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作文大全600字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600字

2023-12-06 16:40:01互联网600字作文手机版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1

张馨怡

“叮铃……”除夕的第一道铃将我闹醒,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已隐约听见楼下的鞭炮声,我兴奋的快要跳起来了,虽然只穿着单件睡衣,但过年的热情似乎已经让我忘记了寒冷。

厨房里,父母已经开始忙活着洗菜,包饺子。今年爷爷奶奶姑妈大伯都会来我家吃年饭,以往过年,我们总是吃辣鱼腊肉,菜薹,藕汤等等,这些都是武汉人在熟悉不过的年夜饭菜了,而今年我们要按照爸爸老家的风俗准备饭菜——包饺子,爸爸说还要包一枚幸运饺子,据说吃到幸运饺子的人,新年一年会好运相伴,一想到这里,我心里乐开了花,好像幸运儿就是自己。

只见妈妈熟悉的拿起一块饺子皮,放一勺肉陷进去,再将饺子皮对折,然后将边缘捏出均匀的褶皱,一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包好了,看到这我已跃跃欲试了,可刚拿起饺子皮手和饺子皮就黏住了,爸爸赶紧说:“你刚洗手,手上的水要擦干,再沾点面粉才可以。”我又尝试的包了几个,可个个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歪七扭八,而妈妈包的都像凯旋归来的将军一般,昂首挺胸。功夫不负有心人,快完工时,我的手艺也慢慢地变好了,趁爸妈去炒菜不注意时,我小心翼翼从口袋摸出一粒坚果,悄悄地放入饺子馅中包好,迅速将这枚“幸运儿”混入这批饺子的队伍中。随着家人们的到来,妈妈也开始煮饺子了,白白的饺子像美丽的天鹅争先恐慌后的跳入水中,起初都沉住气,静静地躺在锅底,可没过一会,“天鹅们”都按耐不住了,有的翻着跟头,有的跳着芭蕾,有的则悠闲地散步,锅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大家围着桌子坐了一圈,桌上的菜也陆续摆满了,光看着就够咽下三四口唾沫了,“这个鱼,是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年年有余,”姑爹笑着说。在年夜饭上吃鱼,是一种地方习俗和美好的象征,大家一起举杯“乒乓”这是碰杯发出的清脆响声,各种祝福语伴随着这种清脆的响声,此刻真是一片美好。

这时饺子端上来了,貌似人人都想交好运。都迫不及待的开吃了。大家都各踹心思,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啊,我吃到了,真的被我吃到了,”仿佛中了大奖一样,瞬间脸上笑开了花。这时,爷爷已边安慰弟弟妹妹说明年还会有,一边漏出了神秘的笑容,“你们虽然经常吃饺子,但有人知道饺子的由来吗?知道为什么吃饺子吗?”弟弟妹妹们头都摇的像拨浪鼓似的,接下来爷爷自然要给我们讲讲了。“相传女娲造人时,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总会冻掉,于是黄土人想了个办法,用线将耳朵固定住,另一头放在嘴里就行,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用面捏成了人耳的形状,内包有线(馅),用嘴咬(吃)……”大家边吃边听得津津有味。爷爷说完,便神秘的掏出红包,说收了这个红包都要好好学习啊,紧接着姑妈的,大伯的,爸爸的,一会桌上摆满了红包,看着面前的这些红包,我和弟弟妹妹们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一顿丰盛幸福的年夜饭在红包中结束。hTtPs://WWw.WenANdAqUaN.cOM

看春晚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饭后,大家都聚在电视前喝茶聊天,等待着春晚的开始,屋里家人们欢声笑语,屋外,鞭炮声不绝于耳,一片其乐融融……

就这样,除夕在人们的嘻嘻哈哈中欢笑着迎来,又在人们的嘻嘻哈哈中欢笑着离去。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2

宋安逸

中国作家鲁迅曾在(祝福)中提到”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近几百年过去了,日月变幻,岁月如梭,现在过年也是一样。在城市的深处总会迷漫着旧日的年味。

从冬至到正月是大家最忙碌的的时候。人人都是开心的。大家坐在同一小张桌,吃着同一桌菜,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大家在这段时间会祭祖祭神。祈求先祖保佑大家接下来的一年平安顺遂。风调雨顺。

