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风征文1000字
最美家风征文 篇1
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兴则政风兴,政风兴才能国家强。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母亲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虽然他们没什么文化,却时刻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教育我们。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在家带着我们姐弟俩,但我很少听到母亲的抱怨,她总是乐观坚强地笑对生活,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对我们姐弟的学习也要求得十分严格,总是叮嘱我们在学校要刻苦学习、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勤俭节约。母亲虽然很劳累,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帮助周围邻居。父亲也是如此,尽管一个月在家休四天,但根本不是真的在休假,而是忙上忙下,既有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又有帮助村里孤寡老人做些农活。记得过年时,父亲会带些零食给我们吃,虽然不多,但是还会让我们分享一些给邻居家的小孩,自己则去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些年货。他总是说,要学会分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像雷锋那样。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成年之后,我光荣加入人民子弟兵,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大家的认可。我2002年入伍,2005年担任某部队卫生队班长,服务官兵1千多人。在部队16年以来,曾多次荣获部队的嘉奖和优秀士兵。退役后,我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好传统、好作风,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放在首位。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主动放弃休息,坚守一线,在农科社区站点开展巡查整治,对进出人口、车辆进行安全督导检查。尽管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我无怨无悔,父亲也支持:“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没有大家的平安,哪有小家的安全。”出自 wwW.WeNaNDaQUaN.CoM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许多人看来,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吃点、喝点、玩点、浪费点无碍大局,没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有的人穿品牌衣服,戴名牌表,开豪华车,以此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殊不知,这无形中让自己的孩子养成攀比、炫耀、瞧不起别人的一种恶习。尽管我们的家庭条件好了,父母依旧会念叨着“吃饭时掉饭粒,脸上会长麻子;碗里剩饭到老了没饭吃”等似乎荒谬但又质朴的话语,叮嘱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我也时常用这些话语教育我的孩子。
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俭持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是修生之要、持家之宝、兴业之基、治国之道。在这种家风精神中浸染的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正能量”。
最美家风征文 篇2
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八口之家,爱人、我、暖心的儿子、可爱的女儿还有公婆和爸妈。十五年来,我由一个“女儿”的单一角色,逐渐演变成妻子、儿媳、母亲等多个角色。虽然工作繁忙,家事繁琐,但我觉得,是家庭让我蜕变,使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也使我的生活多彩丰盈。
爱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和爱人都是在幸福而又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公公是一名铁路警察,为了让公公安心工作,婆婆独自挑起了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重担。每逢过年阖家团圆时,公公总是在外执勤无法回家。面对孩子的不解,婆婆总是说,警察的职责就是守护人民的安全,只有他们无私的付出,我们才能平安幸福。我的童年也充满了乐趣。父母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常带我一起郊游和锻炼,我的很多运动技能都是他们启蒙的。后来,我们做了父母,在孩子幼龄段,也不愿给孩子太多学习压力,而是尽可能多的去让他们尝试新鲜事物,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父母的陪伴和爱。
家庭的和谐贵在体谅。我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为了不让我们分心,两边老人放弃了轻松的退休生活,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任务。记得有一年冬天,两个孩子感染了肺炎,同时住院。我那一段时间工作任务忙,无法请假陪护,爱人是老师,还要给学生们上课,两边老人就轮换着在医院照顾孩子。虽然一家人都很辛苦,但我们相互扶持,互相体谅,身体累,心里却很暖。
共同进步使我们成长。在工作中,我和爱人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互相鼓励,相互促进,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办公厅工作的17年来,我负责过人事并联系过科技、体育、法制、参事、文旅、人社、交通、轨道等多个部门。每次业务调整,我都注意及时学习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与部门沟通对接,办理业务时详细了解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议,供领导科学决策。因工作突出,我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并予以嘉奖,2023年度还获评全市“扫黄打非”先进个人。我的爱人是一名大学教授,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科研奖项,2023年获评西安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平时,我们经常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听取对方的意见建议,为工作带来了更好的思路。我们也会彼此提醒,用平常心态积极对待每一项工作。遇到挫折时,我们更会彼此激励,用释然的心,享受全心投入的快乐!
懂得感恩让幸福常伴。曾经面对生活的繁琐,晋升的失意,我也迷茫过、痛苦过。可想到还有很多生活艰难的人都在努力拼搏,我想我应该找到生活的天平。我要感谢生活,带给我无限惊喜;感谢工作,带给我新的机遇;感恩生活的历练,让我不断成长;感恩家人的支持,让我有战胜一切的勇气!
