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2024-02-01 23:59:34互联网范文大全手机版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1

____小学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的劳动观为指导,遵循劳动新课标的理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实际以及小学生身心特点,全力构建江小“节律气韵”劳动课程体系,设置“四时”生活体验、“二十四气”农业生产、“八节”体验服务三大版块,全面提升学校劳动育人水平,增强劳动育人效能。

其中,“葫芦变形记”为“二十四气”农业生产版块中特色种植类的校本项目化课程。依托学校“陶陶农场”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注重跨学科融合,并与学校德育活动、传统节日进行融合,开展“种葫芦”“摘葫芦”“葫芦加工”“葫芦文创”等系列活动。

一、因地制宜,设计项目

1、制定项目目标

学校结合劳动课标中生产劳动版块里农业生产劳动和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的课程内容要求,制定“葫芦变形记”项目具体的项目目标,力求创造性地展现项目预期成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确定劳动场域

学校将校内空地打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劳动实践基地——“陶陶农场”,开辟拓展“行知园”“七彩林”“百花苑”等种植区,根据时节变化开展蔬菜种植和花木养护。每年春季,各班在行知园开展葫芦育苗、种植、养护、收获和工艺制作等劳动实践。

3、明确项目过程

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针对具体的劳动任务,熟悉劳动工具,学习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学生们分成小组,确定劳动的程序和步骤,形成合理的劳动计划。

二、调查研究,了解项目

多维调查探究

种植前,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分成小组,通过上网搜索、图书查阅和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料搜集,形成研究成果。通过合作,大家重点了解了有关葫芦的历史、种类、用途、寓意……提升了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强化了合作意识。

家校协同助力

学校起草倡议书,面向全校所有家长发出征集,招募有经验、有兴趣的家长在学校周三课后延时服务时段的“陶陶讲坛”家长义工进课堂授课时间来到学校,就葫芦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和同学们分享了葫芦种植的相关程序和步骤,带领同学们了解了所需的劳动工具与材料,以及种植的基本方法、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亲身实践,浸润体验

认领葫芦籽,培育新生命

学校统一网购葫芦籽,有鸡蛋葫芦种子、手捻葫芦种子、天津嘴葫芦种子等,品种繁多。各年级学生认领葫芦籽,在家根据说明书和前期了解开始精心培育。同时,邀请科学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指导。

移栽葫芦苗,悉心促成长

同学们把成功发了芽的葫芦籽移到有土的小花盆里,用土埋好,每天勤浇水,葫芦苗破土而出。

等葫芦苗壮实了,同学们将各自培育成功的葫芦苗集中移栽到学校的“陶陶农场”,并给自己种下的葫芦制作了个性名片,开启了新一阶段的悉心照料。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实践,成功完成预设任务、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跨学科融合,探秘葫芦园

农场里小葫芦苗茁壮成长。小小葫芦园新晋成为全校师生的网红打卡圣地。各学科的老师们也加盟进来,将劳动、种植与科学、数学、语文、英语、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形成“葫芦变形记”项目课程,在种植项目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例如,一年级探秘葫芦园时找一找感兴趣的物体,数一数并记录下来;二年级在葫芦园找一找认识的图形,并把它们画下来;三年级测算“陶陶农场”艺术墙的周长与面积;四年级则开展了“我给农场化个妆”综合实践活动;五六年级是葫芦种植的中坚力量,施肥、除虫治病、给葫芦牵藤上架。

红领巾寻访,专家解难题

学生种植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葫芦上架后出现了黄叶病,于是种植小分队的同学们开展了红领巾寻访活动,拜访家乡葫芦种植专家,实地考察葫芦种植基地。通过民间种植专家的劳动实践指导,同学们不仅长了知识,学习劳动经验,感受工匠精神,更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历经了春日的播种、夏日的照料,同学们终于迎来了秋日的收获。大大小小,结满藤架的葫芦成熟了。爬梯、挥剪,呵护了六个多月的葫芦娃落地了!一张张活动照片、一份份观察记录表、一篇篇种植日记、一份份采访提纲、一个个探究项目书,无一不见证了同学们的汗水和成长,真实地反映了参与生产劳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四、葫芦变形,成果展示

葫芦采摘后,学校将收获的葫芦继续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与生产劳动版块中的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相衔接,聘请经验丰富的手工老师,带领同学们给新鲜的葫芦去皮并清洗晾晒。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编织、装饰、彩绘等方式将葫芦制作成精美的葫芦工艺品,这些创意变形与前期的葫芦种植活动环环相扣,学生动手实践、知行合一、学创融通。

