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校园欺凌行为严重损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为有效预防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请您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一、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二、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
四、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七、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八、细致观察,正确应对。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如有以下情形出现,请您充分考虑孩子遭受欺凌的可能性:一是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在温热天气里也经常穿着长袖衣裤,很可能是想遮掩伤痕。二是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三是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四是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倾向。五是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六是频繁的失眠、噩梦、尿床,等等。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及时与学校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您好!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某些情况下,部分受欺凌者会发生恶逆变化,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觉的加入欺凌行列。对于欺凌者来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歧途。
因此,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希望各位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重,密切配合学校开展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工作,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二、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心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四、注重言传身教。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
六、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七、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八、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九、细致观察,正确应对。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如有以下情形出现,请您充分考虑孩子遭受欺凌的可能性:
1、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在温热天气里也经常穿着长袖衣裤,很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2、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
3、如厕习惯改变。
4、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
5、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倾向。
6、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
7、频繁的失眠、噩梦、尿床。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来。及时与校方沟通,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防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家长朋友们,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愿与你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3
校园安全,师生平安,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愿望和期盼。但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损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复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一道努力抓好防治工作,有效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事件的发生。学校下发《预防校园欺凌——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应多关注、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少抱怨。重视孩子全面发展,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教育引导孩子不进网吧、歌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不抽烟、不喝酒,远离毒品,不沉迷网络,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醒孩子应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抵制,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家庭共同学习法律知识
加强对孩子法治教育和监管,通过解读生活中常见的欺凌案例,对孩子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加强家校联系沟通
要主动与学校、老师多联系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和学业情况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疏导孩子的心理,并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多理解支持学校工作。
做好防治欺凌教育
教导孩子若遭遇校园欺凌应该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和家长,保存好相关证据,通过报警解决,不能诱导孩子以暴制暴,避免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若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应及时报告学校或拨打110报警。
注重及时纠偏防范
如果孩子遭受欺凌,及时联系学校,及早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沉淀积怨,造成更大伤害。如果发现孩子有欺侮、欺负他人现象,要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更要认真反思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家庭教育是否存在暴力等问题。
防治校园欺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立即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4
尊敬的教师及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然而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社会热议。对此,除了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之余,我们的教师、学生及家长朋友们又能做些什么?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2023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如下:
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
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或嘲笑评论别人。
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
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财物欺凌: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
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
三、校园欺凌的主要危害
被欺凌者:引发肢体创伤、引发心理疾病。
欺凌者: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
围观者: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数分别为4157人、2785人、1667人、583人、581人,罪名涉及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猥亵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园欺凌已不仅是简单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刑亊犯罪。
四、怎样辨别孩子遭受欺凌暴力?
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个体会有所变化,教师、家长需细致观察,认真对待。
身体经常出现难以合理解释的伤口(如红肿、淤青和割伤等)。
经常告知家长自己生病,无明确原因的头疼、肚子疼或其他不舒服,要请假在家休息不想上学,甚至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送孩子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
出现失眠、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
在学校或家里闷闷不乐,突然变得少言寡语,情绪表现上突然出现焦虑、胆小、沉默寡言,沮丧、悲伤甚至试图自杀。
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
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有时可能携带刀具。
书包、文具和衣服等会有所破损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
下课后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比原来话少,将自己封闭。
有时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
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现象,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甄别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欺凌?如果家长确认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或听说校园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
五、真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孩子
1、保持镇定:不能胆怯忍受,更不能以暴制暴,要理智机智地解决问题。
2、机智求救:向路人呼叫求助或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3、生命第一:要注意策略,留存欺凌证据,依法保护自己。
4、敢于告诉成年人(亲人和老师)。
5、记住相关重要人员的联系方式(亲人、老师、报警),关键时刻寻求帮助。
家长
1、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直接与孩子沟通讨论。避免孩子因羞耻和尴尬而不愿提及。适时鼓励,让孩子信任,给孩子信心,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3、暂时放下其他事务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稳定孩子的情绪。无论孩子表现出何种行为和状态或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都要耐心陪护。
4、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自闭、自伤甚至自杀等倾向,要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欺凌和暴力多发生在上放学路上,要亲自接送或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孩子上下学,直到问题解决。
6、关注孩子性格,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和信心。
致家长
家长朋友,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请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二、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四、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手机、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匕首、弹簧刀、藏刀等。
六、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七、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八、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那就是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让我们与您一道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5
“校园欺凌”目前并没有权威的法律规定,一般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注意哦,同学间的正常纠纷,如游戏玩耍、小打小闹等不算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打:打架、斗殴,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
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传:网上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
孩子有以下情况,说明孩子可能遭遇了校园欺凌,需要及时介入调查?