在除夕的前几天,家里总要囤回几大盆几大盆的腊鱼腊肉。有时还堆满了整间屋子,几乎没有地方让你落脚。盆子里的菜成堆,吊勾上的腊肉串成了一片片森林。屋内囤的青菜原本的味道和腊肉的肉香汇成一团。我喜欢那个味道。当我去汉口那间小屋看到大家眼里都射出神采奕奕,嘴上洋溢着喜庆的微笑。屋外的小鸟高声歌唱,门前的小树已长出来嫩芽。窗前的窗花和门外的春联遥相呼应。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那间原来堆满杂物的小屋到现在换成了满满的美味,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武汉一到除夕就热闹的很。晚上还要点灯,亮一整晚。传说点灯之后,晚上财神看到了,可要往家里撒钱呢。

不过我最期待就是年夜饭。为什么呢?因为热闹,人多,好吃的吃不完。除夕的热闹呀遮也遮不住。门外边不停响着鞭炮声,家里还不断的上着热腾腾的饭菜。家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炸圆子是我的最爱。那金黄的,圆圆的冒着热气的圆溜溜的小家伙,味道可是上乘的。妈妈说这圆子的预示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我经常吃得快极了。先把热腾腾圆子放在嘴里吹吹,然后迅速放到嘴里,嚼动的同时汤汁从齿间溢出,充满了我的整个口腔,那满足感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这带着年味的圆子对我来说异常重要,不但因为这有美好的的寓意,更重要的是它的美味,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难分彼此了。

如今中国人不但把自己的春节过得红红火火,还把这热闹带到了国外。海外的游子到了春节也是喜气洋洋,一团和气。中国人到哪儿也离不开中国的年,中国的新年那是属于中国的节日中国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3

曾怡萱

初学算数的小孩子,会自己坐公交车的大孩子,额头上堆满了皱纹的老孩子,一提到过春节,谁不是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呢?

过春节须在家乡——武汉才有味道。从我开始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前几天必然会回到武汉,与亲人团聚。

过年前,在门旁边贴副对联,门上粘几张年画,看上去不知有多神气了!

吃年饭前,我总要大展伸手,取出一张春卷皮,放入已调好的馅料,然后慢慢地卷起来,再上下打量一番,心满意足后继续包下一个,从来不会觉得疲倦。

年饭是武汉春节里的重头戏,在我的记忆中,一条鱼总待在桌子的正中间,五彩缤纷,咸中带甜,色味又美,旁边还围着鱼糕、香肠、腌制的咸鱼、鱼丸子等,使人的口水忍不住流到了心里。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每年年夜饭中间都会放一条全鱼,而且鱼的种类最多呢?”爸爸笑着说:“这个就是年年有鱼呀!也就是’年年有余’的谐音,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我边细品着它们的味道,边在回味着刚才爸爸所说的话。

吃完年饭,我们小辈就要给长辈们拜年,然后,长辈们就像变魔术似的,神不知鬼不觉地掏出红包,送到我面前,我接红包后不禁幻想出压岁钱厚得钱包都装不下的样子……

在热闹的氛围中,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但是这仿佛是昨天的事,于是,人们就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4

徐欣霖

在我的家乡,武汉,外婆或奶奶们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煮鸡蛋。煮鸡蛋要用荞菜煮。一锅荞菜煮鸡蛋浓浓满满的香味,让我坐不住,围着外婆转,外婆说荞菜煮鸡蛋吃了不头痛,而且还有个传说。传说有一天神医华佗去采药,不巧遇上了一场大雨,他到户村民家避雨。那位村民患有严重的头痛病,当时正发作,一会儿疼得上蹿下跳,一会儿又不断呻吟。好心的华佗他采回一把荞菜为他煮鸡蛋,村民连吃了三个鸡蛋后,头痛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今天,外婆也要给我煮鸡蛋。阳光明媚。外婆一大早就扯回一捆荞菜。好奇心强的我早已扮演起了小跟屁虫,那一捆荠菜一点也不像野菜。反而是娇嫩的。它上头顶着小小的五个花蕾,散发着淡淡的、清甜的香。我又把玩起它的叶片儿了,它细细的绿茎上长得竞是心形的叶!见我把玩它的叶,外婆笑着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哟!瞧见没?外婆那样爱你,把叶儿都变形爱心了咧!"我却认真起来,这是万物有灵吗?连一片小叶儿都告诉我外婆很爱我呢!

