黄河水里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昆虫、甲壳动物、软骨动物、小鱼、小蛙,给候鸟提供了多样性的食物,黄河浅滩和河心岛上大量的水草和芦苇,亦为候鸟提供了舒适的栖居场所。飞鸟的出现,打破了冬日的沉闷,使兰州的天空充满了生机和诗意。

水车悠悠,白云千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都坚持行走,一路上看到的是黄河两岸美丽的景色,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气。低碳出行,绿色环保,轻松自在,有益健康。“节能有我,绿色共享”,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大家的参与,但愿更多的人都能参加到绿色出行的队伍来,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题征文 篇8

垃圾,顾名思义是指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也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它既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也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以杭州为例,每天产生的1。2万吨生活垃圾,只要3-4年就能把整个西湖填满;北京,单是生活垃圾就能围出一个北京7环……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超过1。5亿吨,并按8%的幅度增长,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遭遇垃圾围城,全国垃圾存量约70亿吨,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三分之一的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垃圾填埋不但会污染地下水,而且很多城市面临着无处可填的困境。焚化,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命健康。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的一道有形“伤疤”。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已经成为每个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是200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的著名论断。我国已经意识到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系统刻不容缓,2023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就已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先行试点的46个重点城市中,兰州也名列其中。2023年4月,《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截止2023年底前,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覆盖范围要达到90%以上,兰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已走上了快车道。

你是否注意到,“垃圾分类”这股“新时尚”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社区里旧式的垃圾桶已被红、蓝、灰、绿四色垃圾桶所替代,宣传栏里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活动也屡见不鲜……这座城,正在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理念传递出去,逐渐形成辖区内人人知晓、个个行动的良好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们也更加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单面打印过的A4纸翻过来继续用、喝完的矿泉水瓶集中放置处理……大家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养成,争做垃圾分类文明风尚和促进资源回收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生活中,你会看到,儿童玩具店里的展柜上摆放的除了熊大熊二、小猪佩奇的玩偶,垃圾分类玩具也火热跟风;微信朋友圈晒出的不仅是诗和远方,垃圾分类知识也在热传;小区里三五成群的伙伴们谈论的除了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有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绿色生活的态度;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时尚,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

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可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塑胶制品永不分解,皮革分解需要50年以上;而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以获得0。7吨二级原料;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沼气,焚烧发电;废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也可以变废为宝。某垃圾分类企业每年可以处理废旧PET饮料瓶5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0万吨。据国际电信联盟估算,仅2023年被扔进废品堆的黄金价值215亿美元,铜价值139亿美元。垃圾分类的行动渐成风潮,垃圾分类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垃圾分类产业既是保护绿水青山的公益事业,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如果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其中,那么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拉动区域GDP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长远来看,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兰州考察时提到“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句话不仅是对兰州城市建设的肯定,也是对兰州生态治理的肯定。随着近年来兰州市治污力度的加大,空气质量逐年提升,“兰州蓝”已经成为兰州靓丽的城市名片。作为一个兰州人,“兰州蓝”带给我的是不仅一份自信、一份骄傲,更是一份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幸福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正确方向。我生在兰州,长在兰州,我热爱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希望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促进绿色发展,实施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