从单一到融合,从项目到课程,____小学积极致力于将劳动课程做深、做新、做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目标在“双减”时代背景下更加丰盈。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2

家校合育下的劳动育人案例

一、问题背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家校合育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

二、案例描述

现实生活中,我发现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扫地、拖地都需要手把手地教。想想技能加持、心灵手巧的父母辈,现在的孩子多数在学习与考试的循环中日复一日。再者,孩子们语文课本中刚好学习了《千人糕》。于是我决定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植入劳动教育,既能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也能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只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才能使学校工作和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促进孩子健康向上发展,劳动教育亦是如此。

首先跟家长们沟通,请家长朋友们意识到劳动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劳动不仅仅是大人的事情,作为孩子也有义务参与其中。请家长适时放手,以导师的身份站在孩子身边,引导或帮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分担和感恩。

其次,请家长帮忙创造机会,做一次生活中的“懒人”,把劳动的主动权和创造权交给孩子。时机正好,恰逢植树节,我们班就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种花、种菜或者种树等。我和家长们约定好,只做一位安静的拍摄者,用心记录下孩子的劳动过程即可。

春光和煦,第一次掌握劳动主动权的孩子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从挖土到栽种,再到扶正、浇水,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家长的镜头里,他们有的满手是土,有的满头是汗,但更多的是满眼欢喜!那一棵棵小苗多像正在努力学习长大的自己啊!我想,这就是劳动意义所在吧,有劳累、有付出、更有幸福感。

三、合育效果

经过此番家校合作,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与变化;而我亲爱的孩子们呢,他们是这样告诉我的:

“我突然觉得做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原来妈妈这么不容易!”

“扫一次地很简单,可是每天打扫很难坚持,爸爸妈妈却能做得到,我要向他们学习。”

“能亲手种一棵小树苗,我感到很骄傲!”

“我的青菜冒出了嫩芽,我觉得当初的劳累很值得!”

“洗碗水很凉,妈妈却从来没抱怨过,我想抱抱妈妈!”

……

果然,劳动见真知!所有爱和幸福的种子都在孩子们的心里萌芽、生长!

四、教育反思

“没有劳动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劳动实践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除了能让家长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担当与责任感,更能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家长的辛苦和劳动创造的幸福感,从而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关爱自然,也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3

编制校本教材,确立小学劳动教育指南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式与手段,研究与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校本教材。在校本读物方面,编制教师组依据《意见》和《纲要》,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兴趣需要编制了校本《劳动》试行本,这套读本分为低中高段六册,主要用于指导学校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入手,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系统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创新劳动模式开设“教育+实践”劳动课程

学校着力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具有养正特色的“教育+实践”劳动课程。以自然劳动体验活动为基础,以探究式课程项目为行为方式,以系统建设为发展方向,围绕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劳动素养。

1、整理+自理,基础性劳动教育课程

(1)小当家居家劳动课程

学校编撰不同年级学生的《家庭自主劳动清单》,指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设计包括居家整理、清洁打扫、烹饪制作、绿植养护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居家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如:“小厨神”美食大比拼项目,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创意家务劳动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如:小小种植员项目之“生命萌芽大蒜、豆芽成长记”。

(2)校园“劳动周”课程

校园劳动周采用分散劳动与集中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在校的碎片时间开展劳动:整理课桌、整理书吧、装扮教室等。周五组织集中劳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内务整理大评比活动。

2、创新+实践,生产性劳动教育课程

(1)梦想田园种植课程

学校打造校内“梦想田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每个班级划分“责任田”,采取《我的“梦想田园”我做主》“六自”原则实施劳动教育,即:学生自己思、自己种、自己查(资料)、自己管、自己收、自己卖。种植前精心谋划,种植中用心呵护,收获后感恩义卖。学校精心划分“劳动实践月”,三、九月为“播种希望月”,购种育苗、进行种植;四、五、十、十一月为“快乐成长月”,精心管理、认真记录;六、十二月为“幸福收获月”,组织采摘,摆摊义卖。

(2)“小农人”课程

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走向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肆意地挥洒汗水,亲近自然与土地,如:以“红薯现行记”为主题,带领孩子经历红薯种植、挖红薯、制作红薯饼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3)科技创新课程