1、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在温热天气里也经常穿着长袖衣裤,很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2、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
3、如厕习惯改变。
4、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
5、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倾向。
6、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
7、频繁的失眠、噩梦、尿床。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孩子需要做:
拖延时间: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
呼救求助:必要时向路人呼救,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安全第一: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对方;
缓解气氛:顺着对方的话,找出可插入的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获取信任,争取时间;
告诉家长:遭遇欺凌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家长应该做:
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无条件地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借助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保持理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孩子
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太过招摇;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的道路,按时回家;
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家长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吿诉我。”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6
尊敬的家长: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为防患未然、教育为先,我校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法治教育、友爱教育。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孩子们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校园内外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学校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四点建议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关注孩子,尊重、关心、理解子女。教育孩子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反映,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当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保护孩子。
各位家长,我们共有一个关心与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走向灿烂的明天!
家长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7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新学期开学,作为家长,非常关注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学生欺凌。
大家通过网络媒体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学生欺凌事件的信息,日常也会听说学生欺凌事件。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对被欺凌的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实施严重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国家十分重视防范学生欺凌工作。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防治工作方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写入了防治学生欺凌的内容。学校继续落实和推进各项措施,防范发生学生欺凌事件,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共育,家校携手,共同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在我们学校和我们孩子身上发生。
请家长协同做好以下事项:
1、教育和塑造孩子正直、善良,与人为善,团结共进的品格,不对他人实施欺凌和暴力,也不能参与和协助他人实施欺凌暴力。
如果自己孩子对他人实施了欺凌和暴力行为,请积极配合调查处理,放任也是对孩子的失职。
2、尽管老师告诉学生,遭遇欺凌一定报告。但学生遭受欺凌,一般不会主动报告。学校会通过不记名的问卷调研、学生座谈、日常观察等了解情况。请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多关注孩子、多留意细节,及时发现孩子身体、言语、行为上的异常,善于从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只言片语中发现问题。
3、如果发现孩子遭遇欺凌事件,切忌斥责孩子,要立即与学校联系反馈情况。要表示坚定的站在孩子一方,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欺凌和暴力事件。
通常孩子会因为羞耻和尴尬而不愿和父母谈论。如果孩子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没用,而是耐心陪伴,鼓励和等待孩子说出实情。
4、不能教育孩子以暴制暴,因为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以暴制暴的方式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会使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让孩子成为施暴者。
5、我们不纵容和姑息欺凌暴力,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和打架事件,不能随意定性为学生欺凌。
学生欺凌的认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和程度来进行。不是发生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和打架,都需要进行是否是欺凌的认定。
尊敬的家长,教育部门和学校坚决反对各种程度和形式的欺凌暴力行为,学校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如果您的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或发现我们学校其他孩子涉入欺凌事件,请第一时间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8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对被欺凌的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实施严重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请家长知晓并做到以下事项:
一、家长怎样辨别孩子遭受欺凌暴力?
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欺凌,而且孩子遭受欺凌一般不会主动和老师、家长说。所以,需要老师、家长善于发现。
1、精神恍惚,心不在焉。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
2、表现出焦虑,易怒,脾气变得暴躁,会出现自伤伤人行为。
3、胆小,沮丧,战栗,做噩梦,看起来沮丧、悲伤甚至试图自杀。
4、身体经常有伤痕,或出现无明确原因的头疼或肚疼。
5、书本或者衣服被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
6、比原来少话,将自己封闭。
7、携带刀具,可能是为防身。
8、有时索要、甚至是偷窃家里的钱物,撒谎说老师收费或买学习用品。
9、不愿上学,或告诉家长不想上学了,找各种理由推迟上学,迟到旷课。
10、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闪烁其词。
二、受害孩子的家长如何应对欺凌和暴力?