外婆温和地说:“你不是爱玩这个荞菜么?我教你煮鸡蛋吧!"真是我求之不得的好差事,我连忙用力点头,高兴得狠狠亲了外婆一下。外婆更是笑着满脸菊花纹。她教我把一把荞菜盘成窝状,洗净根部的泥,又拿出几枚鲜鸡蛋,加入水后等开就可以啦!

30分钟后鸡蛋彻底煮好了揭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鸡蛋已经成淡淡的绿色。外婆盛上了一颗鸡蛋和一碗荞菜汤给我。鲜香的鸡蛋配上清甜汤汁,真是美味绝伦。这何尝只是美食,这是外婆的味道啊!

我爱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这个风俗,更爱外婆!这个风俗里饱含了外婆的对所有传统节日的重视,让我觉得这是暖意融融的春日里最美好的一天。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5

陈俊睿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是指各个地方的风俗都各不相同。在这其中武汉的春节便令我记忆犹新,这在我看来可是一个“吃”的节日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王安石在《元日》中所写的诗句。早期的人们可以通过放鞭炮来增添年味,可惜现在大部分城市早已万象更新了,许多禁鞭令也开始出台,这种过年的年味也被抹去了。没有办法,在除夕这天我和妈妈只能买春联,准备食材了。听妈妈说,准备的这些食材到了晚上要把它们做成团圆饭,叫上各路亲戚以及家中去世的祖先一起享用。当我们买完春联后便向菜市场进发。

在菜市场挑选食材时,妈妈特地去买了菜苔。我仔细观察这些菜苔,它们红红的,像番茄一样透红;又粗粗的,像人的手指一样粗;还大大的,大得像手臂一样吓人。妈妈说买菜苔是等到了晚上要做一道武汉特有的菜。“菜苔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又能做出怎样的好菜呢?”我疑惑不解。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街道上十分热闹,店铺上都挂满了中国结,连一个个路灯都套上了大红灯笼,小贩的吆喝声连绵不断,一首首与春节有关的歌在广播里放了一遍又一遍。“今天可真热闹啊!”我想。

时间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的来到晚上,我们买的红春联早已挂在门口两侧,一张大红桌摆在客厅中央。按照旧历的规矩,我跪在地上对老祖宗的头像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响头。随后妈妈招呼我到厨房看看“宝贝”我走到厨房一看,一块干肉映入眼帘,就在这时我突然闻到一股臭味,简直难以形容。妈妈看见我的表情,笑着说:“放心!待会做出来绝对好吃!”我半信半疑,想不到妈妈竟然会如此肯定。过了一会儿一阵敲门声响起,我急忙跑过去开门……

原来是亲戚朋友们到了,待大家到齐后,第一件事就是发放压岁钱,虽然妈妈连连拒绝,不过我可就不客气了,一个个压岁钱被我收入囊中。说到压岁钱的历史,据说是在古时候有一个深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用于辟邪,这就是“压祟”,后来也称为“压岁”。就在这时菜做好了,铫子煨的藕汤,腊肉炒菜苔及其它武汉特色菜都出现在餐桌上,这么多菜简直就是饕餮盛宴啊!我拿起筷子,正准备夹菜,妈妈却阻止了我,告诉我:“我们去世的祖先为大,要先让他们享用膳食,过了一会儿才轮到我们。”我没办法,嘟囔着嘴,静静地陪家人和亲戚等着,其实那桌上饭菜发出的香气早已勾引住我,我仿佛垂涎三尺,可只能静静地等着不为所动。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终于宣布可以开饭了,我第一个冲上去,奔向腊肉炒菜苔……

我夹了一块放入嘴中,看看是不是像妈妈说的那么好吃,哇!现在嚼起来就跟普通的肉一样,臭味全部烟消云散了,肉还带点咸味,简直是越来越好吃呢。饭后再来一碗藕汤。可以说是“合理搭配,干饭不累”团圆饭就这样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了。

酒足饭饱后,大人们边嗑瓜子边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晚会,看到某处精彩的情节还会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小孩子则穿着新衣,看看今天的“收获”,还会聚在一起打游戏,与大人比起来小孩子的活动是略有不同的,这就是不同时代造成的不同影响吧。玩了好半天也有不舍得时候,当同学,亲戚离别时,心情是多么难过啊!