开设编程、机器人、三D打印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高科技劳动形式、劳动业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4)主题劳动课程

①“烘焙”课程,帮助学生在体会烘焙的乐趣之余掌握一项良性生活技能。

②财商课程,提升孩子们的财商素养,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财富,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③烙铁画课程,不仅让民间艺术走进东小“养正”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民族艺术作品的来源及发展历程,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让孩子在实践劳动过程中愉悦身心。

(5)学科融合课程

①“二十四节气”课程,倡导学生跟着节气去劳动,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如:以小雪做泡菜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学习泡菜制作原理及泡菜制作方法、实操泡制作菜、写制作泡菜感受一系列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学习了劳动技能,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②STEAM课程,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数学、生命安全等学科进行融合形成劳动教育STEAM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妙享生活。如:柚子节——“柚滋柚味柚惑难挡”STEAM课程系列活动。

科学(S)学习柚子的生长、采摘等知识制作采摘方案,提前对学生进行采摘培训。

(5)技术(T)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采摘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工程(E)采摘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课:利用柚子制作不同美食方案(蜂蜜柚子茶、柚子汁等)。

艺术(A)利用采摘的柚子和柚子皮等设计艺术作品;音乐老师组织学生唱丰收的儿歌;美术老师组织学生指导学生制作采摘柚子小报和绘画作品。

数学(M)根据柚子产量、用途等相关知识,制作成数学小报数学老师组织学生展开柚子产量、柚子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制作成数学小报。

语文:设计宣传小报、创作儿歌、诗歌、写采摘体会等。

3、公益+体验,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

(1)“红领巾”志愿服务课程

“红领巾”系列志愿服务项目是____小学已坚持多年的育人活动,“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社区清洁,环卫有我”“敬老扶老,孝行为先”……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队的形式,定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社会,通过多种志愿服务项目,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梦想家”职业体验课程

学校“梦想家”职业体验劳动项目以班级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资源,针对中高年级设计了包括交警、清洁工、图书管理员等十余项职业体验课程。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灵活使用校内外时间,不断拓宽现代职业体验的种类,为学生提供行业体验的机会。

(3)“劳动最光荣”文化宣讲课程

学校开设“劳动最光荣”文化宣讲项目,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向学生介绍劳动模范爱岗敬业、奋斗圆梦的故事,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鼓励学生宣传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精神。抗“疫”期间的医生、护士、解放军、快递小哥……还有生活在学生身边的党员爸爸、英雄爷爷、劳模阿姨,都成为学生宣讲的对象。

重视实践体验,多措并举拓展劳动平台

(一)校内特色活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1、搭建爱心义卖平台,体验劳动价值。为教育引导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受爱的奉献,体验劳动的价值,学校定期举行爱心义卖公益劳动实践活动。活动前,各班师生联合家长一起自行设计店名、宣传海报、口号、店服……在班内招募“销售员”、“收银员”、“市场管理员”等,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义卖活动中。有书籍,有玩具,有自己种的蔬菜、养植的花草、亲手制作的小吃,还有自己的绘画书法作品、手工等等。爱心义卖平台的搭建,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体会到劳动光荣,引导学生把劳动技能、劳动成果转变为大家认可的劳动价值。

2、打造校园柚子文化节,感受劳动乐趣。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了解家乡龙安柚更多的知识,培养劳动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定期举行校园柚子文化节。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种植柚子树,每逢柚子丰收季,学校发动全校同学去到校内外采摘柚子,通过“画柚子”“书柚子”“绘柚子”“制作蜂蜜柚子茶”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劳动能力,同时了解家乡的特色农产品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发挥家庭作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1、家庭固定劳动岗位,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家庭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家校协同育人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成效。为此,长期以来,学校在《家庭劳动教育手册》中专设“劳动”一栏,将劳动教育落在实处。通过《劳动教育手册》“劳动”一栏的每天反馈,指导并督促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都拥有自己的劳动岗位。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家务劳动任务,设立“20天家政服务岗”,亲子互动,开展“微信晒宝贝劳动成果”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

2、倡导操作性实践方式,激发劳动生活创意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学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立足家务清单带领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在家务劳动清单的基础上,各学科组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协同设计了“小小研究员”“小小种植员”“小小设计者”等创意家务劳动主题探究学习活动。

(三)注重校外实践,延展劳动教育空间。

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中认识劳动的价值,以及个体劳动与社会发展这间的直接关系。

1、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多方联动建立社会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