1、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如果情况属实,与老师商议解决办法;注意不可言语过激,避免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直接与孩子讨论。通常孩子会因为羞耻和尴尬而不愿和父母谈论,所以应该要适时鼓励,让孩子信任你,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3、暂时放下其他事物,全时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表示对孩子的坚定支持和爱护,稳定孩子的情绪。
4、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欺凌和暴力发生上学放学路上,应亲自接送孩子直到问题解决,也可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上下学。
6、如果你的孩子内向害羞而缺少社交,应多帮他安排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并且建立自信心。
三、实施欺凌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1、跟你的孩子讨论校园暴力行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辨是非。
2、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行为,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转变情况。3。赞美孩子非暴力行为,悔改与担当负责的表现,遵守学校规范与家庭家风的也值得鼓励,只要看到孩子为改善施暴行为而努力就大力赞扬他。
4、禁止孩子玩暴力游戏,劝导孩子同时家长自己做到不玩暴力游戏。
5、确保孩子没有看到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家庭中暴力行为的模范会导致他在学校使用暴力,也会影响到他以后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参与和旁观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1、如果孩子与欺凌者关系较近,是欺凌者的朋友,站在欺凌者一方进行帮腔,或声援欺凌者,拍摄欺凌行为和被欺凌者,也属于欺凌行为的参与者。
2、在现场即使没有实际参与,也是为欺凌者助威,纵容欺凌行为,因此,旁观行为也是错误的,纯粹的旁观者也不能说跟事件完全无关。
3、告诉孩子,既不能实施欺凌和帮助实施欺凌,也不能做旁观者。
4、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
5、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自觉发挥榜样作用;
6、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特别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孩子长大很快,孩子的成长却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
总之,家长应做的就是耐心陪伴、沟通、关爱,引导孩子自主判断对错,自我形成认知,相信孩子有追求进步的意识和能力。
监制:刘禹审核:朱青图文编辑:张宏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9
各位家长朋友们、同学们:
大家好!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是青少年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隐患,已经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为了防患于未然,在这里给各位家长以及同学们提供以下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期盼通过家校联手,共同打造和谐文明的校园,为孩子提供安全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的,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是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二、同学之间的欺凌为何这么多?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
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原因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原因3: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原因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三、欺凌的形式——主要包括4种
1、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2、言语欺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4、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四、校园欺凌的角色
欺凌者——发动欺凌行为,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
被欺凌者——受到欺凌
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旁观者——置身事外
五、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最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与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校园欺凌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密切相关,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小事”。
六、警惕!可能受到校园欺凌的信号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
2、孩子衣服、鞋子、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
3、如厕习惯改变,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
4、回到家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伤害。
5、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行为。
6、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
7、不停索要、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
8、拒绝谈论学校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闪烁其词。
9、携带或试图携带“保护”工具(棍子、刀等)去学校,并且表现出“受害者”的肢体语言,如拒绝眼神交流、耸肩弓身等。
10、失眠、噩梦、尿床等。
七、校园欺凌的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
八、遇到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作为学生
1、保持镇定。
2、求救,上学和放学路上要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
3、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如遇危险情况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尽可能拖延或者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同学之间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不要因为小事而产生怨恨。如遇矛盾,可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5、及时报告。不管遭遇怎样的恐吓,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或者家长报告。
6、拨打“12345”法律援助热线等咨询,有些学生担心被威胁,不敢向老师、家长报告,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向有关机构咨询和反映,寻求法律途径获得救助。
(二)作为受害学生家长
1、直接与孩子讨论。孩子会因羞耻尴尬不愿谈论要适时鼓励,让他们知道可以信任你,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2、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沟通反馈具体情况,加强孩子的行为关注及心理疏导。
3、如果施暴情形发生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应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上下学,或亲自接送孩子直到问题解决。
4、如果孩子内向害羞而缺少社交,应多帮他安排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并且建立自信心。
(三)作为施暴学生家长
1、清楚地告诉孩子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决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
2、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
3、增强对孩子活动的掌控,花时间陪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
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5、避免让孩子收看有暴力的电视影片、卡通或是玩暴力的电玩。
6、确保孩子没有看到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家庭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会导致他在学校使用暴力。
(四)作为教师,我们承诺
1、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法规,教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2、教育学生分清是非,慎重交朋友。要鼓励学生正确交友,交品德好行为正直的朋友,并及时掌握学生与同学交往的情况。
3、关注校园欺凌高发时段和区域,多注意,多监督,早发现、早控制。
校园,是文明的殿堂,是一方净土;校园里应该是鸟语花香、欢声笑语、书声琅琅。然而却时不时地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给原本祥和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学校、家庭、社会要联起手来,严防校园欺凌,共筑安全长城,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 篇10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某些情况下,部分受欺凌者会发生恶性变化,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觉的加入欺凌行列。对于欺凌者来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朋友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这里,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呢?
1、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2、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3、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4、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
6、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7、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亊能够从容应对。
8、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9、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根据调査,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亊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
如有以下情形出现,
请您充分考虑孩子是否遭受欺凌
1、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在温热天气里也经常穿着长袖衣裤,很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2、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
3、精神恍惚,心不在焉。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表现出焦虑,易怒,脾气变得暴躁,会出现自伤伤人行为。
4、胆小,沮丧,战栗,做噩梦,看起来沮丧、悲伤甚至试图自杀。身体经常有伤痕,或出现无明确原因的头疼或肚疼。
5、。比原来少话,将自己封闭。携带刀具,可能是为防身。有时索要、甚至是偷窃家里的钱物,撒谎说老师收费或买学习用品。所以家长要在孩子花钱的事上保持警觉,如果孩子这样,可能被同学索要钱财或打游戏充值。
6、。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闪烁其词。当然不是说出现了这些状况就说明孩子遭遇欺凌或其他伤害,而是说有可能。
7、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
8、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愿与你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