终于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守岁。这也许是我有史以来“熬夜”最长的一次,虽然我很努力坚持着让自己不睡着,可是人怎么能做到一夜不睡着呢,到了后半夜我实在困得不行,眼皮仿佛粘住了一般。我实在没办法只好去睡觉了,但不得不说这次的活动令我终身收益,毕竟这才是武汉的年啊!

啊,这难道不就是武汉的除夕吗?一切都与以前的过年一样。其实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的方向也不同,但在我看来武汉的过年是除了禁鞭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这些过年的知识无论是上网搜寻还是询问长辈翻看书籍,也都略知一二。我希望武汉的过年永远不要改变,以后过的每一年都能像上个年一样开心,快乐。武汉这座城市的过年习惯,着实让人陶醉在这风土人情之中啊!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6

夏一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就是那个“英雄城市”——武汉。只记得前段时间人们总说着过年,现在再回头看看,愕然发现年已经过去很久了,不由地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

除夕的前几天,爸爸每天都会盯着沙发发一回儿呆。两天后,我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问爸爸:“您为什么每天都盯着沙发看?是哪里脏了吗?”爸爸低下头,看着我:“在爸爸小时候,武汉几乎所有人家在腊月二十四日这天会‘打扬尘’。你知道‘打扬尘’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用鸡毛掸子或是木棍把沙发套、床垫里的灰尘打出来,这可是一项重体力活呢!当时还有一句顺口溜,‘扬尘早,春来早。福星多,灾星少’。只可惜现在……”“只可惜现在我们住的不是那种平方大院了,根本没有地方供我们干这种活,只能用吸尘器吸。”妈妈抱着干衣服从阳台走出来,抛下一句话。爸爸叹了口气,摇摇头,回房间里去了。他们的一席话,让我来了兴趣,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体验一下这种乐趣呢。

除夕那天,奶奶很早就起了床,煨上了排骨藕汤,她说这可是武汉人民待客的最高礼仪。刚给汤锅开火,奶奶就嘱咐我看好锅里的汤,转身下楼买菜去了。一小时后,奶奶拖着一大袋子菜回来了,洗过手消过毒后,立马系上围裙,开始洗菜、淘米、解冻肉类、准备餐盘,我们都插不上手。最后还是妈妈待不下去了,拿过菜盆洗菜去了。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开始炖甲鱼啦!只见奶奶像施法术似的,往锅里撒了各种调料,接着盖上盖子,静等“奇迹”发生。没过一会儿,在我的卧室里就能隐约闻到从厨房飘出的香味了。

中午十一点左右,叔叔婶婶来吃团圆饭了刚坐下拿起筷子,叔叔就问我:“小夏,你知道为什么桌上有一道‘不能吃的观赏鱼’吗?”我自信地回道:“这条鱼可是要留到正月初三以后才能吃,它可寓意着年年有余呢!”小时候因为嘴馋想提前吃“观赏鱼”,我可是挨了一筷子呢,这怎么能不知道!

晚上,奶奶把中午剩下的饭菜热了一下,大家就这样吃了。八点整,爸爸准时打开电视,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边吃着零食边看春晚节目,舒服极了!那一晚,全家守岁到了十二点,才慢慢起身回房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又都早早地起床,提上赠礼,出门去拜访亲戚,每个人好像都不困,都很兴奋、开心。

这样的热闹、喜庆的气氛,到正月十六才慢慢削弱。渐渐地,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7

曹煜阳

自打我记事起,武汉的春节就尤为热闹。

冬至来临,武汉的春节就已然拉开了帷幕。阳光刚洒向大地之时,早早起床的人们,便争先恐后的将腊鱼腊肉挂出,进行晾晒。在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有光泽,单是看看那样儿,就足够让人垂涎三尺了。就算是不晒腊鱼腊肉的人家,也必定会特意购买些鱼肉,撒上盐,加上各味调味料腌制。

过了冬至,不久后的腊八仍旧充满香气。熬腊八粥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与其他粥不同的是它是用各种米,干果等食材熬成的,甜腻而美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的结束,意味着年就快要到来了。在这时,腌制得红彤彤的腊鱼腊肉便如走马灯般以各种方式出现在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独特的腊味铺天盖地的弥漫在整个城市当中。

