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800字
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 篇1
刘熹珩
人生在世,一定要远行一程。走出狭小的四方天地,看遍山水一程、风雪一更的自然山水,感触世间的人情往来、人间冷暖,从而思考自身,自我成长。只有远行万里的人,才能有故事。
只有远行者,才能了解真实的世界,寻找世间真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中的知识是理论性的,现实中应用的效果却大有不同。只有远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中国共产党远行万里,从读书上海到农村根据地井冈山,过渡河,翻雪山。在长征途中,认识到了苏联“城市包围农村”路线的不适用性,而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路线。正是中共党在远行中探索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检验了知识的适应性,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路径。远行,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探寻到真实的现实,才能将我们自身的知识转化为应用的价值,书写下实用真实的故事。
只有远行者才能感知世间冷暖,拥有开放的格局与胸怀。若不远行,我们就无法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拘泥于自身的或喜或悲,或得或失。这样写出的故事,不能称之为故事,因为这不过是个人生活的自我感伤,是无法给他人带来启迪与引领的。杜甫从长安远行至蜀地,一路上目睹了世间百姓的漂泊痛苦,生活冷暖,挥笔写下三吏,震撼世人,启迪后世,开创了诗史在中华文化中磅礴的一页。杜甫在远行中跳出了个人仕途的失意,而是将眼界投向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与百姓之心共鸣,才写下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故事。可见,远行让我们不仅仅再执着于个人的伤痛,而是与千万在命运中彷徨挣扎的人们共鸣,给予相互砥砺前行的勇气,写下温暖人心的故事。
远行者不仅仅是了解、感知,更是在路途中锤炼自己的人格与精神。远行的意义不在于走过了万里的征程,而是在于远行中对自己成长的启迪与升华,这样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敦煌女儿樊锦诗跨千里到西北的荒漠戈壁之中,热爱上了修复文物的工作,找到传承文物为己任的人生价值。在艰苦的远行途中,更磨练了她坚韧顽强,甘于奉献的品格精神,最终在文物保护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人格品质的体现,不经过远行,不经过磨练,没有灵魂的震撼,没有成长的艰辛,又怎么知道真正的热爱,实现如愿的人生价值,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远行是挑战,是发现。只有用脚步丈量过世间的寸寸大地,用双眼看遍人间的喜怒哀乐,用心灵去感受生命的温度,才能写下真实的温情、真实的、自己的故事。
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 篇2
李清扬
哥伦布执着于追逐远方的浪花,开辟了人类新的历史。鉴真虽身患盲疾,却六度海峡,将人生的边界拓宽,将民族间的距离弥合。远行,是人类怀揣梦想,或在思索中觉悟心境,或在颠簸中磨砺心灵,抵人生之高远,开民族之先河。
古人历来有远行的追求。俗话说,“不游历不足以怀苍生”。没有仗剑四方的游历,李白无以将大江大流、天地四野融入盛唐气象,无以用鲸吞天地翻云浪的胸怀超脱于四面高墙的俗世。没有从长安到川蜀的流徙,杜甫无以将心灵真正贴近人民,将身躯匍匐于土地,无以从理想中看到现实,从而怀苍生,著诗史。唯远行中,人类最浪漫自由的性格才得以找到自然的归宿,从而借天地的宽广挣脱凡俗的囹圄。唯远行中,方得见人生百态,观世间百种,从而让精神在“贴近”的过程中愈发高远。
远行者才能探寻到思想真理。在寻梦、寻理的过程中,不乏浅尝辄止之人,但更多人往往只是满足于自己或者大众所公认的“终点”或者“绝境”。然而真理如此宏大,又如此微末,不以“远行”心态出发,人类如何致远,思想如何致深?人类发展史上最不缺“差不多”先生,也不缺为权威和成功喝彩者,但是发问者少、探寻者少、“切磋琢磨”者少、愚公移山者少。易卜生看到了社会问题,但是只是在“作诗”;人们受到了感召,于是成群地揭竿去要“男女平权”。他们都在推动发展,却说不上“远行”,只是开辟了一条道路。而鲁迅却叩问——“娜拉走后怎样?”于别人终止处连续发问、层层深入,瑀瑀走在探寻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道路上,如平地惊雷,振聋发聩。正是也只有一个个这样“反抗绝望”的远行者,才得以真正振民族于危亡,兴民族未来之复兴。
远行非是在于物理距离之远,而在于心灵境界的高远。苏轼在远行的过程中寄托了旷达开阔的胸襟,于是融通万物,将自己四次被贬的坎坷心境映照到天地辽阔,写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心声。陆游在远行中悟出道理,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虽然身不能至四合,但于每日的学习工作中,将五感张开,用心沉浸在平凡的工作中,每天都以远行的心态出发,让积累的路程丰富自己生命的价值。在“欲穷千里”中,收获“更上一层”的境界。
远行者才有故事,远行的文化才有味道,远行的民族才有未来。而这一切,都依托于青年们梦想远行、追求远行、坚持远行的心。出发吧,向着远方的风浪;出发吧,向着美好的未来;出发吧,用我们远行的脚步踏踏实实地走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路。
为民族而远行的生命才有意义!
