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议论文
知足常乐议论文 篇1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这是老子所说的一句话,他提醒着我们,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珍惜当下的人,才是知足常乐的。知足常乐,便是珍惜眼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的意思。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虽然家境优越,仍是不知足。她挪用公款,私放高利贷;以权谋私,不惜害人性命;私拿他人财产,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费劲心思敛财敛权,最后临死时,落得一个遭人白眼的下场。
不知足常乐的人,大多都不得善终,有时还会连累他人。知足,“足”中渗透着对已有物质的满足,不知足,便会让欲望蒙蔽双眼;知足,生命中的乐趣才会被淋漓尽致的诠释,生活中的美好才能被充盈。
“纵身大化中,不喜也不惧。”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无法遏制的巨变中,以一种抚摸一切又珍惜一切的从容和冷静,成就了自己的思想起点。他的全部心态都已经和朝廷公开,尽管中年时期还是断断续续地做了一些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殷切地惦念着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知足于一种内心的宁静,最终成就了他以自然为魂魄的文学高峰。
“活在当下”是当代最热门的短词之一,但并不是及时行乐,不考虑未来的意思,而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看破一切的释然,是一种不骄不躁的智慧,也是一直温文儒雅的洒脱。珍视当下,活在当下,知足常乐,我们不需要感叹上天的不公,去抱怨事与愿违,也不需要执着与不可及的事物,在欲望的歧途中苦苦求索。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过:“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把握今天吧。”由此见得,活在当下,便是知足的良好诠释。( hTtPs://wwW.wenANDaQUAN.Com 文案网 )
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拥有快乐,不满足的索取只会带来无止境的贪欲,在知足常乐的心态之中享受生活,我们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越走越远。
知足常乐议论文 篇2
有时,我羡慕苍鹰的自由翱翔;有时,我敬仰大海的广阔无垠;有时,我惊艳于昙花一现的美好。但,苍鹰没有我历遍史书的充实,大海没有我沉溺经典的欢愉,昙花没有我成功后的惊喜,所以,我懂得了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的人是旷达的,他有处事不惊的淡定。苏轼,仕途不顺,被贬黄州。闲暇之时,游览赤壁。面对他人妄自菲薄的提问,他回答:“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是一种旷达的处事情怀。他的《念奴娇》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是气势磅礴,畅古通今,他不因被贬而消沉,相反,他更加豪迈,正是因为他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的生活是愉悦舒适的,它被注入了新的能量。五柳先生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憧憬田园生活,毅然决然地辞官。他不因五斗米折腰,他嗜酒,好读书,日子清贫但快乐,他早晨到田里锄草,傍晚扛着锄头和月亮相伴到家。所以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而唐伯虎与陶渊明的情况大同小异,他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他没有沮丧,没有怨恨,而是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知足。“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他沉醉于中,他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正因为他们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美好的事物上——生活。
反之,不知足的人也大有人在。守株待兔的农夫,因为一次意外之喜,就期望着还能有下一次,结果苦苦等待很多天,却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有个人,在地上捡到一张中了一千元的彩票。于是,他每天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多捡点。但是,却因此成为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
山峰,不羡慕珠穆朗玛峰的高大,因为它有自己的高度;小溪,不羡慕长江的奔腾与繁华,因为它有它自己的节奏与安谧。我们要懂得知足,才能收获属于我们的快乐。
知足常乐议论文 篇3
应辩证地看待“知足常乐”
古人的老话“知足常乐”现在已经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句话。我认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应简单化、机械化,否则会影响自己的三观,害人害已。
我的解读是,应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这句话。既要有所知足者,又要有所不知足者。
物质和金钱上,一个人应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不能为了金钱,而丧失人格,或牺牲健康与生命,甚而至于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一个人在物质欲望上过于贪婪,自私自利,就会失去自我,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当年,李四光、钱学森等留美博士,在美国学有所成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冲破了重重阻碍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正是因为他们在物质上的知足,才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塑造了那个时代真正的“常乐者”。
也许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应不“知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事物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精神追求上、个人文明素质及知识的追求等方面,则千万不要轻易“知足”。在这些方面就轻易知足了,满足于现状,那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表现。这样的人多了,不但个人难以进步,国家、社会也难以前进。于国于家于已皆为不利,这样的人多了,岂能乐得起来!
在这些方面,一个人唯有不知足,才能不断地前进。爱迪生想来大家应该很熟悉,他在成功地发明某一样东西之前,往往经历了成百成千的失败。失败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经历的失败多,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越挫越勇,终获成功!所以正是知识上、理想追求上的“不知足”,才造就了爱迪生的“常乐”!也正是他用一人的“不知足”,成就了千千万万的世界人民的“常乐”!
总而言之,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知足常乐”,做一个笑口常开的常乐者。
知足常乐议论文 篇4
人生难得满足,更难得知足常乐。自古以来,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知足常乐了。知足常乐,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知足常乐是面对低谷时的洒脱。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唐伯虎,与仕途擦肩而过,他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苏轼,虽仕途不顺,他不悲叹自己,反而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皇帝的一句话使柳永断送了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最后选择接受命运,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可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不要老想你没有什么,要想你拥有什么,就会快乐。
知足常乐是面对名利时的淡然。张良是刘邦最重要的谋臣。刘邦依靠他的计谋攻城略地,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刘邦对张良以师礼待之,然而功成之后,张良却主动请辞,离开了斗争激烈的权力中心。开国之后,刘邦给他的封赏是“齐地任选三万户”,深知刘邦个性的张良固辞不受,而是向刘邦讨要了一个“留侯”的称号,算是半退隐的状态。张良假托神道,不再参与政事,因而得以善终。而功劳比他更大的韩信,却因为居功自傲,不知进退,放不下名利之心,最终连同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一起被刘邦铲除了。
万恶的金钱、权利,由于它,多少人一步一步走进无底的深渊。也许,他们也曾拥有善良的本心,但在悄然之间,在他们不经意之间,一层贪欲的不知足的薄纱轻轻地蒙上了善心。
知足常乐是面对攀比时的睿智。石崇和王恺都是西晋时期的巨富,在财富方面,他们总是攀比不止。听说王恺家里用的是当时还很珍贵的石膏刷墙,石崇就用更加贵重的花椒涂抹墙壁。可是,这样的攀比并没有让石崇感到自在,反而添了高处不胜寒的烦恼,不然,他也不会作一首《懊恼曲》献给爱姬绿珠。
人,难免会有贪欲,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知足常乐,人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