不多久,除夕到,这时的人们可就更加忙碌了。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内打扫得既干净又整洁。家家都赶做年菜,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忙活起来,年轻人,老人们准备着晚饭的吃食,而小孩子也能够帮忙打打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美食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都日夜缭绕。到了夜晚,美味佳肴端上饭桌,全家成员欢聚一堂。我们家也是如此,每每上菜之际,家人们在一起谈说着年的趣事,而我呢,早已馋得口水直流了。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俗称“熬年”这天夜晚,或是熬过午夜,或是打火通宵,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期盼。

初一早晨,走亲访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人们会将丰盛的饭菜摆下,招待客人。在饭桌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相互祝福、道“喜”,别提有多热闹了。

且在这一天,大多数武汉人会来到归元寺,烧香拜佛,以求平安、健康美好心愿。

在初一后,拜年等活动仍在继续,但并有像初一那样繁盛了。

正月初五初六,人们还会举行迎财神、送穷神的活动,用这样的方式来祈祷家庭能够永久摆脱贫困,迎来富足的生活,虽说这只是一种近乎玩笑的祭神游戏,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不减啊。

随着这些多彩活动的陆续结束,春节也差不多接近了尾声。孩子们开始上学,大人们进入了工作状态,一切又恢复了往常的模样。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8

曹煜昕

武汉的寒冬,常年都是冷得直“筛”,但武汉人对过年的热情可是丝毫不减。

武汉的过年,是以冬至这天开始的。冬至时分,中国北方的锅中,翻腾着薄皮大馅的、白皮大馅的猪肉饺子。即便是在江南水乡,那里的人们也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赤豆饭,为的是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可武汉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忙碌了起来。这天,奶奶买回整条的鱼,按在毡板上,腌剁起来。没过几天,阳台上的肉发出一股异常浓烈的腥臭味。我眉头紧锁,不敢再靠近阳台一步。有天中午,奶奶把腊肉放上餐桌,我尝了一小口,竟突然发觉这腊肉竟是这般美味。走在街上,你偶尔还能闻到腊鱼腊肉的香味。这可算是武汉人民劳动成果的一大体现。

过了冬至,腊八转眼就到了啊。腊八节对武汉来说,没什么特别的,用武汉话总结出来,就是一个字:七(吃)。腊八饭、腊八面、腊八豆腐,各种食物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除夕算得上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说起除夕,不得不提到的可就是年夜饭了,随着时钟的指针渐渐指向六点钟,年夜饭开始了,桌前十分热闹,窗外时不时也会有几声烟花的伴奏,筷子碰撞声、交谈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首和谐的交响乐。

这天晚上,很少有人睡觉,人们都会守岁,漆黑的天空在这晚照成了彩色,即便是到了深夜,千家万户的窗中也能看到灯光,这样的场面,多像是千万只萤火虫在空中起舞的盛大画面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可算是一片寂静,人们很少会走出门来拜年,况且现在疫情防控还未结束,最多也只在邻里间串串门罢了。

元宵到,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此时明月当空,白天的人们吃汤圆、送花灯,好不热闹。夜晚时分,街上舞者龙灯。这条布匹制造的巨龙,追着红色宝珠上下纷飞:时而高耸,像要直入云端;时而低下,好似如海破浪,异常好看。这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中国传统手艺的传承。

元宵过完,人们的生活总算是恢复到往昔了。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但我相信,忙碌的一年虽然开始,但每个人都在期待来年春节的早日到来吧!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9

龚家睿

当寒冷的北风在大地奔驰时,当一条条腊肉高挂时,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来临了?他就是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日子,所以咱武汉人要“猫冬”:像猫一样早睡,还要吃饺子,腌腊货,祭祖先的习俗。

去年的冬至,放学很早,于是我们去小姑妈家过节,一推开门,就看到小姑妈正在腌制腊货。有一条开膛破肚的大鱼躺在一条方桌上,旁边还放着盐和花椒。再看小姑妈,她脱下了棉外衣,高高撸起袖子,左手抓了一把花椒,右手抓了一把盐,大把大把十分大气有风范的往鱼上撒。没过一会儿,那鱼便抹足了盐,鲜红的,很有食欲。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腌腊货?”

“因为快过年了,武汉的年,是从冬至开始的,这是武汉独有的风俗,我们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我也想帮忙,但姑妈说这太麻烦,让我和姐姐一起包饺子,我只好走开。

我跑去问姐姐:“为什么冬至包饺子?”