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 篇3
王睿琪
“人,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才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履痕。”时代的飞跃伴随着目不暇接的捷径与名誉,人人慕其轻松快捷,趋之若鹜。但纵时代变迁,远行仍是故事之本。
远行者,无关距离,由心之所愿,至梦之所往,山止川行,无远弗届。而远行之途,长路漫浩,上下求索,其丰满与价值自显,于是故事成于其中矣。
唯远行给予故事广度。远行使人不再居于安逸丰沛,而是寻前方之开阔。停驻则自囿囹圄,开阔则得觅新知,拓广途,广途便予故事开篇。文化大散文开创者余秋雨先生无愧于远行旅者之称。历史的苦心研读已让他学富五车,但他仍选择远行,用脚步丈量书中山河。当旅途由漠北羌笛行至威尼斯港湾,故事的篇卷便也由那一方书桌融于广袤之天地。远行之旅,博其见识引其灵魂,是他书写的云舫。倘若他止步于方寸书册一味埋头,又何来故事中不期而遇之曼妙,又如何用独树一帜的视角掀开文化之面纱予世人惊艳?故远行者之旅途,予故事之舞台。
故事纵丰富亦不应止于铺叙,而远行恰以深度缀故事之点睛。远行者,行远,思便随之远而深。北斗团队之十年砥砺,得星列陈空,但科技之成远非其旅途所止。远行之困苦与岁月之蹉跎自会给予历经之人宝贵的财富,于是他们由远行知初心之珍贵,知坚守之意义,也予社会、予民族文化之浪漫与屹立于世界之根基。由此,漫漫长途便成了故事之精华。故远行之途,予故事之惊艳。
由是观之,唯远行者方成故事之广与深,广之深之,故事方成精彩。
而人人寻远方而行之,便予时代故事。古有百家争鸣不远万里为寻天下安平,筑华夏千百年来浪漫与信念之根基;亦有面向变局负重远行志于救亡图存之青年,书中华民族之自强与抗争之魂;而如今,更有科研工作者不惜戈壁扬沙十年一剑,予祖国之富强。故时代之篇章,亦以远行而谱就。
远行者才有故事,远行者之时代方成华章。故青年有志,当举步向远山,行天涯,书人生,绘时代。
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 篇4
王清越
“远行”,跋涉千里的“行万里路”,深微精辟的学术钻研,远超常人的高超境界……不论远行有何种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更长的路途示人以更多的风景,创造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可以说,丰盈的体悟与高远的价值源于“行远”。
远行何以创造故事?以外在论,远行提供了产生体悟的契机与机缘。远行,路途更长意味着风景更多,“触发”的机会也更多。古人少壮“游历”莫不缘此,李白游历,以名山大川触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叹,杜甫观天下苍生,故有三吏三别之“诗史”,反观旧时乡中“酸秀才”之流,空有书本知识,没有远行的风景触发体悟,终究只是咬文嚼字,所学也只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有“故事”。是可见,远行给人以见生活、观风景的实践机会,故利于真情之体悟,肺腑之叹的形成。
以内在论,远行培养出易感而丰富的心灵。东坡肉与西湖雨,岭南荔与东湖柳,东坡以一生的时间,于生活、艺术交融之路上走得远,浸得深。在这样的“远行”中,他的心灵也诗意生活化了,能够于平淡艰苦的日子中获得达观与诗意,终成为文人灯塔,创造出丰厚的文化价值。故事的产生源于心灵的美好独特,远行正以境界之远涵养心灵世界之丰富,是一个先修身,达“己”再推己及人,达天下的过程。
远行乃故事之本这纵然不假,然若想故事真的精彩饱满,便得有真远行。反而若是走上“假远行”之途,故事浅薄鄙陋便是必然。何以区分真假?须得看远行之初心。是泥于功利追求,汲汲于名利还是超越了个人物质丰足,世俗观念樊笼?钱钟书先生出版《管锥编》,十年之功成就一本精深甚至略显艰涩难懂的文言笔记。已是超越了名利俗物的追求,个人价值彰显,真正利于中国人文历史学术界思想进步,功在千秋。反观如今一批“名著编纂者”,为博得“修编名著”的一份好名声,拼凑摘用,自圆其说,出版了一大批伪名著,误人子弟。这样的人作为假远行者,似乎也以脑力劳动在远行和创造。却不见真远行者的初心已超出了自我追求,甘于不为人知,做中华历史文化的传递者,发掘者,发扬者。达到了为民族积淀文化,发掘历史,引领未来的高度,这正是真远行之境界,方成就精彩纷呈之故事。
远行之于人,给人以机缘,培养心灵,纵成就故事。然而,辩得真远行,方能不在远行中迷失,跳出个人追求,世俗价值的拘束。真正为民族远行,以年华心力助文化远行,方是远行真正的精彩故事之所在。
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 篇5
何睿