2、为社区、城市的相关组织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如:邓小平图书馆服务、万盛社区环保服务,体会服务业的态度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3、参与职业体验劳动。如:参观邓家盐皮蛋工厂、小小超市收银员活动,通过这些角色的体验,让学生了解商业规则和流程,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

突出评价创新,创设“245劳动争章”评价模式

针对劳动素养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深化学生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工作。采用“245劳动争章”劳动教育评价模式,操作性强。

学校设计少先队员成长手册,通过各项劳动任务进行评价,完成每项劳动任务积一枚劳动章。累计积章,最终评出“劳动之星”,并发放相应奖状和奖品。既注重了学生学期末参与劳动总得分的终结性评价,又关注每次劳动得分的过程性评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多与少,劳动的态度优与劣,劳动效果好与差等,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劳动知识得以增长,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得以提升,劳动习惯养成良好。开展劳动教育以来,学校办学品质得到的显著提升,20__年学校荣获____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学校致力于通过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公益服务的链接,还原生活之真、唤醒生命之灵、追寻精神之美。今后,学校将持续以劳动教育为学校品牌建设赋能,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4

竹智多彩,培育时代新少年

____县____镇____小学围绕“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要求,深挖本地特色资源,狠抓“课程体系、实践活动、文化氛围、协同育人机制”四项举措,形成“开放多元、过程常态”的评价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价值。

一、立足校园特色文化,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

学校地处素有“楠竹之乡”美誉的____镇____社区。依托环境优势,学校打造以“竹文化”为元素的校园特色文化,以“竹润人生、节节精彩”为校训,以“精彩每一节”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质朴有根、虚心有节、善群有品、正直有形”的“四有竹娃”为育人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竹文化”劳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实施途径,将劳动育人贯穿于学科教学、主题活动、校园环境、活动实践等教育全过程,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全科、全程、全方位劳动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劳动教育新体系,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和社情,劳动课程、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序列化和系列化,以点带面、连线成串,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

(一)深化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劳动课程内涵,学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开发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两段三课”渐进式劳动课程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纵向递升的劳动课程内容,其中包括三大类课程:基础课程(个人管理、家务劳动、基地实践)、探究课程(公益劳动、岗位体验、研学旅行)、创新课程(社团活动、科技创作、职业体验),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递进提升。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劳动教育》读本、《____小学竹艺制作手册》《守护家乡的竹海》等读本3套。聘请5名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上好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

(二)开展特色多彩活动,构建劳动实践新样态。

一是主题活动多彩。开学季,将“赏竹、栽竹”融入开学第一课,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有竹的坚韧之心,保持阳光心态;三月植树节,开展“栽种一棵竹,护好一片林”活动,学生亲自栽种并长期养护;“敬老”月中,引导学生利用竹材料为长辈自制一件精美孝心卡,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寒暑假期间,开展“竹够有趣,玩转暑(寒)假”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家乡竹产业发展调查,探访1名老竹匠,参与栽竹护竹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是劳动实践多样。学校规划校外劳动实践基地2400平方米,面向师生招募“劳动实践基地志愿规划设计师”,建设以竹为主题的微型农场。利用基地开展春种秋收、翻土拔草等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田间地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学校打造了独具竹文化特色的竹艺加工坊+我的木工房,成立竹艺社团,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利用课后服务参加社团辅导,弘扬工匠精神。与当地木料加工厂、白茶种植基地、天麻加工坊、咸池水库联合打造“工业+”“服务+”“科技+”“生态+”等多行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是体验岗位多个。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立“护竹先锋队、总务助理、垃圾分类、医务小白、门岗管理”等体验岗位11个,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全程跟岗参与学生体验活动,实现劳动教育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让学生体验生活和感知社会的同时,增强学生校园主人翁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品质。

(三)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提升劳动育人氛围。

学校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将竹文化和劳动教育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目及之处与班级内“会说话的”墙壁,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光荣”宣传阵地,打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各班将教室前的走廊设为“种植劳动”展示区,学校学生成果展示栏定期多样化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例如,展示主题手抄报、优秀日记或活动图片,阶段性劳动小能手、小达人获得者的优秀事迹等,在劳动光荣精神的引领下,培养孩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四)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织密协同育人网络。

一是以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作为劳动实践指导员,给学生讲解植物栽种的要领和方法,邀请家长参加亲子“竹之筵席”主题活动比拼等,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劳动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是提升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改变家庭劳动意识淡薄的情况。

