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700字

2023-12-14 18:40:01互联网心得体会手机版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1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时光正好的少年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终有一日会踏上成功的彼岸,但当少年们踏过猛浪的时候,也勿忘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汪曾祺的家庭比较富裕,他的爷爷是一位名医。

在汪曾祺的成长历程中,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极大。“多年父子成兄弟”便是他父亲的名言。父亲平时,就是连抽烟喝酒也不忘了自己的好儿子,喝酒时,会先给自己儿子倒一杯,抽烟时,会先帮儿子点上一支。有人说,这不是害了孩子么?哪有孩子抽烟喝酒的?但其实这位父亲很关心儿子的学业,要求汪曾祺练字,这才成就了汪曾祺的字。此外,汪曾祺的文章以朴实无华,平平淡淡,简洁生动,接地气出名。有人评价他的文章:“没大没小”。在文章中,汪曾祺也提到自己喜欢有人情味的家庭。自己也很珍惜与父亲的这种“没大没小”的关系。

这种“没大没小”的关系,又何尝不是一种羁绊?( hTTpS://wwW.WEnAnDaQuAN.com/ )

推动你成长,推动你踏上浪花,推动你穿过激流。父亲对待他的方式,令汪曾祺养成了带有烟火气息的性格。朴实无华,平平淡淡。父亲还会画画,会谈琵琶,会拉二胡,会刻图章。这样一个文人雅士,也给汪曾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让他从小就接受着艺术的熏陶。这就是父亲带给他众多帮助之一。

这本书讲述了汪曾祺的从小学、初中、再到他学习画画写字的成长经历。他也和我们一样,会想念家乡的美食,会去看放学后的店铺。自由烂漫的生活就是从温馨有趣的家庭开始的。从这点看来,父母让我们加入“家庭”,他们是帮助我们最多的人。不论是把儿子当兄弟的汪菊生先生,还是把儿子当老师的傅雷先生,都利用与儿子深厚的羁绊,推动他们向上,引动他们向前。

所有遇见的人,帮助过你的人,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所向披靡之时,勿忘了曾经或深沉或浅显的羁绊。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关于成长,十分有意义的书——《愿少年乘风破浪》。

这本书是汪曾初祺在晚年时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梳理,回顾了其童年时的家庭、玩件和故乡的点滴,少年读书时的老师、同学,还有从小到大引以为傲的读书、写作、绘画经历。书中着重讲述了他在战火频仍的艰苦环境下的求学经历。回忆了众多师友交往逸事,尤其是他与一生良师益友沈从文先生之间的情谊。在贫穷、不如意的人生里,如何面对困境。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尤其喜欢“我的小学”这一章,作者给幼儿园老师写了一首“诗”,并且去看望了她,这首诗竟然让老师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从她口中得知王老师教了这么多学生竟然连一个也没有去看望过她,“师恩母爱”仅仅四个字,就让王老师泪流满面。这让我内心感到了一阵酸楚,也想到了刚刚毕业的小学班主任黄老师,学会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汪曾祺的父亲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会画画、会刻章、会写意花卉,还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我最喜爱的便是他们父子的相处之道,汪曾祺和他的父亲就像兄弟一样,这也应了那句话:“多年父子成兄弟”。父亲关心儿子的学业却并不强求,但经常指点他。

孩子总会从父母身上学到第一课,这种亲而不疏、保持个体独立的亲子关系,恰恰是家庭里最为珍贵的。汪曾祺写道:“我觉得一个现代的,充并并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意思。”他始终相信,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该由他们自己设计。一个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塑造孩子的父亲,是愚蠢且可恶的。

是啊!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许多,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汪曾祺。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3

《愿少年乘风破浪》分为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收录了汪老先生写的关于家、家人、家乡的几篇热门作品:、父亲、母亲等等,以“我的父亲,我的童年”为章节名。对于这一章节的内容,其实我早在几年前就读过,是已经在古稀之年的汪老回忆起了儿时在家乡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家老屋、祭祖桌、板凳、桌板等等,都成了他对于童年回忆的一种寄托。

第二章讲述汪老先生从小学、初中、再到他如何写字看画的经历。也就是这种经历,养成了作者的观察力与表达力。作者的家庭给予他的教育颇为良好,在第一章节中就能读到他家的生活氛围温馨而又有趣,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汪曾祺很难不烂漫。