远行者,背着行囊,步履不停,他要去向何方?他又为何踏上远行?我想,每个远行者的故事是追寻的故事,只有远行,才使人生更丰满。
每个人都是自己数十年人生的远行者,囿于四角天空的人生未必没有意义,但是只有当你踏上追求理想与价值的远行时,与路途中志同道合之人相遇时,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人生的璀璨才得以绽放,精彩的故事才得以呈现。
行百里路固然是远行,但比足下之路更难探索的,是个人的内心之路。游于青藏途中,与磕长头的信徒相遇,或许我们走了同样的路,可内心之路不同。他们不曾动摇的眼神和摒弃杂念的心灵,都与脚下的尘埃一起见证着心灵之远行。若不追求如此探寻内心的远行,点到为止,便是唯有三分热度,就像“躺平”成为许多人的人生态度,匆匆而行,又戛然而止。而若心有远行的目标,才能带着初心,追寻自己人生的境界。这种远行的发生甚至不必依赖于身体的健全,残奥健儿带着残缺之美,更迸发出向上的生命力。他们心中的远行,是超越身体极限的追寻,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探索。
远行从未不是一个人的修行,社会发展的历史故事与待开拓的未来都源于远行者的推动。当我们行在社会中,走在一起的远行者,皆大有可为。孔子踏上他的远行之旅,周游列国,将仁、义、礼的火种播撒华夏大地;疫情之下医护人员远赴武汉,众志成城,救死扶伤的人生信仰挽救了一座城一个国;踏上“上九天揽月”之旅的中国,前有无数先行者的脚步引领,后有年轻团队行于梦想之途的远行,才推动千年大国走向欣欣向荣的未来。无数青年远行的彼岸,正是一国可期之未来。
一条扎根于心的文化远行,更是每个人必经之行。文化之路悄然无声地浸润着内心,单薄而脆弱的生命只有经过文化的洗礼方能走向深处。读屈原“上下求索”“受命不迁”,读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雄壮史诗,亦或是苏轼身受贬谪之苦却“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文辞之美的背后,探求道德坚守、人生感慨、处事哲学,才能丰盈自己的心灵。在这条文化之旅的远行中,纵贯古今是为了传承这条远行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华夏民族在世界大舞台绽放,中国故事的讲述,不曾离开这条远行路。
成为远行者,背上人生理想的行囊,踏上上下求索之路,才见得生命之完满,民族之前行。
远行者才有故事作文 篇6
郭菁湲
武侠小说中一生远行且行迹无踪的侠客隐士常能从容谈起或是武林纷争或是爱恨情仇等精彩故事。为何他们有故事?且何谓远行者?以我之见,天地之远行,心灵之远,胸怀之远行者也,唯有远行,方能见妙景,得真知,诉动人之故事。
天地之远行,诉生动真实之故事。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可让我们得到抽象和概念的认识,而行路则让这些抽象落于具体,让认识落于实践,在远行中方能见到真实之景,品本真之人事,动真切之情。余秋雨在大漠黄河找到中国历史之源,在江南水乡感受人情文化,方写就《文化苦旅》,道出“中化文化真实步履落在山重水美,苍茫大地上。”世界之大瑰丽无穷,愿做一个远行者,看尽世间百态、景色人情,何谈没有故事可诉,无诗可作?
心灵之远行,诉丰富盎然之故事。世上太多人把自己禁锢在心灵的死角,无法以开阔豁达的心态、广泛而从容的接受生活百态。古有一生为功名利禄郁郁不欢之人,今有在朝九晚五中失去生活乐趣之人,他们都非心灵的远行者,而心灵的远行者少而又少。苏轼是这样一位远行者,他一生屡逢坎坷,但未因此失去生活的乐趣,贬到杭州他筑柳堤做醋鱼,贬到滁州他忆醉翁,贬到黄州他夜游赏明月,正是有着心灵的豁达远行者将生活过的趣味盎然,留在诗中为后人所见。汪曾祺同样如此,他自由的赏花做饭作画,将写作与生活的浪漫融为一体。唯有心灵远行,方能走出死角放眼看到人生和世界,当我们能自由的看云、读书、品味生活,何谈没有故事可讲。
胸怀之远行,诉真切感人之故事。“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张桂梅虽未去过世间巍峨的高山和婵娟的溪流,也一生未曾有机会慢慢品味人生乐趣,但她仍有故事可讲,她的故事仍感动千万女性,何也?因为她的胸怀在远行,她在山沟中日夜来回,在华坪女高中早晚守候,因着她的胸怀是看到女孩们都能走出大山,得到解放,走向新的世界,因此她走在山中的每一步都是故事,女高中的每一幕都是故事。志存高远,一路上必经他人不得经之苦,见他人不得见之景,终能望见志向与理想之境,有如此经历,何谈没有故事可诉。
对比如今,天地的远行或许尚可达到,但实现心灵远行和胸怀远行的人却少之又少,故世间真切的故事越来越淡、越来越少,愿更多人踏上远行之路,谱写属于自己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