三是借助社区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地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如开展社区爱国卫生志愿服务、走进敬老院尊老爱老、四有竹娃致敬身边最美劳动者等一系列符合学生特点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

三、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学校通过每周班队会、劳动技能比赛、劳动主题活动,评选班级劳动小能手、学校劳动小达人、最美劳动小模范,评出年度少先队劳动特色奖章,发挥榜样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劳动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的全面提升。

(一)周劳动小能手评比。

根据《____小学学生每周家务劳动清单》,《校园日常劳动任务》及量化评价手册,综合劳动习惯表现,每周每班评选出1名劳动小能手,利用升旗仪式等进行宣传表彰,以此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二)月度劳动小达人评选。

在每周小能手评选的基础上,结合月主题活动表现和劳动技能比拼情况,采取积分管理,评选校园月度劳动小达人。

(三)学期“五好学生”遴选。

根据《____小学“五好学生”评比办法》,评出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在校园“榜样的力量”栏全方位深度展示宣传。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巩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年度少先队特色争章。

“竹心竹韵”育新苗,红领巾奖章伴成长,学校与县级“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有机结合,设置具有竹文化特色的“四有竹娃劳动章”,积极开展各项争章海选活动,评比认定后,奖章获得者向县级推荐参加县级劳动之星评比,并在学年末举行领章仪式。

同时,学校将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选与班级劳动教育开展和月度劳动小达人、劳动章获得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健康发展。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5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也提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但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基于这一点我们学校利用课堂及周末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一、设计理念

“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

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对孩子来说自己的卫生打扫不好,就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更不能利用劳动来改变这个世界。因此利用周末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想法就诞生了。周末我“当家”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通过整理房间,能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和收纳。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

2、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思路目标实施过程

1、本周的周末我“当家”是周末我“当家”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任务实施

任务一、自己卧室的哪些地方需要打扫,哪些橱子需要整理。

任务二:自主探究需要打扫的地方,怎样打扫?橱子怎样整理?

任务三:打扫房间、整理橱子

3、成果展示视频、照片

三、劳动评价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期末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劳动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每个小任务后有相应的评价,根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计算所得星星个数。

根据自己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内分享,推选出优秀学员在班级内分享。

四、收获反思

孩子们承担着祖国美好的未来,做教育的我们要用心用情,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生活教育中,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一些生活体验和生活乐趣,充分激发出孩子们对劳动的认同,培养辛勤、诚实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是孩子们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让其生命更好地发展的需要。

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生活!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6

“三小三大”劳动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

一、背景与意义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可以让知识多一份情怀,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更具温度。然而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很多孩子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也不会劳动,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也被淡化、弱化。为改变这一现状,____市实验小学劳动教研组打破劳动教育传统模式“孤岛”,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学生走出课堂,因地制宜多方协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以劳融情,以劳益美,以劳创新,全面提升育人实效性。

二、内容与实施

(一)构建目标引领下的“3+”三维一体劳动课程体系

近几年,劳动教研组围绕“勤实践、乐探究、爱创造”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确立“自主、懿德、创新”的劳动课程目标,开设出“校园+家庭+社会、劳动+探究、体验+感悟”三维一体螺旋式上升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积极探索出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步发展的“三小三大”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基地小农园、家庭小天地、社会小能手的“三小”规划,对学生进行“三大”淬炼——大练兵实践,树立大乾坤志向、汇聚大能量。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把劳动教育延伸至校园外,融入社会,实现知行合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探索五育并举的“三小三大”劳动实践路径

____市实验小学劳动教研组积极推进学校劳动教育三年规划,探索出“三结合”的劳动教育路径,即将学校劳动与日常生活劳动相结合,将服务劳动、生产与社区、社会服务相结合,将劳动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在引导各级部制定劳动清单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三小三大”劳动实践模式,形成“实小”劳动教育品牌。

1、小农园弄锄大练兵,奏响劳动和美乐章

学校匠心开辟小小农事园,开展融生活教育、创美教育、技能教育的劳动育人活动,让整个校园充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

1修枝剪叶育美融情。

以美为媒,以情育人,为进一步美化校园,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懂得寄情于物,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学,让劳动教育掷地有声、落地有痕。教师带领学生在“小农园”东北一隅种植月季花、百合花、迎春花、牡丹花等,打造百态花园。教师向四年级学生普及花卉的生长习性,传授花卉种植养护、随状修剪花型的方法……学生在聆听中增加了花卉专业知识,在修枝剪叶的劳动中创造着美,在劳动日记中收获着共同成长的乐趣。