姐姐告诉了我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医圣”张仲景,他救人手法极为高超,医者仁心。在他告老还乡后,看到当地人被冻坏耳朵,十分难过,将羊肉、辣椒和各种去寒药材做成馅包成饺子,放在大锅中煮。并其取名曰:“娇耳汤”,免费赠给病人,从此,冬至要吃饺子的习俗便延传下来。怪不得妈妈总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原来是为了纪念神医张仲景广救病人,我对这饺子又敬重三分,也加快了包饺子的速度。过一会儿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刚回到家,我们就要赶紧睡觉,我很奇怪,平常都是九十点睡,怎么今天这么早睡,妈妈告诉我:“因为冬至太阳运行至黄金270度,太阳直射南归线……”虽然他说的是中文,但我却一个字也听不明白,最后我才知道这一天昼短夜长,所以要“猫冬。”

冬至可真有趣,他虽不那么隆重,但是蕴含了丰富文化底蕴,希望这些习俗世代相传。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10

王梓嫣

清明须要在家乡过才有味道,只是六七岁起,全家迁到武汉,便再感受不到家乡清明节特有的习俗。不过,江南远在天边,徒萦梦想,童年时过清明的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家乡的清明,是比年过得还隆重的。清明的一早,便被祖辈牵着去了墓园,高高低低的坟莹错落交叠,被方才的微雨冲洗过,又逢早春,墓园中便充斥着草木清香,空气都是微微泛着凉的。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被大人领着,遵循着“只要不在墓园中打闹就有糖吃”的规矩,表情肃穆地在大人们指定的坟前放上一株花,而后嬉闹着离去。

回了家,便是铺天盖地的清香、甜香,孩子们洗了手,被大人们抱上板凳,围着餐桌一周。桌上已摆好做青团的食材--糯米粉、艾草汁和红豆沙。大人们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带着孩子把艾草汁倒进糯米粉,一番揉搓后,揪下一小团揉成小圆球,又压平,再往里添豆沙馅,大人们认真得很,孩子们可不,坐了一会儿便闹着要下去,一个个呲溜一下窜下了桌,孩子们指尖上粘着黏乎乎的糯米粉、豆沙,有的抹在自己脸上,有的抹在小伙伴脸上,青团没包上,倒是把自己弄得像只小花猫。

等大人们把青团包完,孩子们闹完,已是正午两三点了,孩子们被大人拉去洗澡,洗完澡出来时,蒸好的青团都已经摆在桌上了,孩子们一窝蜂地冲到桌前,刚准备往嘴里塞,“怎么都是凉的?着吃了不会肚子疼吗?”

站在桌边的奶奶笑盈盈地摸了摸孩子的脑袋:“今天呀,可是要纪念一位伟大的隐士,当朝君主颠沛流离19年,他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君主忍辱负重多年终于成为一代霸主,高官厚禄相邀,隐士不为之所动,为逼他出山君主兵行险招,放火烧山也没逼出他,最后隐士被活活烧死,君主为纪念他,将他的忌日禁火寒食。千年如一日,慢慢寒时节也便融入到了清明节。”

孩子们最喜欢听长辈们讲的这些故事,一个个仰着脑袋,瞪大了眼睛,“快吃吧,今天吃寒食肚子不会痛的。”奶奶说着又转身去忙活了。

到夜里,家中还要摆上一个小祭坛,大家轮流上香,香火不能间断。这天晚上不能吃主食,大家都只吃青团,直到吃不下了,再留着胃口明年吃。

现在大城市的清明节在大家眼中就只是小长假了,没有什么传统的礼节。几年都没回家乡了,家乡的清明节是否也成了这幅模样?我不得而知。但仔细想想,却只剩下了满腔哀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就这样被繁忙的生活节奏,优越的生活条件所更替!这份独属中华民族的文化,就这样被冲散在了时间长河中……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11