家风不仅是家庭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点。“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让我们一起用好的家风指引孩子成长,促进政风转变,引领社会风尚,用这种无言的教育,无形的力量,让优秀家风与文明相伴,一代一代传承不息!
最美家风征文 篇3
惜物
不知不觉间,母亲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双鬓的白发和脸庞的皱纹诉说着她操劳奔忙的前半生。两周前,正值三秦大地夏收大忙,我回老家看望她,她正在村里已经收割过的麦地里捡遗落的麦穗。
“这么热的天,你咋在这里捡麦穗,中暑了怎么办!”我有点生气地说到。
“在家里坐着也没事干,这么好的麦穗遗落在地里,不捡起来就浪费了,种一料庄稼不容易呢。”她一边说着一边提起已经快装满的篓子。
这就是我的母亲,即使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她也见不得一点浪费,勤劳、素简、惜物是她践行的生活方式,也是带给我们子女最大的精神财富。
现在不少人推崇日式极简的生活方式,我想母亲已经是极简主义的高级玩家了,非必要的东西坚决不买,买了新的替代品旧的东西及时处理掉,桌面干净整洁、厨房整齐有序、衣柜分类明确。用了三十年的床单依然平整、十年前的风扇依然干净有力、陪嫁的实木餐桌经过重新粉刷重焕光彩……家里的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见证着母亲惜物、素简的生活方式。
我想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学习
在小学时期,有一天家里的院子正在用水泥硬化,放学后不能立刻回家写作业,需要等水泥干了之后,于是我出门玩儿去,开心不已。晚上回到家,母亲说快快去写作业。我心里一惊,我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不用做了,母亲说:“学习这事,容不得半点侥幸。”这句话伴随着我警醒着我直到今天。
母亲对子女是这样要求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她35岁学会用自动缝纫机,50岁学会骑自行车,三年前学会智能手机,现在为了防止自己的学习力退化,每天有声朗读30分钟报纸。她保留着自己学习的很多资料,新式缝纫机的说明书、我哥给她绘制的智能手机的使用图、读过的报纸片段。现在回想起来,她一直以身作则,为我们上了一堂以“学习这事,容不得半点侥幸”为主题的人生课。
我想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奉献
我家兄妹四人,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挥洒青春。每每回家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好好干”。是啊,这四个字饱含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无限寄托。这让我想起来,母亲那些“好好干”的瞬间。村里修路,每家都要有人前去义务帮忙,而我家我妈在修路的工地上呆了快一个月。村里成立了孤寡老人免费食堂,她只要有时间就去后厨帮忙。邻居小辉是孤儿,母亲常常给他送去干净的衣物和饭菜……
我们以前常说母亲爱管闲事,她说这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去年小辉带着女朋友回到村里,送给母亲一个镯子,感谢她多年的照顾,母亲泪目……
如今回想起这些往事,才深觉母亲所传递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奉献精神”,为集体,为亲朋,为家人,她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奉献自己的温暖和善良。
我想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如今,我们兄妹四人常常回想起在成长道路上母亲的那些直击心灵的瞬间,这些瞬间成为弥足珍贵的心灵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如今,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我要把好家风代代相传。
最美家风征文 篇4
余尝为外祖母作小记,其文也精,其意也善,告之慰之,颇自得意。抑若时会考,品物杂盛,整拾之际,数有佚失,此小记亦在其列,故为此篇。然祖母春秋高,长余远矣,少壮之事,盖鲜有闻;稍斑白之秋,骤然谢世,此所以题散记者也。
祖母杨氏,世居金州。余三岁时借舍,彼时尚未学。同涉田刈麦,余憩于木阴至夜,微醒之时,正值归际。欣然于阡陌之间,踏歌于星月之下。其谓余曰:“子饥乎,渴乎?”余报否也。是夜,不觉路遥,但见身强力健之影,悠然乎田间。后二年间,余多归家入学,寒暑之外,诚难逢面。明年暑,余从母游娱其居,方围近十丈,形类倒山,正侧间置,堂室分别,虽饰之以土,而堂庑特大。中有蚕房牛畜之地,弹弓玩乐之具,别有趣味。盖其院落凡几十家,老壮有所事,幼妇有所攻,草木葱郁,人烟阜盛。