教师指导学生择花选草进行艺术插花、干花香囊制作等趣味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劳作技能,又让学生在美的创造中提高了美术鉴赏水平。学生将亲手制作的花篮和香囊送老师、送同学、送长辈,弘扬传统文化中更承载着心底最真的尊重与爱,胜过千言万语,实现了以劳塑高雅生活情趣的培养目标。

2锄地种菜学艺习能。

教师指导二、三年级的学生在各班包干责任区按时节种植生菜、油菜、韭菜等时令蔬菜,学生在翻地、播种、栽培、除草、灌溉、捉虫等劳动过程中见证蔬菜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成长历程;通过摘、拔、挖、扯、割等劳动行为,锻炼观察力和行动力。学校联合家庭的力量,鼓励学生借助阳台、楼下花园一角或者老家菜园,进一步打造劳动实践场域,在体验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懊恼、收获的幸福、分享的喜悦,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充分获取“农趣”,习得技能。

3品果尝鲜益智增趣。

校园的南边和东边,穿插种植了各种果树。作为送给毕业班的特殊礼物——趣味采摘,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快乐。从升入毕业班的秋季收石榴开始,到转年的收桑葚、收草莓、收桃子,教师引导学生采一采、品一品让学生在采摘中掌握采果的方法,创造性解决采摘难题,享受收获的幸福与自豪;通过画一画、赞一赞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定格美好瞬间,赞叹生命的生生不息。一方小农园,承载师生的耕耘之乐、成长之乐,学生在劳中学,在劳中思,在思中创,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技能、劳动技能,充分感受生命之美、朴素之美、知行之美。

2、小天地玩转大乾坤,品味生活个中滋味

劳动教育生活为源,实践为本。教研组寓劳动教育于日常点滴生活,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家务践行明辛苦。

为唤醒学生劳动意识,激发劳动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更学会感恩父母,教研组开展“三会”活动。学生在“我会清理”活动中收拾碗筷、扫地拖地、处理家庭垃圾等,不仅学会了家务妙招和垃圾分类,还体验到父母讲卫生的劳累;在“我会整理”活动中叠衣服、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等,明白养成自律、自理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及时整理和收纳的意识;“我会烹饪”中学生有模有样地择、洗、炒、拌、蒸,学生网“晒”各系美食争先恐后,全家品尝更是喜在眉梢。这样的劳动,滋美了心灵,诠释了孝心,更让学生换位体会到了父母家务劳动的不易。

2田地劳作知奋斗。

为让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教研组举行了“春耕秋收”活动,学生化身“小农人”走进田地种植、收获玉米,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接轨。他们在田里翻地、整畦、拉梨开沟、播种、施肥、填土,额头渗出汗水,双手磨出水泡,不喊累不喊疼,忙得不亦乐乎,尽情享受劳动播下希望的喜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时节学生整装出发,撸起袖子掰玉米,耐心剥皮,整理一棒棒金灿灿玉米晾晒。

田地里的“春耕秋收”衍生出了“大教育”。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自己,认识到“幸福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感知“付出才有收获”的硬道理,收获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同时拥有了更多对生活的感悟。

3装扮制作创美好。

一抹新装容,风景恰自来。教研组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和养护常见的水培或土培植物,如绿萝、小西红柿、草莓等。植物在学生用心的种植养护中悄然长大,绿色的希望点缀房屋,生机盎然。引导学生巧手制作创造美,开展彩绳和玉米皮编织、纸工、果实粘贴画、布艺……等制作活动,装扮房屋,助力学生树立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劳动不仅是力的教育,也是智的教育,更是心的教育。劳动是幸福的开始,播撒希望,适时而作,耕种梦想,以勤奋之力,收获人生最美的风景。

3、小能手汇聚大能量,弘扬时代传统美德

教研组聚焦“传统美德”主题,结合节日和地域特色开展项目化研学劳动,以“研”为核心、以“学”为目标、以“劳动”为实践,将传统教育与劳动精神结合,感受劳动乐趣,激发劳动责任感,培育学生自强不息的吃苦精神,历练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为成长蓄力。

