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案大全作文大全800字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美食作文800字作文

2023-09-29 07:42:01互联网800字作文手机版

家乡的美食作文作文 篇1

绥德八碗

李贵龙

八碗是绥徳人宴请宾客最髙级别的席饭,有人戏称为陕北的满汉全席。

八碗,是由八种上等的肉食菜肴,即酥鸡、油炸丸子、炖肉、烧肉、白条肉、清蒸羊肉、红烧排骨、猪转鸡组成而得名。之所以选八这个数字,更是与道教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关联,坐八仙桌,吃八碗,道骨仙风无处不在。

八碗的制作过程十分麻繁,不光讲究味道鲜美,五味俱全;形状上方的要正,圆的要滾,三角有棱,薄片均匀;色彩则红要鲜,黄要亮,白要纯,不能麻虎。因此,要提前-两天就开始制作。把八种菜肴分别做好,开席前分别装入碗内上笼蒸热待用,开席了由掌盘人端上桌。

八碗因原料的丰盈不同又分为硬八碗和软八碗。硬八碗是八碗肉食菜肴。软八碗又称水漂八碗或水漂席,只有酥鸡、丸子、烧肉、炖肉四碗肉,其余四碗为大烩菜。也有的将八种肉食制作得很小很小,分别盖在盛满八碗烩菜的上面,肉在烩菜上漂,直覌地道明了水漂席叫法的原由。若在八碗席上全后,给每桌席上添炖肉,让客人尽兴吃饱肉,为添八碗,也叫添席亊。

这种只在婚丧嫁娶,生日滿月,祝寿庆典等红白喜事和年夜饭才吃的八碗,叫吃席饭或摆八碗。一个摆字说明吃八碗既是一种身份地位、财富拥有的显示,更有严格的约定俗成的民俗礼規礼仪的讲究。不仅坐席应按照长幼辈份和亲友尊贵来排坐,即长者或尊贵者坐首席其余按序左右排坐。八碗上席以鸡为先,即厨房上第一道菜肴就应上酥鸡,接着便是丸子、烧肉、白条肉、清蒸羊肉、红烧排骨、猪转鸡、炖肉等,並在桌面上摆成“工”字型。就连筷子、酒盅的摆放也要遵规遵矩。坐席吃饭者也要按礼数进餐。总之,八碗席饭从入席、上菜、进餐、离席都遵循民俗礼規有序进行。

过去,能摆起八碗或办起添席亊的只是少数富裕人家;若能赶上一回八碗席,要美美地评说上-段时间,是炖肉香还是丸子美,或是那道菜上的不在礼数,那个人席位坐的不合規矩。今日,若遇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要摆八碗,並要办成添席亊。赶亊人对席饭色、香、味、形要求更髙了,对礼規礼仪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究的更深了。

吃八碗席饭,既是陕北饮食中最髙级最丰盛的美味享受,也是最系统最全面的饮食文化民俗礼仪的亲身体验。开席了,掌盘人“油来一!”一声,唢呐髙奏,八碗上席,亲朋们遵規遵矩地海吃,一口一二两重的炖肉块块或二三寸长的烧肉片片下肚,再猛喝一口烧酒,那才叫滋润;在你邀我敬的礼让中,喝醉几个那才叫痛快。一席八碗吃岀了陕北纯扑厚道的民风,绥徳汉子待客的大气和豪爽。

八碗是最具亲和力的饮食。在物质较丰富的今天,若有客至远方来,绥徳人也会摆上一席八碗,为客人接风洗尘。八碗更是思念家乡的一种记忆。客居天涯海角的绥德人,用八碗做为年夜饭度过温馨的除夕夜,让家的感覚温暖游子的孤独。

家乡的美食作文作文 篇2

阿立夫

“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那是我可爱的家乡赤峰……”我的家乡赤峰,是一座美丽的塞外小城。这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类型丰富多样。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

对夹是最具特色的地方主食,外形与汉堡相似,外表金黄,口感酥软,肉香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夹的传统做法是用一定比例的油水和面,再在面中加入盐、五香面儿、砂糖,将面反复揉匀,醒透。擀成薄片后,在上面抹一层由小米面与猪油做成的油酥,卷起,揪成小面团成饼,放入炉中烤熟,然后再夹入肥瘦相间的酥肉。这样做成的对夹,一口吃下去,满口喷香,营养丰富,会给你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无限的能量。对夹讲究出炉即吃,如果凉了,口感就会差很多。许多来赤峰的人都说,如果来赤峰不吃上一个对夹,真是枉为此行。