第三章是我最欢的一章,述汪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遇到的闻一多先生、金岳霖先生、等老师、同学、校舍、活动等事情。他说他想去西南联大其实是因为沈从文在那儿任教,于是他一股脑的往南走去,差点随雁西去。好在足够的幸运考上了西南联大,在那儿遇上了他的好友闻一多、金岳霖等先生,并因着西南联大的师资教育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特色。

第四章讲述作者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以、三篇着重讲述汪老对于沈先生的爱戴、怀念与思念。前文有写到他到西南联大其实是奔着沈从文先生去的,后来他真成了沈先生的学生。

第五章则是以他笔下的齐白石、老舍来反应他又是如何在读书中“自娱自乐”,“放任自由”的。齐白石、老舍均是文坛上不可多得的巨匠,汪老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中国文坛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正是那种“贵在坚持、贵在自由”的教育思想下,培育了如汪老备具中国精神的一代代中国人。

读完这本书,他那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就成为了我生活的一种态度,他可以走到哪里,就先去看看那儿的美食,他不会讲那些不满与难过挂在嘴边,也可能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可以写得出那么多有味道的文字。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4

“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学校、你的朋友、你看的书、你走过的路,你的每一次挑战与挫折,都决定着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你。”这是汪曾祺先生《愿少年乘风破浪》这本书结尾的一句话。短短的四十九个字,却照应了一个个少年的成长之路。

这本书是汪曾祺先生在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梳理,回顾了自己一生,用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学习的方法,在成长的路上少一些迷茫,少一些不知所措,别懂得太晚。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汪曾祺先生描述的童年,他的童年让我感受到的不是忙碌,而是我向往的朴实无华。他在花园里玩,寻找大自然的奥秘,了解更多平常容易忽略的小事,这就是我向往的。他的人生体验了酸甜苦辣,无论多艰难的岁月,都改不了他对人生的热爱与深情。

会想到现在的我,处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困扰,我很知足。想起我的童年,虽然没有像汪曾祺先生那样走进大自然,但我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拥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拥有聊得来的朋友。上了初中之后,学业繁忙,少有时间像童年一样无忧无虑。也偶尔叛逆,和父母拌嘴。我想,这就是经历长大的过程吧。

童年很短暂,享受且珍惜。有时候我在想,我为什么要长大,长大了有什么好,现在我知道了,长大会懂得很多,懂得好好享受生活,珍惜生活,懂得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懂得好好爱自己。但在享受这个美好生活之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不辜负父母,家人的期望,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才,做出一些贡献。这一切都要从现在开始做起,打好基础,乘风破浪,出去闯荡。

那些童年、少年和青春;那些梦想、叛逆和忧伤。所有的迷茫、挫折、痛与伤,都将在乘风破浪的奋斗中寻到答案。生活给你苦难,其实在铺垫浪漫。你永远要相信自己!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乘风破浪,你我皆是黑马!

愿少年乘风破浪读后感 篇5

读了《愿少年乘风破浪》,书中写的大多是汪曾祺先生从前的一些琐事。书中有几处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有一处西南联大教授对学生的鉴别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希望学生创新。创新确实很重要,就像高尔基说的“如果学习只是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会有科学,也不会有科技。”科学家是很了不起,但他们只是发现了我们忽略的真理。读书,学习,也不能一味地模仿,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书中一些描写作者的老师时,总会不自觉的透露出汪曾祺先生对老师们的敬佩之情。比如这个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前一句中显露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所知甚少”的遗憾,两句中都用先生来称呼老师,展现出了作者对金先生的尊敬。而接下来的一句:“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更是对老师进行了赞美。

看完书,我不由得会联想到我自己。汪曾祺先生那么希望少年们乘风破浪,我做到了吗?我好像只不过是在老师、家长给我铺好的大道上走。我有资格抱怨学习累吗?没有。我付出的只不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还要努力,不能让自己后悔,不能令家长和老师失望。

虽然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像标题一样与我们互动,但他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奋斗。他告诉我们童年和亲人一定会离开,但他们会送给我们“成长”;不要害怕茫然和困难,相信风雨过后就能看到彩虹;遇见了觉得值得为之努力的梦想,就要牢牢地把握。在不如意的人生中,更要用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看一看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人生中就算有再多艰难的岁月,也要保持着对人生的热爱,相信汪曾祺先生,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总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