1一清一植,彰显责任价值。

教研组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为导向,以生活、生长、生命为核心的“三生”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定期清理社区小广告和春天植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课上议一议提高文明意识,课后查阅资料筹备清除工具和方法,活动中分组合作。大家用手撕,用铲子铲,用水润湿后再擦拭……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干得热火朝天。活动后学生自发向周边居民发出“____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倡议书,倡导大家共同维护城市文明,做好金都文明代言人。

教师向学生讲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植被对保护土壤和地表水的作用,使学生重视环境问题。带领学生亲自选苗、修枝、挖坑、入坑、培土浇水,感受辛勤种植的过程,畅想绿树成荫的美景,教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一收一摘,细品收获香醇。

成长总是伴着汗水,收获总是伴着辛勤!每年秋季教研组都会组织学生走进农庄研学带领学生观看田间采摘劳动视频,举行趣味摘花生比赛、奖励摘葡萄活动。学生自由组队、分工劳作,采摘中注意搬运、撑袋、摘取、捡拾等劳动技巧,品尝中吃多少摘多少,讲究节约意识。劳动所得变现成班费,大家更是集思广益合理运用,有学生提议用于买班级奖品,有的建议帮助贫困学生,还有的提议用于关爱学校帮扶单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儿童……研学活动让学生热情拥抱大自然,汗流浃背地畅快淋漓中,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也感受到劳动所独有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3一览一探,锤炼热血品质。

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劳动教研组教师充分运用____独特的黄金资源,深挖淘金小镇这一研学基地的教育元素。通过黄金文化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到不用历史时期的____人民不为牺牲、前赴后继为保家卫国做出的卓越贡献;亲历沙河淘金,让学生深刻感受“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风情;地下矿洞探究让学生走入古代矿工的井下生活,体验了解古代挖矿者的艰辛与勤劳;观摩现代黄金生产流程,探矿——采矿——选矿——冶炼……每一个工序都需要高科技的支持,通过与古法黄金冶炼相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感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进一步理解了“勤劳可以改变生活,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行走其中,感受其中,思悟其中,收获其中。不同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趣味性和光荣,让他们在点滴劳作中表达着感恩,诉说着温馨,铭记珍惜,细微之处亦凝结着幼小心灵的真情实感。

三、效果和影响

劳动教育是一种最美好的生活教育。“三小三大”劳动系列活动,砥砺了学生心智,促进了学生成长。

在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多种形式的劳动评价中,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劳动认知、劳动参与、劳动实践力、劳动文化等各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劳动素养全方位的发展。在向好趋势下,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每年开展劳动“放大镜”、“劳模”见面会、劳动英雄榜等系列表彰活动,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助力人人登上“劳动英雄榜”。

____市实验小学在“三小三大”劳动教育模式下,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树德,在劳动中淬炼增智,在劳动中创新育美,成为____市劳动教育窗口学校,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有益影响。学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约10余篇劳动特色活动报道在____教育新闻网、胶东在线、____时刻、____综合实践公众号、____新闻等发表,“动有朝气,向美生长”等多篇经验材料在市级交流推广。李永娟等3名教师指导的学生劳动成果获奖。学校多次荣获“____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未来,____市实验小学必将在劳动教育的海洋中步履不停,踏浪而行,让劳动在学校扎根,让学生因为劳动而手中有活、心中有爱,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所谓百尺竿头需奋进,乘风破浪正此时。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7

“劳”以致远:新时代农村小学“三三模式”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____县____小学是一所坐落于____县武原街道大曲集镇的农村小学,33个教学班,1346名学生,其中随迁子女占比达90%以上,来自全国27个省市,12个民族。学校根据“____”的谐音,提出了“晨曦教育”为办学主张,以“晨曦载曜,万物咸覩”为办学理念,做一种有“温度和希望”的教育。

学校劳动教育成果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学校先后荣获____省义务教育教材试验先进学校,____省精品课程,____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____市红旗大队,____市新优质培育学校等。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先后在____市名校长培养人选论坛、____市教育科研论坛、____县综合实践“卓越领航”教学展示月活动中进行介绍。陈建军校长主持的课题《“劳”以致远:新时代农村小学“三三模式”劳动教育路径研究》获____省20__年度重点立项课题,与之相关的《新时代乡村小学“三三模式”劳动教育路径研究》、《新居民子女学校“三情育人”劳动教育研究》分别发表于国家级杂志《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论坛》,《“三张清单”助推劳动教育“化虚为实”》等5篇论文获得市县级一、二等奖;《“盐”途有你》获____省精品课程,《劳技十二技》等4个劳动教育课程获县精品课程。