吾母之兄下有一子,余兄也,一月无事遂闲步周山,折花捕蝉,自由之至。是日薄暮,二人莫见归,祖母得之于小山前。以群犬久不去,吾与兄逡巡而不敢前,见之,折木为竿而临,数声振吼,散尽。左右执一,缓缓而归。复居三日,吾从母乃归。
后三年,舅迁居今地,祖母随之,近于吾家,常相通往。是岁六月,祖母值花甲,吾复从母为之寿,礼者众,寿者盛,如祖母姊与其夫刘公,祖母兄杨公,与同族兄妹芸芸,俱相视而笑,各道欢娱。由是虽于生辰而反忙乎平日。擢盘换盏之间,稍有不便;徐行疾走之时,既显蹒跚。宴宾之际,故友旧亲礼于各方,若久不逢。余乃知昔于故院者,今多城内。是日夜,觥樽杂陈,鬓斜簪乱,大喜于众宾中者,祖母也。客尽,余母、舅与之相谈晏甚,携余乃归。后四年间,吾学于初中,然每逢上元、端阳、中秋等节令,常聚交游。其间亦窃闻祖母常婴小疾,顾不甚以然。
五年,余暑学余之际,母语予以祖母因疾入院,侍汤问药、不能远废。于是其院六日,余侍三日。其间白发笋生,躯体不便,孑然弗行。六日夕,病剧,自言目眩神迷,故不敢开。
明日晨,益笃,母舅咸来,若时浑然奄弱。方旋复医于安康。是日夜,余舅传噩,使母备悼具,昭昭吾耳,千万不快。次日,亡骨归,余母大恸……哀者杂,悼者繁,余形散意乱,不知所言,不知所事。夜,母遣余眠,哀鸣上下,不绝于梦。明日醒,木既之茔土。陵于故地小山之陬。后七日,吾从母等一众祭之,因赋“冢前野草盛、人烟来去稀。”过故院,临小山而望,寥寥二三家,偶值残垣破壁,田园近乎秽,苔芜生阶。或有野狸奴无窟流亡,望之楚甚。
其后数月,刘公逝。
次年初,杨公丧。
是年夏,为之葺碑,历历镌吾名,复值松柏。余临其茔,唯不盈半丈之丘,而没几十载之骨,痛哉!一夜,吾与母凉于庭谈之,母曰“素雅体强,孰分此不幸,若在,六十有六矣。”
后一年,以旧居久无人,平之。
最美家风征文 篇5
爷爷言传身教的家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每家每户都有自家的家训。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每一个故事都诠释了家训不仅是刻板的规矩,更是祖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就是我的爷爷言传身教留下的家训。
我的爷爷名叫任益华,是一位老共产党员,1932年出生在南京,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空军总后勤部工作,是少尉军衔的会计。1958年爷爷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主动请缨支援社会主义边疆建设,离开战斗了八年的空军部队,跟随着王震将军,举家奔赴祖国的北疆黑龙江,在那片荒凉的东北土地上扎了根,一待就是近30年。当时的黑龙江被称作北大荒,目之所及尽是苍凉,冬天更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我的爸爸,也就是爷爷最小的儿子,就出生在那里,爷爷给他起名“荒冬”。仿佛小儿子的出生见证了爷爷坚定的信念“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九十年代,爷爷退休了,在退休后的数次工资调整中,他屡屡申请不要给他涨工资。他跟组织说:“我已经退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出力了,现在是党和国家在养着我,我已经很满足了”。随着改革开放,祖国经济条件蒸蒸日上,爷爷的退休工资按照制度也逐步上涨,于是他就每个月额外多缴一点党费。爷爷说:“我现在能为党和国家做的,也就剩这么点事了。”1998年中国许多地区发生特大洪灾,当时我家刚买房不久,借了很多外债,日子过得挺紧的。爷爷没有给我家一分钱,却将全部的存款都捐给了灾区。不仅如此,他还将家里暂时用不上的衣服被褥等等物资都捐了出去。爷爷对我说:“国家有大难,我是党员,我应该做的”。这件事让我的父母埋怨了很久。当时我还小,不知道爷爷这样做是对是错。可是这件事在我小小的心里,却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许多年后,当我读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人利益。”我终于理解了爷爷,爷爷只是用行动说明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什么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2023年爷爷去世,只留一句话:“我死后,丧事从简,将我的遗体捐给国家。”2023年奶奶思念成疾,也随爷爷而去。奶奶深受爷爷的影响,也追随爷爷的脚步,留遗愿将遗体捐给了祖国。他们的名字一起被镌刻在南京遗体捐献者纪念林“厚德园”和泰州卧龙公墓“寄思园”的纪念碑上。他们用一种伟大的方式镌刻家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2023年,我接过爷爷的衣钵,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每当重温那铿锵的入党誓言,我都会想起我的爷爷,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何时何地,我始终牢记着他言传身教的家训,并将身体力行,继续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