张钰瑄

“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到了三十挂门神!”这就是我的家乡武汉的春节。

春节前夕,外婆忙进忙出打年货,一大早就出门,中午才回来,只见外婆的手拉车里堆得满满的,有牛肉、羊肉,各种蔬菜,还有我最喜爱的猪蹄髈。看着外婆为了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忙了几天了,我想我能做点儿什么呢?我看了看家里:我可以扫房子呀!我立刻拿出妈妈的吸铁石擦玻璃神器沾上水,把玻璃门窗里里外外擦得亮晶晶的,又拿出吸尘器把家里地板、书桌下吸得干干净净。晚上,外公外婆开始做炸货、开卤锅了。大人们绞肉切菜,做丸子,我们小孩子帮着大人们把海带、千张用牙签串起来,看着大人们把牛肉、海带、鸡腿、干子和千张等放进锅里开卤,等呀等呀,那花椒,八角的香味就弥漫在整个屋里,浓浓的久久不散,我想这应该就是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了,外公外婆一大早开始准备年夜饭,妈妈和大姨忙着装饰屋子,贴年画、窗花,挂灯笼,我和表妹也不闲着,我们把零食、水果装进精致的果盘里,摆满了一茶几。到了中午该贴对联了,我站在板凳上小心翼翼地拿出对联贴在大门上“福多财多喜事多,人顺家顺百事顺”!“团圆啦!”爷爷叫上我们上了桌围成一圈,看着一桌好菜,立刻动了筷子,只见表妹正要对那条大鱼插下去,外婆赶紧说,“小馋猫,等一下,这条鱼是不能吃的,是看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我们哈哈大笑。我们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说着吉祥祝福的话相互敬着饮料,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联欢晚会守岁,这天一晚上,我们一点困意都没有,只有期待和兴奋。电视里传来“咚,咚,咚”,12点了,外公把家里的电子鞭炮打开了,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辞旧迎新啦!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一起去梅园玩,一进公园便听到了锣鼓声。凑近一瞧,是正在舞狮子呢!一开始,一只亮橙色的狮子跳上台,随后一只粉色的狮子又从下窜了上来,两只狮子披着带有流苏的彩服,随着锣鼓跳舞。他们并在一起,把腿交叉狠狠地踏在钢架台上,发出轰轰的声音,使表演更有节奏。粉狮子忽然跳了起来,又扑了下去,橙狮子又接着跃起,他们身上的流苏彩片都飞舞起来,似波浪一样涌动,有些凌乱,却井然有序,让人赏心悦目。跳着跳着,两只狮子似乎疲倦了,走起了台步,他们走在舞台,一边俯着身子慢慢兜圈,一边向人们扑闪着她的大眼睛卖萌,小孩子们新奇地纷纷去摸狮子头,开心极了。只听锣鼓重振,两个狮子又并在一起,一只俯身另一只从背上跃过,好似一只彩色的大轮子,不停滚动,这时两只狮子站立起来,叼着一副对联“万事如意,新年大吉”,大家纷纷叫好,掌声雷动。我们继续向前走赏梅……

我的家乡武汉的春节就是这样祥和热闹,我喜欢在家乡过年!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 篇12

杨显智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武汉,那里的年才是年味儿最浓的。

听爷爷说:他们以前过春节,大年三十晚上12点准时放鞭炮,可热闹了。家家户户相互串门,礼物的长廊便形成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过年就像是孩子们的天堂一样,

元宵节那天,街上还举办大型的舞龙灯活动,人山人海,场面可壮观了,据说能挤上一个看龙尾的位置就很幸运了。而现在的年味儿却慢慢变淡了,至今还保留着年味气息的也只有---“炸圆子”了。

圆子是一种能真切承载着过年气息与寓意的佳肴。无论是肉圆子、红薯圆子还是莲藕圆子他们都代表着一家团圆的意思。而为什么会在过年时才平凡的见到它,是因为一家人一年里为生活、工作到处奔波,只有在过年这样的日子里才会团圆,圆子的出现也代表着来年里,家人能够经常团圆庆祝。

一个个内嘟嘟的小球,在油锅里转两三个圈,热乎乎、金灿灿的圆子就做好了,光看外表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别说吃上一口了,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圆子也有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子,他的丈夫早出晚归,儿子也进京赶考。她用剩下的肉做成肉圆子。恳求上天让儿子和丈夫团圆。结果第二天,儿子和丈夫早早回家了,一家人吃着圆子,聊着家常皆大欢喜。

而我们家的圆子可谓是各式各样,各显神通似的,我的圆子最为奇特,我将一枚硬币洗干净,小心翼翼的包在肉嘟嘟的圆子里,然而为了让它不露出破绽,硬是把一个小小的肉圆子,包成了狮子头,据说谁吃到有硬币的圆子,这一年就会开心、幸运。而爷爷说:“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一家人每年能这样团聚在一起,就是最开心幸福的事了!”

虽然我们家的年很平凡,但是有圆子的存在,这个年味儿就会变得特别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