学校劳动教育理念

学校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坚持以“劳以致远”和“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社主义建设者”为劳动教育理念,构建“三三模式”劳动教育途径以“基础性课程+创生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三个层面为立足点,创生“生活+常规+职场”三条实施途径,依托“档案袋+达人展示+劳动榜展示”三大平台,在技能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强化新时代劳动技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参与劳动的意识,建立健康的劳动观念等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情感。

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坚持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这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项目化学习、“劳动周”实践与学习和校本课程学习等内容体系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喜欢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习得劳动技能,养成了“劳动从我开始”的社会自觉。

创生“三类”劳动课程,指向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劳动形态的变化,我们的劳动教育内容也需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与更新,主要构建三类课程:即基础性劳动课程、创生性劳动课程、发展性劳动课程。

(一)基础性劳动课程,健全人格发展

我们开设了“劳动+自我成长课程”、“劳动+家庭共生课程”、“劳动+德育实践课程”、家政服务课程等,这些课程不仅代表人们的衣食住行保障,还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目标。我们想通过劳动让学生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并在过程中锤炼学生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生性劳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新时代生活更富有科技元素,我们通过开展劳动+学科拓展课程、劳动+跨学科项目课程、艺术创作课程等,让学生印证所学的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使在课堂上学习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发展性劳动课程,指向人生未来

根据县域特点,城市发展进程,以及对未来产业的展望,设计学生喜欢的劳动教育方式,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体验,促进学生个人价值实现,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我们开设“劳动+人生规划课程”、“劳动+社会拓展课程”、职业体验课程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创设“三条”教育途径,指向时代需求

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活动为主要的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尝试学生的观察学习、信息学习、整合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得到锻炼。

(一)开辟家庭土壤,加入生活打造

开辟家庭资源,让其能成为深化劳动教育创新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务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如“小鬼当家—生活技能”、“智慧鲁班—手工技能”、“美好生活—创客启蒙”,引导学生介入到具体现实之“事”中,做到在“成事”中“成人”、为“成人”而“成事”,通过构建家校相融通、全方位、全领域的劳动“实践场”。

(二)开拓校园阵地,介入日常管理

我们有意识创造劳动空间,开办了“包地到班”、“未来农场”、“木创工坊”,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劳动现场”。这些项目不仅从内容上把各学科融合在一起,而且从方法上把学习、思考、假设、验证等方法结合为一体,历经自主的探究与发现,形成有深度的学习过程。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竞聘上岗,成为校园管理的一员,坚持“我的校园我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培养一批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学生。

(三)开发社会资源,深入职场体验

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我们与企业及社会机构建立协作关系,以体验、参与的方式协同推进。同时也与各类社会场所共建劳动教育平台,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构建学生参加公益劳动长效机制。

创建“三展”教育评价,指向时代希望

学生的劳动教育收获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我们评价不仅关注活动预期的评价,还关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双考核。

(一)劳动档案展示

学校建立学生的“劳动档案”,每月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填写每月参与学校和家庭劳动的次数,劳动的时间,是否主动参与,家长满意度,家长签名,是否留有照片等内容。

(二)劳动达人展示

学校结合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劳动达人”展示。展示内容从校内到校外,从自身到公共,分层设置,逐级提升。在一系列的比一比、评一评中,让一个个“劳动小能手”脱颖而出。

(三)晨曦劳动榜展示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劳动成果展示活动。线上,在微官网上发布视频,供全校师生学习交流;线下,在“震亨讲堂”上,“晨曦风采”栏目里,为学生近距离交流自己劳动所得,劳动所获。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与归宿点,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劳动清单实践中把劳动与德、智、体、美相结合,从而养成劳动习惯、增进劳动知识、锤炼劳动品质、深植劳动情怀。

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篇8

“方寸之地,不止方寸”微空间种植课程

____第二小学北校区基于学校“立行”成长课程,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多学科融合学习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学习体验过程中,创设微空间种植课程,在三维目标的构建上,重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微空间种植课程并不是单一的劳动课程,而是通过多学科融合学习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习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语文课堂撰写“种植观察日记”,用数学探究“最大化利用花架摆放花盆”问题,通过科学课堂学习植物的种植与养护技巧,学唱歌曲《二十四节气歌》,画一画蔬菜生长的过程……用多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个性化的设计贴近学生学情。

学校秉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与“五育并举”紧密联结这一观念,注重在劳动教育中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良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