敖汉拨面,是赤峰市敖汉旗的特色美食,用敖汉地区产出的荞麦为原料制作而成。因为荞面缺乏面筋,没有韧性,所以面要和的硬些。把荞面团擀成一厘米厚,二十厘米长的面片,待水烧开后,手握两边带有柄把的面刀挤切出一根根面条,边挤边拨入滚开的水中。拨面时双手紧握刀把儿,频繁抖动挤切,刀切下去还要有一个向外挑的动作,这样防止荞面粘在刀上。煮熟的拨面,浇上最为经典的芹菜羊肉卤汁,再拌上韭花、香菜、蒜汁、辣椒油,口感筋道扎实,色香浓郁。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拨面,让人身心真是倍感温暖。因为荞麦中富含膳食纤维,含糖量低,又有降气宽肠、清热解毒的食疗功效,所以是很多中老年人的膳食佳品。

黄米面粘豆包,是家乡的传统家常食品。蒸粘豆包要发面,发面的"发"意喻"发财"、"发家",蒸粘豆包的"蒸"象征"蒸蒸日上"。所以,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几锅粘豆包,冷冻保藏起来,以备食用。吃的时候,或蒸或煎制,再蘸上红糖,真是香糯可口。

白家熏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已是百年老字号。白家熏鸡的制作采用香柏屑,特有的柏木油脂香熏制,经过十一道工序精制而成。做好的熏鸡色泽明亮,肉质松软,喷香四溢,是人们款待客人的必备美食,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酸菜火锅、排骨蒸饺、糟米咯咯豆、莜面窝窝、小米菜包、涮羊肉……家乡的美食还有许多,说不完道不尽。家乡的美食虽然没有获得名扬天下的美誉,但那一米一菜养育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让人们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着,我多爱家乡的美食啊!

家乡的美食作文作文 篇3

黑粉

李贵龙

黑粉是绥德独有的地方名食,是凉粉的升级版。黑粉呈浅灰白色,口感细腻、软绵、香醇、凉爽、略酸,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老少咸宜,四季皆可食用。

黑粉最先是用绿豆制芡的下角料黑芡制成。黑芡是浮在白芡上面的一层,不能漏粉条,倒了太可惜,有人就像擦凉粉一样做成了黑粉食用。现在制黑粉则用纯绿豆芡:大绿豆入水泡绵,磨成糊浆,过滤成芡糊浆。把糊浆置于大瓷中沉淀,撇去上面的清水。再搅匀稠糊浆,让其在瓷中发酵。糊浆发酵后,注入开水锅中,边注边搅,同时加入适量白矾,这就是搽黑粉,搽好的黑粉出锅冷却后,变成软固体,便可食用或出售。吃黑粉用的蘸料是:炸熟的小蔴油、油炸辣面、芝麻、醋、香菜、黄瓜及水葱等的混合物。这种蘸料,调入黑粉块中,使黑粉奇香异常。吃黑粉最理想的吃法是拌入猪脑肉,戏称“活捉鱼”,如果再以油旋作主食,那就绝对高档。黑粉又是下酒的首选菜,不仅因为黑粉好吃,而且还能缓解醉意。

在夏季吃了黑粉,可生津解渴,打凉下火。如有牙痛、流鼻血和耳炎,吃了黑粉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在冬季吃了冰凉的黑粉,也不会引起拉肚子。传说有一后生,在冬天拉肚子,父母亲叫他再不敢吃冰冷食物。但这后生很犟,偏偏吃了一碗黑粉。说来也真奇怪,那后生却不拉肚子了。

绥德黑粉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做黑粉的有小刘家沟王凤忠,稍后又有白家沟马维谋和闫李巷的李义元。到四十年代,做黑粉的增多,有小刘家沟王培厚、王步成、王保珍、刘本亮,清水沟刘国彦等。至五十年代后,制售黑粉的更多,有王保珍的三个儿子王天才、王天军和王天勤,真可谓黑粉世家。子继父业的有刘国彦之子刘亚东,刘本亮之子刘五牛,王步成之子王七。到八十年代,做黑粉的风起云涌,有二十家左右。并出现了批发商和二道贩子。这时,黑粉亦进入餐厅、酒店,是宴席上的一道重要名菜。并运往延安、西安,进入饭庄、酒楼,倍受青睐。

凡来绥德的旅客、官员、商家和文人,都要品尝黑粉。感受最纯正的绥德味道。1958年,全国水土保持现场会在绥德召开,与会代表对黑粉、油旋特别感兴趣,大会特别安排每天一顿黑粉、油旋、小米绿豆米汤。绥德籍和在绥德工作过的干部,经常托亲友给他们捎绥德黑粉。他们长期不吃黑粉,就好像生活中短缺了什么。

家乡的美食作文作文 篇4

凉粉

李贵龙

凉粉呈灰白色、质地软而坚韧,好的凉粉甚至可以用秤勾子勾起来称。凉粉性凉,因凉命名,名符其实。吃了凉粉可以打凉下火,解渴,清肺爽心,因此,凉粉是夏季的饮食佳品。

制作凉粉的原料是绿豆芡,其制作过程是:将绿豆置于水中泡软,用磨推成糊浆,经过滤沉淀后把上面的清水撇出。沉淀物晾干成粉状,叫作芡面。将芡面搅匀倒入开水锅内,用木桨不停地搅拌。待糊浆变为半固体即可,这个过程就是“擦凉粉”。待擦好的凉粉冷却后成为软固体,便可食用。

凉粉有两种吃法,一是把凉粉切成小块,另一种是用特制的挠子把凉粉挠成细偏圆形长条。凉粉切或挠好后,调上“蘸的”(调料),便可食用。“蘸的”是用炸麻油、醋、酱(少许)、黄瓜丝、香菜、油炸葱花、盐、水葱(小葱)等混合而成。白色凉粉上浮红、绿、黄各色“蘸的”,观之,垂涎三尺,食之,清凉爽快,确为热天佳品。

现今,用绿豆制凉粉的很少,代之而起的是用洋芋芡粉制的,因绿豆制的凉粉虽然质量高且好吃,但售价较高,一般人难以承受,就食用价格便宜的洋芋芡粉制的凉粉。

吃凉粉不能太快太多,以免凉气进入肚内太猛太多,引起肚子不适。在冬季吃凉粉时,如嫌凉粉太冰,还可以炒热吃,这就是热凉粉。热凉粉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早在古代的一副反义词对联中就出现了,并为那副联中的四大角色之一,联云:小老鼠偷吃热凉粉;短长虫爬上低高粱。

在陕北地区流行着一句民谚:“不吃凉粉腾板凳。”(腾,土语为离开之意)。这句民谚,虽然说的是吃凉粉之事,但含意深刻广泛,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在各项工作中,有不少人占着位子不干事,在其位不谋其事。这句谚语,对那些人是提醒,是规劝,是催促,是勒令。总之,是让他们醒悟,让那些愿干事的人坐位子,提高效率,搞好工作。这句民谚,可窥视出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家乡的美食作文作文 篇5

扁食

李贵龙

扁食是年节食品。绥德的扁食是用站山羊羯子肉和黄萝卜作馅,其味道鲜醇,馋香异常。扁食的吃法有两种,即干饺和水饺。干饺是干捞的水饺,蘸上蘸料,蘸料是用蒜泥、醋、油炸辣面、香油、芝麻、香菜和盐等混和而调制的。汤饺是水饺加入调汤后而食,调汤是用海带、蘑菇、紫菜、香菜、醋、酱、盐调制。吃了干饺,耐饥,长时不饿。吃汤饺,有饺有汤,既能顶饱又能解渴,人们吃了比较舒服。

扁食形似元宝,据说吃了它可以得到金银财宝,发财致富。扁食还有团结、团圆的象征,因为扁食的馅是羊肉、萝卜和佐料,它们被皮子包在一起,再捏挤,馅子的各种成分就紧紧结在一起,不可分离。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绥德城出摊卖的扁食都是汤饺。卖家担着两个盛扁食的大盆,拿个小火炉,到了市场,把大盆摆在街道的圪台上,就喊开了。譬如城内的张训娃和宋二,他们清清嗓子,放大嗓门,高声吼道:“扁食来,海带紫菜蘑菇汤,实在香啊!乍看,油汤油水,清汤利水,酸汤辣水,滚汤热水,香汤美水,乍吃来!”接着又喊道:“男人女人吃了满意,大人小孩吃了欢喜。”那吆喝声,宏亮悠长,悦耳动听,用地道的绥德方言,就像一支随手拈来的信天游,漫过前街后巷。当时流传这样的话:“宋二咀巧声音高,扁食又香味道好。”

家庭吃扁食,一般在大年初一、正月初七(人七)、正月十六日和中秋节。春节和中秋节是团圆、欢庆的节日,吃扁食是很自然的。正月初七和正月十六日,据说此两日忌吃囫囵的,就是不能吃粒食,如果吃了的,就会生白头孩子。而扁食的皮是面粉,馅子是萝卜和羊肉剁碎的,因此,此二日吃扁食就不犯这个忌。在正月初一吃扁食时,人们把洗干净的一、二枚小硬币包进扁食。如果吃到包硬币的扁食,预示此人有福,有好运气。

青年男女结婚的当天晚上,要吃个头较小的扁食,男六个女六个,这就是所谓的“儿女扁食”。人们认为,吃了“儿女扁食”,会多生孩子,儿女成群,子孙满堂。

结婚的第二天,新郎和新娘要去女方的娘家,谓之“回门”。岳父家招待新郎也要吃一顿扁食,期望女儿和女婿和睦、白头偕老。岳父家的近亲要请新郎新娘吃饭,谓之“请新”。请新时吃的饭也大部分是扁食。有的亲戚故意在扁食馅子中放很多盐或辣子,这是为了开玩笑地惩新女婿。如果新郎嫌辣或咸吃得少,就表示不尊重,看不起亲戚。所以,新郎只得含咸或辣硬着头皮吃下去。真所谓“新女婿吃扁食,有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